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

用户1224554061613


初中阶段,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人认为“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初中一年级刚开始的学习节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养成对于初中三年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初一阶段就能养成那种“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自主学习态度,那么初中三年的学习就会少很多“中梗阻”。初一刚开始,学生离开原本的小学老师,离开父母,有的甚至离开自己所在的县区,直接去市区或者外地的初级中学就读。所以,当学生上初一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崭新”的。那么新接触的人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学习节奏需要一段时间去“磨合”。如果刚开始就能够完全适应下来,想必在初二、初三的两年时间里在学习方面会有更大的优势。

(二)初一的学生正逐步迈入青春期。

初一的学生正一步一步迈向让家长和老师相当头疼的青春期,青春期有另外一个称呼,就是传说中的“叛逆期”。在心理方面,有些“叛逆期”的学生很难服从管教,很多时候言行特立独行,甚至和老师或者家长对着干;在身体方面,“叛逆期”的孩子在第二性征会变得更为明显,会对异性产生一种懵懂的好感。所以,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一个不慎就可能会陷入早恋的“泥淖”。当然,“叛逆期”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所以,“叛逆期”对于初中生而言,如同“渡劫期”,渡过了“叛逆期”的“劫数”,学生在人格的成熟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就基本上无需家长和老师再操心了。

(三)初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黄金时期”。

“万丈高楼平地起”,初一阶段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三年的学习来说,就好比挖好地基的作用。我们知道,一幢房子想要盖得牢固一些,首先要把地基搞得扎实一些,这样才不至于房子盖到比较高的楼层之时出现轰然倒塌的场景。而初一课程的学习与盖房子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时,初中三年的学习如同“爬楼梯”,除非有“绝世轻功”,否则正常的学生想要爬上“楼梯的顶端”——考入重点高中学校,就必须一个梯子一个梯子往上爬,一旦刚开始就“踏空”,那么很可能在三年后直接与好的高中学校“绝缘”。

初一阶段固然重要,作为初一的学生自当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初二阶段和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初三阶段就不怎么重要了。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我认为三年时间里都应该在学习方面勤奋一些,最好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决心。


微雨润苗


我家有个初三的孩子,学习还可以,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初一很关键,这点毋庸置疑。我家孩子小学成绩不好,小学毕业的时候班级60人,他排快50了吧。说真的,当时有点儿感觉孩子不是上学的料吧,没有很大的希望了。初一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就是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好好听讲,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竟然考了班级第11名(班级也是60人,市重点中学)当时我都高兴的快哭了,然后开始对孩子有了希望。

之后的每一次考试孩子都有进步,中间走了一段弯路,就是把孩子放到作业辅导班写作业一下子从第8名退步到18名,赶紧退了作业班,孩子又开始慢慢进步。

初一很关键,初一课程增多,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再一个初中的知识和小学联系不是太大,所以小学学习不好的只要初中愿意学会逆袭的。初一学习好,基础打的牢固,孩子会学的轻松,学习会越来越好,所以家长们,初一一定要抓紧!


娃儿在高中


初一是很重要的一年?也对,也不对。说他对是因为初中第一年是打基础的一年,无论是从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知识方面来讲,都是打下坚实基础的第一站。

无论是哪一科,在初一的时候,他的知识点都还不多,这就给了很多同学调整和适应初中学习的时间。因为我主要就是教数学的,所以我就拿数学来讲这个问题。初一的数学概念,只要认真听课,多做习题,基本上是能够融会贯通的,他的思维过程以还不复杂。到了初二特别是初三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讲题的时候,题的繁杂过程往往令很多同学跟不上,比如我们讲到圆的知识的时候,里面有平行线的知识,勾股定理的知识,甚至还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这个时候老师最多就是讲当前学的圆的知识,所以这个时候初一学的不好,那么初中基本上就有点困难了。

说他不对的原因呢,是因为哪一年都很重要,因为知识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一个过程。罗马不是一天修成的,只有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初一的学习一定要有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初一的科比小学多啦,同学们有一个适应的问题。所以上课除了认真听课以外,要学会抓住每级课的主要内容,以提纲契领的方式学习。同时要加强预习和复习,尽量提高学习的效率。


传奇人在


"三味"在初中(虽然是农村初中,应该不影响问题的共性。)任教30年,凭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十分认同这个看法:

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乃至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年。

为此,强烈建议家长:

孩上上初一时,尽量放掉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一年。麻烦一年,省心一生!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初一是孩子思想和行为习惯成型的关键期。

初中之前,孩子的大脑犹如一个大容器,其意识、认识、思想等基本属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主筛选和辨别能为,因此比较尊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

但初中之后,随着大脑的发展成熟以及接触外界的广泛,逐步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逐步凸现。

特别是初中时期,孩子开始告别懵懂童年,开始思考人生,因此,理想教育犹为重要。

而思想、意识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其行为习惯。

二、进入初一,孩子的学习逐步科类化、系统化。

小学完全是基础性知识学习,但初中将逐步实现知识从"基础"向"学科"的过渡。孩子一旦出现对某科的放松或厌恶,将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概括以上两方面,再联系孩子学习实际,要求家长在孩子上初一这一年:

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和行为习惯,以及各科学习情况,一旦出现偏差或不足,必须想方设法予以及时的纠正或弥补。否则,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三味聊教育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这种观点很有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小学时成绩优秀,但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表现都发生了改变。相反,小学并不出众的的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却变成了优秀学生。原因在于是否把握住初一这一重要阶段。



1.初一是学生重要的调整适应期。

刚进入初中,面对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很多学生很难适应。如何快速地适应环境,进入良好的的学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的课程一下子增多了,作业也多了,学习的知识也难多了。很多学生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适用。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关系到整个初中的学习状况。


2.初一是学生打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

初一阶段是小升初是一道重要的坎,如何成功跨过这道坎很重要。从知识层面来看,初中和小学知识有点断层,过渡衔接并不像小学那样紧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进一步提升。小学时,稍加努力,就能轻松应对学习。而到了初一才发现,付出了努力往往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初一基础打好了,才能适应以后的学习。

3.初一是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期。


进入初一,孩子也进入了判逆期,孩子的身体、心理及性格都发生很大变化。孩子的身体虽然长高了,但思想心理仍处于"半成熟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做事喜欢我行我素。

在学习上,有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在行为表现上,有的学生思想放松,经常违犯纪律,还沾染不良习气,变成"问题学生"。只有对初一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

4.初一是学生性格思想的重要塑造期。

初一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世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但都是不成熟的,有的甚至出现偏执。只有不断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性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初一是中学阶段的过渡期,是孩子进入中学的重要阶段。家长和老师只有积极对待、正确引导,才能促使孩子健康发展。


骁楚说教育


我是初中英语老师,我说说我的观点。的确初一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



在初一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一年。在初一,很多学习方法是与小学不一样。在初一,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初一培养好学习习惯对于孩子初中和高中后面的学习有重大作用。在初一没有培养好好学习习惯,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的情况也是最明显的证明。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在初一有很多学习方法要学。这些学习方法需要学生逐步去练习,在练习中逐步完善。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连贯性。导致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小学学习好,初中就没有多大问题。这种情况或许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初一课程非常简单而轻视初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是对学生非常有害的行为。



初一是初中阶段的开始。家长和老师需要重视孩子在各方面的培养。


初中英语学习


我们常听说“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可见初二是最关键的一年。有人说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观看的角度不同,观点有所差异而已。据调查显示初一年级的学习排名几乎是整个初中学习生涯的排名。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初一重要在哪里。



一、课程知识量倍增

小学课程节奏慢,知识量比较少,比较容易学和掌握。进入初一,课程突然增大到七门,知识量倍增,学科内容变深,公式、概念、定理等变得抽象,很难再用生活的物品来具体化。这些对刚进初一的学生是一个挑战,能够做好的为之后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不然会很艰辛。

二、初中小学的学习方法不同

到了初一要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不能停留在小学的学习方法上。小学的知识点讲得很多,做题很多,侧重碎片化的专题专练,而初中知识讲究结构系统化,题目综合性比较强,不再是小学那么单一灵活。很多学生还是习惯小学那套学习方法和习惯就很难学好初中知识了。初一就需要将小学那一套彻底改变过来,以适应初中的学习思路和技巧。



三、初一要及时适应新的环境

小学六年在同一所学校,各方面都非常熟悉,可是一到初中,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学生,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对于初中学习都是一个挑战,及时适应,很快适应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全方面的改变和调整,不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四、生理变化影响学习

上初一的学生开始处于青春叛逆期,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生理也发生变化,第二性征突显,对异性更有好感等等,不处理好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学习。有的学生因此彻底废了,听不进老师、家长的话,迷恋游戏。

五、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初一在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初一打得牢的学生,初二才能跟上去,初三才有机会学得好。而初一学得不好的学生,基本初二不会好起来,初三就更难了。那些到了初三逆袭的学生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十分少见的。

总之,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还是很有道理的,初一学生有面对很多,只有初一打扎实了,初二这道坎才能迈过去,初三才能很好的冲刺。


徽乡小居


初一所学的内容是整个初中学习的基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整个初中的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初一的课程难度不大,学生之间在成绩上的差距也不太明显,但在态度、习惯、方法和思维等方面的差距是明显存在的,在初二之后,在成绩上的差距就逐渐拉开了。

以数学为例,来谈谈初一学习的至关重要性。因为在我们当地用的是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就以这版本教材为例来分析。上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线与角的计算,统计,下册的主要内容有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和除法运算,平行线的性质和证明,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及概率。

从内容上看,在中考中直接会考察到的内容不算太多,难度也不大,如有理数的概念,整式的运算,平行线的性质,一般都是小题,统计和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有大题,但难度也不大。但是这些内容是整个初中代数和几何学习的基础,如果理解和掌握不透彻,熟练度不够,不能灵活运用,必然会导致之后学习上会遇到重重困难。

初一所学习的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整个初中代数学习的基础,之后的分式,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的学习都建立在这基础之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为函数的学习打基础,函数与方程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线与角的认识和计算以及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基础,大部分几何题目的解答都需要转化到三角形之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是初中几何的重中之重,也是几何学习中的第一个难点,这部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对之后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要求,这才是拉开学生之间成绩差距的关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很重要。在初一的学习中像数轴动点问题,新定义问题,找规律问题,线段和角度的计算,全等三角形的综合探究题等都有一定的难度,在解题中会运用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尝试与猜测,整体思路,方程思路,类比归纳等方法和思路,如果初一在这方面不重视,那么到了初二成绩必然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下滑。

很多学生初中数学学不好,基本上都是因为初一的基础没打好,方法和习惯不好造成的,在学习中我们需要走好每一步,只要能走上正轨,学习起来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怕就怕的是今天落一点,明天落一点,到了最后想要学习,才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了。


胡老师数学教育


从小学到新初一,对初一生来讲,知识上有跨越,心理和生理上更是一道槛,通常讲初一的过渡转折基本奠定了学习生涯的雏形,据调查显示初一年级的学习排名几乎是初中整个学习生涯的排名。

一.为什么说初一如此重要

1.\t课程量突然加大,三门变七门

要学习的课程突然一下增大到七门,知识量增大,学科内容变深,不再像小学那么简单,公式、概念、定律变得很抽象,综合性也比较强,学生一下无法适从更无法同时兼顾这么多门学科。

2. 所处的环境变化了

学生小学六年在同一个学校,升学至初一后,老师、学生都是陌生面孔,完全在一个陌生环境中,更有同学需要面对住宿集体生活,如果学生本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差的话,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情绪,会影响学习成绩。

3. 生理变化

上初一后学生处于青春期变化时期,会伴随身体生理上的变化,比如长个子、长胡子、青春痘等等,很多学生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自卑情绪,也会影响学习。

4.初一很关键,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

小学的课程简单,很多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初中后课程加大,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学习自然力不从心,同样随着初中的学生量加大,第一次考试的排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初一生在小学的环境中可能是一名佼佼者,但是在初中的大环境中不能保持,成绩排名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会给自己贴上错误标签。

初中的知识和小学联系不是太大,对于小学学习不好的只要初中愿意学,会逆袭的。初一学习好,基础打的牢固,孩子会学的轻松,学习会越来越好,进入良性循环之中,所以初一 一定要抓紧!

初一所学习的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分式,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是整个初中代数学习的基础,后继的学习都建立在这基础之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为函数的学习打基础,函数与方程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线与角的认识和计算以及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基础,大部分几何题目的解答都需要转化到三角形之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是初中几何的重中之重,也是几何学习中的第一个难点,这部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对之后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初一学生如何调节

适应+调整,是初一的关键词。这一阶段,同学们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方面要尽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角色变换,越早适应初中的学习习惯,越能够比别人提前一步;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不放过每一个小错误。初中的要求与小学不同,它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挖掘地比较深,在弄懂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甚至创新。

1.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初一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沉浸在自己小学的学习方法里,要学会调整。例如数学上一定要理解,融会贯通,切记死学死练。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要求,这才是拉开学生之间成绩差距的关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很重要。在初一的学习中像数轴动点问题,新定义问题,找规律问题,线段和角度的计算,平行线的综合探究题等都有一定的难度,在解题中会运用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尝试与猜测,整体思路,方程思路,类比归纳等方法和思路,如果初一在这方面不重视,那么到了初二成绩必然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下滑。

很多学生初中数学学不好,基本上都是因为初一的基础没打好,方法和习惯不好造成的,在学习中我们需要走好每一步,只要能走上正轨,学习起来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怕就怕的是今天落一点,明天落一点,到了最后想要学习,才发现自己欠缺的太多了。

2. 积极融入集体

学生必须打开心怀,集体融入集体,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这样能够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不在处理心理和生理问题上分散精力。

3. 学会调节自己

心理和生理上要学会自我调节,积极适应,尽量不要这方面上分散学习注意力,常常遇到这样的事,第一次考试后就很多学生就慢慢放弃自己,由于学科的骤然增多,学生人数增多,一分可能排名靠后好多名,第一次排名就能打击很多学生,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知识点的掌握不足,分析到原因后能够接受这些变化,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努力追上即可。

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轻松搞定初一,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跨过初一这道坎!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夯实基础,逐步提高,才是正道。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作为家长和过来人,我特别支持这个观点。

首先,初一年,换了六年的新环境,接触任何新事物的第一印象是特别重要的。初一年若是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班级,三年都会有亲近感。初一年若是厌恶学校,讨厌老师,抗拒班级,那么后面想提起孩子学习兴趣,大概会很艰难。人无法在不愉快的环境下做好任何事。

其次,从学习习惯培养上说,七年级正好是工作量、思维模式发生很大变化的年级,这是纠正小学所有不良习惯的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可以通过模式改变倒逼孩子快速纠正改变。比如到八年级通过大量的书写,会让笔迹基本定型,所以七年级好好书写是关键的一年;比如学习节奏加快,七年级能否有效提高效率,有良好的做题习惯,直接决定后面两年的学习情况;又比如,数学再往上的计算基础都在建立在七年级之前,若及时补缺补漏,可以夯实基础,若仍所谓粗心大意,后面只会问题扩大化。。此时。我家老大今年的转变就令我加深了对七年级的重要性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错过了七年级,可能很多东西再想扭转就真的很难了。

第三,就是从七年级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看,这也是尤其重要的一年。它脱去了小学的一部分稚气,又还未拥有16岁真正的成熟和受教育程度。七年级属于青黄不接的半成熟态,是个比较尴尬的阶段。各种所谓叛逆,可能接踵而来。沟通和三观教育极其重要。这么大孩子,打骂严管不合适,放任自由也不合适,如何沟通教育,把握好度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考验父母。但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原则性教育,保证基本路线不偏离不动摇。七年级没教育好,大概后面得头疼六年不止....

七年级也是飞快的一年,竟然已经接近过半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