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从不封冻,是那个时候气候温暖吗?

军统60


水泊梁山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海拔197.9米,位于梁山县中部、县城东南,介于北纬35°47′12.85″,东经116°05′56.22″之间。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梁山旅游区面积4.6平方公里。

气候

水泊梁山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降雨量601毫米,无霜期205天。

地形地貌

水泊梁山风景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两山主峰高度197.9米,地面最高处海拔47.6米,最低处海拔35.9米。

电视演的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天气还不是特别冷的时候,或者就算冷也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水面上是不会结冰的。如果这个时候突然来一股冷空气,就很有可能会下雪啊,而且还不会结冰。

历史每个时期,地理环境温度是有差异的。





西路坝七杯茶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春秋时期的大野泽。

梁山伯所在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梁山县,位于济宁与黄河之间,既然在黄河边,那么这个湖泊的形成就与黄河有关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黄河的厉害,历史上是经常改道的。

上图,梁山伯它的前身就大野泽,最早形成与一条河流潴留有关,这条河流是哪条河流呢,可能大家不知道了,现今它已经消失了,就是历史上的济水。

济水前世很复杂,虽然现在这条河流已经不存在了,但在古代它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四渎”,号为“江河淮济”。这条河流它发源于太行山南麓,流经济源(黄河北),在荥阳汇入黄河,在黄河对岸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支津(黄河南),古人就认为支津是北岸济水穿过了黄河,并称之为济水,那么济水在黄河与淮河之间,一并向东流去,汇入大野泽。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济水与黄河一样都具有高泥沙量水文特征,泥沙不断沉积,河床被抬高,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大野泽差不多被淤平,同时黄河改道也让济水失去水水源,走向了死亡的命运,大野泽最终也就干涸了。但这里毕竟地势低洼,北宋初期黄河的每次决堤便有水汇入大野泽,形成初期的梁山泊。

北宋期间,黄河泛滥成灾,也是黄河决口最频繁时期,黄河河道不断在抬高,决堤后的黄河水待续汇入到梁山泊,面积不断扩大,有“水泊梁山八百里”之称,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

▲竺可桢《五千年中国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北宋年间,与现在气温相差不是太大,稍稍有些偏高,也是由暖转冷的过渡时期,而到南宋,气温急剧下降,才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无法生存,跃马挥鞭南下,南宋走向灭亡。南宋灭亡后元、明、清时期气候虽有些起伏变化,但比现在要冷很多。

上图是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图,0°C等温线从秦岭~淮河线通过,这意味着,这条线是结冰线,以北地区会有结冰现象,但从我们现在来看,强寒潮爆发时,黄河下游才会有结冰,但封冻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北宋年间,气温比我们现在略高一些,梁山泊也就不会出现封冻现象了。

梁山泊周边与我们现在对应区域环境有一个东平湖,全球变暖背景下,目前与北宋年间,气候不会有多大差别,现在的东平湖出现结冰现象就很不容易,封湖上冻更是难上加难了。


地理纵横


肯定是的,

每个历史时期,

地球冷热也是不同的,

通常繁华盛世时期,

伴随的都是温度偏高,

因为这样粮食产区大,

农作物也生长的好,

比如杨贵妃为什么爱吃荔枝,

因为从小吃,

从小在四川怎么吃,

因为那时候四川热到产荔枝。


2分钟看世界


水泊梁山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降雨量601毫米,无霜期205天。所以不会封冻。


万法归一78750411


不温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中国鲜食玉米之乡


只是书中这样说,因为作品内容不需要。


江南诗丐


不是。那时比现在冷,结不结冰是气温,地热,水质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知足常乐767281186982


根本不是,是小说的表现形式。以前的气温比现在低,肯定上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