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如果孩子在3-6岁的时候听力理解力没有被培养好,就有可能会在孩子一上学的时候出现一种叫“一年级差生”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不能很好地跟随老师上课的指令,不能很全面地吸收上课的内容。

事实上,小学真正决定性的大规模两极分化发生在三年级,从这个时候开始,学习中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来自于圣经的说法,简单理解就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那么,这次两极分化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个造成的原因就是阅读理解力。也就是说,这次分化中会让阅读理解力好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好,而阅读理解力差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吃力。每个班总会有好学生、中等生和差生,那是不是这种格局就会永远保持?肯定不是的。

今天我们就说说如何帮助优等生保持、中等生更好、差生提高的方法。

  • 优等生

优等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积月累的。3-6岁被朗读,6-8岁转入自主阅读,坚持的好的孩子此时已经接触阅读超过5年了。如果配合上我们前面课中讲的方法,文体丰富又海量的阅读,不仅让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占尽先机,且开始形成更为高级的思维能力。

所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只需要继续保持长期丰富和大量的阅读即可。

  • 中等生

中等生,顾名思义就是班级里中间的学生,从第11名到30名。作为一个中等生的爸爸妈妈,你最想做的事情一定是帮助孩子成为中上等、进而进入前10名,对吧?

三年级之后,与一二年级相比,孩子的作业压力会逐渐越来越大,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有限,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时间不够用了就放弃阅读。事实上,刚好相反,这个时候真正要做的是力保阅读。为什么呢?

中等生和优等生最大的差异其实是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时间管理。同样的题目,中等生给两倍的时间也能做对,在规定的时间就不见得做得对。

这种信息处理的速度不是通过题海战术提升的,而是通过阅读理解力的加强提升的。阅读速度快且理解速度快。时间管理是指有效利用时间,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但是该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完成任务。这种能力,其实也是在阅读中可以被培养的。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具体的方法有两个:

第一就是让孩子坚持阅读。

阅读对中等生而言,坚持起来并不容易,固定时间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对你自己和孩子的自律性有太高期待,比如今天作业少多出来2小时,这个时候再阅读。不,真有这2小时,孩子不是打游戏就是看动画片去了。相反,阅读必须要每周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包括两点,一个是具体的时间段,一个是具体的时长。比如,每周一三五六,晚上9:00-9:30,每次至少是30分钟。那么时间固定下来,才好帮助孩子有效规划时间,在9:00之前完成其它作业和功课。当然,需要再提醒一下的是,阅读的文体要丰富,小说和非小说并重。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第二个方法是为了保证阅读质量的。

学业压力增加,更要高效利用时间。如何保证阅读的质量很重要。这其中有一些小方法。所谓阅读理解力,其实就是不仅仅在读,而且能够理解,阅读首先是文本信息进入大脑,那么理解是反向作用于阅读文本的一种力量。如何反向作用于阅读文本产生理解呢?

你不妨让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进入小学之后,让孩子每次阅读的时候拿着笔,从简单地画道道开始,用荧光笔把好词好句画下来。逐渐过渡到在书上写一些反馈。写什么呢?

看到好词好句,除了画下来,是不是可以写一句: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排比句写得很美。如果只是看过去了,基本上不出三天就忘记;如果画一画,留在脑海的印象会更多;如果写一写,记忆就会更深刻。

除了好词好句,看非小说的时候会遇到观点。对于观点是否同意,也可以在书上直接写下来。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可以把为什么同意也记录下来。如果能够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小习惯建立起来,就能够保证阅读的质量。未来还能够帮助孩子从阅读理解力的提升,进而过渡到写作能力的培养。

书上有了记录,未来老师让写日记、写读后感,孩子都有了初步积累。刚才已经说了,中等生和优等生最大的差异,其实就是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时间管理。为了能够让中等生有进一步提高,请在阅读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还没找到感觉的学生

中等生说完了,那在小学三年级已经处于班级后10名的孩子还有机会嘛?答案是,肯定有啊!到了初三可能就确实比较难了,在小学3年级还是很有机会的。

但是此时孩子只有8、9岁,在班里是后10名的状态,自己心理压力就会比较大,你需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很多很多的爱心,帮助孩子做心理建设、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毕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目前成绩不理想肯定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了。同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进步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那么,除了支持和鼓励这种软性的东西,帮助孩子成绩提升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这个时候绝大部分家长的解决方案是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是这个时候上5个8个补习班都没有什么用。为什么?

因为目前学习有些吃力的孩子,不仅仅是阅读理解力的问题,而是听力理解力还有问题。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你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孩子都听不懂呀!此时咱们要先提升孩子的听力理解力,然后再过渡到阅读理解力。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给这些还没有找到感觉的学生,我们也有方法,一共三个。

方法1:听新闻,理解并记录。

对于新闻的记录这个方法,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理解力受限,孩子听到之后记录下来的和你听到的有偏差,此时不要责怪孩子,一定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孩子的理解,万万不能再次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这种听10分钟,选3条最简单的记录的方式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你来制定孩子听哪些了,增加难度。比如,听最前面的3条记录,听最后面的3条记录。或者听2条国内新闻记录,听2条国际新闻记录。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方法2:朗读课文

读当前正在学习的课文。每次不必很长时间,20-30分钟就可以,早上利用早起的一段时间就可以做了。但是我观察过很多家长让孩子读课文还录下来发小视频到微信朋友圈,但是孩子朗读中的问题,他都没看出来,或者说不知道要如何发现问题在哪儿。阅读理解力欠佳的孩子,朗读时的表现是流利度差,就是不流畅、磕磕绊绊的。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有生字,或者认识但是不熟练的字,所以看到这个字的时候要反应一下才记得读音,就会听起来打磕巴。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让孩子朗读之前,把这段课文先看一遍,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字标上读音。

第二个原因,朗读和理解不同步,表现在断句上。说明孩子朗读的时候只是在发音,没有同时去理解。因为断句的那个点实际上就是词群分割的点,几个词组成的词群代表了意群,就是意思。


0-12岁孩子,理解力导致学习中的“马太效应”

方法3:和孩子一起读报读杂志

你和孩子一起读,读完了之后跟孩子进行讨论,刚刚读过的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人物?表达了哪些观点?

通过孩子的表达,你很容易看出孩子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每次不用多,读一篇文章就可以了,再加上一起讨论,不要超过30分钟。我说的讨论可一定要是讨论哦,不是考试让孩子回答问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

对于学习没有感觉的孩子,这三个方法可以采取先后的方式一一来做,或者前两个先做,最后再加上第三个。比如,听新闻和读课文我们就用一年的时间做透,每周7天要坚持5天。早上30分钟读课文,晚上留出20分钟听新闻做记录。听需要10分钟,写还需要10分钟。等到一年有了进步,再增加第三点不迟。否则一次性给孩子和你自己增加太大的负担,并不是好主意。踏踏实实、同时扎扎实实把每一个方法做到位,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如果本期内容,你有更多想法和提问,欢迎到未来春藤的交流讨论区,留下你的问题,等待导师们的详细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