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有座小山,因一位壯族歌仙而著名

如今,當地人常常聚集到山腳下唱歌,在這風景秀麗的地方,歌聲聽起來格外清脆。人們不由地想起了了不起的劉三姐。

柳州市河南區內有座小山,因為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著《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中稱“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魚”而得名“魚峰山”。但令這座小山有了名氣的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劉三姐。

沒錯,就是來那位壯族歌仙,相傳她在魚峰山上唱歌而成仙。

柳州市有座小山,因一位壯族歌仙而著名

魚峰山下有小龍潭

山雖小,亭臺樓閣卻不少,掩映在一片古樹綠蔭之中。山腳有通往山頂的石階小路,沿途可去向各個景點。山中有三姐巖、純陽洞、盤古洞、玉洞等七個巖洞,相互貫通,人稱“靈通七竅”。洞中有許多石刻,內容乃自元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對魚峰山的讚美之詞。在玉洞內,洞壁潔白如玉,微微閃著光,從洞頂垂下一塊石鐘乳,仿若快掉下來似得,卻已存在了千年,叫人不得不感嘆自然之神奇魔力,竟塑造了這等奇觀。

山下有個小龍潭,據說是由地下泉水向上湧出後形成。潭水澄澈清涼,自古就有人用這水來烹茶、釀酒,非常養人,在唐代,小龍潭水還獲得了“茶神”的美譽。

魚峰山與小龍潭緊緊相連,遠看真像一尾鯉魚躍出水面。潭光山色交相輝映,這等秀麗迷人的美景,被譽為“南潭魚躍”。

如此美麗的魚峰山把歌仙劉三姐也吸引來了。

柳州市有座小山,因一位壯族歌仙而著名

身處樓閣之中遠眺魚峰山

相傳一千多年前,住在魚峰山下龍潭村的壯族姑娘劉三姐,不僅才貌出眾,還生得一副好嗓子,能以歌代話。她的歌聲引來四面八方的人兒。大夥兒經常聚在魚峰山和龍潭邊唱歌,有時從一大早唱到天黑,每個人的心情都感到舒暢愉悅。但是,當地的財主莫懷仁卻心生不滿,他貪戀劉三姐的美色,又反感窮人們聚在一起唱歌,於是,勾結官府的人明令禁歌,並指出想方設法迫害劉三姐。劉三姐深知莫財主不是好人,寧死也不願屈從於他。在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晚上,劉三姐唱著山歌縱身一躍,葬身於龍潭。有人說劉三姐沒有死,而是化成歌仙騎著鯉魚,上天傳歌去了。

柳州市有座小山,因一位壯族歌仙而著名

小龍潭中央的劉三姐雕像

為了紀念寧死不屈的劉三姐,每逢中秋,人們都在魚峰山下舉行山歌歌會。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就算平時,也有人常常在此歌唱,以歌聲寄託對這位遠去的歌仙無限的敬意。

山上山下都有劉三姐的塑像,登上魚峰山頂,可飽覽柳州城全景,呼吸新鮮的山野空氣,真叫人心曠神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