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的讲解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力学是物理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可以说力的认识是给我们开启力学之门的钥匙。所以这一节一定要学得滚瓜烂熟。

关于学习力的目标我们有单个目标:

第一,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第三,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何理解这些知识点?通过以下这些方法。

一,通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实验的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的观察。

二,从我们经历过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来感知力的存在,并且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三,通过亲自实验和体验去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的讲解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这一节知识点重难点是:

一是力的作用效果

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的讲解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我们的课本是通过列举捏橡皮的实验,让我们观察橡皮泥的变化,我们发现它的形状变了。接着列举了拉压弹簧,观察它发生的变化。我们发现弹簧的形状也变了。

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发现他们在力的作用下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这样根据这个普遍规律我们总结出力的其中一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的讲解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接着用有上面这个实验来演示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我们发现力可以让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者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上面的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通过这些现象的普遍规律,我们总结出一个新的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力的三要素

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的讲解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通过实验发现改变力的大小,方向的改变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于是发出疑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因素,接着发现用同样大小的力,相同方向的力在不同的位置去作用一个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所以有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的位置有关系。

最后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是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的讲解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力的示意图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点,线段,箭头来展示力的三要素。这里面要注意的地方是作用点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箭头的尾部。

这一节的难点: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句话听起来很玄乎,不易理解。但假如我们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个就非常好理解了。有力的存在,它肯定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然会有作用效果。

【总结】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中,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力的作用效果:两个,一个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个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三个,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这三个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的同时就一定有受力物体。还有一点相互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通俗的来讲就是它们要么都是弹力,要么都是摩擦力等。

这里对于力的示意图,我们通常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图形。注意事项是用同一图表示多个力时,比例要一致!

如果觉得不错点击关注,鼓励我继续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