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养了一辈子牲口的老爹,老说的“短骡子长马,好牛脖一柞”,到底是什么意思?

乡野遥依


“短骡子长马,好牛脖一拃”,这句老话形容牲口的体外特征,从中可以大致判断出,一头牲口体质的综合优劣来。

欢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三农的高度】,一起探讨更多关于乡村的事儿!


短骡长马:从马和骡子自古以来的分工来看,马的大多数用途在于骑乘,在于奔跑的速度,骡子主要是帮助驮货耕田出力。从它们双方的用途来选:尾巴较长的马,通常体长腿长,善于奔驰,属于千里良驹,是懂行眼中的千里马;骡子需要干重活,不需要速度,所以它的下盘要稳健。要求腿短,腿长又细的骡子,干活没有耐力,体态不佳。相反,腿短又粗的骡子,干活有劲,且耐力很足,是一头好骡子。

好牛脖子一拃:一拃大致二十厘米左右。这就很好理解了,耕牛脖子短一点好,宽一点好,厚一点好,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耕牛,就是一头好牛。耕牛无论拉车或者耕田,脖子上都要套上“牛鞍”,它出力的着力点全在牛肩位置,如果脖子细长,不经折腾,容易出问题。如果牛脖颈粗短,壮实,这头牛的整体都会很健壮,耕田有力气,拉车货有劲儿。耕牛自古以来伴随着我们的农耕文化,为农耕文明做出不可泯灭的贡献。牛任劳任怨的陪伴在农民的身边,多年的使用经验和对它们的观察,人们得出的结论:好牛脖子一拃。

人们在生活实践经验中,根据骡子、马、牛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分工,总结出来,挑选牲口的一些口诀,实用意义很大。这让我想起另一句买牲口的老话:“长脖骡,长尾马,见了就买下”。


三农的高度


老人说的,短骡子长马,好牛脖一柞,是他们一辈子耕牛放牧总结出来的,识别牲口的好方法。一匹马,一匹骡,一头牛好与不好,老人一眼就能看出,靠的就是几十年的经验总结,还有老练的眼力劲。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上半句,短骡子长马。大家都知道骡子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拉货,古人做生意专门用来驼货的就是骡子,因为骡子身短腿短尾巴短就连脖子上的鬃毛也短,这样骡子在驮货的时候就会下盘稳健,耐力长久,才能担起驮货的责任。而马匹在古时候是用来行程赶路,骑马打仗用的,那么腿长身长脖子的马才是一匹好马,才能够日行千里。所以短骡子长马是用来形容骡子和马的优秀品质的。

好牛脖一柞又是啥意思呢?

首先一柞是丈量单位,也就是成年人伸开手掌,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大概20厘米左右。这句话就是说,一头好牛脖子一柞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前耕地都是用牛耕,牛脖短厚实就更有劲,耐力更好,也容易挂栓工具。这也是农村老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农村人的智慧真的非常丰富,长久的农耕劳作,让他们总结出了很多实用有道理的俗语农谚,而这些老话,直到现在也依然很有道理,对于一些文化深厚总结精良的农村老话,值得年轻人来学习传承。


牧野小志


现在在农村这样的老人已经不多见,能够很全面养殖大型牲畜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能同时养殖牛马这类有灵性牲畜的人,看似这些老人只是简单的喂养这些牲畜,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的,他们不但掌握着养殖经验,还兼带着兽医的角色,还会一些相牲口的技巧,所以这些老人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对于他们说的话我们一定要好好理解,今天我就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分享。


先说下“短骡子长马”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告诉我们,骡子和马的一些区别,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应该先看一下下半句说的重点,那就是牛脖子,下句的牛脖子是告诉我们,上半句说的是什么,所以说上半句说的也是骡子和马的脖子,这里说的是骡子和马脖子上的鬃毛,马的鬃毛越长说明这个马越好,骡子的就要短的好了,这个是很准确的。

在说下“好牛脖一柞”

这里说的是牛脖子是没有疑问的,主要是先了解一下“一柞”是多长,一柞一般是指手掌伸开后,拇指到食指的距离,一般男人的一柞在20厘米以上,大家知道牛是没有鬃毛的,这里的一柞说的是牛脖子下面的鳌肉,也就是脖子下面垂下来的皮肤部分,这块下垂的肉越长这头牛就越好,反之就差一些。

其实这整句话是老人一辈子相牛马的经验,老人通过简单易懂的话告诉我们,也还让我们组学习这些经验的,只是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来传承这些农村我文化了。

我是聚能三农,欢迎大家关注我!

聚能三农


意思是——收养牲畜时应懂得:

短骡子,是说骡子不要身材长的长的。身体长的长的,驮运东时,腰软,戴重力不行。体短的骡子,腰杆硬,力量大,能驮运货物。

长马,是指马要身才长的。能跑,驮上东西或骑上人,跑得快而稳。

好牛脖子一柞,(一柞五市寸),耕牛脖子短的,耕地力大,能深耕地,不乏力。


liujianweng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可见马和骡子长的可能比较像一点,人们总是很难区分开这两个动物。那这句:“短骡子长马,好牛脖一柞”是的是啥意思呢?其实前半句是告诉人们如何区别这个骡子和马呢,后半句是教人如何通过牛的外形来辨别哪个是长期耕作的牛呢。

骡子的分类

骡分为马骡和驴骡,说到这你可能也就懂得了骡子其实就是马和驴相爱的结晶,既然是这两个动物的后代,自然也就收到了一定的遗传影响。我印象中的马都是高头大马这个词,记载中野马最高能长到两米多高,而驴的个头却比较低,它们的后代各取所长,分为不同的类型。

短骡子长马

马骡是母马和公驴的后代,长的比马还要高大,而驴骡是母驴和公马的后代,个头取了个中间,不高不低,两者在各个方面都区别较大,而唯一在尾巴上保持了一致。所以不管是那个类型的骡子,尾巴和马尾巴做比较都比较短,所以区分马和骡子的时候只要看尾巴就能大致分出来,马尾巴又长毛发又粗壮,而骡子尾巴又短毛又稀少。

牛的农耕地位重要

耕牛在古代农业里面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记得以前看过文章主演的一部电影《走着瞧》,里面对种驴宝贝的不得了,有个鸡蛋都是紧着它们吃的,所以对繁衍后代的牛自然更是高看一眼了,而这些牛的主要任务就是生出更多的耕地牛,耕地牛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农耕提供帮助,相当于现代的旋耕机,能干活的牛自然都是好牛。

好牛脖一柞

耕牛因为长期套着绳索拖着种种的爬犁干活,所以脖子都自然拉伸了,所以才会有好牛脖一柞的说法。这里的一柞是农村人特有的计量单位,指的是成年男人的大拇指到中指的拉伸距离是一柞,大约20公分的样子。

总之,这句俗语其实就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尾巴长短就能区分来骡子和马,通过脖子长短就可以区分出耕牛和种牛。

以上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还有其他的观点吗?欢迎一起交流。我是布衣,每天分享点三农事儿,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