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2020年的第一季度,比以往年份來得更刺激些。

春節以來,全國眾志成城、不計代價,終於將疫情控制住,但就在復工復產逐步開展之時,國外疫情的爆發又讓經濟蒙上了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3月9日美股頂了十幾年的“牛市”猛跌到觸發熔斷,顯示了國際市場現在多麼“沒信心”。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糾結的疫情、暴跌的美股,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裡,消費和出口在重重打擊下暫時難有起色,投資就成了“拯救”2020年經濟的最大依靠。因此,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2月23日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不到20天裡的4場中央高級別會議,都對投資進行了部署——新基建,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7大領域。

事實上,青島在新基建上的佈局已經早早啟動:

去年陸續公佈的15個攻勢作戰方案中,“雙招雙引”攻勢作戰方案、“高端製造+人工智能”攻勢作戰方案,新基建都是重要內容;

去年10月22日召開的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專題會上,青島也提出“站在未來看今天”,用城市設計引領城市發展,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不過隨著疫情的爆發、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投資在“救市”上的重要性被放大凸顯,全國各地圍繞新基建的“競爭”似乎一下子“激烈”了起來。春節後,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公佈重大項目清單,新基建項目往往佔據“半壁江山”。

截至3月6日,23個省市發佈的總投資額已經達到了47.66萬億元(投資計劃貫穿多年,其中只有部分是在2020年完成投資)。其中廣東、雲南的總投資額超過5萬億元,四川、福建、陝西、河南、內蒙古超過3萬億元,山東為2.9萬億元。

在新基建這個賽道上,不少城市已經以衝刺的姿態開跑:

鄭州確定了2020年的212個重點建設項目,年度投資目標為2026億元;

濟南2020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70個,總投資13795.1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047.3億元。

長沙2020年重大項目1320個,總投資16245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592億元;

成都2020年將實施10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3303.23億元,年度投資4686.87億元;

蘇州公佈了今年以來集中籤約、開工的74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到5414.13億;

無錫也在年初集中開工了185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116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49億元。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在2019年創下21.6%投資增速的青島,也拿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

1月13日,青島發佈了《2020年青島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提岀2020年重點推進的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3521億元,其中20個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達632億元。

同時青島組織開展了未來5-10年基礎設施建設思路硏究,提出了38個領域總計3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涉及交通設施支撐膠東半島一體化發展、重點組團完善城市大框架、信息基礎設施支撐新興產業突破、市政設施提升城市服務玏能、農村基礎設施促進鄉村振興五大方面。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危機中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僅提振當下的經濟,更有助於佈局未來產業先機,以中國為例: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1973、1979年兩次石油危機,一大批核心重工業適時啟動,化肥乙烯生產線、寶鋼都誕生在那個時期;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由10%調整到15%以上,許多公路、鐵路、通訊、農田水利設施就是在那時修建;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4萬億的威力至今歷歷在目,西部地區的高速公路網、國人引以為豪的高鐵、許多城市的地鐵輕軌建設,正是在那時按下加速鍵。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2020年,這一輪新基建投資,正好趕在了信息社會向智慧社會過渡的關鍵節點,投資建設的不僅是基建更是未來的產能基礎,只要佈局“穩準狠”,危機中的投資會給未來產業的發展打下極好的基礎。

瀏覽目前各地發佈的大項目清單,不難發現5G可謂是新基建的領銜者,比如廣東的大項目清單中,就包括3.8萬個5G基站,重慶的清單中包含2.7萬個5G基站。

5G是萬物互聯的底層技術保障,無論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還是工業互聯網,都需要5G作為基礎。5G就相當於下一個時代的高速公路,哪裡的5G路通了,新興的產業就跑到哪裡去。而5G,正是青島佈局早、佔據先機的新基建領域。

2019年,山東共建設了1萬多個5G基站,其中6000多個在青島,全國首個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也落戶青島,超高清視頻產業目標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根據《青島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2020年,青島計劃建成1.3萬個5G基站,實現城區重點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到2022年,5G基站數量達到3萬個,實現重點城鎮5G全覆蓋,提升用戶網絡感知體驗,打造針對各類業務場景的差異化定製網絡與智能服務能力。

無論是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在新時代,5G就是那個“道”。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有了5G“打底”,就為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9年10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支持創建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是繼上海(浦東)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之後,全國第二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隨後的11月29日,2019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青島會議上,華為、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聯合發佈了《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青島宣言》,在國內首創提出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

人工智能的魅力在於,它與醫療、教育、工業、農業等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應用上,擁有無限的前景,而

青島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的大類行業,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天然實驗場。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青島提出要打造

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海爾在這個領域已經頗有建樹。2019年6月,海爾成為BrandZ全球百強品牌中第一個且唯一一個物聯網生態品牌;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十大雙跨平臺,並位居首位。根據海爾日前提出的《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發展規劃,工業互聯網就是其實現價值倍增的重要途徑。

至於新基建中提到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除了青島自身的地鐵、高鐵建設正在加快佈局外,以中車四方為龍頭的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無疑將是這一輪新基建中的受益方。因為無論是地鐵車輛還是高鐵車輛,“青島造”都是這個千億級市場的主角之一,全國各地興起的軌道交通、高鐵線網建設,全部都是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的機會。適時而動、緊緊抓住,青島的軌道交通產業,完全有希望在已經做大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倍增。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與2008年的投資加碼不同,2020年的新基建”熱潮”在資金來源上更加多元化(民間資本廣泛參與)、投資方向更加精準(房貸利率已經與基準利率脫鉤),而且正好趕上經濟引擎從信息化向智慧化換擋的窗口期,新基建投資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短期內的提振經濟,更會影響未來的城市實力。

在許許多多新基建涉及的領域,還沒有形成阿里、騰訊、華為,這就是青島實現趕超的機會

新基建,青島、鄭州、長沙、無錫、濟南……以衝刺的姿態起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