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怎样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

幻化成风_不能言说的伤


就近几年了解到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件,如弑杀父母,报复社会等,这类未成年人的性格的扭曲,做事的偏激,从心理学剖析下,很多都是在不幸福的家庭长大的,比如长期在过于严厉的家庭,虎妈虎爸的鞭策下,青春期的叛逆,一旦脱了僵,就会放纵的无法无天,表面很乖,实际心理已经埋下危险的根,这个可能也不是绝对。

比较常见的应该是生活在父母溺爱家庭环境的孩子,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可能很普遍就是不懂得感恩,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在外国留学生,长期都是使用母亲累死累活积攒的钱,后来因为母亲年纪大了,断了资金来源,一下飞机拿着刀一见到接机的母亲就捅了过去。想想真可怕,这是怎么样的扭曲的世界观。再者,就有可能发展成现在流行语的“妈宝”,真的见过最夸张的一个网红,二十几岁居然还得父母帮忙穿衣喂饭,还很自豪,父母属于过度保护了,要知道,不经历风雨,这些幼苗怎能茁壮成长呢,投身社会后怎么面对以后挫折,现在那么多一点小事就承受不了,自杀的,或多或少跟原生家庭有关。

还有一种长期生长在父母频繁吵架的家庭,其实他们自己也很烦恼,但是不知道如何发泄,到最后就会逐渐养成远离别人的性格,认为人与人之间并无信任亲密可言,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不懂得控制情绪,对小事斤斤计较。

所以作为父母的应该多思考,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鼓励孩子尝试,从错误中学会改正。同时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孩子的人格塑造是最重要的。


多啦aa个梦


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原生家庭所种种负面情绪,的确对成长非常不利。

但是也不要因此自我放逐、自暴自弃。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都不美满。

有的父母离异;接了继室回来,导致受尽委屈;有的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分摊不均,导致矛盾重重。有的重男轻女;无法一碗水端平。导致心理有落差等等等等。很多很多的家庭。早些年女人更是受尽了男人的气。打骂更是家常便饭!

我家就属于第三种;村里人普遍认为家里一定要有一个男孩儿,有没有女孩儿无所谓;哥哥买的都是新衣服;我穿的都是哥哥的旧衣服;都是眼睛近视,哥哥配了眼镜,不给我配;给他买手机,不给我买。那时候在班里真的是受尽了嘲笑。说我整天穿男孩子的衣服。 后来受不了了,就没再读书。出门学手艺打工去了!

我的面对方法就是摒弃那些你认为不对的地方,在自己身上改正。首先在心里给自己竖起一道原则线。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越过自己的原则。在未成年时无法独立生活的时候,适当放低态度;努力学习奋斗。早日冲破心里的牢笼。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成为心里的负担。实在越不过,将来少往来吧!


芷澈兰


幸福!

试着为你自己、你父母分别寻找一件有意义、能带来正面情绪的事情如何?

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到你和你的父母产生冲突时同样都处于低能量或负能量的状态。

人要控制情绪和更好解决问题、纠纷都需要消耗能量。而没有正面能量了,情绪就会失控暴走,进而不自觉甚至故意的伤人发泄,这其实并不奇怪。

而正面能量,也就是幸福感,是可以在平时积累、存进你的“情感帐户”里的。首先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受到“小确幸”的事,比如放点轻音乐享受夜晚关灯后静谧的月色,一定是和金钱消费无关又容易做到的事情。把这类事情和当下的感受记录下来,就是存入“账户”了。

当你自己情绪不佳时,这些闪光时刻就会帮你抵扣这些负面能量,帮你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同时,和父母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也做一件小事,帮助他们移除负面能量,这样他们就更幸福满足、慢慢变得更好说话、更容易“心软”。比如仅仅为了帮助他们放松、体谅他们的劳累而给他们捏20分钟肩膀,提供一个心无芥蒂、全心信赖的拥抱。

只有你真正是为了让他们感到幸福而去做,才会打动和感染他们,才同样可以带给 你幸福!


董誓言


我认为受到创伤的孩子,不必尝试改造父母。子女也不要期望父母会改变,父母也没有义务被你改变,你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把父母改造成理想状态,否则就成了“我过的不好全都是你的错”。假如你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父母还是不会改变,也只会又怨恨又痛苦。要学会独立,明确长辈与子女之间的界限。是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掌控自己的心智、身体、情绪、行为,给自己拿主意,这也就意味着从创伤中走出来了。要试着同不完美和遗憾相处,逐渐进入理解父母的阶段,这样我们才能往前走。


夏日玲珑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面对的,婚姻就像机器上的零件,零件永远是原装的最好,婚姻也一样,只要离婚了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无法弥补,除非另一方过世啦,其他的只能让孩子慢慢沟通与消化


抑郁的娘


让孩他爸或者孩他妈再找一个,可以给孩子温暖的那种。


WeStand


看清自己,看清别人。专注自己,别自暴自弃。


眼镜猫不戴眼镜


自我救赎 自我治愈


用户6006424263


这个不好说,主要还是家庭对这个孩子重视程度,依我看母亲的付出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