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齐花坦是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她14岁就挑梁唱大戏, 1950年代赴朝鲜慰问演出受到高度赞扬;1970年代因在电影《宝莲灯》中扮演三圣母红遍全国。

人们像今天的追星族一样疯狂地喜爱着她和她的三圣母,甚至半夜带着被子拿着小马扎在剧院门口排队。

齐花坦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河北梆子事业。为了河北梆子,父亲去世时,她不在身边;大姐病故,她不能去送葬;最亲她的外甥女病重,她陪了两天就匆匆随团下乡演出,等她回来,孩子已经走了……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齐花坦

1979年,齐花坦正在排演新编历史剧《红娘子》。她在戏中饰演“红娘子”,这是一个文武带打的角色,她特别喜欢。

有天正要开始联排,齐花坦接到一封电报,上面写着:“母病故,速来京。”

齐花坦没醒过味儿来,自言自语着:“我母亲早没了,谁的母亲病故?”

身边的同事提醒:“这电报是不是你北京的外甥发来的呀?”

齐花坦只觉得头“嗡”地一下就大了,北京有两个姐姐,大姐在北京墨水厂,二姐在北京光华染厂,到底是哪一个出事了?

齐花坦冲出排练场,直奔后勤值班室,让人帮着打长途电话。接通了北京光华染厂,齐花坦一打听,说二姐没事儿,她又要通了北京墨水厂,得知大姐心肌梗死过世了。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齐花坦脑子一片空白,痴呆呆瞪着眼睛,没了任何思维。

“花坦,花坦,你怎么啦?”同事们急切的呼唤把齐花坦拉回了现实,她哭喊一声:“大姐!”眼泪如决堤的水流淌下来。

“大姐呀,多少年来,你像母亲一样关心我、爱护我、支持我,你为我、为我这个家庭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还没来得及报答,你怎能离我而去?”齐花坦想马上到北京,去送亲爱的大姐最后一程!

可是她走了,正排的戏就得停,剧团就得放假,这代价太大了!齐花坦为难了:“这是省里的重点剧目,导演也是专门从北京请来的,我能为个人的事情影响全局工作吗?不能!我不能走,不能耽误大家。父亲生前说过,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齐花坦含泪跑到值班室,给女儿打了电话,让她赶紧请假去北京给大姨送葬。女儿出生时,齐花坦忙着演戏,就把孩子放到大姐家。女儿从小跟着大姨长大,听到大姨去世的消息,号啕大哭。听说妈妈为排戏不能和她一起去北京,女儿心中的怒火爆发了,大声吼着:“妈,你心里除了戏,什么都没有!我从小你就没管过,是大姨替你尽了当妈的义务。大姨走了,你连个面也不见,你太无情无义了,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你!”

听着女儿愤怒的指责,齐花坦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流泪。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在北京墨水厂全体职工为失去一位多年的劳模而放假一天表示哀悼的日子里,在亲人们为大姐的突然去世悲痛万分的时刻,齐花坦主演的《红娘子》已进入彩排。

舞台上,红娘子是一身豪气的女元帅;一下场,齐花坦忍不住泪水满面流淌。不管她怎么克制,大姐的身影还是在眼前浮现,大姐的音容笑貌还是在脑海里晃动。

齐花坦对大姐的感情比对母亲还要深。

从她记事起,大姐就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那时,父亲给地主家扛长活儿,经常不在家。母亲性格软弱,大事小事不敢做主,大姐成了里里外外一把手。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大姐捋树叶,挖野菜,摸鱼虾,支撑这个家。贫苦生活的磨砺,练就了她刚强泼辣的性格,她敢带领一帮穷孩子找到地主家讲理,她能像男人一样划着木板过河开荒种地。

大姐命苦,却从不向命运低头。她像燕子衔泥一样谋求一家人的吃喝穿戴,像老鹰护小鸡一样保护着弟弟妹妹们的安全。弟弟妹妹们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家不找爹娘,都找大姐,大姐会带着他们找上对方的家门讨个公道。大姐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是这个贫困家庭的顶梁柱,村里人都知道齐庭恩家的大闺女不好惹。

当然,大姐对弟弟妹妹的要求也很严,谁要做了错事,她的大眼珠子一瞪会把你吓个跟头。在姐妹们当中,大姐最喜欢花坦,为了能让三妹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大姐在任何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靠自己的艰辛努力,愣是供她读了两年小学,让她这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为后来走上舞台奠定了基础。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齐花坦青年时期

后来,大姐结婚了,五个孩子个孩子相继出世,生活很困难。为了多挣几个钱,大姐没日没夜地磨烟锅头,眼睛熬肿了,手磨得鲜血淋淋,每月挣几元钱,加上丈夫的工资,每月收入三十多元钱。

尽管自己的生活贫苦,大姐仍关心着花坦,省吃俭用攒一点儿钱,想法给她买件衣服,怕她下乡演出冷,买块布头给她做件暖暖的棉背心。

大姐孩子多,家里穷,多年没添置过一件新衣服,丈夫觉得对不住她,刚时兴的确良那年,买了一块浅灰色的确良布料,说让她做件衣服。大姐用这块布给花坦做了一件褂子,看着她穿在身上,高兴地对孩子们说:“看你三姨穿上多好看,要是穿在我身上才是浪费了呢。”

大姐爱戏,尤其爱听妹妹唱的戏。每当她被家庭重负压得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听花坦的录音,她说只要听到妹妹的戏就长精神,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有一次她病倒了,高烧烧得浑身发抖,孩子们要送她上医院,她说:“别大惊小怪的,哪儿也不用去,喝两碗姜汤发发汗,听你三姨一段戏就好了。”孩子们照她说的去做,果然大见奇效。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齐花坦在《宝莲灯》中饰演三圣母

大姐家有五个孩子,生活相当困难,她怕花坦的女儿受委屈,总是变着法儿给她吃偏饭。大孩子们都能理解,唯独最小的孩子感到不公平,她悄悄对花坦说:“三姨,小盘(齐花坦女儿的小名)姐是妈妈亲生的,我是捡来的对不?要不,盘姐吃饺子,我们喝菜糊糊;盘姐吃白面馒头,我们吃野菜团子。妈总说盘姐还小呢,让我们都让着她。我比盘姐还小哩,妈怎么就不让盘姐让着我呢?妈怕我嘴馋,常把盘姐一个人关在屋里让她吃好的。”

外甥女的诉说,让齐花坦心里酸酸的,她知道大姐家日子不好过,为了替她抚养女儿,只能委屈自己的孩子。

大姐不仅帮她扶养孩子,还替她照顾丈夫。

1960年,王正西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导演系读研究生,得了肝炎,大姐很着急,让他到家里去吃饭,想尽办法弄点儿白面给他改善生活。看着一群面黄肌瘦的孩子,王正西怎能吃得下去呢?他把好吃的分给孩子们,大姐看见就训他:“你这是干什么?他们没灾没病的饿不着就是了,你要是有个好歹,让花坦怎么能安心唱戏?”

大姐见王正西到家里舍不得吃,干脆做好饭用保温桶给送到艺术研究院宿舍去。他不吃大姐就会发火,直到瞅着让他吃完才肯离去,同学们都认为这是王正西的亲姐姐。在大姐的照顾下,王正西的身体很快康复了。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齐花坦觉得欠大姐的情,一辈子也还不完。大姐突然去世,自己连个面也见不到,能不悲恸欲绝吗?

坐在排练场后台,齐花坦泪如泉涌,此时,她多么想守在大姐的灵前,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啊。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大姐,如果有来世,我愿当牛做马,报答你对我们全家的恩情。”

■文/选编自《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作者:周喜俊,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劳模去世,全厂放假纪念她!而她当明星的亲妹妹却没来送别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