一代雄主拓跋珪,就这么无厘头的死在自己儿子手里;皂滑弄人啊

「连载」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西北乱局(7)

他媳妇儿,贺夫人。

这贺夫人又是谁?

论辈分,贺夫人是拓跋珪姨妈,也就是拓跋珪他亲妈的妹妹。

拓跋珪年少时曾避难贺兰部,见到自己的姨妈,惊为天人,便要纳为己有;但拓跋珪他妈不干,自己儿子娶自己妹妹,就算那会儿鲜卑人开放,这也不叫事儿啊;贺妈妈就说,这不成,况且你姨妈已经结婚了,人有老公。

拓跋珪不听,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有老公算什么,此时什么也挡不住拓跋珪这颗闷骚的心,他派人把他姨夫给干掉了,然后把自己姨妈娶进门来,后来还跟这个贺氏生了一个男孩,叫拓跋绍。

这位拓跋绍完全继承了其父残忍的本性,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听教训,喜欢四处游荡,以杀人为乐。对了,这位拓跋绍跟萨达姆有的一拼;这两位,都不是近亲结婚的产物,是至亲结合的产物。

这天,拓跋珪的媳妇儿贺夫人不知犯什么错误了,突然被拓跋珪下令囚禁,并放出话说要杀她,贺夫人吓的半死,慌乱之中,买通了看守,让他帮忙去告诉儿子拓跋绍,让儿子想法救命。

拓跋绍这会儿年方十六,血气方刚,听了母亲的求救,便带人悄悄入宫,摸到了拓跋珪的住处,准备弑君弑父。拓跋珪听见异常从床上惊起,一面高呼:有贼!一面去找平时从不离身的佩刀,一摸之下,摸了个空,原来早已被人拿走,正慌乱之下,被拓跋绍等人围住乱刀加身,砍成肉泥;其临终遗言:清河、万人之言,竟然是指你们两个!

一代雄主拓跋珪,就这么无厘头的死在自己儿子手里;皂滑弄人啊

一代枭雄拓跋珪,杀掉姨夫强娶姨妈;最后被自己跟姨妈所生的儿子杀掉。

佛说轮回;耶稣说玩儿刀者必死于刀下;街头大妈说恶有恶报;诚哉斯言!

多说一句吧,拓跋珪临死之时说的那句话,“清河、万人之言,竟然是指你们两个!”是什么意思。

拓跋珪这句话是有出处的;据《魏书·天象志》记载:“及六年七月,宣穆后以强死,太子微行人间,既而有清河、万人之难。”这话什么意思呢?呵呵,答案在另一本书里,《宋书·索虏传》!

据《宋书·索虏传》记载,当时有一个女巫对拓跋珪说必须杀清河诛万人,才能免除这场大灾。

拓跋珪对此深信不疑,结果他下了一道非常荒谬的命令:将北魏治下清河郡的老百姓全部杀光。

清河在河北,常年战乱下,清河的人口根本不够一万人。为了凑够人头,拓跋珪经常坐着小轿,手持宝剑,随意砍杀抬轿的人,杀死一个,再换一人,每次出行,总要采取这种手段杀死几十人。

史料中没记载这次屠杀到底杀了多少人,但这个缺德的女巫显然业务不精;至于原因,您接着往下看——

别看杀了那么多人,但是有个问题拓跋珪和那个女巫都没弄清楚,所谓的‘清河、万人之难’到底指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难’拓跋珪能想到的就是别自己被杀,为了降低概率,拓跋珪每天神神叨叨行踪诡秘,晚上恨不得睡一觉换8个地方;他的行踪,只有他一个宠妃知道;这个宠妃的名字,叫万人。而咱们上文提到的拓跋珪的儿子拓跋绍,爵封清河王。

据说,清河王拓跋绍跟这个万人,有一腿。

就在拓跋绍杀他爹的那天晚上,在宫里给拓跋绍当内应的,就是这个万人。

死到临头,拓跋珪反应过来了,所谓清河、万人之难,敢情是祸起肘腋!

拓跋珪死也就死了;接着说拓跋绍。

杀他爹的时候,拓跋绍只有16岁,高二的年纪;杀人时胆子挺大,杀完了,接下来该咋办,一个16岁的娃晓得个甚。

看着老爹跟饺子馅一样的尸首,拓跋绍傻眼了,接下来肿么办?这烂摊子如何处理呢?

他正犯愣呢,说话儿天可就亮了;你这总关着宫门也不是回事儿啊;拓跋绍壮着胆子,让人从宫中传令,谎称拓跋珪有诏书要宣讲,文武百官都到宫门前集合。

等百官集合完毕,只见宫门打开了一个小缝,拓跋绍从里边儿探出半拉脑袋,对大家说“我有叔父,还有哥哥,你们拥护谁?”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问的群臣愕然;谁也不知道他要表达啥,一时大家都无语了;过了很久,南平公长孙嵩才说了句,当然拥护皇上啊。

拓跋绍吭哧瘪肚的说,皇上没了,昨夜被我杀了!

啊?!

群臣大惊失色,我勒个去,这几个意思?

不过眼前这帮大臣,能在拓跋珪手里活到现在,生肖都是属狐狸的;一看拓跋绍公开承认弑君杀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这帮大臣的第一反应出奇的一致,这背后肯定后黑手;因此谁都不吭气儿,左右互相看看,默默散去。这一群人里只有拓跋珪的同母异父弟弟、阴平公拓跋烈哭了几嗓子,哭完,家走。

而随着大臣们散去,拓跋珪死讯也就传开了,国内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北魏面临它建立以来一次最大的危机,原先被拓跋珪打服的部落们开始凝聚力量,准备要揭竿而起了——

原先贺兰部的首领肥如侯贺兰护在平城东面的安阳(河北省阳原县)城北,举起烽火,贺兰部众全部都聚集到了那里,而其他各部的头领也命令子弟,前往各地招徕被拓跋珪分散的旧部,按照原来的部落体制聚集在一起。

北魏帝国随时有可能瓦解。

拓跋绍听到外面人心不稳,这熊孩子立刻麻爪了;挠了半天脑袋,想出个自以为很灵的办法:向全体王公大臣行贿,按级别发布帛,级别高的给数百匹,级别低的给数十匹。

他这么一折腾,更是把问题复杂化了;小道消息满天飞。

不过这一乱,倒是惊动了一个人——拓跋嗣。

一代雄主拓跋珪,就这么无厘头的死在自己儿子手里;皂滑弄人啊

拓跋嗣是谁?

拓跋珪的嫡长子。

这拓跋嗣怎么跑到民间去了?

拓跋珪生前虽说没有立太子,但是在他心目中,拓跋嗣就是自己的继承人;于是秉承咱上面说到的“立其子,杀其母”的制度,拓跋珪下令将拓跋嗣的母亲刘氏赐死。刘氏是独孤部大人刘眷的女儿,拓跋珪消灭了独孤部后,将刘氏纳为夫人,刘氏先为拓跋珪生下一女华阴公主,次生拓跋嗣。

拓跋珪把要处死刘夫人的决定告诉给了儿子拓跋嗣,而且还举了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例子;希望儿子提高觉悟,化悲痛为力量。

哪知拓跋嗣素来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听了父亲的这一番话,不啻于晴天霹雳,顿时嗷嗷的痛哭,弄得拓跋珪十分恼火。

拓跋嗣回到家中,一想起老妈会因为自己这事儿丢了性命,悲不自胜,仍然日夜哭泣。这事儿不知道怎么被拓跋珪听了,又派人来传令将他召入宫中。

拓跋嗣身边的人就劝拓跋嗣,儿子侍奉父亲,小受大走,如今,陛下盛怒,入宫则有可能身遭不测,那样就会把陛下陷于杀子的不义之地。要不您赶紧走吧,等陛下什么时候息怒了,您再回来。

拓跋嗣也担心进宫可能就会被自己的老爹干掉,于是收拾收拾,只带了两个卫士,连夜便出城避难。

如今拓跋珪被杀,国家无主,人心惶惶,有人将这个消息就告知了拓跋嗣,拓跋嗣又惊又喜,惊的是父亲意外而亡,喜的是自己有了出头之日。他就准备着,回宫里承继大统。

还没等回去呢,坏了,那位至亲产物拓跋绍,派出爪牙,四外寻找拓跋嗣,要杀之以绝后患。拓跋嗣见风声甚紧,便藏着不出,暗中派剩下那名侍卫去各家大臣处联络。

大臣们此刻都很郁闷,皇上死了,拓跋嗣跑了,这国家谁来担当?拓跋绍?肯定不行!杀父之人岂能登基?如果他登基了,那以后凡是儿子宰了老爹,岂不都可以正大光明当皇帝?可怎么办呢?太子不见,无人主持大局,贺兰等部日见不服,眼看着弹压不住,这国家不是要完了么?

正在无计可施,诶,拓跋嗣的侍卫之一,名叫王洛儿来了,大家一听,哦,拓跋嗣要回来?立刻群起响应,争相出迎,敲锣打鼓的,就把这位太子爷给接回来了。

拓跋绍一听什么?我哥哥回来了?大臣们接回来的?这还了得?!爹是我杀的,轮不到你来做老大!这位十六岁的少年领着几个手下,就来杀拓跋嗣,还没等走出家门,早被众大臣安排军兵拿下,押送朝堂。

拓跋嗣手指弟弟,一边哭一边骂,骂完了,连同拓跋绍的母亲贺氏,一同杀死。可怜这位贺氏王妃,找儿子本是要救自己,最终还是送了性命。杀了拓跋绍,拓跋嗣与群臣余怒不息,毕竟拓跋珪是北魏开国之君,有立国之功,竟死在自己的儿子以及一群宦官手里,说出去有损国威。拓跋嗣下令,将那几个宦官都处以极刑,第一个动手弑君者,处以凌迟之刑。割下来的肉,群臣当场生吃。

吃完了人,报过了仇,18岁的拓跋嗣继承大统,大赦,改元永兴;追尊生母刘氏为宣穆皇后。

一代雄主拓跋珪,就这么无厘头的死在自己儿子手里;皂滑弄人啊

这张图片给内容不搭尬,这是大同古城的夜景

小伙子上台便开始给老爹生前处置过的大臣们平反,他下诏命令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边,总揽朝政,选拔贤能,被称为八公。

北魏的局面为之一新。

北魏这头儿从剧烈震荡中安稳了下来,他们要忙一会儿内政,毕竟拓跋珪执政后期,你总不能寄希望一个疯子能把国家管好。

咱们再去看看那位倒霉的姚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