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猿人時代,由於人類還處於進化時期,情感遠沒有當今人豐富,許多行為更應該稱之為本能。直到有了自己的文字,有了合乎規矩的禮,文明才開始發展。

孔子曾言:“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

知禮之後,而後懂情。對於中國人的愛情走向,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封建時期,第二階段是民國時期,第三階段是當今時代。不同時代對愛情有不同的理念,在這裡本文將在歷史的角度談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一、愛在何處,何以寄託

1.封建時代的愛,活在唐詩宋詞的美好中

對於愛情最早的史料,記載於春秋時期。在封建時代,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對女性有著諸多要求,女人沒有人權和地位。也許有人會問那個時代有愛情嗎?我想還是有的。在《詩經》中關於愛情的名篇並不在少數,其中《蒹葭》一詩,更是將這份源自中國古代的浪漫主義情懷錶現得淋漓盡致。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蒹葭

在詩經之後的數百年間,詩漸漸成熟,最後在唐朝達到了頂峰。然而真正對愛情表述的最為浪漫,還是以宋朝的婉約派詞人更高一籌。秦觀、溫庭筠,柳永皆為其中聖手,當中又以柳永的《雨霖鈴》廣為流傳,詞中將戀人間那份不捨之意描述的動人心扉。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雨霖鈴

除卻婉約派詞人,饒是豪邁派的代表辛棄疾和蘇軾也不例外。在蘇軾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將對亡妻的那份思念讓人讀之斷腸。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微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在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中“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更是堪稱古代鄉村愛情中最溫馨的一幕了。在封建時代,愛情是流於筆墨之間的文字。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可以說,封建時代的愛情是活在洋溢著浪漫色彩的唐詩宋詞的美好之中。然而浪漫終究是少數人的專利,光鮮掩不去落寞,大多數女性仍然是作為無意識群體,生活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之下,愛是種奢侈品,是少數人才有的專利。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分界線,可以認為是從女性不裹腳開始。雖然這是一項簡單的形為,卻象徵著女性意識的甦醒,改變了女性在愛情中的地位,也就從而改變了愛情的形式。

2.民國時代的愛,活在鴻雁傳書裡

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時期,由於受到西方自由文化的衝擊,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在這期間出現了諸多優秀女性,彷彿沉睡了數千年的女性之靈在這個時代終於甦醒。比如革命英雄秋瑾,新文化領域女性代表林徽因,商業領域的女性代表張幼儀。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林徽因和梁思成

在那個時代,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訴求平等和自由成了新女性的追求。

那個時代的女性,既有著新時代女性的獨自自主,又有著舊時代女性的溫婉和鍾情,可以說她們是東西方文化共同薰陶下的浪漫產物,她們的愛獨立而純粹。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張愛玲

敢愛敢恨,她們以女性身份在愛情雙方中,第一次以平等的一方出現在歷史長河之中。因為愛,張愛玲對胡蘭成選擇了默默支持。因為愛,蔣英可以陪伴錢學森共度顛沛歲月。因為愛,楊絳包容著錢鍾書的小孩子性子。

那時候的愛情,由於時局的影響,總帶著一種離別和相思的色彩。鴻雁歸時你不歸,唯有相思書信回。那時的愛情很慢,慢到有足夠的時間去認知彼此的愛。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對於那個時代的愛,可能沒有比木心先生筆下的《從前慢》更顯深情。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分界線,可以認為是從信息時代的到來開始的,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聯繫方式。男女之間的認識不再侷限於通過媒人或親友介紹,而是開始有了更廣的接觸面,男女之間的可替代性變強,愛情的理念發生轉變。

3,當今時代的愛,活在各自精彩中

二十世紀末,隨著信息網絡在太平洋彼岸興起,詮釋著全新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更是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信息交流。

過去男女之間的相識,大多是通過親友或者媒人介紹。隨著基於互聯網的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男女之間的相識不再侷限於身邊的圈子,可以翻山越嶺,飄洋過海,即便相隔千萬裡,也能相互認識。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尤其是在近年,隨著交通行業翻天覆地的革新,飛機高鐵的投入更是讓異地不再遙遠。

便捷的到來,不僅極大擴寬了男女的交流隊列,也給了彼此更多的選擇機會。隨著生活的越來越好,在繁華的世間,每份愛情都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愛不再拘於一種寄託。

二、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愛情的迭代之路

縱觀中國千年歷史,愛情作為一種情感載體,隨著時代發展也開始迭代,在簡而言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1.愛情的模式,從“封建包辦”到“戀愛自由”

有“樂府雙壁”之稱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講述的便是傳統家長制下的愛情悲劇故事。

在詩中,雖然相愛的兩人有著“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感情,但終究抵不過母親的干預,最後落得一人“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一人“自掛東南枝”。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當然,包辦婚姻之間也並不是都沒有愛情,只是能有愛情的終究還是少數。禮的約束下,愛不能由自己,而是要隨從父母的心意。父母之命,媒妁之約成了決定性的因素。

直到近代民國時期,隨著女性意識的逐漸甦醒和家長思想的開明,戀愛開始走向自由。到如今更是如此,愛情不再是和婚姻綁定,而是可以作為一種經歷出現。

制度的改變是愛情改變的根源之一,隨著講究人權和自主意識的普及,從封建家長專制到自由民主,歷史漸漸放開來數千年來強加於愛情身上的束縛。脫離禮的約束之後,愛變成了自由的形式。

2.愛情的規矩,從“繁文縟節”到“一切從簡”

在封建時期,女子講究養在深閨。也就是說,只有等到出嫁之後,才可能有愛情一說。對於出嫁,那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事情,有著完備的禮的制度。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封建時期,要談愛情,先結婚。關於結婚,有著“三書六禮”之說。三書是指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結婚過程的六個禮法,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到了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教堂式婚禮也頗受歡迎。訂婚之後就結婚,然後共度蜜月。傳統婚禮因為繁瑣而被進一步簡化,西式婚禮因為浪漫和簡單而漸漸搶佔了傳統婚禮的份額,這種影響,一直至今仍然存在。更有甚者,愛而不婚,或者去民政局領證便算結婚了。

社會風氣的改變,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得到推崇。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在為生活忙忙碌碌。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越來越少,作為愛情的形式,“儀式”的存在感越來越弱。

3.愛情的雙方,從“夫為妻綱”到“平等互敬”

封建社會下的女性,即便存在愛情,但更多還是一種附庸的形式出現。女子甚至可以作為男子的一種財務出現,完全沒有人權。傳統的禮教更是為女性搭建了一座思想的囚籠,比如《女戒》等《女四書》。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到民國時期,自由民主的西方文化衝擊了傳統的東方文化,女性漸漸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出現。隨著男女平等的呼聲,在愛情中女性的地位不再是附庸品,而是以平等的地位出現。

到了當今,甚至也不乏一些女子在愛情中掌握主動權的情況。即便在婚姻中,女子掌控家中大權,女強男弱的現象也不少。過去舉案齊眉是指女性對丈夫的尊敬,現在則變成了互相尊敬。

縱觀歷史可以發現,女性獨立意識的甦醒是改變愛情雙方地位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改變愛情形式的主要因素。從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便是最明顯的表現。

4.日漸開放的愛情理念,敢於追求自我和愛的真諦

在數千年儒家文化的薰陶之下,禮雖規範了人們的言行,卻也約束了情的發展。

對於情與性,一直是比較忌諱的話題。在現在讀來情意綿綿的婉約派詞,封建時期很多都被視為“豔詩”,被冠以“低俗”、“有傷風雅”之名。相比於那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反而是風月女子將那份愛袒露出來。其中名聲較廣的如唐朝的魚玄機。

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淺談中國人的愛情走向

魚玄機

隨著西方思想的影響,民國時期的愛情既有傳統文化下的絕對忠貞,又有強烈的個人意識。他們敢於去主動追求愛,追求幸福,卻又能夠耐得住寂寞,數年如一日去等愛的人。到如今,一切更是如此。

細數下來,幾千年的中國史上,對於愛情的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著不同的變更。涉及理念的東西便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個人看法罷了。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林黛玉。歷經歲月的磨礪,中國人的愛情理念走到今天,任何一種影響都不可或缺。

理念的改變是時代人對愛情新的審視和定位,從封建包辦到聖瓦倫丁,不僅象徵著愛情的逐漸開放和自由的趨勢,還寓意著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