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耕生产,都遇到了哪些难题?

农视网


大家好,我是枣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的春耕生产遇到三大难题:第一,因为疫情的影响,农资化肥运不进来。有一些包装好的红枣又运不出去。

第二,银行又不开门,贷款取款难。

第三,有好多回老家的农户,现在滞留在老家,不能按时回来春耕生产。

因此,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春耕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新疆枣姐





艳丽4134


尽管有疫情影响,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对春耕并未造成大的影响,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中。我是驻村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这段时间一直在村里配合村两委班子进行疫情防护排查摸底,统计上报工作。就我所在的雁门关乡来说,主要影响并不在春耕生产上,而在外出务工上。就春耕生产来说,土地早已经深翻,子种和化肥这几天已经通过村委多方联系到了足够的肥料和子种。只待时令到了,进行春播。一切都像春天到来一样,正欣欣然张开了眼,渐渐地,满世界都会透满了绿,漾满了生机......


川蘭


目前,我们这边属于低风险区,村委都是要求农民,做好防护,分时间段、分人员去做春耕生产工作。

农民要的种子、农药、化肥都是通过村群微信上报给村委,然后通过村委的党员,干部去购买,在送到农民的手里。

有这样一群为人民服务的村干部,春耕生产能有什么难题呢!为我身边的村干部点赞,你们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致敬!


坐在树梢的宠物


首先是出门困难,各户自行隔离,村口有人值守,不能到田地里劳作。后来允许戴口罩干农活,才戴着口罩锄地,烟苗育种,烟田起垄等等。

其次是农药和化肥困难,各店都关着门,运输也不通畅。后来交通部门要求撤除卡点,农用物资商店送货到村,解决了这一困难。




洛水潺潺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一是夏粮生产基础较好。今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因晚播面积大,小麦越冬前苗情长势差于上年、差于常年。立春后,光温水匹配较好,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落实促弱转壮措施,苗情转化升级较快。专家田间调查分析,返青一、二类苗比例80.3%,比越冬前提高6.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6.0个百分点。

二是结构调整势头良好。各地加强政策宣传,强化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呈现调优态势。无效供给减少,特别是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和南方低产低质籼稻面积减少较多,“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继续调减。有效供给增加,大豆、杂粮、马铃薯继续增加。棉花面积持平略减,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饲草面积增加。

三是局部地区旱情持续发展。截至3月26日,河北省麦田缺墒面积900万亩,其中严重缺墒300多万亩,主要集中在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黑龙港地区,水源条件较差,抗旱保春管促春播任务艰巨。


四是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据监测,3月上旬尿素市场价格每吨2073元,同比上涨12.7%;国产磷酸二铵每吨3000元,同比上涨5.4%。农药价格同比上涨25.1%,农用柴油价格同比上涨7.0%。

希望我的回答对有帮助!


二达娱乐


#大家好 ,三农领域创作者金秋麦穗儿来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好坏。把春天利用好,合理安排一年的农事,是保证丰收的关键环节。自古以来,农民的收成和市场的价格都是雾里看花一样,过去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婆娃娃热炕头,吃饱不受冻就行,这就是农民奋斗的价值。而现在不同了,人们吃饱的同时还要求发家致富。


2020年的疫情没能挡住春天的脚步,这不,阳春三月了,在我国各地,农民都开始忙活起来了。虽然我所在的北方依然寒冷,春耕还没有开始,但春播的农事问题,一家人在大炕头上早就规划好了。关心粮食和蔬菜,一直都是农民心中的大事。现在影响着我们切身利益的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了! 那几天我心里一直在嘀咕 ,化肥农药是否又涨价了吗? 水费会不会涨价。今年,承包出去的地我确定是涨价了,一亩涨了一百,其它也是雾里看花。

一年的收成又会怎么样?天气因素影响大不大? 农民们从来都是走在拿着已知求未知的路上。这不,还没开播就遇到包地钱涨了,嘴上不说了,心里更是七上八下,五味杂全。 首先“肥贵”,农药农药价格更是节节高升,勤劳一年的我们,种地收成却一言难尽。 包地钱涨过之后听说 “今年这肥料价格也涨得有点厉害,那么农药种子肯定会涨价。谁知道粮食价格涨多少啊?”

这几天, 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农资店陆续营业了,有的农户早都打听了今年的化肥价格,和想象的一样;“大幅上涨”。二铵每吨涨了300多元,尿素涨了400元左右。 “肥贵”是今年春耕农户心头的又一个阴影。国家政策扶持来扶持去。农村都一样的脱不了贫困。 面对三大困难,农户应该怎么办? 没办法,饭还得吃,学还得上,除了种地,我们也别无选择。不说了,说的全是眼泪,(三农领域创作者金秋麦穗儿)喜欢我关注我。



金秋麦穗儿


襄北作为冬小麦播种地区,春耕预留空地不是太多,在农户可耕种面积占比仅为三成左右。一般以春花生、春棉花、春西瓜和春秧育苗为主,再就是各家各户的小菜园,辣椒黄瓜丝瓜茄子豇豆西红柿等的播种。其中花生种采用人工剥米方式选种,相信宅家这么长时间,大家早都剥完了。稻谷种西瓜种棉花种蔬菜种子以及化肥农药,这些全依靠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疫情防控之初,我区农业部门积极与市区防疫指挥部协调沟通,为春耕农资运输开具通行证。各镇以村为单位做好统计,物资送到村口,安排专人发放,以“点对点”服务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满足农户春耕农资需求。

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是要求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要补实“三农”领域短板。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疫情防控到了决胜阶段,中央明确要求继续执行严格的离汉离鄂通道管制措施。3月11日0——24时,襄阳市连续16日无新增病例,我们这里农村已经通知可以下地。

所以,若问今年的春耕生产,都遇到了哪些难题?我要说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复工之路相比,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农民老刘爱生活


大家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劳动力不足,农资供应不畅通,面临涨价压力。这会否影响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

“坦率地讲,今年的春耕生产确实遇到一些常年没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称,目前已采取措施推进农资企业的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的堵点,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春耕生产的影响,春耕生产秩序正逐步地恢复。

据他介绍,农业农村部将从三个角度保障粮食生产:

一是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今年准备把春耕生产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省(区、市)粮食面积和产量要稳定在上年水平,年底要通报考核结果。同时各省(区、市)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层层把责任压实。

二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释放了重农抓粮的信号。下一步落实好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这些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保护和调度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搞好精细指导服务,针对疫情的影响,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创新服务方式,特别是用好线上方式,让专家在线服务、在线答疑、在线培训,指导好当前春耕生产。同时,做好旱涝灾害防范,还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帽子的日记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这个2020年的春耕期间来说这个老俗话,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往年,农民春耕不及时,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但今年不是,是病毒。天气原因不会对农民造成身体健康上的伤害,但病毒会,所以国家在部署今年春季农业生产时才会强调“防疫春耕两手抓”,防疫不误春耕,春耕不忘防疫。结合本地和全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已经开始春耕了,但因为各地基层对疫情防控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宣导,农民都知道了病毒的感染性,都加了防范,下地干农活都会戴着口罩,而且不扎堆,错时下地干活。

对于今年的春耕生产,农民们都遇到了哪些难题的呢?综合考虑并结合农村实际,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出行的道路交通的难题,二是农资购买的难题,三是农机聘请的难题,四是种子购买的难题,五是临时工人雇佣的难题等。目前我能想到的,也就这几点难题,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环相扣,缺少哪一环就有可能影响农民农时作业的全局。比如道路不通购买不到化肥,怎么顺利开展春耕的呢?不过国家已经发布过一个《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

《指南》指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工作,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科学防控疫情,不搞一刀切,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同时又分级分类地恢复农业生产,分区按时抓好春管春耕。比如我们这里属于北方夏粮主产区,那么我们的农时作业就是对已经返青、起身和拔节的冬小麦进行春管,对预留的春地进行翻耕备播等。其实春管也很繁杂,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浇水、追施化肥,促弱控旺,除了及时地储备化肥、农药、种子,对农业机具也要购买和维修等,另外对于比如倒春寒、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给予重视,先期做好预防的前置工作等。

值得可喜的是,我们当地农民去集镇农资店购买农资比如化肥、农药、种子和农膜,当地的农资店是开门的,在保证做好测量体温和身份登记的前提下,都能购买到自己所需农资,而且农资供应基本能满足所需要求。当然这和当前的疫情防控获得的胜利成果有关系,目前,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农村已经全面恢复生产秩序,中风险地区正在有序恢复生产秩序,高风险地区正在稳妥恢复农业生产。关于农民购买农资出行难的问题,我们老家也出现了农资配送,有不少被评估可以开店营业的农资店已经复业,对于没有强壮劳动力的农户,还进行送货上门的贴心服务。



为了快速做好春管,减轻农民喷打农药的劳动量,避免农民下地干农活扎堆,有的地方农资店还开展提供无人机喷防服务,农民只要指定哪是自家的麦田,机手手指遥控,分分钟就把农药喷打完毕,而且农药还是飞手配制,农民不用操心就可以。目前我地的实际情况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有些地方的乡村道路还有土堆堵路现象,对于有些农民外出去集镇购买农资还是不方便的,还要绕路走,不过我们老家不是太明显,因为所需农资量不大,主要还是春管所需的各种农资。切记疫情防控期间干农活,戴口罩,不扎堆,保持距离,勤洗手,没事的时候尽量待在家里不出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