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个人诚信平台建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征。

《经济学人》杂志把区块链比喻为“信任的机器”,这种机器让政府、企业、公民作为平等的节点呈现在分布式网络上,共享一部不可修改的交易总账。区块链能够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解决了社会交往中的信任构建难题;能够完成链上利益的公平分配,确保整个链的目标一致、成员的行为规范;能够代替第三方完成对信用的管理,而且管理得更高效、更安全,使我们对第三方的质疑转化为对机器的信任。这些技术特点使区块链能够很好地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司法等领域的痛点难点。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了司法实践中的取证和认证环节,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过去十年,互联网为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如今,区块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这一突破性技术来解决个人诚信平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实现诚信陕西建设的大提升、大突破。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是信用的使用者和接收者,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最终参与者,个人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收集、管理、使用真实、可信、全面的个人信息是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实践中,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需要破解的问题:

一是数据安全性低,个人信息常出现泄露情况;二是个人诚信数据采集机制没有驱动性,被动采集影响数据的可利用率;三是个人数据价值被第三方机构占有,数据未回归用户本人;四是个人信息作假严重,信息质量无法保证。

为此,建议

一、推动个人实名登记,确立重点诚信记录。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建立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现以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全覆盖。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确保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的唯一性。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诚信记录奠定基础,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归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实现及时动态更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要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个人征信信息的归集与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会员信用档案。

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加强隐私保护。明确个人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利用区块链技术做好安全防护,建立完善个人信息查询使用登记和审查制度,防止信息泄露。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个人征信业务合规开展,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采集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公司、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规范其个人信息采集、提供和使用行为。

三、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开展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制定统一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分类标准和共享交换规范。依托现有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查机制。政府依法依规及时向社会提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授权查询服务。依据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构建分类管理和诚信积分管理机制。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关系,并向个人征信机构提供服务。

四、加强区块链技术攻关,选择示范性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去信用中介”提高产业协作效率,促进不同经济体交易的广度和深度迈上一个新台阶,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打造“链上公民”。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救助扶贫、互助保险、公示公证等领域的应用,为公民提供信用评价、身份认证、鉴证确权等服务,增强公民在区块链上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让无信者无处遁身。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政府统筹规划,部署实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工作考核推进机制,对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定期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维护个人信息的主体权利与合法权益,完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处理和应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制度;加大对个人公共诚信平台建设、信息应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重视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分工,明确完成时间节点,责任到人、工作到人、落实到人。 �\u0011p\u0011�\u0010�\u0001x\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