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年薪百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程序員年薪百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編者薦語:

洋哥從親身經歷出發談年薪百萬的體驗,注意獲得高薪的邏輯:好學校+選擇城市+選擇領域+持續成長+高人指點。

findyi

前360技術總監,前噠噠少兒英語技術VP,現任土豆教育CTO。分享技術、產品、運營、商業、認知。

最近有不少讀者問洋哥:“洋哥我怎麼樣才能年薪百萬”、“洋哥,年薪百萬生活是不是就無憂無慮了”。


首先要說下,這裡談論的年薪百萬包括工資、獎金、期權的總包。比如BAT這些大廠,一般都會給高P配置期權包。


說實話,談論這個話題我挺慚愧,大概是在我工作三年的時候,就已經遠超年薪百萬了,持續了好幾年。然後我去創業了,創業結束後的好幾年我的收入再也沒有回到年薪百萬了。


有人會說了,你現在都沒有年薪百萬了你居然還敢談這個話題嗎?


雖然這幾年沒有年薪百萬,但我身邊能拿到這個數的人還真不少。當然像玄姐那樣,工資收入百萬授課收入幾百萬的咱就表示羨慕下不細談。像愛志兄這樣的過億大佬,咱也不談。身邊好幾個阿里P8、百度T8、中小廠CTO的朋友們也都超過這個數,最近還有一個曾經帶過的下屬要入職某巨頭在線教育公司,擔任技術專家,薪資也到了這個數。


我當年在騰訊360的老同事,只要還在職場混的,無論是在硅谷還是國內企業,達到年薪100萬以上的,都還算正常水平。其中比較厲害的比如老領導王老闆、好基友強哥、之哥,這些人更是好幾個100萬。跟他們一起混,我都不掏錢包的。


至於我的大學同學,混職場的也大多年薪百萬了,當然這裡面不包括做公務員、當老師的、在國企的,這些崗位雖然薪資收入不高但是福利不是混職場能比的。


首先說下,年薪百萬並不像一些朋友想的那樣風光無限、無憂無慮。還是該苦惱的苦惱、該不滿足的繼續折騰,否則你看看,我也不至於放棄在360的高收入跑出來一直創業嘛,對不對?


給大家看一個星球球友匿名問的問題:


程序員年薪百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首先不得不感嘆,我的星球的確藏龍臥虎。看見這個問題,其實我感觸頗多,當年我在360也是這麼一個狀態。可見年薪百萬並不能讓人開心,持續穩健的朝著目標前進或許更能讓人開心。

重點談下,年薪百萬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01.好學校


先說下,洋哥絕不是學歷論者。我的團隊還有不少專科學歷,但是我依然認為好好讀書、上個好大學能顯著提升獲得高薪資的機會。

有讀者問過關於好學校的作用,我說下我的看法:一個好學校主要能提供兩點賦能,一是顯著提升學習效率,因為好學校意味著好老師,有高人指路可以加速你的成長。二是顯著提升人脈圈,這點隨著年紀越大效果越顯著。

當然,考上好的學校還必須勤奮學習、積極社交,否則讀了也白讀。打個比方你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就代表你具備清華畢業生水平了嗎?顯然不能。

說到這,有件事我一直挺心痛的,2014年我就讀了清華經管。正好趕上創業996,這個書是沒怎麼好好上的,前段時間看著當年的教材,突然發現都是大金礦啊!但是沒有後悔藥。

網上各種黑高學歷好學校的段子層出不窮,也誤導了不少人。比如北大豬肉哥之類,但是我們要理解一個基本事實:概率和報道的偏差。我本科是所211、碩士是985、第二個碩士是清華,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三所學校的同學在職場的發展的差距幾乎等同於學校的差距,很殘酷但是很真實。


如果之前學歷不好的同學們,怎麼辦呢?可以選擇一些頂級學校的在職研究生,這個企業還是有一定認同的。

02.選擇很重要


人生重要關口的選擇非常重要,你選擇的賽道、行業都會在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行業的大浪打過來,不是個人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拿通訊行業舉例,我剛讀本科那會大部分畢業生就業的夢想恐怕就是諾基亞西門子這類了。還記得我本科畢業的時候參加了一次招聘會,諾基亞展廳前人潮湧動,那個時候互聯網公司的展廳基本無人問津。

幾年之後,通訊行業一片哀嚎,大量員工失業,當然不排除能力強悍的人換行業繼續牛逼,但是也有不少人成了犧牲品。

互聯網行業的高薪首先是因為最近這些年的高速發展,畢竟激勵是看增量而不是存量。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除了薪資高,還有一點:競爭激烈、勞動強度大,最近幾年的996+ICU的諷刺不絕於耳。當然這點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高薪和高競爭高強度往往是一體兩面。

選擇去一線城市、去高速發展的企業、去頭部企業、去人才競爭更激烈的企業!大概率更容易年薪百萬。

二線城市,想年薪百萬非常難,我身邊的朋友就一兩個能做到,衰弱的企業,不優化你都謝天謝地了,還敢談待遇?創業公司說實話,很難高薪資,畢竟公司就融那麼點錢,還需要活著撐下去。

說下做選擇的方法吧,選擇不能基於撞大運,選擇的背後是有工具和方法支撐的。15年我的一個下屬去了頭條,現在乾的風生水起,年薪也早已超過百萬。當時他有好幾個大廠的offer最後卻選擇了還只有4億美金估值的頭條。他是這麼思考的:他調研了頭條的下載量和日活數據,發現增長迅猛,然後他發動人脈圈瞭解到頭條內部員工充滿幹勁,最終決定賭一把,這一把就實現了人生躍遷。

當然不管多少方法和工具支撐,選擇仍然要依賴運氣,只是運氣這個東西,我們左右不了。我們只能盡力提升選擇成功的幾率。

除了方法和工具,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不斷提升洞察本質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很重要。勤奮努力並不能改變命運逆轉人生,但是深度思考真的可以!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大佬王興口中的真正思考,其實就是深度思考。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無法真正洞察世界運行的真相,自然很難作出正確選擇。

很多牛人往往是深厚持續的積累加上幾次關鍵節點正確的選擇,實現了躍遷。


03.持續成長

沒有持續成長,即便你碰巧去了03年的騰訊、08年的360、15年的頭條,你也很難存活下來,很難堅持到大收穫來臨的那天。

很簡單,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對個人成長的要求越高,這是一種公司和個人相互的正向效應。拿我的經歷舉例,當年跟我一起進360的那批人,真正拿到可觀期權等到公司上市套現的不到1/4。

更別談,持續成長在你選錯了賽道、行業、公司之後帶來的效應,如果做不到等到行業不行了、公司不行了,可能你就直接被淘汰了。如果能持續成長,這個時候你的能力、視野,會讓你有跳船求生的機會。

拿技術管理來說,如果能在管理緯度做到大公司經理及以上,或者是中小公司做到總監及以上基本都能輕鬆實現年薪百萬。

但很多人理解管理就是當了領導,做管理之後不思進取,不在管理維度繼續成長。很快把自己坑成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就拿一級管理者來說,要學的技能和知識非常多:


程序員年薪百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除了個人攻堅能力,一級管理者要完成思維轉變,從一個個人貢獻者變成團隊貢獻者。還要掌握制定工作計劃、做工作頂層設計、人員選拔、招聘技巧、項目過程管理、資源協調、營造團隊文化、制定考核標準、協調團隊資源、爭取團隊資源、溝通協調等等能力。這其中,挑出一項出來就需要不斷持續精進、持續學習。

04.高人指路


高人指路是迅速提升認知的方式,那麼認知是什麼?舉個例子,20世紀美國淘金熱,很多人去挖金子,而跟著去的猶太美國人選擇了賣水和賣鏟子,最後挖金子的人累個半死卻沒賺到什麼錢,賣水賣鏟子的卻賺得賺的盆滿缽滿。

觀察身邊職場混的好的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找某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探討學習。而那些自以為天下無敵,其實沒什麼貨的人,往往最後發展的都不怎麼好。

同樣的兩個職場人,都努力刻苦、假設運氣也差不多,那能找到高人並學習的比默默自己乾的發展速度會快很多。因為高人可以告訴你哪些是他走過或者瞭解過的坑,這樣你就不用跳坑了。跳坑的感覺很不好,爬出來就算幸運了。

14年,我已經感到職場瓶頸和困惑了,而身邊的朋友高人都找了一遍,還不太滿足,於是我報考了清華MBA。把自己放到一個全新環境,才會有質的飛躍。4000多個高管各行各業精英,錄取了300多個,我僥倖過關,我們班全是牛人,就看你怎麼學。讀書期間,我交了很多基友大佬,這些大佬在我後面幾年都發揮了很大作用。有了這些高人,你會感覺是裝上了火箭發射器。

還要說一點,找高人一定要找自己夠的著的,就是那種某些方面比你強,但你跟他但差距又不是非常大的那種。人類社會是最講究等價交換的,你給對方提供不了任何價值的那種,他再牛逼,看都不會看你一眼,更別說能指導幫助你了。

這些年也有不少小夥伴在跳槽或者就業的時候,找我諮詢,自我感覺我也給出了不少目前看起來還算正確的建議,有幾個下屬現在薪資都遠超過我了,也為他們感到高興開心。

高人指路還有一個反面含義,遠離那種負能量的人。生活中總有這種人:“工作這麼拼幹什麼,老闆才給你多少工資啊”、“工資高也沒什麼,你要算算你的時薪”、“你別當奮鬥逼哈,別坑我們!”。

聽到這類言論,我總是很無語,當然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價值觀,咱不要否定,遠離就是了。如果你身邊都是這種人怎麼辦?那趕緊跳槽,別等了,真的,否則不到一年你也會被帶偏。

見過很多發展不好的年輕人,基本都有一個特點,畢業的第一家公司環境不好、職場價值觀不正。被帶偏了,真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了.....

說到這,特別感謝我的第一家公司:騰訊,和第一個Leader。


寫在最後的話:


個人看法,一個年輕人願意持續成長、刻苦努力、謙虛好學,再加上一點點運氣和好的選擇,年薪百萬並不難。當然我們應該把目標定的更高些,畢竟年薪百萬在很多人眼裡還只能算一個職場的起步階段。


最後,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沒有年薪百萬的,早日達到。已經有了的,早日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