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誰的實力更強大?

紅雨說歷史


清咸豐三年,藉著清政府急於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曾國藩開始於家鄉湖南組建地方團練——湘軍;咸豐十一年,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於安徽江淮地區組建了另一支地方武裝力量——淮軍。

同治三年,在淮軍的配合下,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曾國藩的綜合實力達到頂點;同治四年,清朝八旗最後一位堪當大任的將領——僧格林沁戰死,清王朝賴以生存的八旗軍隊宣告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曾國藩和李鴻章幾乎成為晚清政權唯一可以依靠的武裝力量。

不可否認,在晚清時期,尤其是同治年間,曾國藩和李鴻章這兩位漢臣乃系晚清政權苦苦支撐下去的唯一希望。同治十一年,曾國藩病逝;已經具備相當實力的李鴻章,又成為晚清政權深為倚重的重臣、權臣。

那麼,這兩位並稱“晚清四大名臣”的晚清牛人,如果相比較而言,到底誰的實力更強大呢?

筆者認為,如果從以下三方面來比較的話,李鴻章根本就不是曾國藩的對手:

1、官職、諡號、爵位對比

首先,我們來看下曾國藩於仕途達到的高度,《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二》有載:

同治七年,授武英殿大學士,調直隸總督。同治十三年,薨於位,年六十二。贈太傅,諡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

也就是說,曾國藩最高做到了武英殿大學士,病逝後還被追增了“太傅”這一榮譽官職。

“武英殿大學士”乃系清朝內閣“三殿三閣”大學士制度中,排名第三位的所在,品秩正一品,正國級幹部。

但是,同治三年,湘軍攻破天京,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曾國藩因功被“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賞雙眼翎”。

注意,曾國藩的“一等毅勇侯”,還擁有著“世襲罔替”的巨大特權。

按照《清史稿》的說法,曾國藩一介漢臣而且是文臣,乃系“開國以來,文臣封侯自是始”的所在。

更關鍵的地方在於曾國藩病逝以後的諡號——“文正”,乃系封建皇權社會文臣做能獲得的最高諡號等級。

再來看下李鴻章的仕途高度,《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八》有載:

同治十三年,調文華殿大學士。光緒二十七年,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事聞,兩宮震悼,錫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諡文忠。入祀賢良祠。

也就是說,李鴻章最高做到了文華殿大學士,乃系清朝內閣“三殿三閣”大學士制度中,排名第二位的所在。因殿閣大學士之首——保和殿大學士自乾隆朝名臣富察·傅恆以後,再無實授,李鴻章的文華殿大學士已經做到了內閣頂點。品秩同樣為正一品,正國級。

但是,李鴻章獲得的“一等侯”爵位只是死後追封,而且沒有“世襲罔替”的特權,其生前只獲得了“一等肅毅伯”的爵位,較之曾國藩能夠“世襲罔替”的“一等毅勇侯”遠遠不及。

而且,李鴻章的獲贈諡號為“文忠”,乃系文臣諡號等級中排名第四位的所在,和曾國藩之間的差別,一目瞭然。

2、手中掌握的武裝力量對比

比較曾國藩和李鴻章之間的實力,就不得不來比較一下兩人手中,各自掌握的武裝力量。

曾國藩的湘軍主要由五大部分組成:曾國藩手中掌握的五萬精銳;曾國藩幼弟曾國葆手中的五千湘軍;曾國藩手下部將——鮑超手中掌握的一萬餘;張雲蘭手中掌握的六千將士;還有其餘零散部將和水軍;共計30萬餘人。

而李鴻章手中的淮軍,僅有五萬餘人。

注意,所謂的淮軍,乃系在曾國藩的指示下,李鴻章“受命”於安徽江淮地區逐漸而成的武裝力量。說到底,淮軍絕大部分的指揮權還是掌握在曾國藩的手中。

李鴻章真正擁有話語權的武裝力量,乃系其一手組建的北洋水師,擁有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但在慈禧太后的“英明領導”下,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中日甲午海戰就直接證明了北洋水師的戰鬥力。

所以,從手中掌握的武裝力量來看,李鴻章和曾國藩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3、影響力對比

同治三年,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天京以後,其綜合實力達到頂點,想要推翻晚清政權,登基稱帝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曾國藩並無造反之心,而是“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在晚清政壇之上,曾國藩才發掘的人才,甚至達到了“疆臣閫帥,幾遍海內”的恐怖地步。

被後世讚譽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四人;一種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四人。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在上述除了曾國藩之外的五人中,除了張之洞並非出自湘軍,其餘四人全部出自曾國藩門下,由此足以證明曾國藩的巨大影響力。

就晚清政權而言,如果曾國藩想要造反,即使達不到“一呼百應”的狀態,也足可以推翻晚清政權。

而李鴻章,能不能夠進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列,後世尚未形成統一定論。

李鴻章的真正影響力主要發揮在擔任北洋通商大臣期間,也正是在此期間,李鴻章代表晚清政權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即使心有苦衷、被逼無奈,也終將嚴重挫傷其正面形象,大大削減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二》、《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八》、《中國近代史》、《清代通史》


正說清代十二朝


沒有曾國藩和李鴻章,清政府可能要早亡50年。他們二人,都是滿清中興名臣。至於孰高孰低,且聽慢慢道來:



一、職位爵賞


曾國藩和李鴻章二人,職位品階相當,只有細微差別。

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曾國藩畫像


李鴻章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死後追贈太傅,晉封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

清朝的大學士可以理解為宰相,二人都有宰相軍機實權,都是正一品。

不過,清朝大學士分為“三殿三閣”,有固定的順序: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


▲李鴻章


所以如果同時上朝的話,李鴻章要站在曾國藩之前。

爵位上二人都是侯爵,而且在清朝都屬於超品爵位,旗鼓相當。

諡號上曾國藩的“文正”是文人等級最高的諡號。

根據《明會典》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諡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文成”、“文忠”。


▲1980年清王朝疆域圖


所以李鴻章的諡號略低於曾國藩。

因此,整體來講,李鴻章的官職略高於曾國藩,曾國藩的諡號略高於李鴻章。二人在清廷都是位極人臣,無分高下。



二、誰更能抓住局勢


當時的清政府可謂風雨飄搖,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堅船利炮對準沿海佈防;內有太平天國雄兵百萬,佔盡富庶之地。

如此爛棋,已經有南北朝,劃江而治的趨勢。


▲太平天國地圖


但大清可謂國運當頭,硬是湧現一批中興名臣,不但迅速扭轉了局勢,還發展出盛世的趨勢。

國運也好,中興也罷,曾國藩都是左右大勢的關鍵人物。中興名臣,幾乎都是曾國藩的門生故吏;治國強軍的思路,也都是“曾式”的穩紮穩打風格。

曾國藩,是可以改變時局之人,甚至是可以坐江山之人。


▲慈禧老佛爺


相比之下,李鴻章略遜一籌,論內憂外患,李鴻章的時局要好於曾國藩,太平天國已除,大清的根本在恢復。

但李鴻章更多的身份是老佛爺的“馬前卒”,籤條約,背罵名。

如果伊藤博文的對談方不是李鴻章,而是曾國藩的話,伊藤閣下可能就沒有那份指點江山的愜意了。


▲伊藤博文





三、提攜後輩


在提攜後輩方面,曾國藩的貢獻就太大了。

中興名臣幾乎都是其門生故吏。

最優秀的當屬李鴻章。


▲1820年新疆地圖


其次是左宗棠,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彭玉麟,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賜太子太保,諡剛直,並建專祠。


▲中興四大名臣書法對比


胡林翼,與曾國藩、李鴻章、彭玉麟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太子太保,贈總督,諡號文忠。若不是去世的早,成就可比,李鴻章、左宗棠。

可以說從鎮壓太平軍、捻軍到興辦洋務收復國土,基本都是曾國藩和他提攜的大才們完成的。

李鴻章提攜的後輩,最有名的當屬袁世凱,袁世凱功過皆大,風評不佳。


▲袁世凱



四、治軍水平


曾國藩建了湘軍,李鴻章建了淮軍和北洋水師。

因為湘軍建立在前,裝備上還有冷兵器的影子。而淮軍建立在後,又有湘軍百戰骨幹充實其中,自然淮軍的裝備和戰鬥力要更高。

但是,曾國藩的湘軍面對的是火力全開的太平天國。洪秀全居中運籌,東西南北翼,各大天王均在,決勝千里。所以湘軍打得十分辛苦,只能說是慘勝。


▲北洋水師舊照


李鴻章的淮軍,面對的是自斷臂膀的太平天國和捻軍。捻軍的戰鬥力遠不如太平軍,所以淮軍贏得輕鬆些。

而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則是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但後來卻慘敗在甲午海戰。

所以論軍隊戰鬥力,自然是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加淮軍要更強,但論調兵遣將,行軍作戰,曾國藩強於李鴻章。


▲可惜的是,曾李二人均沒有進太廟


綜上所述,曾國藩職位與李鴻章相當,能更好地把握大勢,提攜後輩,創造了清政府中興的奇蹟。治軍嚴格,戰力不俗;而李鴻章同樣身居高位,卻為清朝皇室揹負一身罵名。建立了新式海軍,卻惜敗甲午。

因此曾國藩略勝一籌。


翰林冷知識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清朝中後期朝廷的中流砥柱,曾、李二人再加上左宗棠和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其中又以曾、李二人為首。

從官職來看

二人都被封為一等侯,都被追為“太傅”,曾國藩生前官居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而李鴻章也擔任過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二人都是正一品官職,並且都是大學士頭銜,都已入閣拜相,二人的唯一區別的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李鴻章稍高一些。

從能力來看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曾挽救大清於危亡,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八旗兵和綠營兵早已不堪重用,如果不是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力挽狂瀾最終攻滅太平天國,清朝很可能早滅亡半個世紀。

李鴻章的淮軍雖然也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但是其更為重要的表現是在晚清時期以一人之力苦撐危局,周旋於列強之間為大清續命,更是被慈禧稱作“再造玄黃”之人。

二人都有改朝換代的實力

在對抗太平軍時期壯大起來的“湘軍”最終完成了對太平天國最為致命的一擊,天京被攻破之時湘軍的實力達到了頂峰,兵多將廣,裝備精良佔據江南富庶之地,當時就有人勸曾國藩登高一呼改朝換代,但是曾國藩卻主動裁軍消除慈禧的疑心。

再看李鴻章,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贊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他創辦的淮軍是繼湘軍之後清朝唯一可以依仗的軍事力量。

清朝末期,清政府的中央集權已經被嚴重削弱,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甚至弄出一個“東南互保”,讓清朝顏面掃地,眼看大清不保有人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住持危局,可是已經風燭殘年的李鴻章拖著病怏怏的身子再度前往北京議和,為大清再續命十年。

總體來說李鴻章論軍功不如曾國藩,但是朝廷對李鴻章更加信任,說句不客氣的話,滿清是把身家性命託付在李鴻章身上,而對於曾國藩朝廷卻始終有所提防,從這點上看李鴻章的實力似乎強那麼一點點。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吧啦吧啦,在清朝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重臣,我來對比一下


從時間上對比

曾國藩1811年出生,李鴻章1823年出生,從出生時間上看,李鴻章只是晚了12年,可是在作為上李鴻章屬於大器晚成。

曾國藩1838年就成為了軍機大臣的得意門生,一步步提升,1849年做到了兵部左侍郎。在京城十多年步步高昇,到達二品官。

曾國藩1872年去世,這時的李鴻章49歲,正是事業蒸蒸日上的時期。他家庭情況平平,1846年拜到曾國藩門下,1850年進入朝廷。



貢獻對比

曾國藩,1851年組建了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攻下天京,牽頭弄了洋務運動

李鴻章,1853年跟著湘軍得到了鍛鍊。1861年李鴻章回鄉創建了淮軍,平定了太平天國。

李鴻章開始洋務運動,但是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簽署了大量不平等條約。


其實兩人都是晚清的重臣,卻又錯開了時間讓清朝得以喘息。他們的實力是沒法比的,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李鴻章是曾國藩一手提拔出來的,曾國藩建立了湘軍,李鴻章後來建立了淮軍,但是淮軍隸屬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曾國藩是主力,李鴻章是輔助。洋務運動曾國藩是主辦,和李鴻章一起辦的。


歷史別墅


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以後,僅上海每月的釐稅收入就高達60萬兩,李鴻章對外聲稱只有二三十萬兩,僅此一項每年的出入就有好幾百萬兩。李鴻章每年光春節就要給慈禧和宮中權貴送禮,連李蓮英這樣的太監都不漏掉,一次花費就要高達200萬兩,如此巨大的財力,沒有任何人能夠匹敵。慈禧對於晚清的覆沒難辭其咎,也正在於此,她和李鴻章投桃報李,例子不勝枚舉。照道理,南洋大臣應該由兩江總督擔任,卻任命了江蘇巡撫李鴻章,而不是兩江總督曾國藩。後來,曾國藩因為在剿捻時手下的淮軍出工不出力,不得已請求休假,讓李鴻章代理,自己留在徐州軍營裡當顧問。清廷同意了這個申請,讓曾國藩留在徐州。可是很快又按照李鴻章的要求,讓曾國藩去金陵兩江總督任所,不要在徐州逗留,這就固定了李鴻章對於曾國藩的超越。再後來,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清廷特別規定直隸總督負責總理衙門和北洋的防務,這些都是李鴻章量身定製的,超過之前的所有直隸總督。慈禧和李鴻章緊緊地捆在一起,利益均沾,官場中李鴻章更是所向披靡,任何人都不是對手。等到甲午戰爭,李鴻章卻一再說自己只是奉命行事,把責任推給慈禧。說起來很搞笑,慈禧懂什麼海軍陸軍,當然是把一切交給李鴻章,通過李鴻章去控制朝政,架空光緒的,只有這樣,她才能名義上歸政,實際上卻依然牢牢地把持權力。相比之下,曾國藩就遠沒有達到這個學生的程度。


木頭126844276


曾國藩與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是清朝晚期政壇上最閃亮的明星,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讓自己名垂青史,如果非要拿這兩個人來比一比的話,他們身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第一:相同的地方我們來曬一曬,希望能從中瞭解到他們的人生之路。

首先他們都出生書香門第之家,曾經在當地也都是名門望族,從小就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發奮一路參加科考,都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通過家庭社會背景等關係拜師學藝,成長都很快,應該說都是一塊好料,很快就被朝廷重臣賞識並舉薦,可謂是有為青年,後來他們被朝廷無數次起用對付太平天國和八國聯軍,在這些與內與外的爭鬥中屢戰屢敗,然後屢敗屢戰,最終一舉成名,在這些過程中鍛鍊了他們,同時這個時代和殘酷的環境也磨練了他們。

其次他們雖是文人,但是卻都與戰爭扯上了關係,本不想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但卻被迫推上了這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各展拳腳,打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可謂真男兒,在戰爭上有勇有謀,能屈能伸,像曾國藩與太平天國的惡鬥幾乎讓他失去了人性,“曾剃頭”的稱號我想大家都十分之熟悉,李鴻章與洋人的周旋和力爭,體現了他愛國的情結,當然他也是極不情願去跟列強費口舌,又有什麼辦法呢,你是人家嘴裡的肉啊,不吃你吃誰,我們的中堂大人在洋人的強逼下從容淡定,展現一個大國應有的姿態,雖說我們打不贏你們,我也不想讓你們好過,來吧,儘管來吧,真是男人大丈夫氣概。

湘軍大戰洋人

淮軍大戰太平天國

下面我們來說說他們的不同不處:

作為政治家的他們,李鴻章的權謀要高過曾國藩,曾國藩雖說晉升很快,但基本上後半輩子都在外地領兵,很少與權貴爭鬥,李鴻章就霸氣很多,連帝師翁同龢他都不放大眼裡,與之較勁,但統治者畢竟對漢人不放心,把大權抓在自己人手裡,處處為難,但慈禧很依賴他,覺得李鴻章是一個做事很可靠的人,是一個實幹家,不像清朝皇貴那些花花公子,只會擺擺臭架子,其它什麼都不會,在古代社會中,曾國藩雖位居一品大員,李鴻章雖說是軍機大臣,但還是要受制於人,這也是他倆的悲哀。

李鴻章的口才要比曾國藩好,正因為如此在國際舞臺上李鴻章展示了他的談判手段和外交能力,後來有些人痛罵他賣國,這是狹隘,你有本事你去跟外國人談啊,我們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

曾國藩的文學功底比李鴻章深,不但對中國傳統文化了如指掌,更上升到哲學高度,是中國近代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留下了“曾文正公集“”、“治學論道之經”、“冰鑑”等著作。

好了,說了這麼多,就我對他們的瞭解,只是挑了一些方面和我個人的一些見解,還有很多大家都作了詳細的比較和論述,比如識人用人、培養人才和後代、洋務運動、發展中國的國防,建立國家的海軍、一生都在為國出力,一心想中興國家等等、我覺得都不錯,起碼這兩個人物我們都不陌生,而且都有興趣去研究他們,這也是我們的榮幸!


思庇屋


李鴻章一直視曾國藩為恩師,曾國藩在創建湘軍之初李鴻章就來投奔他了。後來李鴻章離開了曾國藩自己闖事業,結果到處碰壁,整天弄得灰頭土臉。然後他又重新投到曾國藩麾下,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態度是來去自如,湘軍大門始終為他敞開 著。李鴻章是個文化人,晚上喜歡熬夜爬格子,所以就容易起不來早。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治軍嚴厲,他每天五六點就起來,他也不允許別人遲到。有一天全軍將士都起床了,只有李鴻章沒有起。於是曾國藩命士兵去請,李鴻章託病不起。再請,李鴻章依舊說自己病的厲害起不了床。曾國藩對士兵耳語一番,士兵第三次來到李鴻章床邊說:李大人,曾大帥和全體將士都在等你吃飯,你不去誰也不準動碗筷。李鴻章這下可慌了,趕緊爬起跑著來見曾大帥。他來到主帥大帳內一看,所有人都在等著他,李鴻章的臉羞的頓時通紅。再看曾國藩什麼話也沒說,端起碗來開始吃飯。打那以後,李鴻章早上再也沒有遲到過。


歐陽大拙


筆者認為李鴻章最厲害。

老李是絕頂聰明之人,優點是肯接受新鮮事物,有擔當能任事,真賣力氣,城府深,會變通,高瞻遠矚;缺點是太會變通,辦事無原則,不追名但逐利過重。

個人認為老李這些優點使他從一個幕僚爬上了北洋領袖的位置,成了帝國最可依賴的外交家,民政家;而老李這些缺點使他能夠一直被帝國倚重到死。

曾國藩、左宗棠都做不到,因為他們的優點多多,但缺點不夠明顯(特別是曾國藩),試想一下,一個漢官外臣,位高權重手握重兵,門生故吏滿天下,又同時掌握大量財團命脈,這樣的人再清譽滿天下,威望蓋中華,那不就跟嘬死一樣麼?

左宗棠不就被整了麼?曾文正公為啥急流勇退?他是要全個名節啊,老李就沒這負擔,他不要名聲,他務實,但是太務實了,所以才落了個名滿天下謗滿天下的結果。




鍾正觀先生


從傳統士大夫層面上當然是曾國藩更勝一籌,立功、立德、立言,可以說是近代第一完人。就算太祖對他這位湖南老鄉也是很佩服的。但是曾只能算是傳統士大夫,儘管他辦洋務、用洋人軍火,但是這個只是他借用西方之術,本質上他的目光眼界還侷限在國內,遠沒有達到一個近現代政治家、外交家的格局。天津教案辦的一塌糊塗,自己本人差點兒被搞得身敗名裂,就是最好的例證。至於所謂的滅殺太平天國就是漢奸的言論,我覺得有點兒偏頗,太平天國有些思想是進步的,但是他的做法太邪教。

李鴻章比他的老師會做人、會做官、會辦洋務、會練軍隊、會搞外交、會斂財。所以我覺得論實務,曾國藩是比不過他的學生的。


shaodada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人物,兩個人都有再造清朝的功勞。大清在曾國藩的主持下建立了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開展了洋務運動,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李鴻章創立了淮軍,也參加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平定了捻軍起義,後來還創立了北洋水師。



曾國藩和李鴻章相比而言,在軍事指揮方面李鴻章更加青出於藍一點。

太平天國起義之時,清軍節節敗退,曾國藩也被數次打敗,被逼的險些投河自盡。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部生變,很可能曾國藩就會全軍覆沒。後來太平天國勢危之時。曾國藩派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圍剿太平軍,最終才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了下來。

捻軍起義之時,更是體現了李鴻章的軍事指揮能力要高於曾國藩,捻軍起義時,曾國藩領軍出征,曾國藩歷時1年半,未見成效。最終清廷改派了李鴻章剿滅捻軍起義。



綜合來說李鴻章的軍事只會能力確實比曾國藩高一點。

政治方面兩人在伯仲之間。因為兩人都受到了鴉片戰爭的影響,都是主張開眼看世界的人物。曾國藩堪稱開創者,而李鴻章是堅定的執行者。在他們二人的指揮下,洋務運動才能平穩的開展下去。

在政治領導和審時度勢上,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處於巔峰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不分上下。兩人對於清朝的忠心度更是伯仲之間。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在晚清風雲變化的詭譎之中,身為清朝大臣,維護了清朝的統一完整。實力和能力都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