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型病例增多,如何增強員工的疫情心理防護?

從全民啟動防疫應急響應至今也過去兩個多月了,很多人依然遲遲未能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我們除了擔心疫情的發展外,也在擔心自己的工作和公司會不會受影響。明明工作時候想著休假,真的有名正言順的假期了,反而心裡多了很多不安,發現自己對公司有了從未有過的使命感。

輸入型病例增多,如何增強員工的疫情心理防護?

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患得患失,主要是因為對現實和眼前狀況無法掌控。失控帶來的黑箱效應會增加人的焦慮和恐懼感,讓我們不自覺去收集更多消息來輔佐自己的想象。媒體的傳播性和焦點性又決定了我們在有目的收集來的消息大多是博眼球的爆炸性新聞,人類的生存認知弊端又常常是好的不信壞的深信不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有問題疊加在一起就造成了我們在家無處安放的自己。

失眠、厭食、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這不是不知不覺中在改變,我們自己完全能夠發現問題,可是好像不是不斷精神喊話安慰自己就能起到效果的。

輸入型病例增多,如何增強員工的疫情心理防護?

居家辦公的弊端在此次疫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在此之前很多人羨慕自由職業,如今也知這份工作不好做。時間自由,人身相對自由,工作內容相對自由,但效率奇低。大腦並沒有因為少了約束而變得興奮起來反而愈發懶惰。

面對疫情期間的心理變化,我們不要手足無措。其實看看公司經常發佈的消息就知道,他們也在努力給我們傳遞積極的訊息,儘量讓我們保持對公司情況的瞭解,所以我們應該給他們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那麼,如何調整自己呢?

首先,不要把關注度過多放在“疫情什麼時候過去”、“現在疫區是什麼情況”、“什麼時候能復工”等我們無法左右問題上。每天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嚴格按照平時上班的作息表進行分配,帶入公司工作環境的假想空間。

輸入型病例增多,如何增強員工的疫情心理防護?

其次,工作之外該追劇追劇,該追星追星,注意力往休閒上轉移,不要給自己身上加太多使命感,好像地球沒你不行似的。

最後,多和工作夥伴們溝通,不管是工作中還是工作外,閒聊或是工作內容,確保你和同事之間的良好聯繫氛圍,這能夠喚醒你在家辦公的惰性。

其實相比於一線的患者和公職人員,我們真的幸福多了。大家都有看新聞,方艙醫院裡護士們穿著嚴密的防護服還要陪大家跳廣場舞。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調適,防止人員密集發生集體性焦慮。我們的心理情感大多數時候是會傳染的,很多時候原本沒有那麼糟糕的情緒,在特定的環境氛圍裡也容易被感染,從而引發其他人的連鎖反應,使得整個群體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裡。

輸入型病例增多,如何增強員工的疫情心理防護?

雖然我們沒有感染疫情,但卻全民體驗到了隔離的心理不適感,也算同甘共苦過了,解封后,大家還要一起拼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