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顺天府尹,职权为何比同等级的官员高?

Royal_往事随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顺天府尹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的职务,是全国首都市长,权力很大。

顺天府的行政辖区,大体相当于北京市市区,也就是北京市政府。

在清代,顺天府地盘不小,含大兴县、宛平县和其他22个近京州县。

府尹大臣,等级约为布政使,级别很高。

不过,顺天府是不管旗人子弟(九门提督负责),只管汉人和其他民族。


顺天府尹级别高,其实很容易理解。

天下哪里都可以乱,首都不能乱。

首都如果乱了,皇帝怎么安稳的生活?

同时,皇帝眼皮底下的城市治理当然要是全国最好的,不然如何负重。

然而北京城有大量皇亲国戚,朝廷高级官员,一二品甚至亲王级别也是多如牛毛。

如果顺天府尹官衔不高,试问他敢管谁?

怕是连亲王家的仆人都不敢管。

所以,顺天府的衙门是跟九门提督府、御史台是一个级别的。普通制服都是四品,顺天府尹高一些,是正三品,同按察使、大理寺卿属同一级别。

顺天府尹还有特殊的权力。

普通府尹上面还有巡抚和总督两层,但顺天府尹不一样。

他同直隶总督,只有形式上的隶属关系。实际上,除了非常重大的事情,顺天府尹需要告知直隶总督,绝大部分事情都是自己处理。

实际上,直隶总督并没有权力干涉北京城墙里面的事情。就算有权利,直隶总督也不会去没事找事,不会管的。


直隶总督其实只是监视顺天府尹,防止后者过于嚣张而已。

其实,顺天府尹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权力较大,便于管理京城,甚至直接向皇帝负责。

一般来说,顺天府尹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因为他的辖区就在皇帝眼皮下,一旦犯错就会导致皇帝震怒,动辄就要倒大霉,甚至丢了性命。

同时,北京城皇亲国戚,当朝权臣太多。

打个比方,就比如《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之前不过是个普通的无品级小太监,却是皇帝的心腹。

如果韦小宝在北京城为非作歹,顺天府尹不知死活的去得罪他,结果通常是后者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顺天府尹绝对是高风险职业,一般是由中央的尚书或侍郎兼任,这样也罩不住。


萨沙


顺天府,明清时期整个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北京的治安与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今的北京市市委书记、市长,为正三品,一般和奉天府府尹等是正三品的文职外官,管辖着大兴县、宛平县、通州、涿州等24个州县。

顺治帝登基之后,四方不稳定,各地还有不少人反叛。为了更好的管理顺天府,所以朝廷给顺天府尹不少特殊优待,一般来说府尹在清朝是从三品的官职,可顺天府尹却是正三品的,比同等级的府尹要高,而整个顺天府衙门可跟九门提督府同级,顺天府尹的特殊不仅在官职上,还有其他方面也能体现,清朝时规定,一般的衙门使用铜印,但顺天府却可以使用银印,银印应该是总督才可以使用的印章,由此可见顺天府的特殊性,而且清朝皇帝规定,顺天府可以不属于直隶总督管,如果顺天府内有什么事,不需要跟直隶总督商议,可以自行处理,这些规矩是经过漫长时期定下来的,到乾隆时期才正式确定,用今天的话来说,顺天府就好比是直辖市,它不归任何一个省管辖,而且顺天府尹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甚至可以直接面见皇帝,这是一般的府衙官吏没有的权力。顺天府还有个特殊权利,那就是可以直接承接各地的诉讼纠纷,所以顺天府还能印象中央的决定,甚至可以直接给清朝皇帝提建议,相当于中央的尚书、侍郎的职责,不得不说清朝设立的这一套规则,把顺天府管理得十分到位,这也是当今中国直辖市的原型。


吴二狗的快乐生活


毕竟是在天子脚下当官!

清朝时期的“顺天府尹”,正三品官衔,而一般地方上的知府是从四品,整整低了三级。此外,顺天府尹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头上并没有总督、巡抚之类的上司压制!顺天府管辖之,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但顺天府尹和直隶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

在清朝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满官比汉官大、京官比地方官大、官大不如管大”

坐镇京城的顺天府尹是地道的“京官”,顺天府尹又掌管着京城二十四大县城的治安、税务、民事、政治,管理范围达1.641万平方公里,不仅官大,管的也大,自然要压地方官员一头。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那些京城父母官儿都比较牛,比如汉朝的京兆尹,宋朝的开封府尹,那都是高官兼任。比如什么刑部尚书啥的!

统领京城六部衙门的顺天府尹,还是清朝皇帝监视朝臣、百姓的重要间谍。

官员私交、地方官员不受召私自进京、铁帽子王出城等皇帝忌惮的行为,都是顺天府尹监视的内容,因此,顺天府尹有独自面圣汇报工作的权力。

可以说在清朝,一个正直、强势的顺天府尹足以用手中的权力改变北京的民生政策和治安环境,但是换一种角度去看,顺天府尹其实是一个不稳定的高危职业。清朝时期的北京城,流传着一句十分现实的话“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住在北京东城区的百姓多是经商的富人,

住在北京西城区的都是朝中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

北京南城区戏楼多,酒楼多,青楼多,是娱乐的地方。

北京北城区的百姓多大都是一些作小买卖的贫民。

顺天府尹掌管着北京的治安,必然要接触这四大城区内,三教九流的人物。

住在东城的商业大亨们,多半都是替王爷、贝勒们理财的下人,具备特殊的管理体系。所谓“投鼠忌器”,顺天府尹轻易不敢得罪。

住在西城的皇亲国戚、王子龙孙们,更是得罪不起,哪个皇室宗亲会把区区一个小市长放在眼里?康熙时期,十三爷、十爷连二品的九门提督都敢揍,还会在乎顺天府尹吗?

有事的时候不敢管,出了大事又要硬着脸皮往前顶、做事太积极容易被针对,不作为又怕被革职。

前怕狼后怕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说顺天府尹是最窝囊的官也不为过。所以啊,顺天府尹虽然表面上官职高、权力大,实际上却是一个高危职业,俗话说“欲戴王冠,必呈其重”,我们看起来光鲜亮丽、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们,其实背后背负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心酸与压力。


白话历史君


清代定都北京以后,延明代旧制在北京城内设顺天府衙门(北京鼓楼东大街东公街内),而掌管顺天府衙门的最高官员就是顺天府尹,清代为正三品级别,衙下所属大兴、宛平两京县及附近22个县,共24县,分东西南北四路厅管理。顺天府府尹作为专管京畿地方事务的官员,地位自然高于普通知府(与顺天府尹同级的还有奉天府尹),下面我们来说说具体的情况:

⒈顺天府府尹为正三品,高于普通知府三个等级(普通知府为从四品),可见顺天府府尹地位之重要。

⒉顺天府府尹与直隶总督并无隶属关系,所属24县中,两个京县直隶总督无权过问,而其余22县也是两人协同管理,一般情况下都是通报一下而已。

⒊顺天府官印为银印,清代官印是有严格定制的,银印一般都是督抚级别一二品官员使用,而三品级别中只有顺天府及奉天府使用。

⒋顺天府府尹可以与直隶总督并列,清代皇帝颁布诏书时,顺天府府尹是与直隶总督并列的,虽然品级不如总督高,可地位一点也不低啊。

⒌乾隆时期,为进一步提升顺天府地位设立“兼管府尹事务大臣”,简称“兼尹”,基本上都是朝廷六部里的尚书或侍郎兼任,但与府尹并无隶属关系。

综上所述,清代顺天府府尹管理的是京城地方事务,因为旗人众多,官员遍布,所以必须要提高顺天府府尹的地位才能有效震慑管理这些特权人群,顺天府和九门提督一文一武,掌管了京城的经济民生和军事安全,参与朝廷大事,直接向皇帝负责,实际上一点都不低于总督巡抚等一品大员,而且衙门就设在京城内,有事可以直接面见皇帝,所以顺天府府尹的职权当然就非常高了。



孤竹公子


顺天府由于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顺天府一共管辖五个州郡,开始只管辖有宛平、大兴两县,康熙十五年(1676年)划入昌平等十九州县。乾隆八年(1743年)定为二十四州县。 顺天府管理京城,京城是首善之区,应该是各地的表率,所以中央非常重视,给的地位也特殊。

一、级别高。府尹在清朝是从三品的官职,可顺天府尹却是正三品的,比同等级的府尹要高,而整个顺天府衙门可跟九门提督府同级。

二、官印特殊。过去权利以权杖代表,中国就是官印来代表。官印不同,一般的衙门使用铜印,但顺天府却可以使用银印。

三、管辖特殊。顺天府尹没有上司,他上边就直通皇帝,可以有事直接上奏皇帝。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县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但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


满族文化网


清朝时期的顺天府尹其本身的职位并不高,但它却有着特殊身份,它掌管着天子脚下的治安与政务,这就是它与同级官员的最大区别,因为古代为了显示皇权的高贵,只要在皇帝身边办差的都会高人一等,这才能衬托出皇帝的高贵身份。

就比如皇帝身边的侍卫,随便一个近身侍卫的地位都比地方上一个知府的地位高,更何况顺天府尹还能够直接面圣,这是同级官员无法比较的,因为皇帝可不是谁想见就能够见着的,有很多人当了一辈子的官都未必有幸一睹天颜。

并且因为顺天府尹能够面圣的特殊身份,他就有能力通过皇帝,影响、更改、甚至全面推翻众多衙门的决议。凭着一个职位的力量,能够同时插手众多中央部门的事务,而且还不算越权。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知道清朝的顺天府尹为什么要比同级的官员职权高了,主要就是靠近皇帝,直接执行皇帝的命令,管辖的范围大。


相忘江湖多少年


相当于今天直辖市的书记,都是常委一样


如影相随196


省会城市级别至少高半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