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

重头再来254860354


现在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自己也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大吼大叫,可是每每遇上孩子犯错,还是忍不住要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很多孩子尤其性格胆小一些的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的内向,更加的胆小。这是孩子感到害怕时候的自我保护机制。

家长这种吼叫方式的教育,长期的危害就是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内心总有一种对家长的恐惧,是十分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养成的。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对这种吼叫,逐渐会变得冷漠,甚至性格上也变得孤僻。任何家长都不希望有这种现象出现,该如何做呢?

作为家长要有意识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遇见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很多时候家长的情绪就容易失控,采用大吼大叫的办法教育孩子,这其实也是一种负能量的消极情绪发泄。对于接受方的孩子来说,肯定是首先感到害怕,而不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吼叫的方式是会失效的,甚至会迎来反抗。

家长应该主动的有意识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被爱,被关心和关注。当你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和孩子换位思考,吼之前提醒自己控制好情绪,说话的音量小一点,态度尽量温和一点,我们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发泄不满的。这样多多的控制,可能吼孩子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要有的放矢奖罚分明

我们有些家长每当遇到孩子犯错了,常常没有把问题弄清楚,错误分析明白,对孩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吼叫,而且越说越激动,甚至喜欢翻旧账,“你上次如何如何也这样”、“总是说你也不改那次什么什么是不是这样的”。对于孩子的批评教育,作为家长还是要学习方式方法的,不能说你是家长,你说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天经地义的。对孩子的批评要尽量做到,先分析问题将清楚道理,说的孩子尽量心服口服,不是说批评的时候不应该严厉,但是严厉不代表可以吼叫。

只有家长养成一种有耐心讲道理的批评,让孩子能慢慢的接受你的话,才能让孩子内心有安全感。而不是用生硬的吼叫,让孩子感到恐惧害怕。做一个遇事讲理不讲蛮的家长,平时多鼓励孩子的家长,慢慢的也能让孩子不再内向胆小。

不管以前如何的吼叫孩子,既然家长意识到了这种方式的危害,最好的措施就是改变自己现在的教育方式,坚持先改变自己,才能引导孩子变得坚强而外向。多陪伴孩子,多控制自己情绪,多与孩子开展亲子的户外运动,在教育孩子上多些包容,少些欲望和期待,真的没控制住自己吼叫孩子,至少事后也要告诉孩子父母的方式可能有些粗暴,但是爱你的心永远是真诚的。


小学英语点点通


相信对孩子大吼大叫,发现让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是很多妈妈都遇到和困惑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说说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站在妈妈的角度来说,对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说,是“被逼的”,因为孩子“不听话、任性、总是叫不听”。

妈妈无计可施之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音量,黑起脸来,恶狠狠的对孩子吼叫。这样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这个效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

哪种效果呢?一种效果是孩子变得内向胆小,碰到什么事情都可怜巴巴的看着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种效果则是耳边风,孩子完全不理会你的吼叫,这种时候就是我们对抗升级,下一步有可能就是体罚和打孩子了。

实际上,两者是同一个方向,程度轻的是内向胆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屏蔽,当你是空气。走到这一路,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对于妈妈对自己的一些误会、缺乏沟通、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很是惶恐。

所谓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妈妈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过高。他和妈妈总感觉有隔阂,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似乎妈妈也不想了解这些想法,妈妈要的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不是一个总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被批评教育得多了,他就会变得内向胆小,因为害怕出错,所以怎么做,他都要得到妈妈指令才能行动。

这时候,孩子成为提线木偶,妈妈发现这一点时,就得赶紧补救了。

具体要怎么做呢?

1、既然问题主要来自于沟通,妈妈和孩子就需要提升沟通。沟通两个方向,一个是沟通的频次,经常性的沟通会让孩子有更多与妈妈表达的机会;另一个是沟通的质量,也就是说,能让孩子说出自己发自内心的话。

2、所以,沟通一定要跟提升亲子关系联系起来。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很多问题,表面上是各种各样的,往深层次来看,却能寻到亲子关系的这条根源。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跟中医一样,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是对症下药,从根源来来入手。

提升亲子关系,常用的可以是陪孩子做亲子共读,陪孩子玩亲子游戏,睡前陪孩子说说话。挺简单的,只要家长愿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是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边陪着一边玩手机。

3、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你很伤心,是吗?你不想去那个地方,对吗?你能帮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觉得你懂他。原来的情绪与感受就大大的缓解,我们就有机会对孩子做引导,让他走出情绪。

4、情绪好了,就很容易取得孩子的配合,孩子并没有这么复杂,他的触动点在于情绪。好情绪触发好行为,坏情绪触发坏行为。解决了情绪的问题,孩子天然就愿意配合父母来做很多事情。

5、允许孩子说不

家长对孩子严厉的氛围中,是禁止孩子说不的,因为说不就是在跟家长对抗,就是不配合,就是不听话。这种思维方式是把问题扩大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允许孩子说不,是对他的一种平等与尊重,是认可他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说不是合作的开始。这么说是因为,当他说了不,而你同意了之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认可和胜利,那么做为回报,你提出的另的建议,他会更倾向于接受与执行。

所以,同意说不,却让事情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了。


说了这么说,最重要的还是尊重这个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可以有情绪,有自己想法,有消极的时候。当你愿意接受这一点,他就会在你的接纳中,逐步恢复到自我正常发长的状态。当然,这个需要时间,也需要你的耐心。


补充一下:对于这个问题,有非常多的家长给我在后台留言,无法分别说明,我重新写了详细的文章,想进一步了解的家长们,可以点击这个链接阅读: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变得内向,胆小,补救方法再详解(有干货)https://www.toutiao.com/i6794335898633765387/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和启发,可以点赞和评论。

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有我相伴。让育儿变得轻松又自在。

庭爸谈育儿


有一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家长能深刻理解这句话,你就会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你对孩子粗鲁的管教行为了。如题主所问,既然以往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变得内向和胆小,现在该用什么办法改变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深刻反省你的育儿观念。我们都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如果你的育儿观里没有尊重孩子这一条,你可能随时以老子(老娘)天下第一的丑陋观念,随时对孩子动粗。你必须要清楚一点,你的简单粗暴恰是导致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根源,当孩子害怕你的吼叫时,随时会做好自我保护,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不敢随意说话,不敢尽情展现自我。

第二,家长成为情绪的主动管理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人常见的两种情绪表现,以往对孩子大吼大叫是在向孩子发泄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并不能让家长自己带有好心情。与其这样,为何不能用积极情绪去面对孩子呢?当你微笑地看着孩子时,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欣赏或赞许。当你用严肃的表情盯着孩子时,孩子能从你的眼神中理解你的内心感受,根本用不着你大吼大叫。

第三,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管教时的手势动作。既然以往家长养成了缺乏耐心,且易烦躁的坏脾气,那不如在管理孩子时多用一些手势辅助,比如看到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就约定暂停手势。如看到孩子在床上、沙发上、客厅地板上乱蹦乱跳时,约定好马上停止手势等。多一些肢体语言的辅助管理,容易让孩子马上知错并停止胡闹。

第四,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聊天说话。有些时候,家长如果心态变糟糕了,很可能和孩子说话时随时用那种生硬甚至是大嗓门去吼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与其这样,倒不如用温和的语气,蹲下身来,或弯下腰下,目光和孩子平视说话。说话时再面带微笑,极容易让孩子内心感受特别舒适,这样就拥有了心理安全感。

第五,鼓励孩子根据场合与时机大声说话。只要你降低了高分贝音量,也改变了大吼大叫的习惯,你会发现孩子胆子会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根据场合大声说话,也可以结合平时带孩子阅读时,利用大声朗读,有节奏朗读,或者互讲故事等环节,让孩子学会掌握适合的音量说话。请家长记住,孩子需要你协助。

第六,利用亲子游戏时间锻炼孩子冒险精神。想让孩子突破胆小这一瓶颈束缚,就需要爸爸平时多陪伴孩子,多做一些亲子游戏。比如户外运动时的攀爬,或者做一些器械活动,或者组织孩子和玩伴一起做一些小比赛的游戏,通过孩子参与其中,爸爸适当鼓励,会让孩子自信心不断提升。再加上平时多鼓励与肯定孩子做事,会让孩子不断突破自我。

以上几点建议,希望家长认真阅读和思考,好爸爸好妈妈好心态,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与幸福感,而这一切都掌握在你手里。做一名睿智的爸爸或妈妈,你需要有一颗童心,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做科学育儿的父母自然会容易养育活泼健康的儿女。


寒石冷月


不要大吼大叫了呗

总爱大吼大叫对孩子的妈妈,可以看看这本绘本《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描述的是一个企鹅妈妈,对着小企鹅大吼大叫后,小企鹅最后碎了一地的样子。


画面很逼真,企鹅妈妈那么高大,小企鹅那么渺小。

最初,小企鹅不愿意离开,被企鹅妈妈强硬地拉开,小企鹅不甘心地扑闪着翅膀,试图挣开妈妈,瞬间,企鹅妈妈发怒了,她使劲长着大嘴,大声吼叫着。

小企鹅的脑袋飞到宇宙里去了

小企鹅的肚子落到大海里了

小企鹅的翅膀掉进热带丛林啦

小企鹅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小企鹅只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

它想叫,但没有嘴。它想看,但没有眼睛。它想飞,但没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它累了。

好在,它的妈妈最后把一切都找回来,将它缝起来。

看到这个绘本,爱发脾气的妈妈们会不会充满了自责?

其实,这大概是每个妈妈都曾经经历过的画面,孩子的一些举动瞬间点燃了我们的小宇宙,我们大发雷霆,站在孩子角度,他可能只不过想再玩一会玩具,想再做一回车子,他困了,他饿了,所以他开始闹了,他站在高大的大人面前那么渺小,在大吼大叫的爸妈那里,他全身心都是恐惧的,害怕的,担心的,无助的,他逐渐变得卑微渺小,甚至想缩小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与孩子相处这件事,即寻常又不寻常,寻常之处是这事儿天天发生;而不寻常之处在于孩子将不得不一开始就由一位‘业余选手’来照料。

1.准备发脾气之前,请默念1.2.3,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2.准备一条情绪表带,戴在左手上,如果发脾气了,就换到右手上,这样来回换时就在有意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发脾气;

3.事后复盘:发脾气之后不要光是难受自责,想想看为啥发脾气,下次怎么避免这种状况。

4.写日记:写日记不光是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也可以记录与孩子之间的美好回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记着记着你会发现,对于孩子你不会再特别没耐心,原来,他有那么多可爱之处。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
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jason妈咪有办法


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胆小内心,有什么补救办法吗?

有,停止你的歇斯底里!

有,改变你那暴脾气,直性格!

1,一个不懂教育的家长很喜欢大吼大叫,因为在他的脑子里,大吼大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在他的意识里,吼和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的父母就是这样对他的,所以他还是以同样的吼叫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你看,吼叫竟然像传染病,又像遗传病。

对这种人的补救措施是:多点读一读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懂得一点教育理论,不要让自己变得那么无知,教孩子不是大声吼就是大声叫,不是出手打就是出口骂,这种做法要改一改。

2,教育不在声高,智慧的父母都是该严厉的人时候绝对选择不原谅,该慈爱的时候绝对不会凶巴巴歇斯底里,我真的很佩服懂育儿方法的好妈妈。

有些父母啊,那把嗓子绝对赛过村里的高音喇叭,教训起孩子来整个村子都听得到,对于这种习惯了扯开喉咙大声责骂孩子的家长也该歇歇了,让自己静下来吧。

3,如果由于吼叫式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变得内向胆小,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呢?有——①就是从现在开始,停止你的吼叫,还孩子自由,给孩子自主空间,让他的个性自由发展。②不要摆家长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③理解和包容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千万别来语言暴力。④把内向胆小的孩子往乐观开朗自信的方向培养。


关注我——上山亩教育,一个专注教育的号,更多教育话题与您探讨。


上山亩教育


不要企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即便你知道错了,但强行扭转孩子的性格,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性格是平衡心理的外在表现,您说孩子内容、胆小,实际上孩子用这种习性来保护自己:

如果我内向一点,胆小一点,我就能继续忍受父母对我的大吼大叫而不至于崩溃。

简单点来说,孩子在用内向胆小,让自己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这份你所不喜所懊恼的内向胆小,恰恰是他觉得安全的,一个事实是,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成为孩子的安全岛,那他就只能依靠自己。

如果强行改变孩子的性格,那就相当于把他最后的自我安全感都摧毁。

与其改变孩子的性格,不如发挥其内向的优势,当然,前提是家长必须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内向的孩子,通常会比外向的孩子专注,更安静更坐得住,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不妨借题发挥,让孩子在一些安静的项目上发展。


淅爸育儿记


我也经常对女儿大吼大叫,但前段时间女儿一句话,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绪,孩子都会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个带娃,兼顾上班,晚上

还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转。好不容易到家停下来,女儿东问西问,要我帮这帮那。本来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为女儿晚睡上学迟到,被老师说,我又迟到被老板说。现在她又折腾,我忍不住发火了,大骂她,责怪她,把责任情绪都推到她身上。女儿哭了,哭的很伤心,哭着哭着睡着了。。。事后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碍我事,依然控制不住发火!

直到2月24号晚上,帮女儿洗脸洗脚,女儿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以后不要打我了!当时我整个人懵了半天,原来这段时间我给女儿留下这么坏的印象。我面目狰狞,嘴齿不饶人的样子全深深印在她脑海里了!

唯一让我值的庆幸的是,女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也会开始拒绝说不了!不会被骂的不吭声,或者以别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变,沉默寡言,冷暴力。她还是个健康的孩子!趁她没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了。

女儿之所以敢说不,和平时她爸的宠爱以及平时和她沟通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爸除了不犯原则上错误,基本都是宠,给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时虽然比较严厉,但很多事情会征求她的意见,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点你的蛋糕,妈妈好饿了,看起来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帮忙开电视,当时正忙,我会直接表达,妈妈现在有点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钟?再比如她不愿意分享零食,我会建议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给了你两包饼干吃哦,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点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征求她的意见为主,如果她不愿意,也会问为什么,要是她实在不愿意,我们也不会勉强。她这么小,以自我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给自己。这是与生俱来!我不喜欢在公共场合为了维护别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对方孩子错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谦让,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样子!做错了道个歉,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为什么说这些,如果孩子长期被吼的胆小,内向,那么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沟通方式了,当然自己的情绪控制也非常重要!经常和孩子拥抱,亲亲,对孩子说我爱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给足一个拥抱,再继续睡。带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复古平民公主


题主说到自己因为吼孩子导致孩子内向,胆小。没错,孩子被吼的越多,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没有主见,在严重一点,长期吼孩子会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

经常被吼的孩子做事说话都会越来越小心翼翼,因为惧怕自己的做错或者说错话带来父母的责骂。所以经常为了避免犯错就是少说话少做事,越发的显得内向。

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重拾自信

第一点,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孩子控制理性的上脑需要到23岁左右才会发育完成。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真的是自己的问题了。

面对孩子的教育学会控制情绪,戒掉吼孩子的习惯。

管教孩子的时候学会控制情绪。

1. 关掉头脑中的鲨鱼声音

什么是鲨鱼声音,丹尼尔·西格尔博士指出,鲨鱼声音就是指父母根据孩子日常的表现,先入为主的对孩子做出的判断。因为鲨鱼声音在我们脑海中的回响,会影响到父母的心情。 比如孩子这次没考好,因为以前几次都是相同的粗心原因,这次父母先入为主就会认为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导致的。

2.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我们常说不要只看孩子的行为,多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看起来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目的以及出发的愿望都是很好的。 比如2岁孩子哭闹不止,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自己积木老是堆不好,为了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反馈,父母应该多问自己为什么?

3. 想想怎么做

父母不同的语调可能会导致孩子不同的行为。比如3岁的孩子还没有爬上他的座位。同一种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说法。 怒目圆睁,大声愤怒的说“上去。” 咬紧牙关,激动的说“上去。” 面不放松,声音温和的说“上去。” 表情滑稽,语调傻气的说“上去” 同一句话,不同的语调,孩子的反应也会不同。 当父母做好了准备,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平静。



第二点 变批评的教育方式为先肯定

经常吼孩子骂孩子,其实就是在否定孩子,总是在提醒孩子你不行你有做错了,你总是做不对。长此以往,孩子当然就胆小不敢做,

想要孩子变自信,父母改变批评的教育方法,把批评变为肯定。当孩子做不到或者做的不够好的时候,不要指责孩子没做好的部分,要去肯定孩子已经做好了的部分。

比如孩子想帮忙却帮了倒忙,不要急忙批评孩子,先肯定孩子想帮忙的心意,再去指责帮倒忙的原因。

第三点,主动改善亲子关系

在《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作者提到,管教的目的在于教而非管。

如果我们一味的把目标放在“管”上是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的。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作者提到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忘记了我们的初衷,总是乐忠于给孩子传授更多的生活技能,而忘记了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经常吼孩子已经是破坏了亲密关系,在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亲子活动来提高亲子关系。

  • 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做亲子游戏或读书。
  • 每天可以抽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重视。
  • 多参与学校的亲子活动,这是建立亲子信任的良好方式。

第四点 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

孩子被骂的多了,吼的多了。经常会因为被骂或者被吼而小心翼翼,时间长了,孩子会学会观察大人脸色,没有自己的主见。

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在遵守底线的条件下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被吼得胆小,不自信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父母一定要坚持,才能见效果!


豌豆妈妈育儿


我想说一定可以补救的,心理学是一个open的学科,任何时期开始心理教育,给予孩子心理营养都不晚,而且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说明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先说说我经历吧:我是一个9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上学前也是内心、胆小,说白了是没有安全感。跟我对她的管教太严,有时候脾气不好,冲孩子大哄大叫有关。


学习心理学,慢慢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发觉孩子内心是缺乏心理养分的,安全感及其不足,也没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即使自己很优秀,也骨子里有很多的自卑,让我非常的着急和伤心。


1.当我意识到问题以后,先正视自己,为什么给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养育环境,通过剖析,发现原生家庭真的给我们父母带来了很多影响,可父母我们无权力选择,但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童年,去与自己和解,可以改变的是事情带给我们的影响。


先要做自己的好父母,鼓励、欣赏、赞美自己,告诉自己这么多年来很不容易。当真正自己不缺心理养分的时候。我们来给孩子去补充心理营养。


2.给女儿郑重的道歉,告诉她,妈妈以前做的不好,妈妈也不懂,妈妈也没有学会如何当妈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管理和教育你,好像之前只会用大喊大叫,告诉她,妈妈真的也不会,请她原谅。当我这么说时,我们母女都流下来幸福和感动的泪水,真的不容易,作为一个妈妈可以给女儿道歉。


3.给孩子做心理养分。孩子多年在喊叫环境生长,会有很多情绪,恐惧、害怕、担心,这时候大脑经常处在紧张焦虑状态,需要重新调整。改变家庭环境,改变喊叫,开始鼓励、陪伴和赞美孩子,鼓励孩子一点点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胆小和内心的感受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妈妈知道你有一些害怕,不太敢当众说话,我们可以在家里练习一下。慢慢的,当孩子内心的负性情绪被处理,当孩子的内心和胆小可以被父母接纳,慢慢孩子的问题反而解决了。


给孩子心里补养,任何时候都不晚


多年的儿童心理教育工作,每当回忆曾经这段经历,都经常被自己感动,感到到自己能意识到问题,并及时刹车,及时调转方向。


楼主今天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问题真的已经解决一半了,只要持续的给自己和孩子增加心理养分,相信你的孩子必能长成参天大树。


心理咨询师心雨


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孩子内向、胆小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并不只是吼的问题,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一、女强男弱家庭

曾经有这么一个男生,高一开学后不久就休学了,原因是这个孩子非常内向,不适应高中生活,内向喜欢某个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搞了个恶作剧,给女孩发了个恐吓信息,他妈妈在他的日记里,也发现了孩子写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记,对女孩充满了威胁。于是主动联系学校,让孩子休学了。

在这过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触过几次,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家庭的话全让孩子的妈妈说了,嘟嘟地说个不停,而孩子的父亲,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木讷,基本上是一言不发,孩子也是父亲的性格,可以想象这个家庭的日常是什么样子的,这种环境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二、拥有一个“巨婴”的父亲

这种类型和第一种类型基本相似。我一个邻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辍学了,父母急着给张罗婚事,以便早抱孙子。谁知道,结婚后,男孩根本就没有担负起任何做父亲的责任,一天到晚玩网络游戏,根本不和对象交流,虽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没有管过,孩子慢慢长大,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胆小。

三、过早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或者学屋

老家有个亲戚,家里有工厂,孩子小的时候,正式工厂起步阶段,两口子都一起经营工厂,孩子没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视教育,把孩子送到城里的一所最好的小学,但是因为无法住宿,所以在学校旁边找了个学屋,就这样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办中学,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别人交流,说话声音非常小。到了大学后,他爸爸想锻炼他,给他钱让他请辅导员或者请宿舍舍友出去吃饭,他竟然都不敢请。假期回来,他爸爸让我继续开导他一下,结果说着说着,一个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来。

四、父母经常打闹,家庭不和谐

一个从小就亲眼经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变得胆小、内向。

可以说,90%孩子的问题,都源自家庭和家长,其中家庭关系不和谐,父亲长时间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说:母亲决定孩子的智商,父亲决定孩子的情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发现,在大脑负责记忆和思维的区域内,没有父亲的细胞;而在负责情感的区域,没有发现只含母亲基因的细胞。相反,只含母亲基因的细胞,出现在负责语言和计划能力的“执行区”。因此,他们相信对人类来说,母亲的基因在大脑皮质的形成中有更大贡献。

所以,当孩子出现内向、胆小的问题时,要想改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亲的回归,让父亲多陪陪孩子,多带带孩子,多做一些冒险的、刺激的优秀,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才是解决的关键,而且发现越早,越有利于解决问题。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