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原名被强行改了


其实可以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每个人对未来有着不一样的想法,所以造成最终的人生道路也完全不一样。这也告诉我们“想法很重要”。

01,大姐孙兰花,没有独立思想,随波逐流

兰花是家里的老大,从小由于家穷,没有上过学。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艰辛的劳动。

在她的生活里也仿佛只有做不完的事,青春、美丽,爱情,这些事都和她无关。而她对自己的未来,对生活也没有任何想法 只是随波逐流。

这一点在择偶标准上,就足以可见了。因为兰花没有想过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没有想过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加上她没有什么想法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碰到王满银的花言巧语,她就这样糊里糊涂嫁给了他。


02,老二孙少安,他对未来的想法主要停留在想要改变家庭的命运上。

孙少安从小学毕业就开始和父亲一起扛起养家的责任了。在这样的过程里,他也渐渐看到了他们家的困境。于是从很早的时候起,孙少安就开始把所有的目标、想法都放在了改变家庭的命运上。

所以有这样想法的孙少安,也有了自己的理想,然后把自己一腔的热情都放在这个理想或说目标上。

他后来实现了。


03,老三孙少平,他阅书无数,眼界高,思想很开阔,只想过不停奋斗着、且很不一样的一生

孙少平阅读过很多的书籍,眼界和思想都比较开阔。所以他不愿意一辈子待在农村,也不愿像哥哥少安一样把一辈子的心血放在农村。

他只想去更大的城市,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见识自己没见识过的一切。

所以哪怕是去大城市当小工,去当煤炭工人,他也在所不惜。只要这些让他可以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04,老四兰香,她看到姐姐的悲剧,不愿早早嫁人。同时也看到了两个哥哥那么爱读书,却苦于家庭贫困、都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所以她最大的想法便是好好读书,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考上大学。

读书时的兰香把所有的心思、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除了在教室学习,就是在老师办公室请教学习。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她想考上大学。

后来兰香也真的考上了大学,开始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而孙家四个孩子不同的命运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很重要,因为你的想法决定着你的行动,决定着你的选择,而你的行动和选择决定着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蔓莱读书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命运差别为什么这么大。我认为是因为老大和老二做了老三和老四的垫脚石。

  01

  在这个家里,大女儿兰花是第一个奉献的人,她一天学也没有上过。自从懂事的时候起,就帮着父母操持家务,照顾三个弟弟。后来,又找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丈夫,所以她的日子过的最惨。

  最惨的原因,一是因为家穷没有文化,没见过世面。二是从小穷惯了,见不了别人的一点好。

  02

  少安是家里的老二,但也是家里的长子。他读过几天书,读到小学毕业,因为家里太穷,他知道没有能力送他去上初中,于是他自愿辍学在家耕田,种地,挣工分养活家人。

  因为他上过几天学,认识一些字,所以他的命运还算不错。尽管他失掉了他的润叶,但是娶了一个好媳妇秀莲。两个人同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少安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好哥哥,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个好丈夫。

  03

  老三孙少平,比较幸运,因为有哥哥的支撑,他读到了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他不愿意在家务农。于是他任性的去了外地打工。正是因为他的大胆外出,他的人生变得不同。

  在黄原,他又遇到了他的高中同学田晓霞,并且成就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在他本人的努力和女友晓霞的帮助下,他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煤矿工人虽然并不是特别好的工种,但是对一个出身于农村的穷孩子来说,能吃上公家这碗饭已经很满足了。

  04

  老四兰香,是个女孩,她是这个家庭里面最幸运的。因为有姐姐和两个哥哥的帮助,她的求学之路走得很顺利。这孩子智商高,天才,聪明,考上了国家的重点大学,学的是天文。最后据说还登上了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所以她是这个家庭里面最幸运的。

  所有的不幸,都有根源,所有的幸福,都有原因。孙玉厚家的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最辛苦,为家做出了贡献,老三老四最幸福,因为有人承担了他们应该承担的苦!



人间情话666


在我看来,玉厚老汉四个孩子的命运代表着那个年代农村人奋斗的四种典型。

少安代表着责任,不仅是对家的责任,还有对家乡集体的责任。长兄如父,作为家里的嫡长子,少安老早就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他把自己的一生和这个家绑在了一起,最终也是凭着自己的艰苦奋斗,让家里过上了好光景。同时,对集体,他也是扛起了重任,担任生产队长时无时无刻不想着怎么让乡亲吃饱饭,开砖厂后为了让乡亲们揽工挣点钱也是来者不拒,甚至于扩大经营,心心念想着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这是那个年代深深扎根农村故土,将自身命运和家乡命运绑在一起,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的典型!

少平象征着追求,代表着农村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可能是因为有少安这个大哥早早扛起了家里的责任,少平身上来自家里的责任没有那么重。他热爱学习,经常看书读报,他渴望外面的世界,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于是他不顾一切跑到外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纵使有千难万苦,仍然不忘初心,这是另一个种层面的奋斗,是与命运的抗争,也是那个年代中的一个典型。

兰花象征着爱情,农村人朴实美好的爱情。兰花跟大部分农村女孩一样,淳朴善良,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懂事,早早就扛起了家里的各种活计。哪个少女不怀春?在隔壁村油嘴滑舌会讨人喜欢的厚脸皮王满银绵绵不断的糖衣炮弹攻击下,兰花沦陷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王满银前半身荒唐至极,家里事全靠兰花,生活并不像爱情一样甜蜜美好,有的只是泪眼辛酸。但是最终满银浪子回头,回到家和兰花过起了平淡快乐的日子,这才是农村爱情最美好的结局。嫁一个喜欢的人,平淡共度一生。

老幺兰香,象征着希望,农村人美好的希望。从小懂事的兰香,学习成绩优异,长大后考取大学,读研读博,之后更是嫁入官家,觅得如意郎君。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也给了家里无上荣光。这是那个年代无数农村人都希望的,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动漫屋脊


恓惶的日子里,劳动的滋味是饥饿,不劳动则是精神折磨,庄稼人从来没有遇到这种麻缠的问题,锄头和犁耙,老黄牛和老村长都无奈的偃旗息鼓了。

二流子与兰花花

哭咽河抽泣着从罐子村流向双水村,破罐着破摔的逛鬼骚情了孙玉厚的大女儿兰花花,一次肌肤之亲,这个朴实无华的姑娘瞬间春光明媚了,原来除了干活还有这么美妙的事情,孙兰香想象吃着白面膜夹肉的滋味,王满银给予了初恋的滋味。神不守舍的孙兰香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家中,从此茶饭不思,孙玉厚老汉感觉女儿换了一个人,她开始打扮自己了。



王满银是二流子世家,二流子是逛鬼,勤劳朴实的庄户人家看不起这类人,可是逛鬼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王满银的爷爷是大地主,大地主在国民政府是统治阶级,他们衣食无忧家庭美满,可是大地主家出了一个赌鬼儿子,一大偌大的家业被堵的渣都不剩了,大地主变成了头无片瓦的农民,解放之后王满银家被定为贫农,二流子成为了新的统治阶级。王满银编造这些糊糊话是否只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呢?这不得而知,可是他继承了家族好逸恶劳的基因,他倒买倒卖做起了生意,生意做的不好只能勉强糊口,可是生意锻炼他八面灵光的脑子和口才,他在午夜时分醒来,月光照到自己破乱的凉席上,心告诉他需要一个女人来温暖这寂寞的土炕了。



不知廉耻的罐子村二流子王满银征服勤劳朴实的兰花花,兰花花丰臀美乳满足了他所有的想象,孙玉厚老汉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而兰花花却非逛鬼不嫁,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以父亲的妥协告终。父母与儿女是不对称的对抗,兰花花期望春暖花开,孙玉厚希望她且行且珍惜,王满银获得了一个心意的女人,哭咽河里多一段愤世嫉俗的爱情故事。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幻想美好圆满的时候,凑合的滋味却将你包围了起来,孙兰花的人生开始了,她把自己奉献给了满足她欲望的男人,她自己要满足这个家庭。

少安与润叶的后来

孙少安看不上自己的姐夫,他从小到大都是姐姐照顾,这种亲密的姐弟情意让他对带走姐姐的逛鬼从心里厌恶,可是他无可奈何,自己毕竟是个小孩子。孙少安心里很烦,他来到呜咽河边,拾起板块土仍向水面,水面上溜出一条规律涟漪,润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他的身后,温柔的小手蒙住他的眼睛,让他猜猜她是谁?孙少安当然知道青梅竹马的她是谁?两小无猜的玩伴,一起渡过了美妙的童年,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种憧憬在过家家游戏中变成了现实,润叶成为孙少安的婆姨。



地里的麦子收割了十三茬,孙少安的学习时光也面临被收割的局面,孙玉厚自从嫁了女儿,孙家的劳动全指望一把老骨头了,看着日渐成长的长子孙少安,他下决心让儿子继承自己修理地球的工作。孙少安拒绝放弃学习,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都愿意忍受,可是不能学习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他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有一天他会成为国家栋梁,这是课本上教会的人生理想。人生理想遇到国家实际状况,一切都变了模样,计划经济意味着计划内的人才会有计划的理想,孙少安没有在计划之中,或许他在另一个计划之中,那就是广阔农村自由天地。



许多年以后,孙少安成为原西县的名人:十八岁当队长,私分集体提留地,包产到组实行生产责任制,第一个在双水村开窑厂等待壮举,这个双水村的政治家所作所为都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印证。孙少安改变了孙家恓惶的日子,养活了一家人,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可是新娘不是润叶,而是二妈田凤英家门的田秀莲。孙少安习惯了呜咽河的滋味,他与润叶成为这里面的有一段故事。

孙少平和他的冬妮娅

原西县的高中食堂,一个破棚子下的一块平地,无产阶级子弟按照吃食来划分了门第,代表欧洲的白面膜与大肉片,代表亚洲的白面与玉米面混合的馒头与肉沫,代表非洲的玉米高粱面馒头与水煮白菜。孙家二公子少平穿着露着腚的不对称衣服来到非洲吃食旁边,他羞涩无奈,丰富的精神生活与贫瘠的物质生活让他感受到鲁迅呐喊与彷徨的深意,他尽力用阿Q先生的心里疗法和孔乙己老兄处世态度来平衡自己不平衡的心,他没有顾养民和田润生的出生,他是贫下老农孙玉厚儿子。



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江姐的故事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孙少平被贫穷限制想象的心在《红梅赞》里获得了解放,他希望自己向寒风中红梅一样傲立枝头,这种男子汉大丈夫的骄傲引来了卑微的地主出生的郝红梅,这个出生不好却秀外慧中的女子成为了孙少平心里慰藉。情窦初开是那么美好的感觉,非洲的吃食都可以像吃国宴一样,那个简陋的食堂有一个炽热的心在等他。

上帝关窗与开窗之间有一个考量,那就是世人有罪需要救赎,只有得到内心救赎才能够上天堂。孙少平的贫穷是他最大的罪过,红梅需要雨露滋润才能青春永驻生机勃勃,他心里的女神向现实生活妥协了,地主家的子女只有嫁给新贵族才能改变家族命运,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郝红梅把自己献给了顾养民家族。孙少平开始感到迷茫,书生意气和指点江山都是有条件的,他注定要成为计划内另类的计划,那怕他读了高中甚至有机会上大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和犹豫,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将来临,而那逝去的不过是阴郁。普希金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他毅然与贵族决斗,最后死于非命。孙少平的女朋友郝红梅被顾养民抢走了,金波打抱不平,顾养民被设局狠狠修理一顿,顾养民没有报复也没有告状。原来生活并没有欺骗孙少平而是孙少平在逃避生活,想要活的更有意义,看来只能靠诗与远方。孙少平选择了离开家乡,他要向保尔一样体验《钢铁是怎样练炼成的》,或许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有一位冬妮娅在等自己。孙少平等到这个姑娘,她就是黄原市地委专员田福军女儿田晓霞,他们在一起,他们没在一起,平凡的世界里,他们的倒影留在呜咽河中。

修理地球孙玉厚到研究地球的孙兰香

孙兰香看着嚎啕大哭的姐姐和满脸愁容的父亲,她焦急的等待着自己大哥回来主持大局,二哥也在回来的路上,一个破窑洞总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逛鬼姐夫王满银被抓住卖老鼠药要去劳改,父亲被民兵押去给劳改姐夫填土,人世间尊严与自由在那个特殊年代都化为屎尿。孙兰香必须让自己学会坚强,家中现在只剩下她一个可以思考问题的大脑了,她要等待和忍耐。



隔三差五的运动,让孙兰香的学习生活极为不正常,可是即使这种极为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让她处理的井井有条,她的学习名列前茅。父亲与两个哥哥都开始劳动了,家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三个壮劳力支持一个妹子读书尽管还有些吃力,可是情况却好了不少。孙兰香读完了高中,她希望回家参加劳动,可是哥哥们坚决不同意,时代的悲剧不能在孙家继续发生了,孙玉厚改变家庭状况的愿望需要在孙兰香身上改变。



孙兰香成功了,她考取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个研究地球的人,祖辈修理地球工作经验为她提供丰富素材,优秀的人总有更多的选择,省委副书记的公子成为孙兰香革命伴侣。孙家成为了时代新的贵族,一个人的成功汇聚几代人的努力,呜咽河开始欢畅起来,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找到各自精彩。


唐俊龙55398571


孙家以后肯定是双水村第一家,超过田家那是肯定的。孙家四个孩子都少安少平兰香都聪明绝顶,又走正道,书结尾少安成了全县首富,少平谢绝吴双平(兰香男朋友,省委书记公子)要他留在省城的好意,回到大娅湾煤矿和师母成家,兰香成了研究生,找了金龟婿嫁入豪门,只有兰花回归平静,和学了好的王满银过上正常日子。小说结束了,可这四兄媒还来日方长。按社会发展趋势,四兄姝付能力我设,小说中的伏线我为四兄妹设计了以下结局。兰香和吴双平结婚,吴双平以后成为了某部部长,兰香成了某园企总工程师,董事会成员。少平从煤矿生产队长做到矿上领导,成了煤碳产业改革先锋,做到黄岩市市长,少安抓住陕北能源大发展成了身家过十亿的煤老板,玉满银成了少安公司的中层干部。兰花也只能做个家庭主妇,成为少安的私人总管。有少安少平兰香镇着,王满银也翻不了天。


没户口的马


这部书看了两遍,关于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个人觉得从哲学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这四个人物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也就大不一样,内因最主要的就是个人的性格方面,比如兰花,性格懦弱,把自己的人生全部依赖于一个混子丈夫,而且完全不知反抗(当然最激烈最忍无可忍的一次就是喝农药),每次受欺负都是回娘家,所以也就导致了兰花的一生幸福有限,而她的妹妹兰香就不一样,她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会为之奋斗。

第二,外因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发展期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的时候,即使一个人自身再优秀,也拗不过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比如孙少安,他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不能扭转,实在为其可惜,外因还有一个因素还和他们孙家的家庭经济情况有关,比如少安成绩也很好,但是家庭生活困难初中就辍学了,到了兰香那会儿,家庭条件已经好转了很多,有经济能力去供她上学,所以命运也不一样!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脂芹1


我觉得作者是希望借这四个孩子的不同命运,表达这么两层意思:一是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人,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努力,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二是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发展的机遇。

老大是农村那一代妇女的典型代表,勤劳朴素,任劳任怨,忠于家庭,为了家庭忍辱负重。

老二是早期最先接触改革思维,头脑活跃的农村先进人物代表,敢做敢当,但是思想上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成功了,但依然还是没有走向更大的世界。

老三是农村里接受了一定教育之后,短暂迷失的代表。他的经历,远谈不上叛逆,但是作为一个从一个小社会见识到大社会的光彩陆离之后,曾经一度迷失了,很深刻的描绘了人在诱惑之下难以自控的真实心理历程。

老四被人普遍的看作是“成功"的代表,但主要还是得益于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是时代的进步为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而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机会和选择。

总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尤其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仿佛都在书中找到了相似的影子,我个人以为,这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


醉美乡野


却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刻意安排,恰是农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如果不是农村人,很难理解这样的事情。


父母只能提供简单的条件,子女发展各安天命

孙玉厚是个醇厚老实的庄稼汉,没有见识也没有能力,他能提供给孩子的,只能是把孩子养大。孩子的未来发展,他提供不了物质上的帮助,更提供不了精神上的指引。相较于城市里面的家长,不仅仅可以有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帮助,更能够提供精神指引和人生指引。孙玉厚的孩子进入社会的,面对个人的发展,要解决的是从〇到一的过程,而城市里的孩子(例如田晓霞),更多的是在父母“1”的基础上挥洒就可以了。

从〇到一,这个过程是残酷和不确定的,兰花、兰香、少安、少平,都必须通过个人的不断抗争去生活。他们四个人的从〇到一都是通过自己,一个枝丫上的四个花骨朵,开出了不同的花。

在农村,一个家庭的不同孩子,日子过的千差万别多的是。物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和人生的指引。孙玉厚没办法告诉他的孩子应该往哪个人生方向走,孩子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不同的岔路口都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其实,就像现在,很多农村孩子高考填志愿,选专业,因为父母不懂,只能选择瞎蒙,未来的发展很多都是听天由命。


性格不同,境遇和机遇不同,而人生的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少安、少平、兰花、兰香的性格也不一样。

少安,持重老成,有责任担当,能认清自我,并能脚踏实地;

少平,敏感坚韧,有想法,也敢于追求,不甘平凡;

兰花,质朴醇厚,单纯憨直,没有太多想法,也没有什么追求;

兰香,自信聪明,有追求,有想法,而且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到了兰香上学的时候,家庭的条件已经很不错,物质基础也满足了她发展的需求,有更好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

反观少安和少平,当时的境遇和环境让他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想要选择的方向,只能往另外不同的方向使劲。少安机缘巧合,把工作做的风生水起,而少安有了晓霞的眷顾,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兰花因为没有上过学,接受传统的思想更多,遇到一个人,便许下了终生。


不一样的人生,但都需要面对自己的苦难

他们四个人的日子都是越来越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是在越来越好的状态上走的时候,无不经历过无数的苦难。怎么样的人生都是苦难堆积的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虽然他们人生的发展轨迹不同,但是他们的生活本质是一样的。

他们命运相差如此之大,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是对平凡人生最准确的表达。


疯哥哥l


关于《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命运相差之大有以下几点看法:

1、《平凡的世界》是路遥采用传统现实主义撰写的,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政策层面到社会层面、阶级思想、人民的生活层面以及思想层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作为这个社会不断发展中的一份子,不可能独立于这个社会,他们的前途命运也是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的缩影。

2、虽然四个孩子的命运相差大,但是从发展变化的趋势上看,是一个逐渐向好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农民孩子不断向上,用实际行动改变命运过程。

3、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怎样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能?最近和一个老者交谈,他的一种观点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首先说明,没有歧视任何一个行业城市的意思,仅仅是一种观点。他说,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辈在农村劳作,到孩子这辈,可以发展到小县城,到孙子这辈,发展到省城一级,再到下一辈,发展到直辖市、北上广等,就是一个家庭不断上升的表现。

以上观点,对不对呢?希望大家共同讨论,欢迎大家的不同意见。


五月樱花职场


知识改变命运

这或许是路遥对"知识和命运"紧密相连命题的深刻诠释,兰花少安少平兰香他们的文化阶层(无力上学、小学、高中、大学)呈阶梯状排布,而他们的格局和命运也是阶梯式的,隐隐有一种"知识宿命论"的感觉。兰花的格局是王满银,少安的奋斗格局是砖瓦厂,少平的奋斗格局是矿校,兰香的奋斗格局航天事业。作者也是用心良苦,路遥说"青年一代的素质——既要有文化,又要在生活中迎接各种苦难,还要对社会、国家和自己负起责任来。"第一素质就是文化,第二素质是苦难,第三素质是国家使命,所以以此安排突出文化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文化提升。而兰香是兼具文化和国家甚至于国际使命的,偏爱的吧……最近被农民工食堂的视频锁睛了,里面大多是水烩菜,人均肉占比就不说了,一名高中生评论道"我们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你们就是像这样的农民工仔……",看后很不适,无力反驳。或许从小"看尽没文化苦"的路遥出于这种奋进和鞭策心理,苦难都是暂时的,暗示青年唯有文化改变命运,有意为之这样的不平等结局。





增强戏剧冲突

 但路遥崇拜“受苦人” 和"苦难","人生是痛苦的,能感觉到痛苦的才是活的现实的完全的人生;人生就是追求和拼搏,只有有追求敢拼搏的人才是幸福的。"这样跌宕波折的戏剧冲突能够增强少安少平的人格光环和魅力,命运不会怜恤苦难中的人,但会给他们加冕。而兰香一介柔弱的微光,是最后的一米阳光,她是知识和力量的化身,但也只是农村深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消融开始,不忍扼杀,同时也与少安少平形成苦难强弱对比,起到衬托作用……而苦难又才是生活大部分,新人新所以笑旧人旧所以承重,摆脱苦难和贫困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不是文化歧视是一种鞭策,而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毕竟童话……


惭愧浅尝辄止,然感君一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