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只有200来万,会计财务知识浅,造成帐面利润有30多万,该怎么办?

用户105849370862


无论企业小老板还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对净利率这项指标其实都很看重。

未上市的企业小老板,天天想着怎么开源节流,多干点活多挣点钱,少交点税,更加关注现金流。俗话说得好,真正拿到手,装进口袋的人民币才是钱,纸上的0-9只不过是阿拉伯数字随机组合而已。


上市公司董事长想着怎么增加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或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符合《证券法》的募集资金的规定或是战略投资人的要求,为后续增发股份、吸引战略投资者入股、甚至小股民看涨的预期等夯实基础。

至于上市公司税收问题,相对于募集几亿资金的利息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另外上市公司体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纳入当地政府的重点照顾企业时,各种税收返还、募投项目政府补贴等“政策福利”都会接踵而至。

净利率11.25%到底有多高?

年产值200万,说的是营业收入;账面利润30万,说的是利润总额。在不适用任何税收优惠的情况下,意味着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7.5多万元。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净利润总额22.5万,净利率达到了11.25%,如果享受企业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话,净利率水平会更高。

对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2018年财报,按照所属行业进行净利率统计分析,净利率能够达到10%以上的行业并不多,只有金融业、房地产行业以及规模不大的医疗企业行业,而且这些行业都是重资金投入的行业。

对于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制造业来说,净利率只有5.67%的水平。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住宿服务业、零售行业、娱乐业的净利率就更低,未能达到5%。

题主提到的200万的营业收入规模,营业收入规模太小,一定不是什么重资金投入的行业,所以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说,毛利率在5%-8%这样的区间水平,更加合理。

所以题主作为一家企业小老板,对会计将账面利润额做到30万元,净利率达到了11.25%,很不理解,一肚子恼火,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企业如何降低净利率?

在小企业中,会计的地位本来就不是很高。企业经营势头好的时候,老板觉得会计没啥用;企业经营亏损的时候,全公司觉得会计真没用。在小企业工作,首要得问题不是如何把账做好,如何把凭证装订的整整齐齐,而是如何少缴税,银行卡里面多点可动用的资金。

企业所得税需要按照季度进行申报,所以会计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关注净利率的变化。净利率这项指标在小企业当中,可以简化分解成毛利率、三费占收入比例来实时监控。

虽然这样不符合规定,但是,能直接流入老板自己腰包的,都不会在公司账上进行反映,所以小企业虚增收入的可能很小。

那么毛利率和三费占收入比例高的原因就只能是很多成本费用未入账。即使对于正规的上市公司来说,也是无法做到当月发生的成本费用当月入账,甚至有些金额相隔好几年,发票才能收到补充入账。

对于小企业来说年底集中报销的事,再常见不过了,所以前面11个月毛利率能达到50%以上,而在12月份,大量员工费用报销,导致12月毛利出现负数,直接拉低前面11个月毛利率一大截。


所以在季度申报应纳税额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12月份集中报销这种情况以及跨年到票的情况,及时要求员工报销成本费用的发票,没有发票的大额成本费用支出,也需要获取到采购合同、入库单、服务合同等进行暂估。

不然白花花的银子交了税就是真的花了出去,税务局才不会给你退回,多占用小企业1万的资金,可能就会减少营业收入10几万。

总结一下来说,小企业会计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合理避税,净利率达到11.25%实在太高,维持在5%-8%区间才是合理水平。及时催促企业相关部门提供发票,无法提供发票的提供相应的佐证进行成本费用暂估,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财经奥迪特


作为一名企业工作多年的财务人员,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年产值200万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应该说年销售收入200万,这里说的帐面利润30万应该就是税前利润30万,按会计报表的说法是利润总额。

对于会计财务知识浅,这个说法做为财务人员来讲是不认同的,最差的会计也知道做收入和支出,最多是对新政策的不了解,而没有按新政策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如果真是因为会计财务知识浅造成的问题,那还好办了,可以做会计差错更正,在汇算清缴时调整过来就好了。

其次,造成这一结果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本身帐务没有问题,税前利润就是这么多,

二是老板平时为了节约钱,买材料不开票,加工费不开票,公司平时支出的日常费用都为了便宜一点不开票,工资也为了省个税而分银行工资和现金工资发放。这些暂时看来好像是省了一点点税,但是帐务处理时就少了很多的支出。应纳税所得小于50万,就算是按18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来算,企业所得税税率=50%*20%=10%。平时省下的税款最多不超过5%,有时连1%都不到,这不能怪会计不专业不会做帐。

三是真是会计原因帐务处理错误,那上面也讲了,这是最好的结果,在汇算清缴时进行调整就好了,多缴的税款也可以申请退税。

最后要说的是,30来万的税前利润最多也就缴纳三万来块钱的所得税,吃一堑,长一智,作为财务人员还是劝老板,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老板,听听财务人员的建议,免得真的吃了亏,到年底来责怪会计也晚了。

2019年

金税三期和新会计法规的实施,对企业的会计要求的更加严格,会计工资不高却要承担更高的风险,谁来关心他(她)们。

关注:冷墨默,个人企业财税顾问。


冷墨默


因为题主的描述不是特别清楚,可能有些用词也不一定准确,那我只能根据自 己的推测来解答一波了。

题主给出的信息:营业收入(题主所说的“年产值”)200来万,利润总额(题 主所说的“账面利润”)30多万。且注意题主的用词:年产值只有200多万,会计财务知识浅,造成账面利润有30多万。

从题主给出的信息,我大概推测题主这么问的原因有两种情况:

1、题主根据自己对公司的了解或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或对比以前年度的财务状 况来看,在营业收入只有200多万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30多万的利润的;

2、公司领导或老板告诉题主营业收入200万的情况下,利润有30多万的数据绝 对不正确,或者直接告诉题主营业收入只有200万,不能有30多万的利润要去交税,以前的会计做的时候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等等各种说法,总之就是公司不想交税。

那现在就分情况讨论。

第1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要去考虑是否存在账务处理出错了,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出错的可能性,从这几方面去查证即可:

1、多计收入:客户预付款直接确认成了收入;收入凭证的金额输错;把下一年度的收入错计到当年度等等;

2、少计成本:供应商的货款只计入了应付账款,未计入成本科目;成本凭证的金额输错;应计入当年的成本计到了下一年度等等;

3、少计费用:漏计提了12月的工资、社保及公积金;漏计提了固定资产折旧;未分摊当年的房租水电等费用;有未入账的报销单据等等;

4、最后排除一个可能比较傻的问题,如果你们公司的报表是手工制作或者用公 式制作的,那可以考虑下是不是计算出错或者公式未设置或者公式设置的不正确。

第2种情况的话,如果只是公司不想交税,严格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当然,这种情况下,也考虑考虑是否有上面说的的3种情况,这个就不多说了。

要是大家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或者分享下 自己公司的经历。

欢迎大家关注我,每天分享一点财税小知识,助你财税路上更精彩!


灵动财经人


非请自来。

年产值只有200来万,会计财务知识浅,造成账面利润有30多万,该怎么办?问题是您想怎么办?现在30万的利润是多了还是少了?要解决的是会计知识问题,还是会计利润问题,好歹说清楚嘛。

会计财务知识浅,并不代表有会计核算就有问题。不过,按题目理解,可能账务处理存在问题,具体是会计政策还是会计差错呢?我都很好奇,您是怎么觉得30万的利润是有问题的?

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不好判断。如果是账务处理有问题,献上两个字“调整”。“哪里不对调哪里,老板再不怕我做错账啦”。如果还是觉得账面30万很扎眼,可以按规定进行差错更正嘛。

利润30万,并不是就按30来交所得税的。还需要进行汇算清缴呢。到时您就可以把您认为不合理的进行调整过来嘛。

最后谈谈账务知识的问题,吸取此次教训,自己要学习更多的财税知识,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业务,多请教别人。

最重要是可以关注我啊!


龙门账


不知是什么行业,毛利15其实还可以。

听你的口气是觉着利润过高。

收入减成本等于利润

收入看开票视为确定了

看成本,人工是否足额,折旧是否提足,材料购进发票是否都已取得。

有利润说明经营的不错,加油


老乐财务


截止到本月的15号,电子税务局的纳税申报就截止了,同时意味着整个2018年度就要结束了,在年终结账的时候,突然发现,呀,我的利润怎么这么大?

利润大难道不是好事吗?老板们不一直追求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怎么到了交税的时候,觉得利润大了就不是好事呢?税收筹划,应该开始与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到了年终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筹划的时间了。

但是,现在的利润30万,并不是最终的30万,还有可能增加,当然也有可能减少,因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才是跟你算总账的时候。趁着现在有时间,回头看看自己的账簿,是不是有折旧忘了提,应该取得成本发票是否取得,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是否可以享受税务上的折旧优惠政策。员工工资是否有不在工资表之列发放的,社保缴费凭证是否已经做了费用等等。

都是马后炮了,但是能找补就找补找补吧。

当然,最坏的情境,也能享受到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可以减半按照20%的税率征收,实际的所得税税率就是10%。

能把事情往前想的,是管理会计,来了单据就做账的,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很快就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每个财务人应该向管理会计看齐。


简净轩语


企业的收入不高,但利润相对较大,这不一定是不合理的,也并不一定是财务会计的水平不高造成的,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此外,利润高也不一定会引起税负高,是否需要考虑税收的优化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才行。如果经过分析,认为企业的利润和税负确实偏高,那么需要找到具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财务管理和税收的角度提出优化的建议。

1. 利润高是否正常

正常来说,企业的利润高是好事。有些行业本身利润率就较高,比如金融行业、咨询行业等等。企业的利润率是否过高,可以参照同行业以及企业过去的利润率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如果相较于同行业来说,企业的利润率较高,那么要看看企业是否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优势。如果相较于过去来说,企业的利润率突然变高,那么要着重分析企业的经营策略、财务管理相对于以前来说是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或者是否有某方面出了问题。

2. 利润高是否就一定多交税

企业的利润高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会多交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会计利润,在这当中会有一些调整。此外还要看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是多少。如果企业有30万的利润,但同时有一些纳税调减的项目,并且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么可能企业的税负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利润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税负就高。

3. 导致企业利润高并且税负高的不合理原因

如果企业经过与同行业以及企业过去相比较,确定现在的利润是偏高的,而且经过纳税调整之后需要缴纳的税也偏高,那么就需要考虑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成本发票是否齐全?有没有因为缺少发票导致的成本计算不准确问题。

(2)是否有少入账的成本?比如有没有降低工资基数,有没有漏计的费用。

(3)是否有计算错误的成本?这个问题就跟财务相关了,可以通过先匡算毛利率,各项费用率与过去比较,来看看是否有明显的异常。

4. 企业的改进措施。

如果确定企业的利润高以及税负高,是由于一些不正常的原因导致的,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改进,具体说来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面:

(1)对于成本发票不齐全的,尽量获取相应的发票。这包括核查来自供应商的发票和员工报销的发票。没有提供发票的供应商要进行追要,员工没有及时报销发票的,要给出截止时间,要求其提交。

(2)查看是否有没有入账的成本。看看企业有没有降低工资社保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是可能会引起会计利润升高的。此外,还需要看看有没有该计入成本没有计入的项目,比如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成本费用的入账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的,需要进行更正。

(3)从税收的角度,看看企业是否有纳税调减的项目。如果有不征税或者免税的项目,那么可能就能做纳税调减,少交税;或者是否有加计扣除的项目,比如研发费用、雇佣残疾人等等。

(4)从税收的角度,看看是否有优惠的税率。企业是否是特殊行业,特殊地区,可以享受到低税率。比如你是西部地区,又是鼓励的行业,又比如你是广东横琴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有没有其他的税收优惠,比如一些地方性的返还。这些都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

总的来说,企业的利润高不一定就是坏事,要结合企业的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否正常。如果确定有不合理的原因,那么就要追根寻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看看是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还是确实是财务的问题。然后考虑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并且还可以考虑利用一些税收的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


财会小童


看什么行业,有些行业利润的确挺高,但有些财务对成本把控的不好,很多正规渠道能取得发票都不能及时取得,造成利润核算的不真实


朗朗142288618


15%的利润率,大概是上市公司里的房地产行业差不多,没有高端白酒像贵州茅台那样高,但比很多制造业公司要高。

如果是上市公司,一般都希望利润率要高一点。业绩好看,股价也能好看。

不过楼主这样问,肯定是担心利润太高了,要交企业所得税,所以想筹划筹划。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

1、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月9号刚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的企业,实际税率调整为5%。按照最新政策,30多万的利润,大概是1万多的所得税,也不算特别高。即便是2018年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在2019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2、补做有正规票据的业务,抵减利润

已经到了1月12号,再开票肯定行不通了,但可以再找找2018年的合法票。比较好用的是个人类的票,比如飞机票,这个只要行程单就可以报销;出租车的票,可能量不大,但也有杯水车薪;燃气费发票或者话费发票,这个一般是电子票,可以再打出来(不考虑个税的问题哈,那是2019年的事)。如果有以前员工开的餐饮发票没给报的,也可以拿来再报掉。至于最后钱归钱,老板可以看着调整嘛。

总之就是尽可能地找到正式的发票,通过报销的方式进到费用里,就可以正常税前扣除。预提的费用,或者白条类的业务,可以让利润便小,但税前是不能扣除的,所以没用。

3、补做税法允许的一些无票成本,抵减利润

楼上已经有很多朋友说到固定资产的折旧,这是非常有用的思路,我就不多说。

除了折旧外,还可以利用的是存货成本(可能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通过存货计价方式上的一些处理,可以让当期成本发生变化,这个对成本会计来说,还是有可能做到的。另外就是应收账款坏账和资产报废,在符合条件,并进行备案的情况下,这部分损失是可以作为税前抵扣的。所以,可以让财务上巴拉巴拉账面的资产,是不是有质量已经比较差,可以处理的资产。还有就是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平衡,如果有内账上的亏损业务,可以补做无票收入,计提增值税,但利润就降低了。(这是假设企业有没有入账的无票业务,没有请忽略)

这种方式,其实是考虑到2019年有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将成本提前确认,延后纳税时间。否则,从企业长期经营的角度,总利润其实是不对的。

以上,都首先是基于合法原则考虑,切记不要去买假发票,这是大忌。希望对你有用。


康愉子


请已退休的亲戚作你公司顾问,每个5000,把公司利润基本做光,工资单,合同等备齐以免发生查账没材料支撑,已退休退休人员不用买社保。只能说这么多了。对了,一定要和每个亲戚说清楚,发生意外时口供要对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