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麼多原生家庭傷害了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做到這5點

今年,一個17歲少年在遭受母親責罵後,在5秒內跳橋,當場身亡。


有不少人說這個少年脆弱、衝動,但這樣的脆弱,正是他的家庭一點一點築成的。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面對同樣的挫折,有的人把它當成挑戰,有的人卻當成能夠毀滅一切的災難。

那麼當下,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受到好的影響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甚至讓孩子將來的新生家庭美滿幸福呢?


我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給了我們不少方向。接下來我將從這五個需求著手,一一做分析。

原來這麼多原生家庭傷害了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做到這5點

一、 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簡單說來就是從吃喝拉撒睡這幾個方面來為其提供生存保障。

在這裡有必要重點提一下穿。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穿百家衣,甚至是異性的衣物,大人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衣服只要乾淨、保暖就行了。


當然,孩子處於嬰兒時期穿百家衣是很好的,經濟又安全,但是建議儘量給孩子穿同性的衣服,因為對孩子的穿著打扮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很大影響。

二、重視孩子的安全需求


對孩子而言,安全需求主要是指人身安全和健康保障。當孩子處於嬰兒時期,尤其是翻身、爬、學走路這些特殊的階段,父母需給予孩子很好的照顧,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摔了一下,下巴縫了八針,還留下了疤痕。如今上小學了,常被同學嘲笑,導致性格憂鬱。常聽老一輩說,誰家孩子不磕磕碰碰的呀,誰不是跌跌撞撞長大的呀。

溫馨提示:安全無小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磕碰是在所難免,但是不可大意,否則對孩子和家庭都是巨大的傷害。

原來這麼多原生家庭傷害了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做到這5點

三、 滿足孩子的情感和歸屬需求


這一點講的是情感關係,孩子和父母,也就是家庭成員都有被愛、被接納、被認可的需求。

當一個人的情感和歸屬需求得到滿足時,他是有安全感的,有歸屬感的,有幸福感的,有力量的。如何才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至少要做到這兩點。

1、父母相親相愛。有句話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也就是父母相愛)”!孩子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感受到父母是相親相愛的,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父母連接。和諧的夫妻關係,和睦的家庭會帶給孩子安全感!


2、高質量的陪伴。當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媽媽的和顏悅色和溫柔愛撫,爸爸的遊戲互動,都有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也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孩子長大後,一起閱讀、運動、做家務,有助於孩子養成好習慣,益於身心發展。


四、 滿足孩子的尊重需求


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基礎。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並體會到被尊重的快樂,需要父母做榜樣。

首先,父母需相互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爭論,更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去否定和抨擊另一方。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無論是父母哪一方被否認,孩子都會感覺自己被否認,從而容易導致心理上的分裂。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父母需對孩子說另一半的好,另一半的優點,讓孩子學會看人優點,也讓孩子學習他人優點。

其次,徵求孩子的意見。與孩子緊密相關的事情要尊重他的選擇,比如穿哪件衣服、買哪本書等等。除此之外,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例如晚飯吃什麼,週末去哪裡玩,春節怎麼過等等。當孩子的意見得到充分尊重時,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需要自己做選擇時,他才會更自信更果敢。


最後,尊重孩子的隱私。待孩子漸漸長大,他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或許是悄悄地寫了日記,或許是收藏了某個女孩的照片。請一定不要去窺探,而且進孩子房間時一定記得敲門。

在彼此尊重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更加懂得尊重他人。被尊重的孩子能更好地做自己,也更自信!

原來這麼多原生家庭傷害了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做到這5點

五、 滿足孩子自我實現的需求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展現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價值,那麼,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滿足這個需求呢?


佳桐老師從家裡與家外兩個方面來講解。首先,在家裡,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讓他感覺自己是有用的,有能力的,是被父母需要的,是家庭的一份子。

其次,在外面,帶孩子一起參加公益活動,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讓他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鼓勵孩子參加演出,走上舞臺去展示自己的才華,觀眾的掌聲會讓孩子更加自信。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曾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以上就是我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給到各位家長的建議。


榮格曾說:每個人窮盡一生,都在極力整合自己童年時期就形成的性格。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忽視!願每個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從而收穫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