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陪伴孩子才是“有效陪伴”?

回顧一下在你與孩子的互動中,有沒有以下情況發生:

場景1:孩子在做作業,你坐在邊上陪著他,不時拿出手機刷朋友圈。

場景2:孩子要去上課外輔導班,你幫他揹著書包,陪他去。

場景3:你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你花很多時間陪孩子,趁此機會,不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說教。

如果你家有這些情況發生,那麼就要小心了一一看似在陪伴孩子,實則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為了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空間上的陪伴,更需要“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指在陪伴過程中細心關注孩子的需求,耐心聆聽孩子的喃喃自語,尊重孩子的發展變化,感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需求並給予及時滿足,與他們產生同頻共振,從而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有效陪伴,需要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間段裡全心全意、傾情投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確實在關注自己。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裡總是心不在焉,不願意體會陪伴孩子的快樂,那麼這樣的陪伴就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一次地讓孩子失望,也許有一天,孩子也會把你拒於心門之外。

有效陪伴,需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盡力引導孩子的需求向良性結果發晨,而不要一味限制他的愛好,強行要求他執行父母的決定。

不少父母對孩子未來的設想,是孩子長大後能夠在某一領域做出出色的成績,於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他規劃好嚴格的學習道路,父母一路陪伴向前衝。但事實上,過分的束縛,只會扼殺孩子走向優秀的可能性。“只陪伴,不設限”,為孩子營造寬鬆的成長環境,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有效陪伴需要家長給孩子必要的引導、幫助與支持。當孩子遭遇失敗、挫折時.父母鼓勵他“再來一次”:當孩子與同伴發生衝突爭搶時,父母引導他愉快地與同伴相處;當孩子面對痛苦悲傷時,父母及時抱住他,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懂得他的難過…這些都是真正有效的陪伴。

待續。。。。。。

怎樣陪伴孩子才是“有效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