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美好音乐

把时钟拨回风云激荡的1980年代。我始终认为这是中国音乐一个难以复制的黄金岁月,有迷惘、有欢悦、有呐喊。

1982年的台湾也还在戒严体制下,但似乎有些松动。当罗大佑抱着吉他唱响《鹿港小镇》时歌词中“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那份感叹人生无常渺小、现实残酷无情的充满沉重幻灭感的共鸣一下击中大众心弦,人们渴望着更多的突破,更多的尝试。

80年代的香港,似乎正是撒着丫的奔向“现代化”,人们愿意团结在《狮子山下》“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香港迎来了黄金时代,香港精神成为了香港崛起的共同指引。

1980年,苏小明《军港之夜》走红,大陆终于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流行音乐,音乐品质虽然还稍显稚嫩,但曲风终于不再那么刚硬,情感表达开始细腻。

1984年.大陆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意义上流行天王——周峰,一曲风格明快的《夜色阑珊》让大众开始明白并接受流行音乐。周峰引领了深圳音乐风尚,当时的深圳代表一切创新。周峰的《等到明天这一天》现在听依然觉得一点不落伍。

1987年注定是中国音乐最值得纪念的时候,两位顶尖音乐人如璀璨的明星一般进入大众视野,1987年留学归来的刘欢演唱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当大家被刘欢highC绝对高音震撼,事实上我倒是更喜欢刘欢翻唱的一首《会有那么一天》,原来什么时候,青年人总是会渴望的未来。

同年中国摇滚之父崔健一曲《一无所有》令所有人惊掉下巴,社会各界对崔健很快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两派,爱的高呼中国摇滚来了,批判的高举“这是音乐反叛”,1988年7月16日,人民日报甚至发表了以一篇1500字的文章“从《一无所有》说到摇滚乐——崔健的作品为什么受欢迎”作为头条发表。不知道现在的小鲜肉还能不能拿到人民日报的头版。

1980年代社会总是对年轻人绝对友善,1985年10月1日,北京大学的同学们甚至打出现在开起来绝对不讲规矩的横幅。“小平你好”。

百废待兴的中国继续要发展,需要年轻人快速成长,1980年传唱了一个时代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唱到: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当年的年轻一辈们不知道再次回顾当年的豪迈是否能做到心中无愧。

歌是好歌,听听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