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1

花生考上海淀六小強後,我有一個念頭時不時冒出來—— 在學校邊上租一個房子? 如果租一個房子,花生上學就方便了,不需要接送,還可以晚半小時起床。

有這個想法後,我也留意了下租房信息。只是每次查,學校邊上都沒有房源,偶爾有一兩套,最近的也離學校有兩站路。關鍵是租金還非常高,80年代6、70平米的小兩居,一個月也要1萬左右。

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最近受疫情影響,海淀黃莊附近二手房價和房租都有下調,房源也多了,截圖來自二手房中介網頁

我們沒有海淀的學區房,甚至連海淀的非學區房也沒有。

我以前在亦莊上班,有一個同事,也沒有學區房,住在離亦莊還不算太遠的東三環。

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費了很大勁讓孩子進了北大幼兒園,據說還能上北大附小,於是他們就全家搬走,在北大邊上租了一個老破小,租金死貴死貴—— 西北四環外80平的老破小,租金和他們東三環的150平新大三居差不多,還很搶手!

從此,同事每天上下班開車來回近100公里,耗時3個小時。我們公司還經常加班,經常是,晚上他到家,孩子已經睡了,早上他出門,孩子還沒起床。


2

我沒像他那麼做,作為一個媽媽,不可能每天100公里往返,把孩子扔給保姆,回到家只能看到熟睡的孩子。

我既需要這份工作和薪水,又需要照顧家庭和孩子。

其實很多媽媽都是這樣,面對高攀不起的房價和房租,萬般辛苦地兼顧工作和家庭。

北京很大,好一點的學校大多在西北的海淀,好一點的外企國企卻都在東面的朝陽區,甚至在開發區。

北京很難,女人經常是管了工作就沒法陪孩子,要陪孩子就沒法管工作。想兩者兼顧?那就得犧牲事業發展,亦或像我這樣,讓家離單位近,然後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個普通一點的幼兒園。

有多少父母,每天都要穿越大半個北京城上班?又有多少媽媽,為了好一點的教育資源,放棄了工作專門在家帶娃?

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3

同事為什麼不在海淀區買房,而是租房?

我為什麼沒在海淀區買房或租房?

雖然有經濟上、工作上、便利性、舒適度等各方面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海淀區不相信學區房。

海淀最好的小學像中關村一、二、三小,還有北大附小,的確是有學區房的,但是即使孩子進了這樣的重點小學,也不保證他們進好中學。

海淀最牛的六所公立中學,人們稱之為海淀六小強,它們是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大附中、101中學、十一學校和首師大附中。

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六小強都不參加劃片 (唯一例外是十一中學的三三制班),每個學校一般只拿出40個名額給登記入學(也就是第一次派位,也叫小派位),而且並不劃分學區,而是面向整個海淀區。

對於每年約2萬名海淀小升初學生,登記入學進入六小強的概率?比彩票中500萬大一點,比北京車牌搖號小一點。

說到這裡,或許你就會有點明白,為啥海淀媽媽都特別雞血。

海淀區雖然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教育的青藏高原,但是青藏高原上既有喜馬拉雅山脈,也有柴達木盆地,海淀區中學既有六小強,也有很普通甚至很菜的學校。

六小強既有初中,也有高中,高中包攬了海淀區絕大部分的清北名額。我們先不說高中,就說花生考上的初中。

按照2017年海淀中考成績(2018年後就不公佈學校排名了),六小強中,除了十一學校排在了第16位(主要是劃片的原因無法選擇生源),其他五個學校都名列海淀前10名。

那麼,另外五個擠進前10的是什麼學校?除了第7名的建華實驗,其他四個還分別都是六小強的民辦校!

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2017年海淀中考排名,六小強和它們的民辦校佔據了前10名中的9個位置,當年北京中考滿分是580分(6門學科+體育40分)

更牛的是,六小強不僅應試過硬,還狠抓素質教育,他們也有這個資源,經常動不動就叫清華北大的教授甚至院士來學校講座,連校籃球隊都能請到姚明或馬布裡做指導……

是登上喜馬拉雅山脈呢,還是下滑到柴達木盆地,完全不看你家有沒有學區房,而是看實力——你的娃牛不牛。

去六小強,不管通過點招還是公辦寄宿,都要看孩子的簡歷和證書,並且還要通過考試,不管你住在哪裡(其中一部分名額是向全北京開放的)。

在海淀,即使有土豪花重金買了單價十幾萬的小學學區房,他也不能確保孩子上什麼樣的中學。

要確保上什麼樣的中學,只有靠實力說話,想要具備實力,只有靠努力學習。


4

問你們一個問題: 海淀最好的教育資源是什麼? 是中關村一、二、三小? 上了好小學,也不能保證上個好中學。 是包括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在內的六小強?

上了好中學,也不能保證上個好大學。 還是清華、北大、人大、北航、中科院、北師大等一流大學? 上了好大學,也不敢保證孩子一生成功幸福。

海淀不相信學區房

海淀最好的教育資源,說到根本上,是家家戶戶特別是海淀媽媽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也是海淀孩子在學習上不懈的努力和拼搏。

海淀從來不相信什麼學區房,也不相信靠著父輩的資源就能躺贏,海淀只相信,優秀是一種習慣,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的一生,總會碰到很多困難,而且一直會有各種各樣的侷限,有大有小。

但是,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並且活出精氣神,不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侷限中不斷騰挪找到出路嗎?

一個人要成功幸福,的確需要運氣的成分,但是唯有努力,才是自己可以把握和左右的,我是從小這麼教育花生的,同時自己也一直努力著。

我喜歡做一個海淀媽媽,不僅僅因為海淀有好的學校,更是因為這個角色,在時時刻刻提醒我保持危機意識和拼搏精神。

這種危機意識,這種拼搏精神,我們對努力和未來的信念,這,才是海淀最好的教育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