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一本带点“花边新闻”、有点走偏的博物馆指南

4/100 一本带点“花边新闻”、有点走偏的博物馆指南

4/100 一本带点“花边新闻”、有点走偏的博物馆指南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


如果现在的你有阅读困难,想重新爱上阅读,或者是想读一本轻松但不苍白的书,我会推荐你这本书。一天内就可以读完。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的作者是一个酷爱游览博物馆的人,自称可以在全球各主要博物馆内进行现场讲解,把博物馆通识普及视为一生追求。不过光看书名,就知道这不是什么“正经”的博物馆指南书。比起正统、详尽的讲解,作者对西方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讲解更像是电影的“彩蛋”或者“花絮”,极尽趣味。 书中分两部分,以神之名&以爱之名。世界之艺术,大抵都逃不过这两个主题。


以神之名
“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生诸仙,还是《新约》《旧约》中的圣人先知,他们的故事都是西方艺术最主要的灵感源泉和表现对象。这不仅因为这些传说本身富含并能进一步激发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因为它们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虔诚的信仰。” 这一部分有梵蒂冈博物馆的《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雕塑、罗马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佛罗伦萨巴杰罗博物馆的《大卫铜像》、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的大卫塑像、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的西斯廷天顶画、伦敦大英博物馆的《Les Propheties》、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凯萨琳微型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亨利二世盔甲、佛罗伦萨圣若望洗礼堂的东门浮雕、锡耶纳主教堂的地板画、米兰圣母感恩修道院的《最后的晚餐》、罗马圣路易吉教堂的《耶稣召唤圣马太》。

以爱之名
“爱是我们所有人的天性,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动力,也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这一部分有巴黎卢浮宫的查理七世画像、《圣女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上》、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的《圣母子》《达芬奇之死》、柏林艺术画廊的《莫伦双联画》、伦敦国家画廊的《爱的箴言》、克拉科夫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的《抱银貂的女士》、卢瓦河香堡、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亨利四世巴黎凯旋》《亨利四世的伊父里战役》《嘉布莉尔·德·埃丝特蕾和她的姐妹,维拉斯公爵夫人》、鲁本斯大画馆、凡尔赛宫、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的《蓬皮杜夫人像》、伦敦华莱士收藏所的《秋千》、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春》、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


除了分门别类,作者在介绍博物馆藏品时,并不是按时间顺序、作品地位高低或藏馆方位等来叙述,而是按作品之间的关联程度来介绍。如从米兰圣母感恩修道院《最后的晚餐》到罗马圣路易吉教堂的圣马太组图,讲述了耶稣和门徒之间的故事;从佛罗伦萨巴杰罗博物馆到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展示了大卫雕塑的演变;从巴黎卢浮宫到伦敦国家画廊再到克拉科夫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卢瓦河香堡,讲述了法兰西一世的花花情史。读来觉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讲述的那些关于大师之作的“小秘密”。据说这些内容是作者从当地人口中得来的。


如大师与大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在作品上体现?罗马纳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四河,即欧洲的多瑙河、亚洲的恒河、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普拉塔河。其作者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尔尼尼用非凡的想象力给这些名川大河赋予了个性鲜明的拟人化面貌。不过河神之一——尼罗河神的雕塑却是被蒙住了头,看不清真相,即便其底下有着代表东非热带风情的狮子和棕榈树。据说是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尼罗河的源头,所以贝尔尼尼用河神蒙头来表达这一点。不过民间对这蒙住头的动作还有另一个说法,在纳沃纳广场上还保存着另一位大师——波洛米尼的作品,而他是贝尔尼尼在艺术上最大的竞争者。尼罗河神正对着的方向正是波洛米尼的作品,河神蒙头是讽刺对方的作品惨不忍睹。读到这里,是不是突然觉得前一秒还把贝尔尼尼奉为遥不可及的天才,后一秒就能感受到天才也有点皮。


又如西斯廷天顶画。其作者“暴躁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被教皇及其手下软硬兼施“欺负”后,不得不接受其委派的任务,用时四年半,在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画下了这个辉煌的作品——西斯廷天顶画。画作主题是彰显教皇的功勋,而他也是这么做了。但后人注意到画作中秘密安插了很多噱头,其意旨在嘲讽教皇。这些噱头有可能是画中配角的一个动作,也有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装饰品等等。这像极了小朋友的恶作剧,不舍得怪罪,甚至还觉得有点可爱。


还有很多让人掩口而笑的“小秘密”。作者笔下营造出的“反差萌”,让这些大师之作瞬间生动起来。大师之作长期以来都被捧在天际,虽地位崇高,但与人疏远,偶尔来这么一出“花边新闻”,感觉可爱多了。


当然要是较真起来,博物馆、历史知识并没有这么轻松,这是一个很繁杂的知识体系,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支撑。作者为我们展现的不过是他在消化了冗杂的信息后呈现的世界,要想知道历史的真相,还需事必躬亲。


这本书属于博物馆旅游指南书,属于艺术史入门读物,也是艺术欣赏、历史知识为一体的有料又有趣的艺术普及读物。它是一块敲门砖,点燃你对博物馆、艺术、历史的兴趣。读这本书,没有压力,甚至还有点上瘾。如果读书觉得累了,可以再拿出来重读。


4/100 一本带点“花边新闻”、有点走偏的博物馆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