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笔墨精神展中国之美

书画文章育少年之才


正文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The Raft of the Medusa

梅杜莎之筏

泰奥多尔·席里柯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

《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创作背景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 往圣·路易斯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

事情经过

船长肖马雷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

上船后,他玩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主舰单放前进。主舰在驶近毛里塔尼亚浅滩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只好弃船。

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他们说胡话,肆意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

不久,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疯狂,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一块完蛋。另一些人去拦阻,于是爆发一场激烈的搏斗。

有个叫多米尼克的机械工参加暴乱被扔进海里后,哀嚎着求救。工程师可怜他,跳下水抓住他的头发,将他拖回木筏上。

但不几天,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又加入第二次暴动中。

经过三次暴乱和平息后,木筏上尸体横布。

又过了几天,食物和水的短缺变成了更大的威胁,两个黑人士兵饥渴到极点,于是违反规定,将最后一桶酒剜个洞用吸管偷喝,暴露后,被人无情地扔进大海里喂食鲨鱼。

有些人把刺刀弯成大鱼钩,希望可以钓鲨鱼。但鲨鱼咬住后一扯,鱼钩又变成笔直的刺刀了。

经过这番折腾,木筏漫上许多海水,一些受伤的人的伤口被咸水浸泡,惨叫不绝。

最后,木筏上仅剩下27个人了,其中15个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其余12人,受伤太重,神志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且食品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人,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了,于是那15个人经过辩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乱斗争中和他们并肩作战、甚至救护过自己的伤病员,统统抛进大海!

事情结果

150多人,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

26岁的籍里柯,走访了生还的船员,聆听了他们讲述真实的遭遇,并到医院亲自看望了受伤的船员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

他把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他要以此为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为了这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黄疸病人做模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去海边进行研究。

籍里柯用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震动法国、波及欧洲的《梅杜萨之筏》这幅“写实”的巨画。

画作赏析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


激情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造型交织在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作。

《梅杜莎之筏》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法国历史学家弥列什赞扬说:“席里柯独自一人凭自己的力量把船引向未来,法兰西本身,我们本身在《梅杜莎之筏》上被表现出来了。”可是当这幅史无前例激动人心的作品1819年在沙龙展出时,受到古典主义画家猛烈的攻击。

格尔看了以后说:“我真希望把那幅《梅杜莎之筏》从卢浮宫博物馆内剔除出去,我不想看这种东西,这只能算是解剖学的表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死尸样的人物,实在败坏观赏者的趣味。”

在当时最能理解这幅画的是一位比席里柯小7岁的青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当席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莎之筏》的时候,允许我去看他作画,他给我这样强烈的印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人一样跑回家去一步不停,直到我到家为止。”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狮的德拉克洛瓦。

每日名画 |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

让·路易·安德烈·泰奥多尔·热里科,一译籍里柯。法国画家。生于鲁昂。

从学院派画家盖兰学习,结识德拉克洛瓦。

1812年展出《一个轻骑兵在冲锋》。

1814年又展出《受伤的胸甲骑兵》。

1816—1817年学于罗马。

1819年创作的《梅杜萨之筏》,引起轰动。该画表现了法国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触礁沉没的事件,描绘了人们挣扎求生的场景。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钟情于画马的动态,亦擅作石版画。作品尚有《赛马》、《奴隶市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