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頭》:淺談高老頭悲慘命運引發的思考


《高老頭》:淺談高老頭悲慘命運引發的思考


小時候聽過一出印象深刻的戲《牆頭記》,一個老頭有兩個兒子,妻子去世得早,他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娘把兩個兒子拉扯大。兒子成年了,他耗盡一生的積蓄給兩個兒子娶媳婦。看著兩個兒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他高興啊。慢慢地他衰老了,不能養活自己就兩個兒子家輪著住。那一回老二說他爹在家住了一個月該去老大家了,老大媳婦說明天才是初一關了門不讓進。老二讓他爹做到了兩家之間的牆頭上……

藝術是相通的,有時雖然形式不同但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牆頭記》用戲曲的形式表達的,而巴爾扎克《高老頭》用小說的形式展現的更細緻,更形象。

《高老頭》:淺談高老頭悲慘命運引發的思考


高老頭是一個麵條商人,年輕的時候他很幸福,有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他抓住了戰爭的機會掙了很多錢,本以為好日子就要開始了,可他妻子卻去世了,好在還有兩個女兒陪在他身邊。女兒就是他的全部,他要給她們最好的,送她們兩個去讀貴族學校,十五歲就給她們每人配了一輛豪華的馬車,不管是什麼衣服首飾只要女兒露出一點喜歡的意思,他便捧到女兒的面前。

女兒長大了,到了成親的年紀,他便把自己的財產一分為二,一個女兒八十萬法郎的陪嫁,大女兒嫁給了一個男爵,二女兒嫁給了一個子爵,他今天去大女兒家住,明天去二女兒家住,日子過得愜意。慢慢地手裡剩餘的一點積蓄也陸續都貼補給了兩個女兒,女婿便不想讓他上門了,為了不讓女兒受氣,他便不再上兩個女兒的門。後來聽了女婿的建議賣掉了麵粉作坊一個人住到一家破舊的公寓裡。

住在這裡他也開心,只要女兒們過得開心快樂,他自己怎麼樣都是無所謂的。他每天都偷偷地等在女兒去參加舞會的路上只求能看她們一眼便心滿意足了。

《高老頭》:淺談高老頭悲慘命運引發的思考


一次他得知小女兒斐納欠了高利貸,便心急如焚,他把自己僅剩的一些銀製餐具賣掉悄悄地給女兒還了債。女兒知道了給了他一個吻,他就開心了好幾天。

女兒被老公嫌棄,被情人騙了錢,要找新的情人,他便拿出自己的養老金幫女兒給情人租房子,買傢俱只為了能住在閣樓上,能離女兒近一些,只要女兒想見他就隨時可以見。

大女兒的情人欠了賭博欠了錢,也來找他要錢,他已經沒錢了,他恨自己為什麼沒本事給女兒幫上忙。女兒要買參加舞會的裙子,他獻出最後的一千法郎,至此他身邊就只剩下那床破棉被了,連十法郎都不值。

他又突然病了,得了腦淤血,被同住的學生救了過來,可卻沒有錢支付醫藥費,兩個女兒一個也沒有來,在他跟死神搏鬥的時候他的女兒去了舞會上歡快地跳舞,在他彌留之際女兒都不肯來到他的面前。

他嚥下最後一口氣錢還唸叨著去給他的女兒掙錢。他去了,身邊只有住在一起的兩個窮學生,兩個人湊了錢給他買了一副薄棺材,下葬的時候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他就這樣淒涼孤獨地去了,從此,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他這個人了。

《高老頭》:淺談高老頭悲慘命運引發的思考


腰纏萬貫的高老頭是如何落到這步田地的呢?筆者以為原因有三個:

一是他自己的原因――對女兒的無條件的溺愛

他因為妻子的去世要加倍地疼愛兩個女兒,儘自己的所能滿足她們的一切需求,花錢讓她們上貴族學校,讓她們學騎馬,給她們置辦漂亮的裙子和首飾讓她們參加舞會。可是他這種無條件的金錢支持,讓女兒們養成了鋪張浪費,揮霍無度的性子。

二是女兒的原因――不知羞恥,無感恩之心

父親從小把她們二人拉扯大,儘自己所能給她們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兩個人沒有學到一點真才實學,卻養成了無數的惡習。她們只想著自己過得舒不舒服,快不快樂,從未想過父親。她們自己住在豪華的房屋,穿著華麗的裙子,吃著精美的菜餚,把父親扔在破舊的公寓裡,只有沒錢的時候才想起父親,給他一個笑臉讓他心甘情願的把錢拿出來。把父親的錢刮出來給情人還債,給情人花。她們心安理得地吃父親的肉喝父親的血,沒有一絲愧疚。甚至父親病重了,她們也不去看一眼,因為她們要去參加舞會呢。她們踏著父親的屍體在舞會上搔首弄姿,此等無情無義之徒著實讓人唾棄。

三、社會的原因――當時的整個巴黎社會瀰漫著奢靡,攀比,虛偽之風。

大學生維也納從鄉間來,他的父親是一個男爵,家裡有田產,每年大概有三千法郎的收入,但全家會擠出一千二百法郎給他,讓他在巴黎學習。他承載了家庭的希望。可當他見識了巴黎上層社會的風光以後,便放不下一心想著找一個美麗有錢的情婦。

那些所謂的貴婦們表面上看著光鮮亮麗,事實上內裡子早就敗壞了。有的人為了一條裙子讓孩子捱餓,有的人為了一件披肩欺騙丈夫。比如高老頭的大女兒為了給情人還債來逼迫父親,為了去買一條參加舞會的裙子拿走了父親最後的一點財產。生活在這樣的風氣之中,高老頭的兩個女兒能獨善其身嗎?

《高老頭》:淺談高老頭悲慘命運引發的思考


讀了《高老頭》這部小說的一些思考:什麼樣的愛才是正確的愛

1.溺愛不是愛。高老頭把他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兩個女兒,無條件地滿足兩個女兒的慾望,當他沒有能力再為女兒們的慾望買單的時候,等來的只能是女兒的無情。現在我們的物質條件好了,孩子們不愁吃喝,好像能輕易滿足孩子們的所有願望了。在網上曾經看了一個消息說:一個孩子想滑雪,家裡就給他建了一個滑雪場,這真的是愛嗎?恐怕有待時間的檢驗。

2.情感的給予要比物質給予更重要。

高老頭愛他的女兒,他就忙著掙錢給她們花,每日裡都忙得像個陀螺,女兒們忙著社交,他們真正相處培養感情的時間是沒有的。所以他和女兒們之間的感情很淡,唯一的紐帶就是錢了,一旦他沒錢了這個紐帶也就斷了。

筆者以為,做了父母的朋友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應當注重的是情感的陪伴。其實也就沒幾年的時間,當孩子們大一點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對父母的情感需求就會很少了。到時候你再想給,他也不一定要呢。所以對孩子們的陪伴還是要趁早。

3.價值觀的培養比能力的培養更重要。

他把女兒送到了貴族學校,讓她們跟所謂貴族交往,學來的確是奢靡,攀比和虛偽,這些所謂的社交本領。而連最基本的價值觀都扭曲了,父親在她們眼裡只是給她們錢的一個符號罷了。

如今孩子們要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文化,特長技能。筆者以為,這些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什麼樣的東西才是值得追求的。

總結語:巴爾扎克的這篇《高老頭》過了那麼多年了依然好看,看了讓人心痛,看了讓人心酸,看了讓人流淚,讓人破口大罵,更讓人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