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咋回事?

新大风歌


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咋回事?

你好,我是小农夫。在农村里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的人想法很复杂,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干预。有钱的只想和有钱的或者做官的来往,你如果是普通的农民连喝茶机会都没,人家还不想应酬你。

现在的亲人也是讲求利益,一旦有利益冲突,什么亲人都是假的,包括自己的亲兄弟也不例外。更别说什么兄弟情。

我说说我爸和大伯的真实故事。

我爸退伍后就回到镇上工作,我大伯退伍后就去了广州工作。早两年我大伯的儿子欠财务公司几百万,到现在为止我大伯都说不知道是怎样欠的,说我堂哥也没说。我爸在镇上有2家店面,我大伯在广州有3套商品房1家商铺。我大伯偷偷打电话给我爸,也叫他别跟我妈说,大伯叫我爸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给他还钱,我大伯已经跟广州的一家邮政银行谈好了,我爸带房本就可以了。

因为这么大的事,我爸也没瞒着我妈,是我妈告诉我的,因为我妈也不肯去抵押。后来我爸告诉大伯说我妈不肯贷款,我大伯和伯娘就从广州回来找我妈谈,说他们都有退休金他们会还钱你放心贷就好了,我妈还是不肯。

最后我大伯卖了一套房,还抵押了一套房,才把钱还完了。从此我大伯也没跟我家来往了,就是每年中秋我去送点月饼水果,我爸自己种的番薯寄点给他,两家人就这样了。

总结:“断交”以后还会越来越多,估计除了亲兄弟会走动外,其他基本都不走动了。什么都是利益关系,没有利益也很难走到一起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加不想去搭理这些关系,所以只会越走越远。

我是农夫分享农村身边事,

关注食品安全!


小小的农夫


老人常说,亲戚就是越走越亲。记忆中,走亲戚的确是长辈们一年之中的大事,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无论是囊中羞涩还是工作繁忙,他们都不会耽误走亲戚。而关于走亲戚的一些情节,则布满了很多80后儿时的记忆。

可是,最近这些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亲戚之间的走动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甚至出现了“断交”的情况。不要说平日里的小节日,就算是过春节也有一些亲戚不再走动了。对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随着空间距离的增长,人和之间的生活圈子变了。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经济增长,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农村的孩子长大后都想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闯荡一番,渐渐地,在大城市有了工作,有了谋生之所,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或许前些年还会回老家看看,渐渐地,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也渐渐生疏了,那些曾经的爱好也淡忘了,他还在讲着田里的收成,你却在想着手头的工作。他不能理解你还房贷的压力,你也不想知道他口中的乡村秘事。长大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人生的重心发生了改变,自然容易舍弃一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东西。



二,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亲戚之间的纽带少了。

亲戚和亲戚之间,往往都有一个纽带链接。通常情况下,三代以内还有可能互相走动联系,如果这个纽带本就不太牢固,三代以内都有可能不再走动了。例如我有一个大姨(年龄比我母亲大20来岁),她和我母亲的感情很好,两家也一直走动,后来这个大姨死了,我们继续和大姨家的子女走动,不过,双方好像都感到有些不一样了。虽然目前我们逢年过节还有走动,但和之前的感觉已经不同了。由于所居住的地方距离较远,而且后辈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在学习工作等事情上基本没有交集,这种走亲戚已经慢慢变成了负担。最终,大家约定只在几个大的节日聚一聚,走动一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回老家走亲戚往往是因为那里还有一个让你无比牵挂的老人,一旦这个老人逝去,基本上就失去了动力。

三,忙是借口也是事实,有时候真的太忙了。

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属于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在农村生活还是在大城市生活,当下年轻一辈的生活节奏都比之前快了很多。

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一呆就是一整年,平日里亲戚之间的走动自然也就没有了。过年好不容易回来了,只能挑几个关系很近的亲戚走动一下,如果还像以前把所有亲戚都走遍,不但经济上不允许,时间上也够呛。农村走亲戚还很讲究日子,年节时期,打工在外一年了,真心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事情上面。于是,有些关系不太近的,互相之间也达成了默契,不再走动了。



拿我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来讲,过年那几天,他只有十多天假期,路上就得浪费两天。回家后马不停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都得照顾到。还有老婆那边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一样也不能少。讲真,我作为旁观者都替他感到很累,他自己甚至都有些害怕回来过节了。后来,他只能减少了和一些关系不太近的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了。

四,在追求物质上我们走得太远,往往忽略了一些情感。

这个因素很客观,也很无奈。物欲横流中,我们想要守住初心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即便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记得去找寻曾经的情感,到头来却发现对方早已忘记了你的存在。

就算是在同一个村子里,亲戚之间经济差距大了也会自动选择剥离,毕竟,人心很难保持绝对的平衡。最终,也不知道是金钱至上造就了感情淡漠,还是感情淡漠造就了金钱至上。细想之下,我们在生活面前获得了很多,也丢掉了很多,有些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有些则是身不由己。



话说回来了,这是农村,即便是在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走动更多的也不再是靠感情维系了。那冰冷的钢筋水泥和封闭空间在给予我们安全感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信任。

虽然不愿意看到,但这种亲戚之间“断交”的事情恐怕还会继续上演。


夜雨如书


我想起了我家大姑。

大姑是我三爷爷家的女儿。由于三爷爷去世早,随后三奶奶又改嫁,家中当时便只剩下尚未成年的大姑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爷爷奶奶见大姑可怜,便将她收养过来,养大成年,又给她说了门亲事,这才又成了家,回到三爷爷给她留下的宅子里,夫妻俩过起了小日子。

虽说大姑结婚后就回到了老宅,但因为离我们家也就两三百米距离,再加上大姑父是从外乡入赘而来的女婿,在我们当地也没什么亲戚,所以和我们家来往依然密切。平时弄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叫爷爷奶奶和我们这些小辈过去尝尝,逢年过节的上门问候和各种孝敬也没少。当然,我们家对她们家也是一样。

两家人就这样很亲密的过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大姑父带着姑妈回去了老家。

大姑父的老家离我们那大概四十来里,这个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起初几年,大姑家还时常来往,逢年过节都会过来看看我爷爷奶奶,后来他们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就是我那堂兄堂姐过来。再到堂兄堂姐他们结婚生子后,渐渐就没人再过来了,甚至我奶奶去世时,他们家都没安排人来祭奠。于是这门亲戚,就这样给断了。

为什么原本来往很亲密的两家人会慢慢的把亲给断了呢?我后来寻思了很久。

1、距离的原因

当初大姑父没有带着全家回老家时,两家挨得近,平时有什么事情总是会互相帮忙,逢年过节又都会团聚在一起,来往密切,再加上大姑又是爷爷奶奶他们带大的,和我爸我叔都是一起长大,能够玩得来,因此两家之间就会很亲热。

后来他们全家搬走,离我们家四十来里的路程,在那个没车又没水泥路的年代算是比较远了,因此往来就不再那么方便,相互之间的来往就少了。这来往一少,人情慢慢地也就淡了。

2、时间的原因

这个时间,我指的是一年又一年过去,爷爷奶奶,大姑大姑父他们都老了,走不动了。大姑家搬走后,奶奶在五十来岁的时候还会带着我去大姑父家玩,而大姑大姑父也时常会自己回我们这边看看。十几二十年过去后,爷爷奶奶他们走不动了,大姑身体不好,大姑父要照顾她又走不开,因此和爷爷奶奶最亲热的大姑大姑父基本上就没有再来过了。

后面虽说换堂兄堂姐来我们家走了几年亲,但是他们对我们家的感情肯定没有上一辈那么亲,等成家后又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要照顾,因此可能就顾不上我们这边亲戚了,这来往也就慢慢断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邻里之间的父母长辈都很熟,没事会经常串个门,而我们在吃饭时也可以经常端着碗从东家串到西家,就像在自家似的。后来大家都不在村里了,很多在外打工多年,挣了钱在城里安了家,从此天各一方,难得见面,见面了也无非打个招呼问候一下,然后又得忙各自的事情。再后来,到了下一辈,在各自的城市长大,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再遇到,就算遇到了也不认识,那么这祖上那些曾经很亲密的关系自然也就没有了。


湘俚伢子


我是70后,我也来说说我家的亲戚现状。从我爸那里得知,爷爷辈就有弟兄五个,但因为当时社会和家庭的因素,成婚的只有二爷爷和我爷爷,大爷爷和五爷爷早逝,四爷爷出家做了和尚,死的时候是坐在坛子里被安葬的。

我爷爷生了三女二儿,依次是大姑妈、大伯、二姑妈、小姑妈、我爸。这里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因为大姑妈生我表姐的时候难产死了,恰好我大伯和大妈离了婚,我爷爷就做主,把这个大妈又嫁给了我那位大姑父。

我爸和我大伯相差21岁,也就是说我爸还没出生,我大伯就已经成家了。所以我堂哥是和我爸同年生的,都说同龄叔侄当弟兄,我爸和我堂哥真就像兄弟一样,一同上班一同喝酒,可就在2001年,年仅57岁的堂哥就出车祸离开我们了。

因为六、七十年代是生育高峰,所以我们这个大家庭也不例外:大伯家三儿二女,大姑妈家一个女儿,二姑妈家二儿一女,三姑妈家三儿一女,我家三女一儿。中国那时的人口真是井喷式增长,据此我常对同龄人说,我们这代老了中国人口就老了一大半,我们这代人不在了,中国人口就降下来了。

按我们这边礼节上来说,一般父辈的亲戚是必认的,堂辈可认不可认,表兄妹一般都不认。但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只要家里办事,认识没几天的朋友和同事都会上个人情,更不要说那些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旅游的同学朋友了。所以说现在亲戚已经不是传通意义上的亲戚,更多的象是朋友一样,玩得好就多玩,玩得不好就少玩。很多亲戚也不是说是有意疏远的,就是时间、空间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很难见上面,但真要是见上面了,心里还是会不亦乐乎的。

说到现在人情冷淡,多半还是因为生活节奏的问题,是个普通家庭,都会面临着上班挣钱、回家教育孩子的事。根本有的连父母都顾不上,更别说亲戚了。

拿我们家来说,我们姐弟四个,下面共有六个孩子。现在读书的读书,工作的工作,还不在一个地方,一个月能见到一个孩子就不错了,全部聚在一起一般也就是过年才会有。但我还是相信她们以后无论相距多远,都不会失去联系,因为我们真的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就像我们姐弟四个一样,没有多余的客套,但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知道对方想要干什么。

所以我总结一句,无论是友情还是亲情都是需要经营的。你心中有我,我心中自然有你,无论时间,无论地点。


蓝云之南


从表象上看,农村亲戚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每年都有些亲戚彼此不再走动,是因为大伙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忙生意,忙赚钱,忙外出,无暇顾及。

但从实质上分析,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经济飞跃发展和家庭结构剧变,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亲情”的深刻影响。

之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让越来越多家庭的走向经济独立、处事独立,对往日较为在意的互相帮衬之亲戚关系失去了更多的依赖基础。

经济独立、处事独立,意味着不需要更多的亲戚来互相调剂帮忙,如今孩子当公务员需要考试,子女就业需要公开择优录取,这些社会文明进步、也让昔日求亲戚拖关系的做法没有了用武之地。

之二,既省时间又省精力的手机发红包和网络拜年等互联网+生活方式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亲戚间的走动。

对农村新一代年轻人而言,来个时髦的网上拜年,网上发压岁钱,网络视频问候,很多昔日需要来回走动的亲戚关系,就在弹指间轻易被替代了,亲戚间的人情走动怎能不越来越少?

之三,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对农村家庭结构改变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随着独生子女(夫妻)各自哥哥、姐姐、弟弟数量的相对减少,让千百年来由此形成的、数量可观的庞大亲戚体系,开始大踏步走向解体。

彼此之间的亲戚数量的客观减少,加上各自间经济独立、生活方式独立,综合因素的叠加效应,是造成农村亲戚“断交”现象越来越多、随处可见的重要原因。

你说是不是呢?


霍小姐的八卦炉


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的亲戚也特别多,我这一代是独生子女,在往上我爸我妈他们都是有多个兄弟姐妹。

我爸爸是兄弟三个姊妹两个,我爸排行老二。我妈是兄弟三个姊妹三个,也是排行老二。这还只是亲兄弟姐妹,还有叔辈的兄弟姐妹那就更多啦。


根据我自己家的情况,我觉得农村亲戚断交,现在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老一辈的亲戚,时间一长不走动了。

我的奶奶是前年去世的,她活到91岁的高龄,在以前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爸他们兄弟三个都要去我奶奶的娘家走亲戚,我大爷都快70了,还要去他的姥姥家走亲戚。他们家每年也要派人来看望我奶奶。

这样的老亲戚实际上就是由我奶奶维系着,当我奶奶不在的时候,这样的亲戚也就不走动了。

还有一种是有些亲戚原先走的比较近,后来由于某些事情慢慢疏远了。

我家和大姑家原先关系特别好,经常走动。很多年前我老家房子拆掉重新盖,大家都知道盖房子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我爸妈忙不过来,我姑就每天过来帮忙,连着干了有一个月左右。


我爸妈也很感激,从此以后不管我大姑家有什么事情,不管是收玉米,收小麦还是干别的活,只要是他们说一声,我爸妈就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帮忙。

有一年大姑家种西瓜,然后在地里盖一个小房子看瓜,让我爸去帮忙,当时我爸刚答应一个朋友干个活,需要两天时间。然后就和姑父说干完这个活就去帮忙。

结果两天之后去大姑家的时候,发现姑父沉着个脸不说话。我爸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忙着干活了。

一直把那个小房子盖完,姑父一直沉着脸爱搭不理的,我爸心大还是没当回事,到那一年过年的时候走亲戚,我爸发现姑父家送的东西给我家和大爷家的不一样,同样送的酒,但是有贵贱之分,还给我大爷家多了一箱奶和水果。他是偷偷摸摸给我大爷的,但是被我爸发现了。


我爸是老实人呀,还是没说什么,但是过完年后就慢慢的不走动了。

既然都是亲戚,确实不应该分谁对谁错,但是我觉得亲戚间也是要互相尊重的,没人是傻子,时间久了谁好谁坏心里都清楚。


农村养殖新鲜事


来说说我家的亲戚吧,我爸爸在我还不到14就过世了,过世的原因是那天中午我奶奶家里请吃豆花,把我们住的近的叔佰和姑父都请了,就没叫我的爸爸,当时我奶奶是和我的么爸他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我奶奶还是很想叫我的爸爸去的,但是她当不了家,在自家里吃过午饭,我爸爸就生气去睡午觉,他每天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可怎么也睡不着,就出去挖红署,那天的气侯很冷,我爸爸站在水田,又气又冷,没过多久就有人在叫我们说你爸爸晕倒了,我们赶紧送他去医院,可还是没抢救过来,短短的2个多小时,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医生说是心肌梗塞,是心情郁闷造成的,我们是5姐弟,当时我爸爸过世的时候我大姐才17岁,最小的弟弟才9岁,感觉天都踏了,后来我们几个就相依为命,做农活的时候,有些亲人还处处刁难我们。现在也是看见谁有钱,不要尊严的去巴结。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爸爸已经离开我们差不多40年了,真的好想他!


笙QAQ


用我的感受来谈谈农村亲戚“断交”现象吧!可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我有一个叔叔,因为父亲死得早,只剩母亲和我们三兄弟相依为命,父亲不在时,我正在上高中,二弟上技校,三弟在读初中,正是家里用钱的时候,因为父亲在时欠了叔叔2000元钱,死后就天天来逼债,当时的情况应该是他应该帮我家一把,共渡难关,他倒反来逼债。母亲当时也很坚强,到我们那里的信用社贷款后赔了他,母亲赔完钱后告诉我们,让我们三兄弟以后不要认这个叔叔了,我们非常赞赏母亲的观点,和叔叔老死不相往来,后来叔叔生病过逝了,我们全家也没有去。


我还有两个舅舅,大舅在外当老师,处人处事还算可以,但他做不了主,家里舅妈说了算,有一次我弟弟的小孩生病了,到省城医院看病,因为钱带少了,打电话给舅舅,让他带点过来,舅舅满口答应了,等到了下午舅舅匆匆忙忙的跑到了医院,编了好多借口说自己不方便,说白了是舅妈不同意,那件事后,我们也很少来往了。我还有个势利小舅,当初他穷困潦倒,天天来我家蹭饭,我们对他也很好,后来他做生意发家了就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古话有靠亲靠戚,不如拿条凳子来靠墙靠壁,打铁还得砧墩硬,靠谁还不如靠自己,亲戚又何妨不是。


农人李哥


亲戚断交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每年都在上演。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老年亲戚年老体衰,不愿互相来往;中青年亲戚忙工作、忙学习、忙培训、忙打工、忙挣钱、忙购房、忙买车、忙结婚、忙家务、忙社交、忙赡养老人、忙养育子女,很少有时间互相来往;幼儿、少年亲戚忙上课、忙上辅导班,既时间紧张,又无长辈带领,更谈不上互相来往。甚至有的亲戚因为各种矛盾、误会、伤害,心存芥蒂、隔阂加深,无可奈何花落去,慢慢的双方自然断交。

有的有钱有势的亲戚,心高气傲看不起无钱无势的亲戚;有的无钱无势的亲戚,自尊心强不愿巴结有钱有势的亲戚;有的有钱有势的亲戚之间自高自大;有的无钱无势的亲戚之间自顾不暇。有的亲戚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亲戚断交现象,司空见惯,就是这么一回事。


英子1164


父母在,兄弟姐妹还是兄弟姐妹,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变成了亲戚。亲兄弟姐妹的关系因为某种因素都会变得越来越淡,更别说亲戚之间。

我奶奶的侄子、侄女与我爸是老表关系,在我奶奶在世时,她的这些侄子、侄女每到逢年过节就会来看望她,还会时不时给我爸打电话,了解情况。我奶奶去世后,她的侄子、侄女再也没有和我们家走动过,双方家庭甚至一个电话都没有打过,基本上是断交的状态了。

亲戚关系其实也农村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亲戚关系的变化也是农村社会变化的反映。农村亲戚的“断交”受社会客观因素影响,也与人的主观因素分不开。

树枝越长越长,树枝与树枝之间、树枝与树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客观规律。人也要开枝散叶,后代之间距离越来越远不可避免。“一辈亲,二辈淡,三辈四辈不管饭”,其实也就客观反映了这种关系疏远的变化。我爸和我姑是亲兄妹,他们之间关系是比较亲关系,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成家之后还能经常来往,有事没事还会打个电话聊聊天。

我和我姑的家孩子是老表,我们从小到大只是每年逢年过节能在一起聚一聚,平时也没什么联系,现在都是各自忙各自的,连见面的可能性都不大了。可以预想,以后我的孩子和我老表的孩子可能都不会认识。而且随着我奶奶的去世,我爸和我姑之间的联系也少了,他们之间缺少一个维系他们感情的“中介”,这也就像一棵树一样,树干没有了,树枝会四分五裂,众多树枝缺少一个共同的依附。

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大,适当的距离产生美,过远的距离可能产生“冷淡”。以前,我的七大姑八大姨居住地离我家不会超过二十里,现在他们理我的距离超过200公里。以前都在家里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后来随着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他们一家一家的都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常年不回来。

常年在外,基本上和老家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一开始还会时不时的电话联系,一个月一次,后来变成一年一次,再到后来变成几年一次。我记得我奶奶去世时,我三表叔当时就没有回来,其实也不是怪他,因为一开始我爸也不准备通知他,因为毕竟十几年没有回来过,后来觉得不通知也不对劲,索性就通知了他,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回来。

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缺少共性,没有交集,会使人之间变得冷漠、有警惕心。其实亲戚之间“断交”现象的出现,人是主观因素。即使没有以上两种因素,亲戚与亲戚之间断交也是很常见的。我的同事与他小孩姨夫下棋,一不小心下出了矛盾,两家人不说话有二十年,而且再过二十年也不可能再说话。

亲戚之所以能够交往,一方面是因为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正常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如果没有交集,亲戚之间见面没有话说,日常生活也不需要来往,时间一长,必然要减少交往,最后就会不来往。

总之,农村亲戚之间“断交”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客观性和主观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