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這標誌著我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這也宣告黨獨立領導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裝誕生。這支光榮的隊伍在往後的二十多年中,轉戰江南、川藏、西北等地,為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獨立而浴血奮戰,百折不撓。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南昌起義”場景油畫

在“長征”路上,這支屬於黨和人民的軍隊湧現出了無數英雄,他們面對惡劣的環境、兇狠的敵人,一直在艱難前進。憑著心中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冒著槍林彈雨,進行著民族解放事業,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在共和國的元勳中,有6位元帥、3位大將、5位上將、7位中將和6位少將來自南昌起義的這支隊伍,這支部隊也堪稱是中國人民軍隊的源頭,南昌起義的時間也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軍節。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歐百川舊照

在各類歷史書籍中,“南昌起義”都被稱讚是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誰打響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槍。根據各種資料表明,真正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人為歐百川。歐百川,苗族,貴州松桃盤信鎮柳浦寨人,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在貴陽模範中學畢業後返鄉設私塾教育孩童。兩年後,縣裡保送他到貴州省警察傳習所學習,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冬畢業後,歐百川被分配回松桃擔任保安察隊長,半年後加入黔軍第一師第二旅,此後歷任排長、事務長、營長、團長等職,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率軍到銅仁駐防時編入賀龍部下,由上校團長升為副師長。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建軍大業》賀龍劇照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蔣在南京另立中央,並在上海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也選擇“寧漢合流”,公然反叛革命,在7月宣佈“清黨”,即著名的“七一五事變”。就這樣,在蔣汪二人殘酷鎮壓革命人士的背景之下,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敗。中國共產黨人不甘心引頸受戮,同時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代表官僚和資本家的國民黨根本無法肩負起歷史使命,無法真心實意地為中國廣大農民和工人謀求利益和福祉。於是黨決議另起爐灶,獨立幹革命。南昌起義的時間原定為8月1日凌晨4點,但是因為有人告密,被迫提前到凌晨兩點。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南昌起義”劇照

然而計劃還是趕不上變化。雖然起義已經提前了時間,但是剛過12點,南昌城內的槍聲就響了起來。二十軍的副師長歐百川率領部隊在南昌街上巡邏時,與國民黨軍隊發生交火,槍聲響起來,其他起義部隊知道形勢有變,於是趕忙加入戰鬥。很快,起義部隊就成功佔領南昌城,宣告起義勝利。然而革命同志們深知,此時還不能放鬆警惕,因為蔣就在距離南昌不遠的南京,同時南昌周圍還有大量國軍部隊——李濟深部四萬餘人、朱培德部近二萬人、程潛部一萬餘人、唐生智部三萬人,再加上其他地方守衛部隊,超過了十二萬。反觀黨領導下的起義隊伍,只有兩萬餘人。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國軍士兵舊照

面對至少五倍於己的敵人,硬拼顯然不是上策,因此黨組織決意保留力量命令起義部隊分批撤離南昌,沿撫河南下,經瑞金、尋鄔(今尋烏縣)進入廣東省,計劃攻佔東江地區以發展革命力量。在撤離過程中,打響第一槍的副師長歐百川,為掩護師長賀錦齋脫險,不幸被敵人俘虜,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設計逃脫。逃出生天的歐百川由於難以聯繫上隊伍,在形勢逼迫之下,他只好加入唐生智的部隊,後來又到了老鄉羅啟疆的麾下。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長沙會戰”形勢圖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各地民眾都投入全民族的抗戰事業中,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在這時,羅啟疆的部隊被整編成第82師,歐百川任702團團長,奔赴抗日前線。1940年,羅啟疆病逝,歐百川任第82師副師長,他帶領部隊浴血奮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還在兩次“長沙會戰”中立下累累戰功。不過因為歐百川曾經得罪陳誠,而且再加上82師是雜牌部隊,歐百川屢屢受到排擠,他一氣之下發動兵變,最後在何應欽的調解下,兵變事件才和平解決。

此人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抗日結束辭官回家務農,開國卻成副省長

▲“長沙會戰”復原場景

因為這件事,歐百川對國民政府充滿了痛恨之情,他的兒子也在這場兵變之中不幸死去。日本投降後,歐百川毅然解甲歸田,回到家鄉當了一個普通農民。新中國成立之後,參加過“南昌起義”的賀龍元帥聽說歐百川在老家種田隱居,就誠摯邀請他到新政府任職,為新中國的發展盡一份力。歐百川沒有忘記當時跟隨共產黨的信念,他依舊想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於是欣然接受邀請。此後,歐百川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貴州省副省長、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保衛世界和平分會副主席等職,為新中國的發展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追溯苗族英傑歐百川歷史蹤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