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学生家里没有电视、智能手机和电脑,怎么上网课?

视通天


电话联系老师,教材过程跟学生讲一讲,只有自学,俩同学可以同用一个设备,有大人监督


潜客2


这个问题凭个人力量很难解决。说说我儿子的学校吧,过完年全校进行了家庭是否有上网课条件的调查,结果让人意外,在现在这个信息化这么强的年代,但是全班45个人,平均竟然有近15个家庭不具备上网课的,各有各的原因,有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等,最后学校放弃了上网课的办法,到现在还是老师每天在群里发作业,批作业。



抖片看剧


所以学校在开展网课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学生有没有上网课的条件。有的学生家里条件艰苦,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智能手机也没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困难学生,然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和教育部门,并为其提供帮助。现在一部智能手机便宜的只要几百块钱,三大运营商的流量套餐也不贵。一套算下来大约千元左右就可以搞定,成本并不高。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开展网课之前,应该统计家中没有手机、无法上网课的学生,然后统一购置智能手机发放给这些学生,让他们能够顺利上网,跟上课程进度。

另外学校进行网课教学也应该掌握方法。现在大多数普通教师都没有直播经验,很难保证直播网课的教学质量。所以现阶段网课应该以录播为主,老师将教学要点录下之后,发送给学生即可。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随时查看教学录像,不用担心错过网课直播。如果实在需要直播网课的,也应该保存好直播回放录像,让学生能够回看。

由于现阶段网课教学尚不成熟,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是初次接触网课,所以也应该控制网课的教学实践,以老师视频上课,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为很多手机的屏幕较小,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于青少年的视力会有不利的影响。有条件的家长也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加舒适的网课环境,比如使用大屏幕的电视、电脑,或者平板上网课。

总而言之,网课虽然是未来教学的一大发展方向,但是现阶段是由于客观环境而导致网课的各方面准备都不够充足完善,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来共同解决。


猫眼看数码


根据国家抗疫规划的需要,考虑到避免中小学开学人群聚集给学生带来的风险,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均宣布进一步延迟中小学开学时间,同时亦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替代措施,多地中小学开始尝试“网络课堂”“云课堂”等形式为中小学生在线授课。

过去几天,在微博上、微信群里或朋友圈里,可以看到很多与此相关的视频,有很多很用心的老师,绞尽脑汁为留在家中的学生带来知识和欢乐,但同时也可以看见,一些家庭在苦恼没有适合的设备让孩子安心上课,或者一时之间面对大量涌现出来的商业网课,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不难看出,这当中有值得社会留意的两个问题:硬件差异与商业网课。

第一个是硬件设备差异引致的信息匮乏问题。上网课所必需的电脑设备,每个家庭的拥有程度和拥有量千差百异,发达地区中高收入家庭凑两台电脑加一个平板再配个无线音箱给小朋友上网课都毫无困难,但是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家庭可能就只有父母上班必须带在身上的那部智能手机。现时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就是因为各种突发的交通原因暂住亲友家中、自己没有带电脑在身上的家庭。如果没有摸底过学生家庭的硬件设备就直接上网课,难免衍生其他问题。

第二个是商业网课给工薪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开学延期,尽管教育部门要求网课不抢闸,以让春季学期正式开始时可以“零起点”,社会上似乎有个共识就是学习时间不能浪费,小孩在家里也要学点东西。有鉴于此,一些现时无法收生的课外补习机构也就大量涌入了商业网课的领域,以“捕捉商机”。结果是,以前只是中高收入家庭才会消费的商业网课,现在很多工薪家庭也被迫“应战”,这是否会为这些家庭带来一定的支出负担,需要观察。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看,这两个问题都值得留意,也可以拿出替代措施来回应。先说硬件设备的问题,关键要有对于底层人民而言比上网普及性更高的平台来接受资讯。在现代教育史的角度来看,网课的“前身”其实就是教育电视,网课在技术上主要是多了互动性与选择性。考虑到地区差异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差异,其实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网课,更应该考虑利用好教育电视的功能。论普及程度,电视机在相对不发达地区远胜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并且国家、省、市、县甚至镇级大都有以模拟信号广播的频道,可以同时广播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学生适合观看的教学片和纪录片。让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也能通过电教设备跟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起上名师的课,电视不失为一种手段。现在或许也是一个好时机。当然,这当中最核心的就是教育部门要规划和协调好。

至于商业网课,由于是在网上提供,既然教育部门明言一定要保证春季开学的“零起点”,那么相关的限制就不能只约束公办学校的网络课堂,而应该同样适用于商业网课。地方政府应加大公办电视的教育电视节目供应,才能有力地缓解工薪家庭为商业网课付费的压力。部分商业补习机构也应该自律。

是的,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规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无可厚非。对于大部分的家庭而言,笔者觉得不妨这样思考:抗疫下的社会氛围正是对中小学生一个卫生科普和社会常识的绝佳课堂。父母不妨先静下来规划一下,怎样用好这次“案例”来引导自己的小孩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也认识各种社会规范。

开学延期实属无奈,但有多少学生能在求学阶段遇到开学延期?这样的历炼只要引导得当,未尝不能为我们培养出更多正直善良的下一代。


小刘同学y


什么时候将学校解散再谈这个问题吧,现在谈这个问题不现实,也没出路,除了能给家长造成困扰和麻烦以外任何益处也不会有。

那些炒作的骗子们是没有底线的,所以家长们要淡定,国家会妥善安排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的,要有信心!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律不是儿戏。即使是高年级因疫情耽误下的学业国家也会充分考虑的和规划的。肯定会的!


第二阶文明倡导者


在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的现实情况下,“停课不停学”是中小学教育的必然选择,网课也因此成了全国中小学生的“必需品”。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轻松享受到网课带来的便利,那些物质条件较差,缺乏网络、电子设备资源的孩子,想要跟上网课的节奏并不容易。

最近,有报道称:湖北宜昌一名女孩在大山深处找不到网,爷爷花了很大功夫,才在山里找到信号稳定的地方,并给她搭了个小帐篷,算是组建了临时的“教室”。新华社引述西部某县一名教育干部的说法称:当地有2000多个学生因为各种技术限制而无法上网课,其中耽误的学业难以弥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为了化解这一问题,目前,中央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每天滚动播放,每天播放14小时,每周70小时,以此覆盖各省(区、市)特别是偏远农村网络信号弱或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

上星播放的“空中课堂”,让不少偏远与贫困地区的孩子也享受到了网课的福利,对促进他们在疫情期间自主学习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在疫情中的学习不因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掉队,只靠电视台播放的课程是不够的,基层政府要做好相关工作,力争实现网课教育“全覆盖”。

目前无法享受到网课便利的孩子,或是没有稳定的网络信号,或缺乏电脑、智能手机等基本设备。根据不同情况,基层政府也应该做好相关工作,保证疫情时期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不受损害。

首先,就是要保证电信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如果存在信号弱的情况,应该及时排解问题,不能让孩子因为收不到信号而无法上课。日前,黑龙江电信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在全省范围内网络在线压力测试,有效预防了网络拥堵问题,进而实现了对当地学生在线上“停课不停学”的全方位保障工作。

此外,网课“全覆盖”也需要与基层脱贫工作相结合。很多地区积极实施精准脱贫后,当地民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家庭在教育基础设备的投入能力上依然较弱。对此,有关部门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即便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存在个别贫困家庭无法上网的情况。上海浦东的某名学生,父母都是残障人士,家里也没有电脑、智能手机和网络。得知这种情况,当地社区负责人便将孩子带到家门口的服务站点,专为他开设了一个“教室”来上网课。这种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的精神,值得在全国各地学习。

与此同时,其他补充性的教育举措,也要与网课配套落实。网课只是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孩子真正能在疫情期间自己学到知识,掌握本领。网课不是万能的,网课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线下自学、踏实读书仍然非常必要。在重庆市黔江区,民兵和专武干部为困难家庭学子配送教材上门。这既是一种精神鼓励,也是惠及所有人的帮扶举措,即便是那些不能及时跟上网课的孩子,也能先通过阅读教材来自学。其根本宗旨,还是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切身利益,不能因为疫情的缘故耽误学业,更不能因物质条件的限制拉大教育差异。

防疫工作讲究的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众志成城的精神十分必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网课便利,也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病毒无情人有情,让疫情时期的网课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億偲朢


我家孩子的老师用的“丁丁”,每个家长都在手机或电脑里下载了APP,



新意天生活


我查了下,题主是老师?实话说,很难想象电视,手机,电脑都没有的情况。手机在许多市民家里有许多二手的,借一下。SIM卡流量现在地方政府有补助。这样就可以上外网了了。如果在一个乡镇里,也可以通过FM发射器和收音机进行中等距离授课。老师讲,学生用收音机听。就和校园广播一样。


刘凯78213346109


疫情不能开学不代表不能听课,手机上课软件有很多,比如今日头条APP在家玩,还有作业帮直播课,再就是老是化身主播视频在线交学,不得不说中国在学习上面下了很多功夫。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





环游世界杯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像你这样情况向村长反应下,或者老人机里面有一项功能是收音机当作来收听的,这样把频率调到到空中课堂收即可;其次就是求助下村长为你借到同年级学生的老书籍;再者就是在乡镇、城里…那就相对好办多了,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