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是什么意思?出处是什么?

王瑜瑜


“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其意是褒扬君王勤于政事,彻夜努力。夜未央,长夜无尽之意

而未央能被人知晓,确实出自于大汉皇宫主殿——未央宫。它的地位相当于现今故宫的乾清宫。

因为无史料佐证,实难说古人为何命名为未央,只能看自己臆测,首先未央一词出现,多余祝福词合用,意为无尽的祝福,而之所以命名为未央宫,可以考虑它的建造者萧何,作为世人传颂良相,萧何取这个名字,应该不仅仅是对君王的祝福,而还有着对之后住在其中的君王勉励和鞭策,希望他们跟诗经中描绘的君王一样,勤于政事,宫灯常亮。


小鼠报道


“未央”这个词现在很少听说,也很少有人使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中央”一词。

那么,未央到底是什么意思?先把未央二字解读下。

未和央都是吾国的汉字,未是没有的意思;央最早的本义是萌芽,指草木初长,引申出来是指某个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有中间或者一半的意思。

如《康熙字典》对“央”的解释有几种,其中就有“半”的意思。

古代帝王祈求社稷永固霸业长青,喜欢使用“未央”,这里的未央有未尽之意,寓意长久欢乐,永不结束。可见在古人心中,未央是个吉祥词。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定都长安后,建有两大宫殿,分别赐名“未央宫”“长乐宫”,就是祈盼打下的江山,永远“未央”。

“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

《诗经.小雅.庭燎》一诗,对央的表述如下: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这是周王早朝和宫殿报时官的一段对话,周王问了报时官三次时间:“夜如何其?”报时官先后用了“未央,未艾,乡晨”作答。

未央,是指“夜还没过去一半”,未艾,是指“夜将尽但晨光未露”,乡晨,是指“夜已尽晨光初露”。

报时官的三次回答,就是指一夜时间的进展情况,这里的“未央”就是“未过一半”的意思。

“未央”一词还和吾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有关,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事功名达到巅峰就会走下坡路。

所以,按字面意义理解,未央即永远不要达到顶点,套用一句现代的话即“永远在路上”,才是治国安邦的最佳状态。


白话石说


“未”,没有之意,“央”,有中心,终止之意,《康熙字典》里对“央”的解释有“半”,“尽”,“广”等几种。


那么“未央”最先出现在哪部典籍中呢?答案就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11篇诗歌,根据礼制,《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是各地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而“未央”就出自《小雅·庭燎》篇,原文如下: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这首诗是周王早朝前与报时官的对话,周王先后问了报时官三次时间:“夜如何其”?报时官先后用了“未央,未艾,乡晨”作答,这三次回答充分表现了当时时间的进展情况,即“夜还没过去一半,夜将尽但晨光未露,夜已尽晨光初露”,所以这里的“未央”就是“未过一半”的意思。


很多人包括很多书籍都将这里的“未央”解释为“未尽”即没有结束,咸鱼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与整首诗的时间进展是冲突的,“艾”本身就有“断绝,尽”的意思,“未艾”已经有“未尽”之意,若再将“未央”解释为“未尽”就非常矛盾了,所以,朱熹将这里的“央”解释为“中”,而《康熙字典》也赞同了朱熹的这个解释,将“央”解释为“半”的意思。

那么著名的汉朝未央宫,这里的“未央”又是什么意思呢?未央宫是西汉王朝的正宫,由萧何监造,日后成为皇帝起居及理政之地,面积足有故宫六倍之余,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关于“未央宫”当时的取名之意如今难以考察,但目前发掘的很多汉代瓦片,铜镜铭文中都有“长乐未央”,再加上西汉刘邦始建“未央宫”,“长乐宫”两大宫,由此可以推算,这里的“未央”就是“没有尽头”的意思,即“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另外,也有学者曾解释过,“未央”与我国的哲学思想颇有渊源,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任何人或者事物到达巅峰后就会走下坡路,所以“永远不要达到顶点而一直处于无限接近顶点”的状态才是人们的最佳理想状态,“未央”即有此意,永远没有尽头,没有顶峰。


咸鱼闲聊


未央,
一个充满诗意的词,
未央,
一种让人思绪良多的意境。
那么,
未央一词的出处是哪里?
它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就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11篇诗歌,根据礼制,《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是各地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夜如何其?夜未央,
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
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
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旗。
——《诗·小雅·庭燎》


这首诗记叙周王早晨视朝前与报时官的对话,描写宫廷早朝景象,赞美君王勤于朝政。

其中的“夜未央”一句,被认为是“未央”一词的出处,其意为夜还未尽。


“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由远及近,层次分明,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天色的变化。


这首诗是周王早朝前与报时官的对话,周王先后问了报时官三次时间:“夜如何其”?报时官先后用了“未央,未艾,乡晨”作答,这三次回答充分表现了当时时间的进展情况,即“夜还没过去一半,夜将尽但晨光未露,夜已尽晨光初露”,所以这里的“未央”就是“未过一半”的意思。

很多人包括很多书籍都将这里的“未央”解释为“未尽”即没有结束,咸鱼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与整首诗的时间进展是冲突的,“艾”本身就有“断绝,尽”的意思,“未艾”已经有“未尽”之意,若再将“未央”解释为“未尽”就非常矛盾了,所以,朱熹将这里的“央”解释为“中”,而《康熙字典》也赞同了朱熹的这个解释,将“央”解释为“半”的意思。


那么著名的汉朝未央宫,这里的“未央”又是什么意思呢?未央宫是西汉王朝的正宫,由萧何监造,日后成为皇帝起居及理政之地,面积足有故宫六倍之余,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关于“未央宫”当时的取名之意如今难以考察,但目前发掘的很多汉代瓦片,铜镜铭文中都有“长乐未央”,再加上西汉刘邦始建“未央宫”,“长乐宫”两大宫,由此可以推算,这里的“未央”就是“没有尽头”的意思,即“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李永忠


答:要弄清楚“未央”的本义,得先把“未”字和“央”字分开来解释:“未”字指“尚未、尚没有”、“央”字指“中央、中间”。则两字连在一起,指的就是“尚未到一半”。

这个词最早出自于《诗经·小雅·庭燎》。

诗写得很有意思,是以周王早晨视朝前与报时官对话的形式展开的。

周王连续问了报时官三次:现在是什么光景了?

报时官第一次回答为“夜未央”、第二次回答是“夜未艾”、第三次回答是“夜乡晨”,意思分别是“长夜尚未到一半”、“长夜尚未到尽头”、“长夜已经接近早晨”。

不过,后人常常把“未央”、“未艾”两词连在一起来,理解成“没有尽头”。

比如《楚辞》里面有“时亦犹其未央”,指的就是“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同样,《老子》中的“荒兮其未央哉”,说的也是“没有尽头、没有止境‘无边无际”。

西汉初年建有宫殿,名为“未央宫”,其含义指的就是“汉朝的国运没有尽头”。

这里特别想说一下,在我国的史料中,贝加尔湖以东的滨海地区生活的人,是公元前11世纪臣服于周朝的少数民族。

在中国的史书记载中,贝加尔湖被记成北海、或呼柏海、又或唤小海、菊海等等等。现在的考古学者在贝加尔湖以东的滨海地区发现了中国汉代的宫殿建筑和城市遗址,并出土有上刻“天子千秋、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

汉代不但建有未央宫,也建有长乐宫。

汉代宫女向太后请安,嘴里也要说上一句“长乐未央”。

不难看出,“长乐未央”,就是“长久欢乐,永没有尽头”。

而也由出土上刻“天子千秋、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可知,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中国黄河流域产生和发展的商文化已经扩展到了外贝加尔湖地区、叶尼塞河流域。

不得不说,“未央”是一个好词儿。

最后想说一句,清代著名文学戏剧家李渔在其所著的一部名作中,也塑造了一个名叫“未奂生”的风流才子。这个未奂生,历经过一番红尘劫难后,大彻大悟,成为了得道高僧。

“未奂生”之名,初看是取“长久欢乐,永没有尽头”之意;结局才知作者深意,那是“佛法无边,苦乐轮回,报应不爽”。


覃仕勇说史



从西汉皇帝居住的“未央宫”,到现代音乐人低吟浅唱,古风满满的“北风乱,夜未央”。“未央”二字无论是听来还是与其他汉字共同组合,都饱含着一种别致的沧桑之美。那么,我们不妨一同追根溯源,探讨一下“未央”二字的出处以及其中真意。

“央”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央”字作为一个会意字,其字形似身负枷锁之人,本指灾祸;又因人戴枷之时,头部位于中间,因此“央”字亦有中央之意;同时,古人身戴枷锁往往象征着牢狱之灾,而囚牢之中的重罪犯人往往命在旦夕,生命或是前途岌岌可危,面临着终结。

因此,“央”字又引申出“完结”之意。不少犯人服刑期间,不堪苦痛,常求判官、狱卒网开一面,“央”也因此有了“央求”之意;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央”又作长久之意使用。

因此,“央”字一字多义,使用非常广泛。

而最早将“未”、“央”二字组合使用则出现在《诗·小雅·庭燎》,原文如下: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段周王在上早朝之前与报时官之间的一段对话。“夜如何其?”询问的正是夜晚的时间,而 “未央”,“未艾”,“乡晨”则分别表示了夜里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其中“未央”指“夜晚还没过去一半,“未艾”指长夜将尽但是晨光未露,“乡晨”指的是夜已尽而晨光熹微的清晨。


因此, “未央”在古汉语中最早的释义就是“未过一半”。苏轼的《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一诗中也有“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的描写,此处的“未央”指的是晚夜未半。

同时,“未央”在古语中也有不远之意。清代诗人龚自珍在《燕昭王求仙台赋》中如此叙述“有气自东南隅来者,冉冉兮若青云之始翔,蔼蔼兮若初日之未央。”此处的“初日之未央”指的便是日出将至的场面。

除此之外,未央还有“未尽,未已”、“无边无际”、“宫殿”等多种含义。其中使用较多的便是第一种含义。这一含义因使用广泛,在现代汉语中也得到了保留, “未央”在现代仍然表示“未尽,未已,没有完结!”之意,象征着福寿安乐长长久久,永不终结。

著名的西汉未央宫便是由此意命名。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颇为信奉“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事物发展规律,这些哲学家们认为任何事物一旦达到巅峰,便要开始走向衰败的哲学,正如月的圆缺规律。

因此,事物发展最理想的状态便是永远离巅峰状态差一点,这样才能稳中求进,保持繁华昌盛的状态。西汉皇帝为祈求盛世不衰,国寿永昌,便以“未央”来命名自己的宫殿。



END.


博书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说起“未央”这个词,我们都知道,汉长安城里,有一座宫殿,名字就叫未央宫,与之对应的是长乐宫。

所以也有汉代的瓦当,上面有长乐未央四个字。

历史文献中,未央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文学作品——《诗经》。

这里的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都是表示夜里的某个时刻。


央,中央,有中的意思。而央还有就是尽,完的意思。

而艾的意思,有止、绝的意思。

所以《诗经》中的夜未央,应该就是夜还不到一半这个中点的时候,而夜未艾,就是说夜快要结束了,以至于到了夜乡晨,就是快到早晨了。这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同的时段,发生了不同的故事。

长乐未央里面的未央,当是参考了《诗经》中的夜未央这一句。

这里的未央,是没有尽头的意思,单独从未央宫这个名字上说,内涵就是祝愿大汉之国祚长远,没有尽头。而将长乐未央连在一起,就是说快乐安宁没有尽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更多历史文化类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未央”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其意思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未尽,不会完结。如屈原《楚辞·离骚》中云:"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东汉文学家王逸 在其所作的《楚辞章句》中作注:"央,尽也。"“未央”就是未尽的意思。

2.没有过半。语出《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朱熹集传》解释说:"央,中也。"“夜未央”的意思即夜未过半。后世也有人认为“夜未央”之“央”应是“尽”的意思,“夜未央”即长夜漫漫无穷尽。本人认为这种解释有不当之处,现将《诗·小雅·庭燎》全诗抄录如下,以求正解: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每一行诗的第二句表示的是时间上的变化,“夜未艾”是夜未尽之意,“夜乡晨”是表示黑夜即将隐退,晨曦即将来临,时间上不断推进,由此推之,“夜未央”应是表示还未到夜半之意。


3. 西汉时宫殿名。“未央宫”位于汉都长安城西南部,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因在长乐宫之西,汉代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汉惠帝即位后,“未央宫”成为主要宫殿。之所以取名“未央”,实际上也是希望汉皇室政权永固,无穷无尽。

“未央”一词内涵丰富,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至善如水


在中国文化中,未央是个古老而且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比如汉朝皇帝所居住的宫殿,叫做“未央宫”——甚至在修辞上,未央宫时常成为汉宫的别称。并且,汉代宫人向皇帝、太后等人请安的时候,也会说“皇帝/太后长乐未央”。

魏文帝曹丕在《燕歌行》里,也有过使用未央这个词汇: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甚至很多当代文艺作品中,因为有了“未央”这样的字样,而显得高雅:比如《锦绣未央》。


那么,未央到底代表什么?出处在哪里?

未央的出处

中国文学的根,要从东周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算起。之前的夏朝太过缥缈,商朝和西周留下来的文献太少,因此,很多词汇的词源,需要从东周时代来寻找根源。

在先秦文献中,最早出现未央这个词汇的著作,有三处。

第一处,是《诗经》中的《小雅》:

夜如何其?夜未央。

在这里,未央,指的是没有过半。在这里,以“央”来代表一半,因此引申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中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难理解“中央”这个词的含义。


而如果将时间概念置换为空间,那么,时间上未央代表没有过半,套用在空间上,未央则可以代表为不远。因此,未央还具备不远的含义。

第二处,是出自《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齐名被视为中国诗歌甚至中国文学的根本。在《楚辞》里面,也可以找到“未央”这个词,比如: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在这里,未央,指的是没有完结。汉高祖本是楚人,汉初功臣皆为丰沛子弟,受楚文化影响较深,一般认为,西汉初年的未央宫,是汉高祖时代所修建。将这座宫殿命名为“未央宫”,其意义,很可能是取“汉朝国运、汉家天下没有尽头”的含义,算是古代帝王对自己国运的一种期盼和祝福。

第三处,出自《老子》。

《老子》虽然名义上是道家始祖老子所做,但一般认为,是战国后期的道家子弟,经过整理老子的学说,加以修订而来。在后世,道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根源之一,其影响力仅次于儒家,《老子》中的很多典故,也时常被后世文人所采用。



《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在这里,未央,代表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因此,汉代宫人为太后请安,用“长乐未央”,在这里,未央,代表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祝福。


藤树先生


这是汉代瓦当,其上字为“长乐未央”。

未央,就是“无尽”;长乐未央,就是“欢乐无尽”的意思。

夜未央,就是“夜未尽”。(初意是“夜未半”,引申而为“夜未尽”。)

大多数人都是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接触到“夜未央”一词,如“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蓦然再回首,梦还是一样,为你等在夜未央”,一唱便有古风之感。

夜未央,这个词最早来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晢晢,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庭燎,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表面看是照明用具,实际上这是重要的祭祀之物。

《孔子庙堂议》:“古者朝覲会同与凡郊庙祭饗之事皆设庭燎,司烜共之,火师监之,其数则天子百……”
《周礼·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通常认为《庭燎》一诗是讽谏周宣王应该勤政早朝,但窃以为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周宣王深夜观看火官庭燎祭祀的场景。

那暗夜中不熄的神圣火焰,象征着生命之光无惧黑暗,永不衰竭,直到迎来黎明的曙光。

所以,无论“夜未央”还是“长乐未央”,都有祝福寿命绵延不绝,幸福快乐永驻的意思。

故汉代长安城都城,左长乐(东)而右未央(西),长乐宫为东宫、未央宫为西宫。

宫殿之名应是取“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吉祥之意,祝愿皇图永固,江山永在,君王长寿无极。

白居易《长恨歌》:太液池塘未央柳,就是借用汉代未央宫的典故喻指唐王宫殿。

汉代铜镜铭文有:

周照无极,山海光明,长乐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命长寿,官位至三公。寿如东王父,西王母仙人。

日清月明(明),想见君光,天阜富庆,长乐未央,常(长)不相忘,以除不羊(祥)。

“长乐未央”在当时应该是一句非常常用的祝福语,就如同今人随时会奉上“恭喜发财”四字差不多。

此外,未央一词,还有“未半”、“无边无际”等含义,只是这些含义都不如“未尽”这个含义常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