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國廢塑料供應基本情況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國廢塑料供應基本情況

5.1 中國廢塑料供應狀況概述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國廢塑料供應基本情況

圖 3 2008-2017年中國廢塑料供應狀況一覽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商務部流通數據

中國廢塑料供應主要由中國回收與國外進口兩部分組成。進口量方面,中國廢塑料進口經歷前幾年高速擴張期,在2012年進口量達到高峰887萬噸。隨後伴隨中國環保加嚴,對“洋垃圾”容忍度逐步降低,中國廢塑料進口增速放緩。2013年受海關綠籬行為影響,進口出現負增長,降幅11.2%;2017年受“禁廢令”導致進口量驟降到582萬噸,降幅20.7%。中國國內回收方面,伴隨著中國回收體系的完善及中國塑料消費量高速增長,2008-2016年中國廢塑料回收量逐步提高(2013年受環保整頓因素影響,出現單年回收下降,2014-2015年整體環境較2013年略有好轉,回收量回升),但2017年受中國環保加嚴及再生塑料加工企業開工下降影響,2017年廢塑料中國回收利用量降至1693萬噸,降幅9.8%。進口依存度由2008年的49%下降到目前的28%。


伴隨中國環保升級與整頓出擊,中國再生塑料行業發生較大變化。區域上來看,再生塑料的加工與利用由傳統的三大區向內陸地區轉移;企業規模上來看,市場清理整頓促進再生塑料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方向發展,最終形成以大中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企業為主體、廢塑料專業交易市場為基礎的綜合利用格局。


5.2 中國廢塑料國內回收狀況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國廢塑料供應基本情況

圖 4 2008-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中國回收利用量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商務部流通數據

受中國個人的環保意識增強及塑料製品龐大的報廢量影響,中國廢塑料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部分產品回收率達到80%甚至更高;2008-2012年廢塑料回收利用量增幅多數在10%-30%。2012年之後,中國環保體系加嚴,廢塑料市場環保整頓常態化、新舊料價差縮窄等因素影響,導致中國再生塑料加工企業從業人員下降,再生塑料加工企業實際生產受到制約,國產廢塑料的增長率逐漸放緩到10%以下。由圖4可以看出,2013-2017年中國廢塑料回收量出現較大變化,主要和當時環保整頓力度有關:2013年海關綠籬,中國環保嚴查形勢嚴峻,中國回收積極性偏弱;2014年中國環保形勢略有放鬆,其回收量小增;2015年回收量下降除環保整頓因素之外,與中國再生塑料企業大量退出市場,而中大型企業回收尚卻缺乏完善國內回收體系有關。

另一方面,2013-2017年,中國回收利用再生塑料的質量及穩定性有較大程度提高,符合中國循環產業的發展方向。據中國物資協會再生塑料分會調研數據顯示,由於2017年下半年中國廢塑料進口量急劇下降,中國廢塑料資源供不應求。中國塑料相關產品中,家電、汽車、飲料瓶、礦泉水瓶等相關產品得益於回收渠道完善性及報廢量持續增長,其回收量較2016年穩中小升;從回收率上來看,工業源廢塑料回收率超過95%(邊角料、下腳料基本可以全部回收利用),但生活源廢塑料作為中國廢塑料回收的主要來源,回收率有所下降。2017年受中國環保形勢升級及產品供給側改革影響,生產企業訂單減少,隨之廢料數量也在減少;由於環保壓力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從事廢塑料收集和廢塑料回收人員積極性下降,一些低價值生活源的廢塑料隨著生活垃圾被焚燒、填埋;這些因素成為2017年中國廢塑料回收利用總量較2016年呈現較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從回收價值上來看,2017年再生塑料各產品價格持續處於高位,其回收利用總價值1081億元,較2016年957.8億元增長12.86%,較往年回收價值繼續高速增長。

5.2.1中國再生塑料回收區域分佈變化特點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國廢塑料供應基本情況

圖 5 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產能區域分佈狀況

數據來源: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公開網絡資料

中國再生塑料加工區域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如廣東、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等地區。由於港口優勢,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成為進口廢塑料的重要加工地,同時該三大區因其巨大的消費潛力,刺激部分國內回收加工企業在周邊佈局。2017年以來,國家宏觀調控加強,落後產能退出,市場格局發生重大改變,其中華北、華東地區整治最為集中,部分企業向內地轉移。同時伴隨著中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規劃全面推進及中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不斷健全,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加工企業呈現全國“網點式”佈局特點,東北、西南、西北等再生塑料前期欠發達地區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市場中地位明顯提升。

從廢塑料來源渠道角度,以進口廢料為主的企業呈現規模大且技術和管理水平高特點,而國產料則有數量多但產量少特徵。通用再生料相對分散,南北區域差異不大;再生工程塑料因其價值大、技術要求高的特點,多集中於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後期來看,伴隨著華北、華中地區逐漸發展,再生工程料與再生通用塑料區域差異將逐步緩和。從再生塑料加工產品存在形態角度,華東、華南市場以進口料貿易及造粒加工、改性居多,華北、華中、西南地區多以國產破碎料、顆粒加工為主。後期來看,伴隨行業的升級發展,國內再生塑料企業集毛料、破碎、加工一體化企業將更為常見。

5.2.2中國再生塑料回收加工企業規模特徵變化

中國再生塑料加工企業規模常規以企業產能劃分:月產量60-100噸為基礎量;月產量100-200噸(年產量1200-2400噸)為小型廠家,月產量300-500噸(年產量3600-6000噸)為中大型廠家;月產量超過500噸(年產量6000噸以上)可稱為規模型企業,而月產量1000噸以上(年產量萬噸以上)稱為龍頭廠家。因再生工程料回收量及進口量有限,再生工程類企業數量明顯少於再生通用塑料,故再生工程類企業規模劃分要低於這個標準。

長期以來,中國再生塑料加工企業以個體經營為主,技術水平較低,其產能設備較小,多數屬於中下型企業規模,全國各地都較為常見。從整體行業來看,再生塑料龍頭企業數量不多,得益於港口優勢、下游廠家密集及領先的企業經營理念,華東、華南地區較為集中。例如南方金髮科技、鴻宇集團等;北方主要是英科、龍福環能等。

2010年起,全國各地廢塑料集中市場整頓不斷,在淘汰一大批家庭作坊式加工企業的同時,一大批規模型企業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截止2017年,個體經營式企業數量佔比繼續下降,個體經營企業在再生塑料回收利用量的產量貢獻與大型企業做出的產量貢獻差距拉大。從產品來看,再生PE因消費量大、應用領域廣,中型企業規模較多。再生PET因回收產品單一、下游應用領域相對成熟優勢,再生PET中大型規模企業居多。再生硬膠類得益於“家電回收”“家電下鄉”等政策及回收體系優勢,吸引格力、海爾等品牌企業加入。得益於改性較高的盈利率及下游居多的消費潛力,再生塑料行業亦崛起一大批規模型改性企業,諸多企業甚至做到上市規模。伴隨著更多大型企業佈局中國再生塑料行業,再生塑料回收加工企業有望加快“小而雜”向“大而強”的轉變進程。

5.2.3中國再生塑料交易模式分析

中國再生塑料行業供應資源豐富,下游需求廣泛,且易於存儲及運輸等特性註定再生塑料交易方式多樣化。傳統交易模式中,企業生產、銷售一次性完成,或者貿易商先採購再銷售,在交易過程中謀取價差。

目前中國再生塑料市場傳統的交易模式佔據市場交易的主要地位。生產企業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直接與製品廠(或貿易商)商談產品價格,約定運輸、付款等方式。常規來說,現金付款是市場前期主流付款模式,後期伴隨著承兌模式的出現,付款方式分為現金與承兌兩種。但再生塑料企業資金週轉要求較高,賒賬交易佔比不高。

傳統“一對一”的銷售模式存在下游違約風險,客戶維護方面成本較高;同時行情的波動與行業激烈競爭亦拉昇交易違約風險,增加企業尋找新客戶成本。隨著日用品在電子商務模式上的巨大成功,一定程度上推進再生塑料向電子化交易模式的發展。目前大連再生資源交易所、阿里巴巴、再塑寶、再生通、第八元素等互聯網平臺有效的拓展再生塑料銷售渠道。通過電子化交易平臺,買賣雙方不需要“一對一”談價格,賣方可以在平臺根據需求隨時制定合適的價格,買方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價格買入,把“一對一”變成“多對多”的選擇。有利於下游通過自己的價格獲得貨源,幫助下游企業客戶節約包括信息搜尋成本在內的各種交易成本。


儘管電子化交易優點眾多,但各個地區都有自身的市場特點,貨源的穩定性、下游工廠的結算方式、貨源質量的認知程度等問題令採購方對電子商務平臺多數心存憂慮,傳統交易及現場提貨依舊是目前再生塑料行業主要交易模式。而現金或短賬期是目前再生塑料行業結算的主要付款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