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辉品历史



轰轰烈烈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原因有很多,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这根本就是空想,当时的社会模式没有试行的土壤,并不像后来我党所推行的分田入户。

搞得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提不出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目的不明确,不纯粹,绝大多数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最起码吃得饱肚子,衣食无忧,不至于饿死。所以在最开始能迸发出顽强的战斗力,一路势如破竹。



2领导阶层的争斗


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迅速腐化。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中期的巩固大本营使领导层核心分裂。杨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军政实权,所以“东府集团”势力最大。这些集团之间争夺权力斗争日益尖锐。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据《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记载,杨秀清骄傲专横的倾向日益严重地表现出来,“威风张扬,不知自忌”。

据《太平天国》记载:太平天国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原来“寝食必俱,情同骨肉”,变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显。洪秀全僻处深宫,把许多精力用于宗教神学的著述,脱离了斗争实践,脱离了广大群众。

初期的封王,也在一开始就埋下祸根,东王占有绝对的军政大权,导致野心的扩大,想取代天王。领导者彼此的明争暗斗,不信任也是促成失败的原因。

1856年8、9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天京被包围的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势力,“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洪秀全命韦昌辉率部于9月1日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次日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被杀。接着天京城内发生混战,太平天国优秀将领和战士两万多人死亡。后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

11月,洪秀全又命石达开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结束了韦昌辉对天京历时2个月的统治。在这之后,洪秀全又逼迫石达开出走,后石达开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全军覆没。

3,战略上的失误。

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清政府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4,清政府联同洋人

中外政府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1861年,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专攻金陵(今南京);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英法侵略者组织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前期的征战也使领导层有所损失,以致中期矛盾发生没有调和缓冲的势力。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所说,在北上途中,南王冯云山于1852年6月3日中炮弹身亡,西王萧朝贵于同年9月12日负伤死去。太平军失去了2位重要的领导。

此外,天国法令相当森严,刑律残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靠严苛的刑罚终究不能实现对人民的长久控制。

另外,太平军对知识分子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心理,视文化为寇仇。兵锋所到之处,造成的文化浩劫十分惨烈。他们到处毁孔庙、砸神像、拆改庵院,在其统治区内,所有名寺古刹、书院、古迹、文物皆焚毁一空。看到传统文化之类的“妖书”,便付之一炬。“读者斩,收者斩,买卖者一同斩”。太平军进驻宁波,存放四库全书的江南三阁,两阁荡然无存,一阁损失多半。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没见过如此大的文化浩劫。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痛斥太平天国起义以来“砸孔庙,毁佛像”等等败坏纲常伦理的举动,表示他们是比之前的农民起义者更凶恶的敌人(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指出太平天国一旦得势后的严重后果(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这使得整个清朝的统治阶级空前团结,开始联合对付太平天国。

往往革命军能成功,是他们在稍微有成就的时候,转身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样他们的江山能坐稳。而太平天国,用的是古怪的“改造版西方宗教”当理念,把传统纲常伦理全部打破,视儒生为猪狗,经济方面又准备采取“绝对平均主义”。而这才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始终无法得到能掌握社会的精英阶层的真正认同。

太平天国永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但某些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模板。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于国家而言,除了生灵涂炭,一无是处。


平生无憾事


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那么为什么天平天国会内讧呢?

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权力结构不合理。天王洪秀全是整个天国名义上的领袖,但却不是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者。

从永安称王到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掌权者和决策人都是东王杨秀清。东王杨秀清不仅在名义上高过其他诸王,仅次于天王洪秀全,而且是整个太平军的总指挥,掌握在军事大权。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领袖,他们中间产生冲突是迟早的事情。

在创业之初,时刻面对着清军的生死威胁,他们还可以精诚合作,但当天国建立之后,特别是随着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的去世,他们两者之间的力量平衡已

经被打破,内讧已经不可避免,只不过是洪秀全先发制人,取得了胜利罢了。

当然,即使天平天国不发生内讧,想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也不太可能,太平天国运动存在着太多的缺陷,如统治者的腐化;军事行动过于残忍,不得民心;战略方针上的失误;基层政权不够严密等等。


星轮历史讲堂


引起天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各王之间的争权夺利。起因是杨秀清逼封万岁。

第一 内讧的标志性事件: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改名南京为天京。这样,相当于太平天国建立了根据地,有了根据地,太平天国内部的高层之间开始互相猜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各自笼络人心,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开始了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一、内讧的原因

在太平天国内部,东王杨秀清是军事,掌握着内部的实权,军权政权都是他一手遮天,这使得洪秀全被架空,权利过于膨胀,因此惹得洪秀全、石达开、韦昌辉等人的猜忌,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1856年,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连续攻破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清军对天京周围的威胁,至此,杨秀清在天平天国内部的地位日益显著,洪秀全感觉到了危机,再加上杨秀清逼着洪秀全封自己东王府万岁,这使得洪秀全痛下杀手,召回韦昌辉等人,秘密处理杨秀清。

二、内讧的结果—诛杀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北王韦昌辉接到天父的命令后立即率兵返回天京,连夜包围了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杨秀清全家老小一个都没放过,随后诛杀波及到了期下属,诛杀杨秀清变成了韦昌辉清除异己的时机,诛杀的部属多大万人,幸运的是石达开逃往了安庆。 韦昌辉的残酷屠杀使得天京内部将士人人自危,石达开应众人的要求上书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迫于无奈,于当年11月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随后石达开返回天京,接管政务,但是洪秀全仍然对其心存疑忌,而后加封他的族弟洪仁玕为王,以制衡石达开。后来,石达开为了逃避,出走到了四川,后来兵败,在成都都凌迟处死。


第二 为什么洪天父秀全管不住杨秀清等人?

一、洪秀全其实只是天平天国的"精神领袖。


有证据表明太平天国的创立者并不是洪秀全本人。

李秀成说过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这段话就是说太平天国的创立者是冯云山。 在冯云山进入紫荆山区传教的3年多时间里,信众人数达到2000多人。要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相信你,冯云山就要有一个“神秘”的教主,这位教主不能是亲自传教的人,更不能被信众经常见到,基于这样的噱头需要,洪秀全被奉为“教主”,成为信众心心念念得天父。这样一来,洪秀全就是“偶像”一般的精神领袖。

二、洪秀全没有军权、政权。

太平天国起义后,打仗有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等人,朝政事务有冯云山,尤其是杨秀清,他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实权,洪秀全充其量就是摆设,是拜上帝教的“教主”,一种精神信仰。 这也就是洪秀全虽然作为天平天国的天父,但是由于没有实权,他不可能节制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掌握实权的人,悲剧也就避免不了。


第三 天京事变的影响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军损失了足智多谋的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在成都就义,再加上在1852年阵亡的萧朝贵、冯云山,太平军内部已经是没有能领兵打仗的将领了,经过这一内讧,不经失去了人才,更是错失了乘胜追击清军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史学界关于天京内讧的起因有逼封万岁说、告密说、索取伪印说、自居万岁说等说法,但是我倾向于"逼封万岁说",因为作为农民出身的杨秀清是十分渴望权利和地位以及名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他这表现的淋漓尽致。

要是没有天平天国的内讧,清政府可能就会被推翻,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以及《天朝田亩制度》可能就能一步一步施行,清末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南山居史


太平天国内讧原因在聚众分封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聚众,被人抓了冯云山,眼看要散,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凝聚了人心,洪秀全是天兄。造成了,杨秀清可以责罚洪秀全,可以制约洪秀全,可以凌驾于洪秀全之上。可以说是一山二虎。永安分封,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九千岁,南王冯云山,八千岁,西王萧朝贵,七千岁,北王韦昌辉,六千岁,翼王石达开。东王杨秀清节制南王西王北王翼王。太平天国施行军师负责制。杨秀清建都功劳大。由于功杨秀清高震主,为人张扬不忌。处事太张扬,不知收敛。他又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一山不容二虎,想做虎。韦昌辉哥哥同杨秀清的娘兄争房产,杨秀清交韦昌辉处理,韦昌辉五马分尸处死了哥哥。部将打水营兵,杨秀清以管理下属不严仗责四百,杨秀清与陈臣瑢和燕王秦日纲也结梁子。韦昌辉建议洪秀全杀杨秀清,洪秀全没理,陈臣瑢告密说杨秀清杀洪秀全,篡位。洪秀全下密诏,诏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只杀杨秀清及三人,韦昌辉带三千精兵,到天京即南京陈臣瑢带路进入东王府的街道。


用户6663864333286gun


由于洪秀全能力不足,导致太平天国出现了奇葩的权力结构。

正是这种奇葩的权力结构,注定了内讧的不可避免。

独特的二元政治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可是,洪秀全干实事的能力实在有限。

因此,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工作,早期由冯云山负责,后来由杨秀清、肖朝贵负责,洪秀全领导实际工作的时间非常短。(正因为洪秀全短暂的领导领导不力,使拜上帝会一度群龙无首,杨秀清、萧朝贵才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成功上位)

因此,尽管洪秀全身为教主,高高在上,但却无法有效领导实际的组织、军事工作。

所以, 太平天国也就形成了独特的二元政治结构:主与军师。

洪秀全是教主,但不负责实际工作;实际的工作,由军师负责。

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何曾有过长久稳定的二元政治呢?

尴尬的宗教领袖

当然,从世界范围来看,二元政治也不是没有先例。

比如:当年日本的天皇与幕府大将军。

但问题是:当年,天皇是日本唯一的神,而洪秀全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神!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甚至洪宣娇,都有宗教身份!

而且,杨秀清、萧朝贵还能以天父、天兄代言,直接压洪秀全一头!

因此,所谓主与军师,宗教领袖与世俗领袖的分工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太平天国表面上是二元政治,实际上,还是一元政治。

既然是一元政治,那就只能是“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从“二元政治”到“二人转”

当然,洪秀全毕竟是君,其他人毕竟是臣。如果臣子们的权力能够维持平衡的话,洪天王还是可以踏踏实实搞研究的。

最开始的权力结构,就是如此。

尽管杨秀清有节制诸王之权,但萧朝贵、冯云山都可以制约杨秀清!

萧朝贵,早期一度压制杨秀清,并且拉拢了韦昌辉等实力人物。他们在军事上话语权非常大。

冯云山,拜上帝会根据地的实际创始人,太平天国的各种典章制度、组织方式都是他一手搭建的,他在组织建设上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因此,萧朝贵、冯云山,一武一文,可以有效制约杨秀清。

可是,冯云山、萧朝贵却早早“升天”了!

由于正值四处转战之时,无论是洪秀全本人还是太平军,都极度依赖杨秀清杰出的军事才能,因此,杨秀清的威望、权力进一步扩大。

如此,太平天国“主与军师”的二元政治,就演变成了洪秀全与杨秀清两个人的二人转!

走向决裂

入天京之初,洪秀全曾经尝试过重建平衡。

《贼情纂要》和《金陵省难纪略》提到:定都天京之初,东王主政务,北王主军事。

可是,这个平衡只维系了很短的时间。

杨秀清天父下凡:兵机政要,皆由天定,人莫得违···杨秀清是天下万国军师,大权尽归掌握!

显然,洪秀全想要维持世俗权力的平衡,杨秀清又想以宗教身份摆脱洪秀全的干扰,宗教与世俗的边界根本不堪一击,二人的决裂已经不可避免!

最拙劣的内讧姿势

内讧不可避免,但内讧的姿势对太平天国的国运很重要!

慈禧与肃顺的内讧姿势不错,所以,辛酉政变只杀了三人,大清风平浪静。

杨秀清企图采取的姿势是:1、提高自己的宗教地位;2、改君臣关系为"万万岁”与“万岁”的关系。以类似“禅让”的方式上位。

1853年11月,以天父下凡之名,杨秀清被加封为“圣神风”、“劝慰师”。

“又吾求父,另以劝慰师赐尔,可与尔永居···劝慰师而圣神,父缘我名而遣者,彼将以万理教尔,又以我语尔诸言示尔记忆也”...“然吾实讲缘,吾往,尔受益,因吾不往,劝慰师弗就尔,如吾往,则遣之就尔矣——《约翰福音》。

显然,杨秀清的宗教地位大大提高。即使不动用天父下凡,他本人也已经几乎可以取代天王的宗教职能!

随后,杨秀清再次天父下凡,自己晋万岁,尊洪秀全为万万岁。

自东汉开始,万岁,就是天下之主所独有,绝非人臣所敢称的!

因此,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类似于逼洪秀全做“太上皇”。

杨秀清的计划,类似于古代的“禅让制”。

如杨秀清计划成功,天京事变破坏要小得多。

不过,洪秀全没那么多讲究,他密招韦昌辉等人进来,砍掉了杨秀清。

一时间,天京城中血雨腥风,太平天国骨干尽失!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洪秀全的能力不足。

如果洪秀全能力强一些,可以领导实际工作,又怎么会仰仗他人,搞出个奇葩的“二元政治”来呢?

而他在权力斗争中,又没有长策,选择了最直接,也最惨烈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终,洪秀全以一场空前惨烈的内讧,亲手埋葬了自己创立的太平天国!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太平天国起义可谓是满清末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它一度严重动摇了满清的统治,可惜最后由于太平天国内部重要人士的内讧,导致功败垂成,却是让人感到非常的可惜。

太平天国的内讧事实上在太平天国建立初期就已经埋下了,在早期的时候洪秀全事实上个人能力不行,但是又被人强行推为领袖,而他真正的核心的灵魂人物却是冯云山。冯云山本人可能是淡泊名利,为了大业不惜把其他人推为领袖,把自己置于幕后甘作绿叶。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淡泊名利,到了后期争权夺利的现象,表现的非常的厉害。

而冯云山在早期起事之前,却意外被抓,导致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关键时刻杨秀清站出来,表演天父上身,稳定了起义的队伍,使起义不至于中途夭折。后来,萧朝贵有搞出了天兄的把戏。虽然这些把戏看起来相当可笑,但是却稳定了起义的队伍,使太平天国起义得以发展下去,但是却为天国后来的隐患买下了伏笔。

在永安封王的时候,冯云山只被封为第四的南王,居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之下。不过这个时候,上层各派好歹处于一个平衡之中。但是起义进行中,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战死,东王杨秀清独大,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资历较浅,威胁不到东王。杨秀清也却是雄才大略,屡次击败清军,创立太平天国可谓是居功至伟。而天王洪秀全看起来完全无所作为,等于是一个傀儡。在这种情况下,东王杨秀清就有了取而代之之心。但是天王长期居于太平天国第一人,也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双方最终火并,导致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纲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叁人积怒于心,口顺而心不息。少怒积多,聚成患害,积怒仇深……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这是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后所写的自述中对天京事变起因的描述,揭露出内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杨秀清威风张扬,不知自忌,对首义诸王威逼太过,致使积怒成仇,从而心生杀机。

授予权柄过重 埋下内讧祸根

但细究起来,杨秀清之所以嚣张跋扈的原因,实际上早在金田起义之前就已经埋下隐患。1847年底,紫荆山石人村士绅王作新率领团练,捣毁了拜上帝教总坛,抓捕冯云山、卢六等骨干成员送入桂平县大牢,洪秀全仓皇逃回广东老家,拜上帝教面临土崩瓦解的险境。
危急关头,原本只是普通教众的杨秀清利用“神仙附体”的巫术,假扮“天父临凡”,号召教众们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共克时艰,使濒临解散的拜上帝教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第二年,洪秀全、冯云山回到紫荆山,见杨秀清把教中事务处理妥当,便默认了他拥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从而种下日后内讧的祸根。

杨秀清凭借这一特权,在拜上帝教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同时又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被洪秀全授以“左辅正军师”“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等等大权。由于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是国家元首,只临朝不理政,由军师处理所有军政要务,并向天王请旨颁行,杨秀清因此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际统治权。

居功难免自傲 从而引发内讧

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并定都于此,标志着正式与清朝分庭抗礼,成为地方割据政权。杨秀清作为实现这一宏图伟业的最大功臣,在天国内部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可谓功高震主。但杨秀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没有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反而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在对待首义诸王时也毫不手软,铁面无情,导致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酿成内讧的惨剧。

例如,韦昌辉的哥哥因与东王娘兄争夺房产,杨秀清把他交给北王议罪,迫于东王权势的韦昌辉忍痛以五马分尸处死其兄,并声称不如此,不足以儆示众人。部将张子朋殴打水营士兵,酿成兵变,杨秀清以“勒部不严,激起兵变”杖责韦昌辉数百,这些都成为双方矛盾激化的“助燃剂”。

更为严重的是,杨秀清竟然用“天父临凡”的特权干涉起了天王的家务事,由于洪秀全虐待妻妾,致使一位怀有身孕的小妾流产,杨秀清借用“天父”的名义斥责洪秀全,要求杖责四十大板,最终在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的极力求情下才幸免受辱。杨秀清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使得一向屈服在他淫威之下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结成“诛杨同盟”。

1856年,随着取得大破江南大营的空前胜利,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和世子为万岁,韦昌辉趁机向洪秀全建言诛杨,未获允准。同年7月,佐天侯陈承瑢向洪秀全密告,说杨秀清要杀他篡位,这才下定决心,派人送密诏给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令他们领兵诛杨,从而引发了天京事变。

变乱发人深省 防患始于未然

天京事变又称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据统计,在天京事变中被屠杀者超过两万人,杨秀清的家眷亲属、部将护卫被尽数斩杀,石达开的家眷护卫在变乱中丧生,还有韦昌辉、秦日纳、陈承瑢等也在事变中被杀。自此,太平天国人才凋敝,士气低落,百姓们纷传“天父杀东王,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的民谣。

自古以来,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引发的变乱不绝于史,但为何太平天国却因为一场变乱而由盛转衰,大肆屠戮两万人呢?远的不说,就说几年之后的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从顾命八大臣手中夺取了朝政大权,也只不过处死了肃顺、端华和载垣三人便宣告结束。

这其实和洪秀全的个人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原本石达开和韦昌辉只打算诛杀杨秀清本人和他叁位兄弟。可当韦昌辉率三千亲兵入城后却大开杀戒,东王府内男女老幼无一幸免,全部被杀。随后洪秀全下诏以滥杀无辜的罪名杖责韦昌辉、秦日纲四百大板,令东王部属前去天王府内观刑。不知是计的东王部属五千余人被解除武装,关入几间大库房内,惨遭全副武装的韦昌辉部无情绞杀。

韦昌辉企图取杨而代之,对东王部属实施斩尽杀绝的策略,洪秀全却毫无制衡之道,将生杀大权全部托付于一人,致使这场由内讧引发的变乱成为敲响太平天国覆灭的丧魂钟。如果洪秀全没有过度授权,并且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制衡杨秀清日益膨胀的权力欲望,极有可能将变乱的萌芽扼杀于摇篮之中,也就不会因此而导致天国元气大伤,陷入人才凋敝的窘境。


历史茶坊


太平天国的内讧,导致了他们起义最终的失败。那么,为何太平天国会起内讧呢?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起义的。

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又没有得到饱读诗书之士的辅佐。

这样的人,一旦取得了一点成果,他们就开始不思进取了。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的创建人就是洪秀全,可是,洪秀全是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一个人,正是因为考不上秀才,他才要造反的。

你说太平军有洪秀全这种要文化,没有文化,要格局没有格局,要度量没有度量的领导人,他怎么可能带领太平军走向辉煌呢?

事实上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在占领南京之后,他就开始不思进取,开始享乐人生了。在洪秀全占领南京之后,他就给自己的盖了一个豪宅,而且他在这个豪宅里一住就是十一年的时间。

作为天平天国的创建者,十一年不出自己的豪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他们互相残杀

在太平军占领天京之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他们开始不研究怎么打清军,怎么推翻清王朝了。

很显然在他们看来,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了胜利者,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江山了。

这时候他们就开始争权夺利了,太平天国本是洪秀全建立的,按理说洪秀全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人。

但是,事实上远非如此,洪秀全一直都是太平军精神上的领导人。

真正军政大权一把抓的人,是东王杨秀清。

让杨秀清压在了洪秀全的头上,这是洪秀全十分不满的事情。

所以,洪秀全想要掌管太平军,就必须对杨秀清下手。

杨秀清居功自傲,得罪了很多人。

当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十分痛恨杨秀清的时候,他就联合了韦昌辉,包围了杨秀清的东王府,然后把包括杨秀清在内的东王府里的2万多人给杀掉了。

恰恰也是杨秀清的死,导致了太平天国开始走向了末路。

失去了士兵对他们的信任

本来太平天国建立之初,他们喊出来的口号就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一开始起义的时候,他们还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时日一长,尤其是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军里的大部分人,觉得事情不对了。

毕竟他们亲眼所见的,能够享受荣华富贵的,还是那几个王而已。

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兵,该穷的还是穷。也就是说太平天国,根本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所以,在士兵失去对他们的信任之后,太平军的战斗力就大大的降低了。最后他们被清军打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史学达人


太平天国之所以从一开始的所向匹敌,到后来的一蹶不振。全部都是因为他们发生了内讧导致的, 可以说是他们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至于说引起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我想有如下几条吧。

太平天国的几个领导人,对自己认识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

太平军之所以起义,就是想要实现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可以说他们的设想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是十分的艰难的。

比如,他们大肆宣扬的人人平等的概念。

可是,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这个世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毕竟每一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能力越大的人,得到的越多似乎更加的公平一些。这样的话,也就不可能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了。

说具体点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他们的待遇肯定是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样的。

在他们占领南京之后,这些王们就开始享受生活了,他们以为占领了南京,就得到了天下。这时候的他们,就开始不思进取,以享乐为生了。

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歼灭清廷的决心。所以,在占领南京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过大的战役的胜利,可以说这都是他们对自己目标不清晰导致的。若是,他们的目标定位拿下紫禁城,赶走清廷皇室。恐怕结果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私欲,他们不惜向同僚下手。

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他们规定太平军里的士兵,每一个人可以娶一个老婆,实行一夫一妻制。

可是,对于几个王都是没有限制的。

若是这个王,喜欢的话。他们想要娶多少个女人,就能娶多少个。

还有几个王的住所,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待遇,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不断的显现出来。

尤其是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是最不可调和的。

他们两个明争暗斗,都想当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掌控人。

最后,洪秀全联合北王韦昌辉,干掉了东王杨秀清。然后石达开又杀掉了北王韦昌辉。

洪秀全对石达开不满,把石达开逼走。

从此,太平军开始走向了末路。

太平军里的几个王,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才是导致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太平军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气候。

太平军起家之处,是洪秀全,冯云山和杨秀清等人,采取欺骗的手段,让不明事理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参加进来的起义的。

这样的军队,若是能够得到利益,他们就能拼命卖力,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把敌人给杀掉。

可是,当他们得不到公证对待的时候,这样的军队,就成了一盘散沙。不用风吹,时日一长,他们便会自毁灭亡。

正如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几个王开始享受生活了。这时候的太平军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富贵了的人永远是那少数的几个人。

自己的生活,是丝毫没有改变,和之前做清朝的顺民一样。都是可以娶一个媳妇,种一块土地。

可是,这终究属于是造反呀,若是失败了就会被杀头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的战斗力,也是大不如前了。最终太平天国走向灭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汉史趣闻


太平天国那几个天王们就是一小撮为''打天下 、坐江山''的利欲极强、理欲极弱聚在一起造反的奸恶之人。所以,稍一成功就开始争权夺势,自相残杀,这很正常。李世民为抢皇位,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杀,更何况太平天国这些异性王之间的互相残杀了。

作为百姓,我们必须永远记住:

那些用暴力杀人来''打天下,坐江山''的人,几乎全是大恶之人。无论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还是陈涉、吴广、黄巢、朱元章、洪秀全之流,全是坏蛋。

朱元璋这个要饭的小和尚''打天下,坐江山''之后狰狞的嘴脸儿不是暴露无遗了吗?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连为他卖命的功臣都杀,难道对百姓还能好吗?

不管那些为''打天下、坐江山''的人们打着什么冠冕堂皇的旗号,那都是拉帮结派、立党为私的一伙。唯利是图就是他们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那些为''打天下、坐江山''同''守天下、保江山''的两伙人的互相残杀,给民众带来的永远是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