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是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军事和行政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清代疆域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实行东北新政,设立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除最后一任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直是全由清朝宗室、旗人所担任。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地。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便以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驻防将军为驻防当地八旗兵的最高长官。有清一代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驻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在各地的驻防将军中,以盛京将军所统辖官兵为最多,有17000余人。成都将军所统辖官兵最少,只有1900余人。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黑龙江将军府驻地齐齐哈尔位置图。


黑龙江将军作为清廷设立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大多数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务。黑龙江将军统管有八旗驻防、水师营、火器营、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八旗官学等下属机构。在民事管理上设有印房、银库、刑司、户司、兵司、工司等办事机构。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曾任职黑龙江将军衙署的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一书中的插图,可见示意的齐齐哈尔城位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置黑龙江将军,将军府驻地在黑龙江东岸的黑龙江城(爱辉旧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将军府移驻到黑龙江西岸,仍名黑龙江城(爱辉新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移驻墨尔根(今嫩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将军府又从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此后的二百余年中,黑龙江将军一直驻地于齐齐哈尔,使得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将军辖区的中心城市。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齐齐哈尔城与墨尔根、黑龙江城位置示意图。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齐齐哈尔城池示意图,该城完全按照北京城的形制建设,八旗分布也相同,而且城中人员的口音完全是北京普通话,可以说就是一座戍守边疆的缩微版北京城。


黑龙江将军的管辖区域非常广阔。


黑龙江将军辖区东至额尔白克河二千二百里的宁古塔界,西至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宁古塔界,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俄罗斯界,西南至盛京一千八百余里,又西南至北京三千三百余里。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清末的齐齐哈尔城城门照片。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民国时期的齐齐哈尔南门迎恩门照片。


黑龙江将军曾下辖有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呼兰、呼伦贝尔、布特哈、通肯七名副都统和一名兴安城总管。清同治年以后,黑龙江将军辖区内各副都统陆续取消,改以道、府、厅、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取代。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黑龙江将军府布局示意图。


有清一代,清廷共任命了76位黑龙江将军,有71位曾在齐齐哈尔的将军府邸中处理军政事务。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清末黑龙江将军府大门照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齐齐哈尔城失陷,将军府被沙俄非法占据长达七年之久。清末、民国和日伪时期,将军府曾设置过黑龙江军事、财税、民政等机关。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黑龙江将军府边的瞭望楼。


200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将军府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基本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并复原了场景,开办了相关历史展览。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复建的黑龙江将军府鸟瞰图。


观明,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七年(1802年)十二月,观明以察哈尔都统身份转任黑龙江将军,任职长达6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三月调任乌里雅苏台。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观明主要在嘉庆年间任职边疆的驻防将领,图为嘉庆皇帝画像。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黑龙江正蓝旗满洲佐领铜印。


按大清制度规定,黑龙江将军在任期间至少要“察边”一次,但真正做到的不多。


据清康熙、雍正朝重臣鄂尔泰曾孙西清所著

《黑龙江外记》一书记载,观明到任后不久,即亲自察边。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黑龙江将军察边之目的地格尔必齐河位置图。


按照惯例,中方黑龙江将军到此,俄方的官员要过格尔毕齐河前来会晤。


在会晤过程中,观明采取了外交模式,并没有简单的采取威慑方式,以兵礼相见,而是在帐篷中亲切与之相谈,这令俄边界官 (玛玉尔)非常感慨。采用外交之礼的效果非常好,促进了边境和平稳定。此后,俄官只要见到黑龙江官兵,就称赞观明:“将军天人,且不名一钱,我国尽知之。”并拜托每位官兵,回去后一定传话代向观明将军问安。此事足见观明在俄人中的威望。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清代黑龙江辖区地图中,格尔必齐河位置与一年和三年寻边目的地位置、界碑位置等,均在莫哥查向左凸出向俄罗斯边境的附近,已标示在边境线上。


格尔必齐河也称作郭尔毕擦河。位于尼布楚(俄名涅尔琴斯克)东北卓尔纳河附近,自北向南流入石勒喀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此河及河源以东外兴安岭为两国东段国界。


为标示主权,确保边境安全,清政府在该河河口竖立有界碑,同时由黑龙江将军定期派员巡边。巡边分为每年巡逻和三年巡逻两种方式。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复建的黑龙江将军府大门照片。


每年巡边的巡逻方式是在“五六月间,派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协领各一员,佐领、骁骑校各两员,共兵二百四十名,分三路到格尔必齐、额尔古纳、墨里勒克等河巡视”。三路巡视的出发地分别为瑷珲、齐齐哈尔、墨尔根。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复建的黑龙江将军府内景。


三年巡边的巡逻方式,则是派总管、佐领、骁骑校,于冰解冻后,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即外兴安岭)巡查1次。


清咸丰八年(1858年),在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中俄瑷珲条约》中,格尔必齐河被划入俄国境内。


图说清史:黑龙江将军观明的察边与八旗官兵的一年和三年巡边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