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呢?分享一下吧?

时光逆旅百代过客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书,也都会有自己做笔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我们的目的相同,就是为了能更多更好的记住书中的情节和经典句子,我分享下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01

摘抄

每次读书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放着一张纸和一支笔,如果读到我喜欢的句子,就会先在书上划线标注,然后摘抄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我急性不好,笨鸟先飞,我就用这个笨方法吧。


02

标注拼音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有点小题大做了,我不这样认为,从古至今,我们有大约10万个汉字,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把这些汉字认全,反正我是有很多不认识,特别是在读经典历史古籍的时候,因为很多都不是常用字。


那我们读的时候如果不认识或者眼熟,那就不可能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意思,如果一味的为了快而跳跃过去,就会有断片的感觉,反正我是如果碰到不认识或是第一感觉没读出来的字,我都会去查字典,然后把拼音和意思标注在书中。这样也方便以后再次拜读。也会更多的理解和掌握不太熟悉的汉字。

03

写书评

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快速写书评的话会更加强有力的去记住此书的情节,会在心中有更深的印象。因为写书评是要通篇去考量,对全书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压缩和归纳,写出每个人物的代表事件或特点。


写书评就好比高考前的复习一样,你要快速的把这三年所学的知识全部温习一遍,记住每个科目的重点,去反复的理解和背诵,书评就是如此,一篇30万字的小说,你要把它压缩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书评,还要让人看了之后就像看完全书一样,大概的故事和人物都知道了。


04

拆书稿

书评是以全书为基点去写,拆书稿的话就是以书本的某个人物或故事线为侧重点去扩展来写,可以适当的有知识增量,但不能偏离作者本身的意图。拆书稿是考量读书人是否认真仔细去读书的标准之一,拆的好与不好,在乎对于细节的把控,人物心理的刻画,这种读书笔记对于彻底理解书本是非常有效的,它会有一种外力逼着你去挖掘去深层次的分析。

05

读书笔记就好似一本书的零件,我们拆的越细越完整,说明我们对于书本的理解越透彻,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就会更加的看清自己和理解自己。


我是每天都在读书的大刘,欢迎【关注】我,一起读书,彼此分享

大刘小说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习惯性的在读书时手里拿一只笔保持随时记录,甚至有的时候找不到笔就干脆不读书。时间久了,我养成了自己的一点有关读书笔记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读书笔记大致分为三类:

一、随性而写,有感而发。

小时候上英语课,老师总是会和我们说很多的补充知识点,每次看着上完课写在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我就会觉得特别高兴。这大概就是后来我读书喜欢做读书笔记的原因。

读过的书籍打开后就应该有读过的痕迹,除了那些被折过的书角,大概就是那些在书上做过的标记了。

事实上,无论我们读的是哪类图书,小说类?情感类?工具类?我们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非常直接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和书籍内容息息相关;可能是通过这一点内容联想到的我们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也可能是读到某些内容突然引起你的思考……

这些时候,我就会立刻拿起我手中的笔,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在书上记录下来,并用例如“191017”的方式,记录下日期,这样将来我再次翻阅就能唤起我当时的回忆。

这种随性而写,有感而发的记笔记方式,最大的好处可以让我很快的关注到自己读书时的内心感受,并记录下来。而恰恰是这种感受为我们的理解、思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又转瞬即逝,稍不留心,就没有了。

二、笔记内容的再处理。

当我已经将有感而发的笔记记录在书上之后,如果这段内容我觉得特别的好,或者值得再次思考,我就会在这一页的旁边,贴上一个小标签,进行再次分类。

1.经典的、有价值的直接记录。

通常我会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我认为特别有价值的内容或者片段,我会原样的记录下来。发到各类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或者直接通过记录读书笔记,将内容记录下来。方便后面作为写作素材的查看。

2.针对书籍的深度评论。

除了好的内容直接记录,另一种就是书中的一些想法值得我深度思考的,我会抄下来,仔细的去写自己的看法。

这个就不建议在书上写了,书上的篇幅有限,没办法展开,而且后期查阅笔记会特别的麻烦,我们可以选取合适的软件,利用电脑做标记,不容易丢失,还能随时随地查阅资料。

三、推荐读书笔记的软件和书籍。

能做到以上两点,对于读书笔记来说就足够了,那在这里,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做笔记,我给大家推荐几个平台和书籍。

1.平台。

①豆瓣的读书笔记专区。

首推豆瓣的读书笔记,好处在于:页面简洁,应有尽有。

对于读书笔记来说,我们只需要能够截取书上的内容,然后发表评论就好了。豆瓣的读书笔记界面包括:章节名、页数、正文。正文可以直接用选取“引号”作为引用,不想写的还可以直接拍照上传。下方直接写内容,特别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②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和石墨文档。

除了豆瓣笔记,这些类似印象笔记之类的app也不错。好处:功能齐全,可同步更新,私密性高。

录音、拍照、文档,功能更全,分类整理、编辑不在话下。而且可以手机、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同时登陆,同步更新,随时随地调取资料,并且不用担心别人会看到,私密性很好。

2.读书笔记的书籍。

市面上有关读书笔记的书籍有很多,在这里推荐两本对我影响最深的书籍。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像我刚刚说的“191017”的日期标注法,就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奥野宣之提倡,用“葱鲔笔记法”“一元化笔记法”,将笔记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最多的内容。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特别的薄,特别的好读,但特别的有用。书内写的每一条技巧都能拿出来直接使用,想要学习读书笔记的,不要错过它。

以上这些,就是有关读书笔记,我的分享。希望对你们有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专注阅读和写作,欢迎关注~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小小一座山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笔记做得特别好,因为我把老师PPT上所有的内容都抄写下来。在看书的时候,也把自己认为书中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如果是电子书,就复制下来,建立一个文档,全部放在文档里。

我是一个特别爱书的人,所以我从来不在书上写一个字。一本书看完,还是崭新崭新的,我特别骄傲。

后来的几件事让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第一件事是我看见了我们班学霸的笔记,不是整整齐齐,工工整整,而是五颜六色。关键是我还看不懂!!!

她听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记笔记。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笔勾画,除了ppt本身的内容外,还有老师的延展知识,自己的理解,脚注……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那么认真,成绩还不高的原因。

第二件事是无意中看见了我们老师的书,外表都能看见好多书签,密密麻麻的。书里面也有重点勾画和自己的理解,还有折页!后来,我自己也开始用这种方法看书的时候,发现更有成就感,理解更深刻。

等到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同事用的是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无意中瞥见,简直是结合了我同学和我老师的方法,把一本书拆解的非常清晰明了。

而我就是读完一本就算了,把好的句子一复制粘贴,过后也不会再翻出来看,久而久之都忘了。脑海中积攒了很多零碎的信息,没有建立一个知识系统。往往都是边读边忘。

所以,现在我也开始学习去拆解一本书。边读边思考,如果读到一段话很有感触,就立马记下来,重点内容勾画,读完一章之后不要太快的进入下一章,再返回去看看各章的大标题。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这样读完一遍,一本书大框架也就有了。

接下来就是整合自己零碎的想法,选取重点章节再读一遍,结合生活再写文章输出。这样,一本书就理解的七七八八了,还能记住重点观点。


悦心理


这一方面小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般来说每一科我都有两本笔记本,第一本是在课堂上用的,这一本作为草稿笔记;因为课堂上老师边讲我边做笔记,所以这笔记会比较凌乱和潦草;那么在家里温习的时候,我会仔细看课文内容,然后与课堂上的笔记做对比,去确认已经明白了课文内容,并总结下来,把课文的重点,再写一遍在第二本的笔记本里。这第二本笔记本就会是我考试前的精读笔记!这样因为在课堂听讲了,在家里温习了,笔记做了两遍了;这样每一课的重点就能够容易掌握!这是我的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你不妨一试!


双子座视角


我是一名读书写作爱好者,今年已经累计阅读了60几本书,写了30多篇读后感,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写读书笔记的经验吧。

一、鱼骨笔记

鱼骨笔记,就是利用鱼骨图来做读书笔记,你可以看下《鱼骨笔记术》一书。

具体地方法大致如下:

①画出鱼头和背骨

根据你的读书目的和对书籍的大致了解,画出鱼头和背骨。如果不清楚鱼头写什么,可以把书籍名作为鱼头。

②画出大刺

画好鱼头和背骨后,可以用目录中各章节的关键词,或是以其为印象画出图画组成鱼骨的大刺。

③追加小刺

随着书籍的阅读,将通过书籍内容获取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作为小刺追加到鱼骨图里。

④写书籍基本信息

在鱼骨图的左上角写上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书的基本信息。

在用鱼骨法做笔记时,要尽可能地带着一些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去阅读。毕竟鱼骨读书笔记是为了更有效的读书,而不是信息整理。


二、做好摘抄和评论

在读书过程中,及时把有用、有共鸣的点摘抄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对书籍知识的内化很有帮助。

具体地,你可以读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①摘抄部分用“○”表示,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评论标上“☆”,以此作为区分。

②摘抄重点放在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上。

③不摘抄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内容,而是要摘抄“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④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

⑤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无法产生共鸣,也没必要评论。


三、做好笔记的标记

在笔记上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可以清楚的区分出内容的重要程度。

①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②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③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④如果笔记本上画的线条太多,重读的时候会影响心情,所以最好尽量少画线。


四、读书笔记要漂亮

我们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既要兼顾实用性还要兼顾美观性。

我自己目前的读书笔记是A5的方格活页本。因为我喜欢手帐,所以就把写手帐的经验转移到了读书笔记上。有意识的用一些贴纸等小工具装饰下笔记。


以上,就是我自己写读书笔记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简尔读书


我做读书笔记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这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

第1个阶段——全盘照抄阶段。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边看书时边摘抄书中的优美词句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采用这种方法坚持了很多年,虽然写的时候心情非常愉悦,不失为一种减压的方法,但是写过之后从来就不会再去看,所以这些知识都只停留在书本上,并没有内化进我的头脑和思想,所以这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非常原始和笨拙,一则没有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没有升级阅读效率。

第2个阶段——提问回答。

在阅读一本书时,我对书中觉得需要着重了解的内容采取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答案搜索,然后将问题和答案输出到手帐本上。这个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同时让阅读有重点,会主动去找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3个阶段——953500读书笔记法。

这是我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位叫安可的朋友分享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个人觉得特别好用,主要是因为它注重实践、强调输出。

953500读书笔记法的具体内容是:

1. 记录从一本书中获益最深的9个要点;

2. 记录5个可以运用到自己身上的方法;

3. 记录3个明天可以做的;

4. 最后写下500字的心得体会。

以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来阅读一本书,不仅对重要知识点理解更深,并且着重应用于实践,对我来说非常有效。

第4个阶段——经典10问法

这是最近上一个课程时老师分享的方法。它主要是将阅读一本书扩为10个重要的问题,只要回答完这10个重要的问题,对这一本书基本上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着重锻炼的一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这十个问题具体是什么,请看第三章图片。





爱阅读的颗颗星


想在读书的同时记住更多、学会更多、收获更多,在动眼的同时动手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在博览群书的时候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会随时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写下来。

毛主席在读书的时候就很注重做记录。在其读书生涯中,每阅读一篇文章,每看一本书,都会在重要的地方写许多批语。有时他还会将书中或者文章中精妙的字句摘抄下来,或者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抑或心得体会。他的藏书很多都朱墨纷呈,上面或圈点,或批语,或勾画,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等符号,比比皆是。

读书笔记既能帮助我们消化书本上的知识,又能让我们积累更多的素材,训练思维上的逻辑性,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会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变得更加专注。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阅读环节。在阅读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标注和书写,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精华,最终将书中精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个人修养。


物理小金鱼


如何写读书笔记?我经历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不断优化,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一阶段,摘录书中金句和要点

最开始写读书笔记,没有章法,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书写,摘录书中比较有感触的语句,罗列书中要点,如此而已。

手写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印象不够深刻,也没有罗列如何行动,没法有效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提升。

第二阶段,学习借鉴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葱鲔火锅式笔记。

做法就是,一句摘抄加一句感悟。

摘抄书中的一句话,在下面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

摘抄可以加深对书本的内容的理解。而记录自己的感悟,又可以让笔记变成了自我想法的书写场所。

与第一阶段相比。这种写笔记的方法,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有利于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阶段,是学习张萌在《精力管理》这本书上的学习复盘法,并加以改进。

主要的框架包含以下内容:改变了的旧知,学到的新知,书中金句,行动清单。

读书也要进行复盘,你学到了什么?新知是什么?通过学习改变了哪些旧有的认知?书中有哪些金句比较触动自己?通过学习以后该如何行动,列出行动清单。

有了这个框架,写读书笔记逻辑比较清晰。4个板块,逐一书写,手帐也变得更加漂亮。

与第二阶段相比,这种笔记记录方法,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进一步细化。包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新知的概括,罗列了已经改变了旧知。罗列以后的行动计划,可以促进学以致用,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这也是我目前一直采用的笔记记录方法。





静水流深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就和阅读方法一样,有很多种类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作为经常阅读的人来说,如果想吃透每本书的内容,必须要做好笔记。下面我分享一下我习惯做的两种读书笔记,和平时阅读时的一些习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阅读前提问

在阅读前,我会在本子上写上三到五个问题,读完第一遍书,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带着问题来阅读更有助于我们提升阅读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比如我现在看的《共情力》这本书,我会问自己,

1.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共情力”到底是什么?

3.读了这本书后我要怎么做才能提高这种能力?

4.以前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籍,有什么联系或不同的地方?

然后我会翻看书的腰封(一般都是名人推荐的理由),书的封皮和封底,书的前言和后记,书的目录。阅读这些可以让我们对这本书整体讲了什么有个大概的了解。可以选择几个关键词,以后阅读的时候遇到关键词就多注意一下。比如这本书的关键词就是“共情力”、“认知行为疗法”、“倾听”等等,在书中读到这几个词是就回自然而然的更关注,注意力也更集中些。

二.阅读中记录

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前面已经对整本书的结构有个大概的框架认知(看目录),也清楚了作者的逻辑顺序,我们可以第一遍快速的阅读,在书中用划线或者标记法,记录你觉得写的很有道理或者写的很好的句子,然后用方格、方框标记处书中概念性的词语,如果阅读中你有什么感想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在文章的旁边空白处写出来,或者用标签写上贴在相应的位置。这样你在后面的第二次阅读时就会注意到。


现在读电子书比较多,所有我常用的微信读书、蜗牛读书都是很好的阅读app,方便做笔记,笔记整体导出来也比较方便,还可以看其他人对这部分的理解,如果你遇到没看懂或者不太理解的时候,看看别人的评语有的时候真的很有帮助。

三.阅读后输出

读书后的输出我一般分思维导图、本书金句、书评这三类,一般思维导图和金句都是同时做的,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然后整个读完吃透,再做书评输出。



畅销小说类、休闲类的书籍我一般就阅读一遍。读完后,我会结合看书前自己提的问题,看自己能不能回答上来,如果回答不上,就再翻翻书看看哪里漏掉了。


因为自己现在也喜欢输出写文字,所以也会想想这本书写的好在哪里,哪里写的不好,结构如何,逻辑如何,哪里吸引人,为什么吸引人,都是怎么做到的。等等,主要就是自问自答的过程中加深对书的理解。如果不从写作方法上考虑,可以问问自己这本书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哪个人物你喜欢,为什么?回答这种问题也是帮助自己加深记忆。

如果是个人成长类、历史类的干货书籍,我就要读2-3遍,第一遍读得会比较快,然后会做出大概的思维导图,然后再阅读第二遍,加深理解。也有对第一遍没有看透的地方在多看看,哪些句子理解的不到位,再多标注一下。

思维导图我用xmind软件,非常方便,大多数是根据书的结构,也就是逻辑顺序做出来,所以读书的第一遍后就可以做出来了。有的时候也根据书关键词来总结思维导图,分成几部分:

why: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Question:读书前提出的问题。

Keys: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词。

Next:接下来我要做什么。

Mark:学到的好的句子和知识。

还有一种读书笔记是以前在《聪明的人用方格笔记法》这边书里学到的,很简单,所以非常适合刚开始想要锻炼自己写读书笔记的人,当然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方格笔记法的各类应用,不只是读后感,比如做学习笔记、ppt、待办事项等等都可以用方格笔记法。

读后感的方格笔记法是这样的,笔记本的上方可以写书名、作者或者你阅读时间,作者背景之类。然后下面会分A区、1/2/3区、B区和行动区几个区域,你只要往里填写就行,A区是为什么读,也可以写你读书前提的几个问题,1.2.3区写本书的重点内容,也可以多写几个,但是一本书你只要吃透3-5个关键词就已经收获颇多了。B区是你读后的感想,可以简单的写几句。行动区就是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使用这种方格笔记法其实和我上面用思维导图大体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格笔记法更直观,印象可能更深刻,后期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除了做这些笔记外,我还会把这本书里的金句(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知识点单独摘抄出来,一般我会放到有道云笔记里,随时都可以查找。以前都是用笔写的,后来收集整理不太方便我就都改成电子版了。

还有一个小方法可以教给大家,读书的时候,也可以读一章后,自己给自己或给朋友讲一下这一章节的内容,要点,这是个既锻炼自己总结演讲能力,有帮助理解书内容的好办法。

做笔记都是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上不断的摸索的,你可以根据大家介绍的方法进行调整修改,慢慢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笔记方式。

最后,我会写一篇书评,有输入和输出才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的记住要点,就不会说读了好多本书,但都忘记什么内容了。


如果想要一起进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葡萄小喵爱读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 有所帮助。


葡萄小喵爱读书


因为持续写作,所以这两年在不断地读书,那么为了积累素材,读书笔记是一定要做的。

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尝试了很多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感受,把它们分享出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读书笔记如果从内容上分,我把它总结为两种:一种是摘抄式,一种是思考式。

摘抄式

所谓摘抄式,就是把书上的文字直接摘录下来,其实就是收集金句。

通常摘抄金句也是为了方便你在表达时引经据典,比如书写或者演讲时引用名人金句,会让你的表达非常有说服力,有权威性。

这种方式不需要发明创造,操作简单,原本没有什么可说的。

但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我们的摘抄就有了新的形式:电子版本。

相对来讲,我本身更喜欢用笔写字,因为听到笔落在纸上沙沙的声音和书写的感受都让我从心底里喜欢,而且还有研究表明,用笔书写要比打字印象更深刻。

但是,我的摘录最终还是以电子版为主了。

原因是:

1、方便查找:电子版的只要输入关键字,马上就可以找到,如果写在本子上就要一页一页地翻,实在浪费时间。

2、便于携带:电子版的资料如果同步到了网络上,无论你在哪,只要有网就能随时查看。可是笔记本你就不太可能走到哪都带着,而且一旦累积多了,你更不可能带着几大本子到处走。

另外,为了提高笔记的美观度,传播度,还有一些可用于书摘的APP也不错。我曾经用过的是这两个:滴墨书摘,萝卜书摘(见上图)。

这种APP的好处是:

1、可以通过扫描图书,直接记录句子。如果想摘录的内容特别多,这个功能就特别方便。

2、方便和书友交流,APP内有很多书友都会发布摘录内容,大家可以互通有无。

3、如果想分享自己的读书内容,图片比文字更吸引人。APP提供的笔记导入功能,对于编辑制作来说方便了不少。

不过缺点也有:

1、有时为了挑选版式会花很多时间,尤其像我这种选择困难症的人

2、都是图片形式,比较占空间

3、不像文字那么便于搜索

所以,如果你想多和书友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这是个不错的形式。

但如果你只是为了收集素材,那么老老实实地直接抄下文字就很好了。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思考式

所谓思考式,就是针对书中有益的内容记录下自己的思考。

相比于摘抄式,因为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所以这种方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丰富得多。

这种方法的优势也很明显:

1、开启和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2、更有利于书中知识的内化

3、为写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摘抄无非是便于引用,而加入个人思考的内容更便于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文章)

从形式上来说,虽然不同的方法组成部分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无非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去思考、去记忆。

我说说自己接触或者运用的几个方法:

1、思维导图

这种形式特别利于我们掌握全书的知识框架和作者的成书逻辑,对于实用类书籍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提炼全书要点,对于创意类书籍,尤其是大部头,用它来梳理人物关系,就能把复杂混乱的一团浆糊整理得特别清晰。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

思维导图,我不是本本书都做,只对个人感觉收获大,兴趣大的才做。

同样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分为纸质的和电子的。

我采用了电子的,原因就是一个字:快。

我用的软件是:幕布,Xmind。

其中幕布用得更多,因为这个软件只要你写下框架,选好模板,它可以自己生成思维导图。免去设计和配色的功夫。(见下图)

纸质的导图花费时间不仅在于内容上,连页面安排,美观度也要投入时间,而且不方便修改,如果思路换了只好重画。

前面说过了,其实我本人是喜欢写字的,也喜欢涂涂画画,但是高效和美观,我选择了前者。

2、手帐:

因为喜欢涂涂画画,之前我还特意买过手帐课进行学习。

通过实践我发现,手帐虽然增加了趣味性,但效率却大大降低了。因为里面的设计元素很多,不但要记录内容,还要考虑版面、用色、画图以及一些小装饰。所以最终我放弃了这种方式。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取舍。所以,我不是说手帐不好,只是不适合现在的我。

关于手帐这种形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果你是一个刚刚开始培养记笔记或者记日记习惯的人,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而且喜欢涂涂画画,那么手帐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所买的手帐课,写手帐的老师就是因为对手帐的热爱,才培养起了自己记日记、记笔记的习惯,而且她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规律、高效起来。

所以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感兴趣的人同样可以去尝试哈。

3、葱鲔火锅法

这种方法来自日本作者奥野宣之的著作——《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葱鲔[wěi]火锅”是日本的一种食物,其中既有鱼肉,又有大葱。而“葱鲔火锅法”笔记则是一种比喻,其实就是摘录和评论缺一不可。

“葱鲔火锅法”一共有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是基本信息,包括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

第二部分就是原文摘抄,可以标明页码,以“o”标记;

第三个是读者自己的评论,以“☆”标记。(见下图)

这种加入思考的记笔记方法是一种升华工具,它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而且形式简洁,所以我用的比较多。

4、读书卡片:

就是把书中的主要内容提炼后,采用一张或几张卡片的形式,图片化地展现出来,通常是用PPT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特别易于传播,而且能培养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缺点就是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尤其在先期做的时候,在设计上花费的时间常常比内容还多。

我用得不多,但做出来很有成就感。

擅长PPT和设计的小伙伴可以尝试。

好了,以上就是我分享的自己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和感受。


总结起来就是:

1、摘抄式和思考式各有优势,可以结合起来用。

2、思考式笔记的形式很多,没有好坏只分,只要喜欢和适合就行。

3、纸质和电子版笔记也是各有千秋,我在最初纠结了好一阵,最终还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需求做了取舍。

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你还是需要不断去尝试,因为最了解你的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