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导读: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在现代社会,虽然已经逐渐快被遗忘,但是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特色内容,比如我女儿的幼儿园,因此也让我开始特别关注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二十四节气给小朋友讲起来,其实蛮枯燥的。那怎么讲才能让这些看似枯燥的内容讲起来不那么枯燥,变得有趣一些呢?那就让我来带大小朋友一起玩起来吧。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我给女儿选择的二十四节气绘本是《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先来介绍一下这本绘本。

这套绘本是海豚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的图书,是中国第一套画给孩子们的"二十四节气"图画书,中国本土作者创作的自然科普图画书。主人公是一名小女孩,名叫牙牙。牙牙在乡下爷爷奶奶家,山东黄河中下游区域的一个小村庄,体验到了一年“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二十四节气变化,渐渐听懂了大自然母亲的语言。书中,牙牙与牙爸的互动串联起了二十四节气的讲述线索。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绘本用适合孩子阅读的图画书形式,把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农业的趣味。书中用精美的图画呈现出城市里孩子不常见到的农村生活劳动场景,唤起孩子心中至真至美的感受,同时启发孩子们知晓,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关注农业农村,关注纯粹的自然,关注我们衣食的初来源,感受自然的力量。

书中涉及知识面广,编排清晰简明,选材紧贴儿童心理和求知特点,有助于拓展和激发孩子的博物兴趣,也能回答日常生活中孩子提出的许多疑问,十分适合家长、老师与孩子们共读,对于传统文化启蒙和自然科学教育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良读物。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今日是惊蛰节气,上午我便拿出了这套绘本,给俩娃讲起来。


惊蛰,时间点在3月5日-6日之间。

如何讲解?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宝贝,还记得上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吗?然后引导女儿说出来,雨水。对于立春因为时间久了些,暂时没想起来。我又问女儿还记得二十四节气是哪些节气吗?然后女儿就把幼儿园学来的二十四节气背了一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蛰是藏的意思,惊即惊醒。“惊蛰”就是春雷的响声把藏起来冬眠的动物惊醒,是反应物候现象的节气。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宝贝,你看这个“蛰”字,是不是下面有一条虫子呀?嗯,这条虫子冬天因为天冷就会藏起来冬眠。所以“蛰”就是藏起来的意思。“惊”字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惊讶,这里指惊醒的意思,意思是冬天藏起来的小动物们都被惊醒了。

春雷是惊蛰节气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古人在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拜“雷公”,祈求“雷公”保佑平安。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在惊蛰这15天内,春雷就会多起来。在古代呢,古人会认为是“雷公”发令产生的雷,所以呢,古人会在惊蛰这一天祭拜“雷公”,祈求“雷公”保佑全家平安。雷和电基本不分家,雷是声音,电是闪电,发白。我指着书中的闪电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等会儿妈妈给你们看一下雷电的视频。

根据惊蛰这天的天气,还可以预测以后的天气,比如:“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宝贝,我们可以通过惊蛰这天的天气来预测一下接下来的天气是暖和还是再冷一段时间。

冷惊蛰,暖春分”意思是说,正常的惊蛰时期还是比较冷的,要到春分时天气才会慢慢变暖。这样我们就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啦!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意思呢?宝贝,你能猜一猜吗?不管孩子是否能猜到,都要夸奖孩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刮北风,天气就是很冷了,如果惊蛰的时候,还呼呼的刮着北风,那天就会冷得像重新过冬天一样,家长边说的时候便作哆哆嗦嗦的样子。

雷声起

“惊蛰至,雷声起” 冬去春来,大地的温度和湿度都逐渐升高,接近地面的暖湿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交汇碰撞,就会形成雷电。雷电能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轰隆隆、轰隆隆,咔咔,惊蛰节气来了,雷声来了,闪电来了。我边说边作夸张地的情,假装雷电来了的样子。现在春天了,天气开始变得暖和起来,地面也会变得暖和起来,暖和的空气就会上升,上面的空气很冷,冷热遇到一块就开始产生雷电了,轰隆隆、轰隆隆。你看咱们做饭时,打开锅盖的时候,蒸汽都是往上升的呀?可以等下一顿饭,让孩子再观察一下。

雷电可以消毒杀菌,净化空气。咱们家里最近用的消毒剂是什么呀?为什么要消毒呢?女儿告诉我是84消毒剂,我说对的。最近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要注意出门戴口罩,回来勤洗手,还要用84对物品进行消毒。

惊蛰的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一候,桃始华:在惊蛰这十几天里,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桃花开始开花,并逐渐变得繁盛起来。

二候,仓庚鸣:仓庚也就是黄鹂,黄鹂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发出了婉转悦耳的啼鸣。如果小朋友学过杜甫的《绝句》,可以引出这首诗来,邀请小朋友背出来。并告诉孩子其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就是惊蛰时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景象。

三候,鹰化为鸠:在惊蛰节气前后,动物开始繁殖,也就是生宝宝们,鹰和鸠的生宝宝的途径不一样,附近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所以有了鹰化为鸠的说法。

桃花开

山桃花开了,漫山遍野如花海一般。山桃花开得早,它是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梗很短或者几乎没有,看上去像贴着树干开的。除了山桃花以外,桃花还有很多种类,花瓣的颜色和数量也各不相同。人们常说的“桃红柳绿”,就是明媚春日里最惹人喜爱的景观。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我指着书上的图片,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是桃花,是什么颜色的呀?主要是为了给两岁的儿子机会表达最近认识的颜色,加深印象。然后让姐弟俩数数几个花瓣。

再引导孩子们观察桃花的花朵,花梗很短,然后把提前在网上查到的图片拿给他们看,先看只有桃花的图片,再看开了花又有叶子的图片,还有各种不同种类的花朵。

动物苏醒

春雷乍响,睡了一冬的动物苏醒了,它们从地底下爬出来,开始活动。古时候,人们以为冬眠的青蛙、蛇、蟾蜍、蚯蚓、熊和昆虫是被雷声惊醒才爬出洞穴,而实际情况是,到了惊蛰节气,气温回升很快,地下的温度开始升高,对温度敏感的冬眠动物本能地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体温开始回升,新陈代谢逐渐正常,肚子饿了,要起来寻找食物了。这才是冬眠动物苏醒的真正原因。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告诉孩子不是雷电多吗?雷电一响,轰隆隆、轰隆隆,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就被吵醒啦!开始爬出它们在地里的屋子,开始出来活动找食物吃了。这里可以询问孩子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吗?引导孩子参与进来。孩子答出来,哪怕有错误的,只要有正确的都要夸奖。

然后再告诉孩子,以前呀,古人们真的以为是雷声把动物们吵醒的,比如青蛙、蛇、蚯蚓、熊等。其实呢,没有雷声,动物们也会出来的。为什么呢?然后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动物们会冬眠?然后引出惊蛰后天气开始变暖,再问孩子是不是动物们饿了一冬天,天气也暖和了,就会出来找东西吃啦?对的,就是因为天变暖了,动物们体温回升,新陈代谢正常了,也就是肚子里存的食物会很快被小精灵消化掉了,所以饿了,就出来啦。

我在给孩子看图片时,会让他们看图片上有哪些动物?

黄鹂鸣

村里田间到处是黄鹂鸟和斑鸠的歌声,原本活跃的鹰躲起来繁殖后代,反而不太能见到了。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就像刚才讲到的二候和三候,黄鹂开始鸣唱,斑鸠也开始出来靠歌声寻找伙伴生宝宝啦,而鹰们就躲起来去生宝宝啦!斑鸠和鹰们生宝宝的方式不一样,鹰们比较害羞躲起来啦。

耙地松土

古语说,“九尽杨花开,农活儿一齐来”,“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跑了气”,“春日农庄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早春土壤水分比较充足,土地尚未完全解冻。春播地经过漫长冬季的风化作用,地表结上了一薄层硬皮,蒸发水分的土壤毛细管较多,早春耙地不仅可以切断毛细管,还能形成一薄层细碎的干土覆盖于地表,减少水分的蒸发。

所以哪怕春雷阵阵,村里人仍然忙着施肥、犁地、耙地、清理沟渠,保证春播的顺利进行。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告诉孩子前面几句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有关惊蛰与农耕的关系。然后可以引出《悯农》,让孩子背出来,告诉孩子其中提到的锄禾就是锄地,农民伯伯播种后才有可能长出庄稼。那播种前怎么做呢?要把土壤先松土,也就是耙地,这样可以确保土壤里的水分不会那么蒸发。

因为宝宝比较小,这部分讲起来比较抽象,家长简单讲一下就好啦!

然后再结合书上的图片,和孩子讲解每一幅图代表的意思。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 施肥就像给土壤喂饭,这样它才能给种子营养,发芽长出庄稼,结了果实,我们才能有粮食吃。


  • 犁地就是用牛或者小毛驴拉着犁地的设备在地面上翻地。


  • 耕地也是用牛或者小毛驴拉着耙子在地面上耙,一个人站在上面来回晃动,这是最原始的耙子。妈妈小时候还站在耕地的耙子上晃悠过耕地呢。

现在很多地方,犁地和耙地都已经机械化了,就是不用牛和小毛驴了,而是农民伯伯直接开着犁地机和耙地机犁地和耙地,这样农民伯伯就不用这么辛苦啦。

这个时候可以把耕地机和耙地机图片给孩子们看,也可以搜索视频给孩子看,更加直观。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二月二龙抬头

惊蛰节气里会遇上农历节日“二月二”,人们认为这天是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北方流行在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一般来说惊蛰节气会和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有交集,但是今年因为春节比往年都提前了,所以二月二也提前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如果孩子们看过《十二生肖的故事》和《叶公好龙》的绘本,可以引发他思考在哪里听过龙或者“见”过龙。告诉孩子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流行理发,叫“剃龙头”,寓意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吉祥如意。小朋友们在这一天也都会被爸爸妈妈带着去理发,这一天理发店里的人可多啦。

等二月二的时候,可以再把这部分内容更丰富地讲给孩子,比如二月二的一些其他风俗。

惊蛰吃梨

惊蛰,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引起咳嗽。有些地方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可以止咳化痰,滋润肺部,缓解天气引起的不适。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如何讲解?

最近为了孩子们多喝水,我煮过几次梨汤,平时也会告诉他们多吃梨可以降火,止咳化痰。这一天也可以再给孩子们吃梨。

延伸游戏

  • 观察雷电:打开雷电的视频,和孩子一起观看雷电的天气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和听,是不是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雷声?然后讲给孩子原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所以人们先看到闪电。哪怕孩子还听不懂,也提一下。另外要告诉孩子雷电的时候注意事项:不能站在高处、空旷处和树下,也不要在河里玩,不要快速跑、不要光脚、避免使用手机和看电视等。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 动物冬眠和苏醒爬出地穴的游戏: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假装成不同的冬眠动物,每个人找一个地方蜷缩起来,比如桌子下、沙发脚、凳子下。然后家长一声轰隆隆,这些“小动物们”就都爬出来,假装去觅食了。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 手工制作桃花:准备一张粉色、绿色和棕色的彩纸,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把花瓣、树叶和树枝画在不同颜色纸上,让孩子把他们剪下来,再分别黏在一起。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 绘画桃花:画之前再让孩子观察一下树枝和花朵,比如桃花花朵是几个花瓣,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准备好彩笔,让孩子画。无论孩子画得怎么样,家长只是引导,而不要直接参与,让孩子自由发挥。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 学黄鹂和斑鸠叫:找出黄鹂和斑鸠的叫声视频,家长和孩子先一起仔细听几遍,然后再模仿出来。
跟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学节气之惊蛰,让节气变得好玩起来

对于小宝宝,可以家长操作为主,宝宝参与,这样不仅让节气变得有趣起来,宝宝也会觉得有父母的陪伴很开心。

准备工作要提前

  • 讲解人要先提前看一遍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不是很懂或者不是很确定的地方,提前查阅资料,包括为了丰富讲解过程,让孩子容易接受的各种图片或视频。


  • 对于可以转换为游戏的节气,提前准备道具或进行设计,避免临时抱佛脚,孩子失去了兴趣。

写在最后:

当我们在春分日仰望北斗七星、夏至日看到影长的变化,是否也和古人一样听懂了它们的诉说?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生活,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二十四节气,就是大自然母亲说给我们的语言。尽可能用孩子的语言和游戏力把二十四节气变得有趣一些,让孩子感受自然的力量。

我是俩娃全职妈妈,家有儿女各一枚,关注孩子成长和教育,并践行育儿即育己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欢迎关注我@陪两小只蜗牛去散步,共同成长和进步。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必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