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女儿:找到凡事都能好好说话的人有多重要

那些不幸的家庭,多半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本来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尽快收衣服;一个电话打过来,却成了质问: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

看到妻子添开水不小心洒在手上,本来丈夫只是想让妻子添开水小心一点,却怒气冲冲一开口说成:你个蠢货?!

本来丈夫只是想建议妻子,遇到会车及时关掉大灯更安全;话到嘴边却成:怎么不关远光灯!不要命了吗?

明显可见,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告诉女儿:找到凡事都能好好说话的人有多重要

对家人好好说话,受益的不仅是夫妻双方,还有未成年的孩子。

好友妙妙从小出生在一个经常争吵的家庭,成年后的她,情绪特别敏感。

她说有记忆以来,父母虽然相爱,但几乎从没停止过吵架,怒吼、冷战、甩头而去的戏码经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脸。有时候上一秒觉得很温馨,下一秒立刻风云突变。所以她一直端着小心、察言观色、活得战战兢兢,深怕一个不注意,跌落万丈深渊。

并且长大后的她,说话方式也似乎复制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围,内心里是善意的想法,可话到嘴边就换了一种说出的方式,引得周围人败兴散去。

结婚后,她不免和老公常常发生口角。某次和老公大闹,看到女儿在旁吓得抽泣,她忽然记起自己小时候的痛苦回忆,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不让女儿重蹈覆辙。

幸运的是,不仅她的夫妻关系得到改善,女儿也一天天明媚开朗起来,甚至连仪态也较以前更大方得体。

我们的语言似乎在暗示着肢体语言,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当说话文明有礼,肢体语言也跟着优雅讲究起来,做人处事更加圆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边的正面反馈。而说话粗俗暴戾,肢体语言也跟着嚣张跋扈,做人处事更加乖张偏执,也更容易陷入周边的负能量中。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多半成长于家庭。

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争吵,无论谁赢,输掉的总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