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王老太房子拆后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为什么?

十万个母鸡


提休后,子女有法律明文规定的赡养义务,不是说不赡养就不赡养了,不过到那个时候也就是每个月给点钱吧!养老送终估计是不会了,我觉得就应该一人一半,这样,至少女儿会赡养,人老了,还是女儿贴心一点


咬咬牙10


女儿不懂事啊,我姥姥也是想这么做,一个舅舅四个女儿,姥姥本来想大头给舅舅,女儿一人二十万,但舅舅一家都不愿意,为了不让姥姥难做,就全给舅舅了,就这舅舅家还总对姥姥不好,但也没办法,老一辈思想保守,来女儿家十天半月就要走,怕邻居说舅舅一家不孝顺,碰到好的一切都好,但一般最好顺着老人心意,或者别让老人老了在儿子孙子面前觉得欠他们,归根结底,老一辈心中还是觉得女儿出嫁了就是外人了,我用手机和表弟视频玩,亲耳听到姥姥对舅舅这么说的,虽然理解姥姥这么说对家里好,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道痴太阿


给不给钱我都会对父母好的,能把我养大就不容易了,我有两个妹妹,如果父母的钱都给他们我也没意见。我只做我自己,我认为拿的多少,给不给都不是我们不孝敬父母的理由,父母在你们小的时候有虐待你不?有不给你吃饭,有不供你上学没,父母总是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们。懒得说了


夺情自古空余恨


拆迁户王老太拆房屋分得360万,分给儿子300万,分给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她,为什么?先举个例子说吧!我老公的三姨家也拆迁了,地也开发了,三姨和三姨两人一共分得了八十多万。

钱也是全部交给了儿子,三姨家还有三个姑娘,也表示不服气,但表哥,表嫂一致表示,以后两位老人由他们来养老,其他姐妹也没有再争议什么。当然这种情况也很少见,但处理好了,也不会引起矛盾的!

再说王老太如果将拆迁款分为三份,儿女各得120万,自己还能留下120万。

这样一来儿女满意,没有矛盾不说,自己也留了份养老的钱,何乐而不为呢!以后就算儿女不孝有这钱住个养老院也是不成问题的呀!






农村李子生活录


如题所述,一老太太运气爆棚,她的几处老旧住宅本来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正好赶上了征地拆迁,一时之间“身价暴涨”。于是,老太太获赔一笔巨大的拆迁款,金额高达360万元,她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拆迁款到手以后,老太太便琢磨着如何分配。老太太膝下有一儿一女,但她自孩子出生后,便完美继承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对儿子是宠爱有加,对女儿却视为蔽履。于是,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把大头给了儿子,足足分了300万元给他,只剩下“九牛一毛”的60万给女儿。

于是,儿子收到300万巨款后,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而女儿虽说也得到了60万元,但和300万元相比却“微不足道”。于是,女儿从此心里埋上了不满甚至仇恨的种子。

不久之后,发生了让老太太猝不及防的是,一双儿女竟都不赡养她。老太太大惑不解,要说女儿靠不住还能理解,为何儿子也靠不住呢?自己一向把他捧在手心,百般呵护他,什么都偏向他,他怎么能如此对待自己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老太太自己作的。面对儿女应当要一碗水端平,如果有所偏心,那么被偏心者往往是非但不会感到感激,反而会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自然也就不会上心赡养老人;而没有得到关爱的人,也往往会丧失爱心被仇恨填满,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赡养老人。

虽然老太太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但悲剧已经酿成,亲情也无法挽回了。


冰焰


贪婪无度、自私自利、不孝至极都在这对儿女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枉为子女。

王老太是拆迁户而拥有360万,给儿子300万,给女儿60万。虽然做法可能欠妥,一是对待儿和女的不公平。儿子会以封建的旧思想“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为由,认为母亲给女儿60万的做法不对。用此作为借口而不给母亲养老,他拿了300万那么大头,在他心中是“理所应当”的,这是绝对的“贪婪无度”。作为只拿了60万的女儿,肯定认为母亲不公,母亲的养老当然应该是拿了大头的人。儿子和女儿都只在意母亲给自己钱的多少,这是典型的

“自私自利”。而母亲的做法最错的是没有给自己留下养老钱,本来富有的她晚年必须得看子女脸色而过。这也印证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对子女毫无戒备和保留。反观子女,母亲把他们养大成人,还把所有的都给了他们,他们却不给母亲养老,这是“不孝至极”。

假设一下,如果母亲不是拆迁户,没有钱,这对儿女会养她吗?回答肯定是不会,因为他们同样会找到生活中别的事为借口。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从来没有存在一点点孝敬之心。“人无完人”,作为子女,对生养自己的母亲都只在乎对错和钱时,这是把自私表现到极致了。像这样的人在对待别人时,又怎么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真诚呢?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是做人的起点,更是德之根本。


醉知音


如果是我,活着的时候绝对不会分这个钱。就压在自己手里。让儿子闺女知道我手里有这笔钱,哪天儿子儿媳妇儿来了伺候我高兴了给2万。哪天闺女姑爷来了伺候我高兴了给2万。在我死前永远吊着他们。死了我就管不着了,两人打官司去吧。或者心疼他们,不让他们打官司,提前立公证遗嘱。但是这个遗嘱得想想办法,活之前不能让他们看见,死了只能拿死亡证明去看。不知道现在公证处有没有这个保存服务以后儿女拿着死亡证明书才能去看,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服务,好久没立遗嘱了。[呲牙]即便没这个服务,也得想想办法快死的时候告诉他们遗嘱在哪。提到的这个老太……没文化没想法,太可怜了……尽量做到。让儿女们拿到遗嘱之后高兴半天,一查银行卡蹦字儿没有?那才是王道。[酷拽]


饮酒忘尘世


最好的办法是,两个孩子家轮流住。360万找国有银行存大额存款,月取息存本,按照年利息大概一个月可以拿到近1万。去哪个孩子那,就每个月补贴给哪家孩子6000,自己还能留3000多零花急用,偶尔给下一代买个书或者玩具增加感情。钱存银行后,本金一直没动,百年后儿女一人一半,谁也不怨恨谁。



大话陕西财经


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埋下的祸根。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普遍觉得"养儿防老",闺女早晚是别人家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而这也正是现在很多儿女在赡养老人、遗产继承方面产生各种纠纷的主要根源。



从王老太对这笔拆迁款的分法就能看出来她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而问题就在于,儿子和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难免也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儿女的想法:(我猜)

站在儿子的角度,很可能会认为:既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财产当然得全部由我来继承,而且母亲也主要是由我来赡养的;而姐姐或妹妹既然已经嫁人或者早晚要嫁人,凭什么还要分给她60万?既然分给了她60万,那就让她来养老好了。

而站在女儿的角度,当然也会认为:既然母亲都已经把拆迁款的大头儿都分给了哥哥或者弟弟,凭什么还要我来养老,当然是得哥哥或者弟弟来养了。更何况我都已经嫁人了或者迟早要嫁人,哥哥或者弟弟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当然得他来养老了。如果母亲也想过让我养老,那当时分拆迁款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我俩一人一半平分?



这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的一开始的不公平,进而造成后来儿女都有不满、从而引发矛盾的结果。这还只是分拆迁款,等到王老太去世后,遗产继承问题可能又是一场大的纠纷。我想这样的局面,肯定不是王老太想看到的。


从法律方面来讲:

1.男女平等

正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女性在婚姻家庭、社会生活中遭受到了种种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为了充分保护女性权利,国家将"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进了《宪法》根本大法,以及《婚姻法》、《继承法》等多部基本法中,并单独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保护女性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所以,男女平等,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这一点,王老太在分拆迁款的时候,就应当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女平等。

2.赡养义务

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平等财产权利、享有父母抚养权利的同时,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这一点,同样男女平等,不受儿女是否分家的影响。平等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平等地履行义务。子女的赡养义务,同样也是《宪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中的明确规定。

所以,儿女都不赡养,王老太可以要求儿女定期支付生活费,履行赡养义务。


3.继承权

《继承法》第9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而子女与配偶、父母同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应该平分。除非协商同意,才可以不均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在继承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遗产。而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子女,或者与去世的老人共同生活的子女,可以多分遗产。遗弃、虐待老人的,直接丧失继承权。


所以,如果儿女都不赡养王老太,则无权继承遗产,或者应当少分遗产。当然,王老太也可以立遗嘱,指定他人继承,或者将遗产捐赠出去。


最后,

作为父母,生男生女都一样,都是自己的骨肉,尽量"一碗水端平",不要娇惯出不懂知足、不懂感恩的不孝子孙。

作为子女,更不能把父母的付出当理所当然,"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懂得感恩,及时尽孝。希望老太太能够老有所养。




法律人落枫


生意场上有句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财没有散好人也聚不起来呀。这散财应该也是有方法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老太和老太子女的意图:

1.360万,儿子给300万女儿给60万。在老太的想法是儿子以后要养老的多给一些,女儿是嫁出去的少给一些。

2.但是儿子的想法是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是儿子我要继承全部的,既然你分给女儿了就叫女儿给你养老吧。女儿的方法是,新中国子女的继承权是一样的我也是你的子女你只给我一个零头那让儿子给你养老吧。到头来两个都不给老太养老。

最后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从小在孝顺和价值观这块没有教育好。我记得父亲从小教育我自力更生,所以现在不管我想要买什么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从最开始的上大学买手机到后来成家了买房买车。我父亲在我结婚前就去世了。所以买房买车都是自己奋斗。包括娶老婆都是自己出彩礼。现在自己想要一辆好一些的车。虽然条件不允许,但是从来没有怨恨父母没有给出帮助。和我同龄的伙伴都是父母买的房。我反而认为我自己买的我更骄傲。

这最终的原因还是子不养父之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