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聖的淒涼


雖被後人稱為詩聖(此處不加引號了),和李白合稱 “李杜”,但是杜甫的一生卻和李白相差甚遠,晚年更的處境是讓人感傷,顛沛流離正是寫照。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聖的淒涼


1、年少輕狂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年少的杜甫第一次進士考試失利後遊歷齊趙,寫下的千古名句,充滿著年輕的豪情和抱負。那時的杜甫沒有任何家庭負擔,恣意暢遊,和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相信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在等著自己。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詩人在洛陽相遇了。李白被賜金放還,估計李杜相遇的那一刻,杜甫應該也會向今天見到了偶像一樣,充滿了對李白的敬仰和崇拜,畢竟李白已經名聞天下,而杜甫卻剛剛出道,小有名氣。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聖的淒涼


2遇見李白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杜甫詩中可見兩人在一起遊歷的時間裡結下了深深的情誼。

亦如西門吹雪的孤獨,只有葉孤城才能感受些許。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古時一別,就只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後來李杜兩人又再次相遇,當然也是最後一次,李白留下了贈送杜甫的詩 ,這杯酒中包含了無盡的言語和情感,從此兩人再無相見。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聖的淒涼


3、進士不第,困長安。

此後近十年,杜甫客居長安,到處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農耕社會出趟遠門已經不容易,在首都繁華之地,消費也高,對於沒有官職的杜甫來講,吃飯、租房、社交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特別是他父親去世後,可以說是家道中落,雖然後來有了一個小官職,但怎麼配的上我們的詩聖,亦如李白,官場都不是他們的歸宿。

可是很多時候有總比沒有強。755年杜甫回家老家,剛進門就聽到小兒子被餓死的噩耗。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聖的淒涼


4、安史之亂、顛沛流離。

歷經艱辛終於找到了唐肅宗,又因萬房琯事件後,對杜甫不再重用,後被貶到華州(今天渭南附近)。左拾遺官位大約八品上,加上戰亂,平時的俸祿都不一定能按時發,更別說做官賞賜的土地了。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

後來杜甫從華州到洛陽途中又寫下了詩史——三吏三別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詩中之人是何等的悽慘,讓人心生憐憫。

如同人間煉獄的慘狀,激發了詩聖對國家和人民的憂嘆。


對於杜甫後半生簡單的時間線,不精確

747年客居長安,一事無成

755鄜州(陝西富縣)兒子餓死

757鳳翔(陝西寶雞)八品左拾遺又被貶

758華州(渭南)被貶華州

759天水 放棄華州職位去天水投靠親朋

764成都 投靠親朋不失敗,輾轉回到成都,寄人籬下

766奉節 嚴武去世,折回老家

168年 回鄉途中輾轉各地,客死他鄉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聖的淒涼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寫盡了杜甫年邁數不盡的滄桑和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