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会因为疫情停滞吗?这里有另一种声音……

疫后修复之四:搞懂疫后消费心理,才能对症下药啊


昨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报告。

“好好住”是个家居社交分享平台,有点像家居版的小红书,很多人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家装成果,用户都是精准的装修人群。

家里装修,放谁身上都是千头万绪的事:跟装修公司的合同,跟设计师的沟通,家居采买,租房安排……这些事还都环环相扣。突然碰上疫情,计划全盘被打乱,这些准备装修的人会怎么办呢?

01、只有5%的人选择让生活水平因疫情停滞

好好住收集了全国203个城市的6127份问卷,其中一题调查大家的装修计划是否延期,结果很有意思:

实际受疫情影响最大,原计划1-3月开工的人,态度居然是最乐观的。超过20%的人明确只延期1个月,近30%的人延期2个月。

而那些原计划4-6月开工、7-8月开工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疫情影响显然会越来越小,但他们表示暂不确定要继续观望的比重反而渐次扩大。

也就是说,越不需要担心疫情的人,反而恐慌情绪越浓!

消费升级会因为疫情停滞吗?这里有另一种声音……

怎么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我分析啊,原计划1-3月开工的人,必然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了,装修公司也签了,钱也付了,家具也定好配送日期了,暂住的地方也有房租成本,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形势逼得他们要乐观。不过,除了个人的意愿,装修开工的客观条件肯定也是基本具备了。

而那些原计划4-6月、7-8月开工的人,还没有什么沉没成本,装修公司还在慢慢挑,家具家电想等618打折买,此时刹车没有太大损失。所以他们倾向于高估疫情的影响。

如果完全悲观,觉得生活要彻底勒紧裤腰带了,也可以选择取消装修计划对吧?但真正选择取消的人也很少。只有原计划10-12月开工的人(可以基本认定为只是有点装修想法,压根没开始计划),因为完全没有沉没成本,有不到5%的人选择了取消计划。

这里面有个经济学的棘轮效应

凯恩斯认为,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杜森贝利认为这过于理想,实际人们在收入下降时,消费很难立即缩减。因为人在收入最高时形成的消费标准是很降低的。这也是中国那句古话说的——由奢入俭难。

其实少有人能接受生活水平因疫情(或宏观经济不景气)停滞,更别说下滑了。

坚持疫情后仍要装修的人,对装修预算的调整也反映出了相似的消费心理。过半的人维持原有预算,近三成人看情况,只有一成多的人明确表示会降低预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要增加预算。

消费升级会因为疫情停滞吗?这里有另一种声音……

装修是个决策复杂,并能带动众多产业的重要消费行为,疫情对装修需求的影响,可以反映出很多消费行业的冷暖。


02、一个被忽略的原因

三八女神节大促刚刚过去,据商家跟我们反映,今年平台力度很大,投入堪比双十一。但效果差强人意,很多人的业绩还不到去年三分之一。是大家真的没钱了,也不敢花了,还是也像上面的装修人群一样,在不确定地观望呢?

上周,我们写了一篇疫情下狼狈的中年中产,因为论调不够乐观,惨遭平台删除。

其中,我讲了几件我个人在疫情中发生的消费变化:

第一,以前生鲜即吃即买,鸡蛋一次最多买15个,现在按箱囤才有安全感;


第二,疫情中几种断货的东西,发现自己DIY也不影响生活,以后也不打算买了;


第三,入手帐篷等户外产品,以后打算尽量在户外遛娃。

立刻有朋友看完跟我讨论,说同为中产中年的她完全不同意。疫情前她是个典型的网购狂人,包裹高峰时,她会自己悄悄拿着大口袋去快递柜取快递,把包装盒一一撕开,只拿一满袋商品回家。这样家里人就不知道她到底买了多少。

因为日常囤货就足够多,她疫情期间完全不着急抢菜,家里的食物哪怕再封两个月都没问题。除了不方便出门,憋得有点难受,疫情期间她几乎没有什么恐慌感。

虽然她也明显减少了网购,原因既不是现金流吃紧,也不是担忧未来生活。而是因为跟父母住在一起,怕收多了包裹被骂。另外现在快递一趟一趟催人出门取,有的还过时不候,也实在太麻烦了。等到快递服务更人性化时,她还会把消耗的囤货补上的。

后来,跟更多朋友聊他们最近为什么不消费,类似的原因不在少数。疫情发生在春节这样的特殊时点,很多人从单身、小家庭生活变成全家大团圆,家庭的消费主权转移,从女主人可能变成了妈妈、婆婆,为了兼顾全家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原本单身、小家庭消费习惯被按下了暂停键。

工作虽然复工了,学校未复学,老人孩子都要额外照顾,单身、小家庭的生活一时还难以复位,消费也变得身不由己。这可能是消费升级“遇挫”背后被我们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是这样,可以说是个好消息。说明大家的消费信心还是在的,只是现在种种原因没能提起大家的消费兴致。


03

有消费的信心,没有消费的兴致,这是疫情之后的普遍消费心理,最近有个消费者的留言就代表了这种心声:

消费升级会因为疫情停滞吗?这里有另一种声音……

50天没淘宝了,自己都佩服自己,这个留言的下面,附和声很多。很多人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没必要买,买了还不够麻烦的呢。

疫情让消费者变理性了,这种消费心理怎么破解呢?

如果你有什么破解消费兴致萎靡的招数,欢迎给我们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