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以上的困惑:怎樣通過站樁,提高兩腿肌肉、筋腱的彈性?

人到中年,最先功能退化的就是腿了,因為人一輩子都在跟地球引力做抗爭,人漸衰老,腿難免會較早的受病。

看上去站樁者立的很高,兩條腿看似沒受多大力,其實腿只有在微蹲的前提下,才最有利於支配下肢肌肉、筋腱的鬆緊。

未經過訓練的人,對於肌肉、筋腱神經的支配,往往不那麼靈敏,一想支配緊,往往是肌肉連同筋腱一大塊,對於神經的調動很難集中在某一部位或某一點上。

放鬆和安靜的站樁,不是站在那裡什麼都不想,怎麼都不敢使勁,是通過鬆和靜讓神經的支配力能夠集中。

有的人能讓頭皮、耳朵動,沒有什麼特殊的,在松和靜的條件下,神經系統會慢慢的靈敏起來,平常調動不了的肌肉、筋腱都會調動起來。

因此,我們站樁,為了鍛鍊下肢肌肉、筋腱,要擺好姿勢、安靜下來,靜心感受下肢肌肉、筋腱的工作狀態,先讓肌肉在支撐全身的工作狀態下,儘量暗示大腿、小腿肌肉放鬆,只是基本支撐就好了。

重點鍛鍊的是腳踝、膝彎、腹股溝裡面的筋腱,要的是它們的鬆緊,加強的是它們的功能,人最先是從筋腱開始老的。

這就是站樁的人不能蹲太低的原因,蹲太低的話,肌肉力會取代筋腱的支撐,關節內的筋腱就沒法練鬆緊了。

當然,為增大功力而設的大步樁除外,這裡主要講養生,兩腿關節筋腱功能的恢復。

脫離肌肉、單講筋腱是不可能的。

筋腱的拉伸主要還靠肌肉,因為鬆緊動力主要來源於肌肉。

當我們腳趾和腳跟兩頭使勁弓起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發生腳踝前後筋腱的繃緊,腳弓回松,腳踝筋腱自然也松,關注點要在腳踝上,腳踝筋腱緊的時候一定是被動拉長的,裡面充滿了張力,但這是腳弓也叫足弓帶起來的,所以站樁兩腳要有暗暗的、緩緩的鬆緊,腳踝筋腱的功能因此而加強。

膝彎內的筋腱主要是靠腿稍微彎曲,老想蹬直又蹬不直,術語叫“形曲而意直”,因此膝彎筋腱產生張力,能撐上勁兒。

腹股溝裡面想著夾根鉛筆,檢查大腿根裡面的大筋撐沒撐上勁,這裡如果沒有撐勁,整個樁就會在這懈勁,下肢腳蹬的力很難往身上傳。

腳踝、膝彎、腹股溝處的筋腱都是撐到五分勁,再回到三分勁,一點一點加強,來回調整。

站樁是沒有外形的不動之動,裡面筋腱一直在暗暗的鬆緊調整,對於人到中老年筋腱的僵硬、萎縮是很有康復療效的。

當然不動之動還有另一層含義,這裡就不說了。

站樁完畢,要來回勻速的甩臂、散步,直到全身氣血活動開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