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自評

(15)我書意造本無法,偶弄錐刀類我書。敢詡印林窮正變,眾流截斷亦區區。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舊京名流合影(居中者為壽石工)


此詩是壽石工對自己篆刻風格的歸納總結。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壽石工弟子齊治源抄錄的《雜憶當代印人得十九絕句又附錄一首蓋自況也》


壽石工篆刻風格屬於黟山派黃牧甫印風的北傳系統,其整體面貌以秀逸精密為主,雄渾次之,他的篆刻多變而善汲取各家之長。

他能根據所需進行創作,壽石工的篆刻作品風格雖多樣,但最終還是以黃牧甫為歸宿。

同時,壽石工在舊京常年以鬻印為業,大量的實踐為他的篆刻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加之他的出身和學識不同於舊京篆刻界中匠人群體。

從他交往的舊京各界名流可知,壽石工是一位活躍於京城的藝術家,他對於篆刻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並非依附於某家某派的印風,而是以流派印為基礎,廣泛地嘗試印外求印,通過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篆刻面貌。

此詩首句引蘇東坡“我書意造本無法”之詩句。

第二句自詡其篆刻亦尊從鄧石如的“印從書出”藝術理念,故而“錐刀類我書”。

第三句談到了此時民國印壇中風起雲湧,各派印風發展迅速,爭奇鬥豔,正值篆刻風格變革之際。

最後強調了作為篆刻家治印要有自己的印風面貌,方能頡頏於各派印風,從中壽石工自負之情躍然紙上。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壽石工刻“石剸魂夢能娛我”印


《雜憶當代印人得十九絕句又附錄一首蓋自況也》中反映出的壽石工篆刻思想。

壽石工《雜憶當代印人得十九絕句又附錄一首蓋自況也》,筆者選取了其中提及舊京印人(包括壽石工)的十五首,體現出壽先生眼中的舊京印風現狀和印人情況。

誠然,其中有一些評價存在過於主觀或自視過高的現象。

黟山派印風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黃牧甫


作為黟山派印風北傳的代表人物之一,壽石工尊崇黃牧甫篆刻,故愛屋及烏,對黟山派印人評價均不低,故此喬大壯、易大廠、鄧爾雅被其視為同道,其中對喬大壯、鄧爾雅更是推崇備至,不惜以“清剛”、“東宮”褒揚之。而對易大廠、馮康侯篆刻,則提出了“脆弱”“肆”的批評。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黃牧甫刻“六朝管花齋”印


新浙派印風

壽石工對王福庵、唐醉石為代表的新浙派印風因取法品味的不同,故而以非同道加以評價,其中不乏暗諷之意,可見壽先生對傳統的西泠印風似存偏見。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王福庵刻“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印


然而壽石工從最初的師法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到黃牧甫,顯然有意的避開了對於西泠諸家的學習,這也是由他的審美好尚決定了自身的認知和評價。

“齊派”印風、吳昌碩印風

筆者認為壽石工對“齊派”印風,吳昌碩印風是有所涉獵的,他對這兩種印風中的藝術精神有自身的領悟,但並不以其為最終歸宿。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吳昌碩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吳昌碩刻“畫癖”印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齊白石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齊白石刻“人長壽”印


故而對齊白石、陳半丁、鍾剛中以殘破為能的篆刻印風評價有所保留,雖不大力提倡,但其中的精妙處壽石工還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陳師曾為壽石工刻“闢支堂”印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鍾剛中刻“曹汝霖印”


如《壽石工印存》中白文印如“園丁長年”、“壽石工金石壽”二印。即在漢印的基礎上借鑑了吳昌碩的刀法,黃牧甫佈局及趙之謙的佈局,顯得深穩大方,但雄渾中透出秀逸之美。(未完待續)

北京的著名篆刻家被這位印人逐一評說,最後聽聽他如何評價自己

壽石工刻“園丁長年”印


(作者鄒典飛系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京派書法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