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讀一篇小說,到底是將自身代入,和書中人物同悲同喜。還是跟隨作者的手眼,看他怎麼鋪排渲染,設景造情。趣味是不同的,所得也不同。各有其妙處。

將自身代入,是純粹讀者的讀法。而跟隨作者的手眼,則是想學寫作人的讀法。我這篇文章寫的是後者讀法。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寫人物----先把讀者胃口吊起來。

喜歡中國戲曲的大概都熟知一個套路,主角出來之前,照例先要出個配角。比如小姐要出來前,必先上個丫鬟先說幾句。老爺要出來了,也是經常有個僕人先作個鋪墊。

這個大概就是和元稹學來的。在這篇傳奇裡,元稹寫鶯鶯,上來卻先寫張生。只做寥寥幾筆勾勒,類乎白描--“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孤堅,非禮不可入”

然後用一大段文字寫張生入花叢而不亂,二十三歲了還沒有過女人,並借他的口說:“餘是真好色者”,不亂不是不想亂,只是沒有碰到堪稱“尤物者”。

這段文字,實寫張生,但意不止此,更主要的是為了寫鶯鶯的美。點燃讀者的期待---能讓張生神魂顛倒的會是什麼絕色女人?這樣的寫法,是唐傳奇中經典的寫法,比如《任氏傳》寫任氏的美,也是對任氏容貌不置一詞,只從旁人的反應入手。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聽琴

《任氏傳》中寫任氏,因為是美的無法用語言形容,所以被派去查看任氏樣貌的家童回來只報告說“天下未嘗見之矣。”主人不甘心,連續舉出生活中自己認為的美女來問,“有這個美嗎,有那個漂亮嗎?”結果連續舉出六個,還是不如任氏。

後世,比如《紅樓夢》寫薛寶琴,也是用的這樣的方法。

元稹通過寫張生,同時寫了鶯鶯,一筆倆用,不但筆墨經濟,而且這種不寫之寫足以吊起讀者的胃口。

情節的設計---怎麼讓愛情到來的合情合理?

元稹寫張生,尤其寫鶯鶯,要把他們都寫成大族,是公子小姐,而不是公子娼家女之間。在唐朝,老百姓的戀愛,很簡單,扒著牆頭就能聊。但是大族男女之間沒這個條件。歐陽修說:“庭院深深深幾許”,哪裡那麼容易就見到了呢?

元稹要想讓這樣的愛情能發生,發生的合情合理,就必須設計。給這種愛情創造條件。於是張生到了蒲州,鶯鶯一家也到了蒲州,同居住在普救寺,一聊,還是親戚,鶯鶯的媽居然是張生的同族異派姨媽。

但是這樣只能見到媽,還是見不到鶯鶯,所以安排個兵亂,張生出手相救。這就由親戚進一步變成了恩人。可以理直氣壯的見到了,為什麼呢?因為“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的話你早被賊掠去了,還避什麼嫌呢?

英雄救美,後來越用越多,越用越俗,可是依然是一個經典的模式。至今依然有人在用。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初遇

唐朝愛情實現方法論----會寫詩,有個傳遞詩的人。還要一波三折

安排相見,只是為了讓張生“驚豔”,也告訴讀者說“尤物出現了”,接下去就是真好色的張生展開追求了。這個時候又發生了困難。不像現在,吃飯的席間男女雙方加個微信,回頭自己聊去就行了。公子想見小姐,就算在開放的唐朝,也難。

於是張生就去求小姐的丫鬟紅娘。沒想到紅娘被嚇著了,“腆然而奔”,張生後悔自己的冒進,想著這條路也被自己堵死了。

第二天和紅娘只是誠懇的致謝,不再提私會小姐的事。不提,紅娘反而主動的給張生出起了主意。第一個主意---從大門進,提親。張生說提親要走很多程序,耗費大量時間,我等不了那麼久。

第二個主意---走窗戶,私會。紅娘說我們小姐喜歡詩文,“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你會寫詩的話用心寫個詩勾引她,成就成了,不成我也沒辦法。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相會

張生一聽,忙說詩我會寫,我馬上就寫,還是走“窗戶”好,走窗戶才像愛情,還快。於是就寫個《春詞》倆首,交紅娘帶給小姐。心裡想,這事兒成了。

不要小看了這個情節的設計,元稹可是第一個把這個創造出來的,後世的小說,大都習用,甚至到了清朝的曹雪芹寫《紅樓夢》那麼偉大的小說,寶玉黛玉之間吐露心聲,還是用這一招兒----“題帕詩”。

開創之功是抹不去的,元稹就只這一篇傳奇流傳下來了,可是談傳奇小說的都繞不開他,原因也就在這裡。

紅娘傳詩。晚上,就把小姐的回信帶來了。也是一首詩《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半戶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小說中用詩來當情節推進的“道具”,也是元稹的發明,並且成為後世小說中的標配。元稹這樣寫大概和他的詩人身份有關。更有意思的是這是一首迷詩,隱含著相會的時間,元稹文中還特意寫收到詩的時候“月二月旬有四日矣。”這既是提醒讀者,也是注意細節的一絲不差。

故事的結構-----硬來是不好的,元稹的敗筆

寫文章,除了塑造人物,建構故事,刻畫細節,還需要考慮情節的連貫。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一定要交待清楚原因。正是在這裡,元稹的敗筆出現了。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爬牆

三五夜,張生攀杏樹,越牆頭,來到西廂。心裡想著的是私會小姐這事成了。到了西廂,看門戶半開,卻是紅娘睡在床上。說好的小姐並不在。每次讀到這裡,我都心生疑惑。

紅娘大概不識字,不然應該知道張生當天要來,睡在床上,卻不關門?為何?紅娘睡覺有沒有穿衣服?應該是沒有穿,不然見了張生先“驚之”後“駭曰:郎何以至”,如果不是紅娘很會演戲,就是鶯鶯下的一個套。目的是什麼呢?測試下張生是不是見紅娘而起意?不明白。

因為這是寓居普救寺,並不是自己家裡,雖然是西廂內院,但是怎麼保證一定不會有人來?著實令人不解。

知道張生是小姐約來的,紅娘就去請小姐,一會小姐來了。元稹寫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只八字將張生心理活動刻畫出來,可是張生也駭,不知道駭的什麼。

小姐來了,正顏厲色的和張生講了一大通道理,大意就是說你保護我們免遭兵害,是恩人,現在又用恩人的身份來寫淫詞勾引我,想得到我,你和那些兵有什麼區別,我所以也寫淫詞約你來,就是為了罵你這樣的“非禮之動”,我不寫淫詞給你,怕你不會來。奇怪的理由。

就在張生以外好事將成的時候,鶯鶯這一番話讓張生就好像是三九天涼水澆頭,懷裡抱著冰。算不算情理之中說不好,總之是意料之外。情節上一波三折,還把鶯鶯這個人物的塑造又往高推了一步。而且前後一致,一直是個高門大戶小姐的形象。寫的好。

小姐說完,轉身走了,剩下張生囁呆呆發愣。愣了許久緩過神兒來,爬牆回家,絕望。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鶯鶯大義凜然訓張生

那元稹的敗筆在哪裡呢?就在下面的情節上。

沒有前因,沒有後果,沒有鋪墊,忽然有一天,小姐扶著小姐來到了張生的睡房,來了就要和張生一起睡,還真就睡了,然後第二天雞叫時分,在紅娘的催促下,又走了,整個晚上小姐一句話沒說,張生如在雲裡霧裡。

這個情節就是元稹的敗筆,敗就敗在濫用作為寫作者的權力。你不能想讓鶯鶯來就來,而且不說為什麼。

這就是硬來。硬來破壞了故事的邏輯和完整性,造成情節上的前後脫節。實際上是把為何如此的原因交給讀者去猜。但是讀者怎麼理解一個人頭天還是大義凜然,轉眼就投懷送抱呢?這彎轉的猝不及防,不翻車才怪。

讀《鶯鶯傳》:想學會寫文章,先從會讀開始

休息了

暫時就聊到這裡吧,休息,休息

這篇小說,可探究的還有很多,比如光是崔鶯鶯的信就夠聊一陣了。我這篇文章想說的是,想學習寫東西,要從學會閱讀開始,要跟隨作者的手眼,學習他的方法。

比如元稹,無論是情節設計,人物刻畫,甚至心理描寫,很多都是他的首創,相當於留下了一副圖紙,後世的很多文章中都能看到學習這篇小說的痕跡。

像這種有開創性的經典,我們需要細讀,精讀,反覆讀,一邊讀一邊自己提問題,然後自己能從文章中琢磨出答案。有句俗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不用,也沒那麼多的精力。真的把一篇經典讀透了,也能起到一樣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