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为何能成为中国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dimanlanke


“谥号”是帝王及其后妃、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和品德,给予的中肯称号。在古代,皇后的谥号一般都会含有皇帝的谥号。

卫子夫

出身卑微,后来完美逆袭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不仅改变的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其家族人的命运。大家熟知的卫青就是她弟弟,而霍去病是她的外甥。两个人都是汉朝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汉武帝晚年爆发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在两位女儿被株连冤杀以后,为了自保,行使皇后权利,帮助太子起兵。后来太子兵败自缢,卫子夫被收回皇后玺绶,或许是觉得自己对太子的死有责任,或许是以死明志,最后卫子夫也自杀了。后来汉武帝对于卫子夫的死和太子刘据的死十分的后悔,在长安城内修了思子宫,用来寄托对卫子夫母子的哀思。可惜,人死不能复生,大汉一代贤后和太子都死在武帝晚年的一时昏庸和不辨是非。

十八年后,卫子夫的曾孙汉宣帝即位。用皇后礼仪重新安葬卫子夫,置陵园以及设周卫奉守。追谥卫子夫为“思后”,其陵墓为“思后园”。因此卫子夫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自此,历代皇后在皇帝的谥号之后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谥号。


历史也疯狂


发现有些人陷入误区,认为古代皇后拥有独立谥号就是特别的高人一等似的,其实,那些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大多都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不被官方视为合法正统的皇后,才拥有独立谥号,那可不是多牛批的事,而是尴尬事好伐!

卫子夫为何拥有独立谥号,是因为她生前被丈夫武帝刘彻下令收了皇后玺绶,也可以说她被废了,只不过废后流程没有完成而已。

一个没有玺绶的皇后算什么皇后?就像清国孝惠皇后被停中宫笺表都把大臣吓坏了,预示着要废后,何况没收皇后玺绶。

只不过后来卫子夫的曾孙宣帝刘询继位了,给曾祖母追上一个谥号,还没好意思系武帝的谥号,当时官方承认的孝武皇后是李夫人。

卫子夫的思后是不伦不类的一个存在,比如朝廷停止有些前辈的祭祀,像那些不伦不类的不正统的思后,戾太子,戾后母子婆媳首当其冲,被停止祭祀。

古代女性依附男性,皇后没有谥号时只要系丈夫谥号就是合法的,就是正统的荣耀的,而没有资格带上丈夫谥号的都是尴尬的存在,就算子孙争气也改变不了她的处境。

说到第一个独立谥号的皇后,不能不说最后一个独立谥号的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她是被丈夫追封的,可是丈夫死后,并不被后世子孙承认,没有带上丈夫的谥号,在有些祭祀方面肯定不能和带丈夫谥号的正统皇后相比,所以才说她们是尴尬的存在,可不是显得她们多牛批啊!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卫子夫,史称孝武卫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位皇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自己独立谥号的皇后。

从出身来看,卫子夫可以说是非常卑微的。她原本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歌女。刘彻去探望亲姐姐的时候,喜欢上了这个歌女。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卫子夫进入了皇宫。

其实从卫子夫的出身来看,她能当上皇后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是,她架不住对手给机会啊!

刘彻原本的皇后是表姐陈阿娇,两人算是有过一段青梅竹马,刘彻还曾说过要“金屋藏娇”。而且陈阿娇老妈是馆陶长公主,当时除了太皇太后最有权势的女人,刘彻非嫡非长,能够成为太子,继承皇位。离不开这个姑姑加丈母娘的帮助。

所以陈阿娇无论是感情还是出身背景,那都要比卫子夫来得有优势。

但是陈阿娇由于出身贵胄,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十分人性的性格。众所周知,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谈恋爱的时候你作一作,那叫可爱。结婚后再这么玩儿,那就是作死了。而且陈阿娇身为皇后,一国之母,自然更需要稳重。

结果陈阿娇依旧我行我素,搞得刘彻很是不爽,最后为了躲这个女人,不得不老往姐姐平阳公主府上跑,这才遇上了卫子夫。

对于刘彻来说,奴婢出身的卫子夫和陈阿娇比起来,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又听话、又漂亮,关键是还会生。她一来就给刘彻生了三个公主一个皇子。这个皇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巫蛊之祸被杀的卫太子刘据。

这可把汉武帝乐坏了。至于陈阿娇,自己肚子不争气就算了,老老实实的就行了嘛。可她还要作,召集方士,行巫蛊之术,妄想将汉武帝重新拉回来。后来事情败露,刘彻实在是忍不了了,于是就当了一次渣男,把她给废了。

这无疑是给了卫子夫上位的机会。

而且卫子夫还有个牛逼的弟弟卫青。虽然当时卫青还未出征匈奴建功,但凭借着姐姐的关系,他已经跟了刘彻许多年了,刘彻对其非常信任,册立卫子夫为后,保不齐有拉拢卫青的意思。

公元前130年,卫子夫被正式册立皇后,而就是在同年,卫青正式统兵出征匈奴。两者必定是有着一些联系的。

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平定匈奴的战争,在卫青出征匈奴的同时立卫子夫为皇后,无疑是在向卫青表示,你这是在给咱家自己人打仗啊,可千万长点心。既是信任,又是鼓励,有利于稳定军心!

结果大家都知道,卫青七征匈奴,连战连捷,直捣龙城。正式开启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大反攻。而后来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更是不得了,年方弱冠,便屡立战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与舅舅卫青一起,直接干翻匈奴单于和左贤王。

封狼居胥,威震天下。

后来舅甥两,分别被拜为大将军、大司马,封万户侯,成为了西汉帝国两大统帅。卫氏一脉更是当时帝国实力最强的外戚。

而这些都是卫子夫后权得以保证的基础。

不过,命运弄人,弟弟和外甥都先于卫子夫去世,自此卫家开始衰落。而年老色衰的卫子夫已经不再受汉武帝宠爱,取而代之的是李夫人。卫子夫唯一的依靠便是自己的儿子,太子刘据。

但命运弄人,巫蛊之祸,刘据遭奸臣陷害,满门被屠(只余下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而皇后卫子夫因为曾用皇后玺绶帮助刘据调兵,遭到汉武帝的怀疑,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被收回。

最终,对晚年刘彻已经彻底死心的卫子夫,选择了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代贤后,就此终结。

至于她这个“思后”的谥号,是她的曾孙汉宣帝追封的。按照谥法,这个“思”字在那个时代,并不全是一个很好的字眼!

有道德纯一曰思,也有追悔前过曰思;可以看得出来,汉宣帝是肯定曾祖母是一代贤后的。但是对于汉武帝这样的祖宗,又不能完全否定。当初卫子夫曾帮助刘据调兵,虽然做法没错,但确实有些越权,所以给汉武帝个面子,姑且算其有错。这才用了这个“谥号”。

而卫子夫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虽然独立谥号非常尊贵,但有点尴尬,因为古代皇后的谥号一般是跟着皇帝走的。像汉武帝谥号“孝武”,直接应该是孝武皇后才对。只不过因为巫蛊之祸,卫子夫地位受到影响,没能跟着汉武帝获谥。

刘询继位后,对于曾祖母的遭遇十分同情,于是就搞了个独立谥号出来。

总而言之,要怪就怪汉武帝这个渣男吧。


白话历史君


为什么?!追封的呗,不独立的谥号已经被占了。要不然有谥号也得随汉武帝。

卫子夫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但这个独立谥号不是汉武帝给的,而是卫子夫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给的。

再者有谥号的皇后可不止卫子夫一人,不是第一位有谥号的皇后;

谥号在西周就已经开始普遍采用了,谥号一开始也不是帝王的专属,有社会地位的人都可以有谥号。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大不敬的嫌疑,就在秦朝把谥号给禁绝了。等到汉初又恢复了谥号制度。直到清王朝灭亡。谥号制度中给皇后加谥号多数都遵从“从帝谥”的原则。在西汉初是完全的从帝谥,皇帝谥号是什么,皇后谥号就是什么(汉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谥号中多有个孝字。这个孝字更多地起修饰作用);比如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那皇后吕氏就是高皇后;刘盈谥号是孝惠皇帝,那皇后张氏就是孝惠皇后;刘恒的谥号是孝文皇帝,那皇后窦氏就是孝文皇后;刘启谥号是孝景皇帝,那皇后王氏就是孝景皇后……那到了汉武帝,其谥号为孝武皇帝,皇后应该是孝武皇后。


但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在位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后来发现有人在背后阴太子刘据。但是太子刘据还是有错的,但是小错。所以汉武帝给太子刘据平反,自己也有台阶下。但没有提及皇后卫子夫,也就是没有给卫子夫平反,再加上之前的收回卫子夫的玺绶就相当于废除了皇后之位(虽然汉武帝没下明旨废后,但从后面的事来看已经是废后了)。卫子夫生前利用皇后的权力。打开武器库,释放大批囚犯,调动京城的部队。这些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天下人可不管卫子夫为什么这么做,实际上她这么做了。汉武帝想给卫子夫平反,也找不到好的借口。也就是说卫子夫动机无罪,但造反的事实有罪。汉武帝绝不会因为出发点是好的,就忍受造反的事实。这无疑给后人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连造反都可以没事。所以汉武帝是不会给卫子夫平反的。卫子夫这时是没有谥号的,被草草埋葬,更没有埋入茂陵。但他跟卫子夫多年夫妻,还是很了解卫子夫的。不对卫子夫追加罪名,善待刘据后人。

等到了汉昭帝刘弗陵早逝无子,汉废帝刘贺做了一个月的皇帝被废,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被霍光等人选中,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改名刘询。卫子夫是刘询的曾祖母,汉宣帝认为卫子夫就是巫蛊之祸的受害者,理应平反;更重要的是稳固自己的正统性。汉宣帝下旨恢复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并给卫子夫上谥号“思”。因为当时随武帝谥号已经有人被追尊为孝武皇后了。按照西汉初年的惯例,一个皇帝只有一位皇后有谥号。比如汉武帝的老子景帝就有过两任皇后,第一任是薄皇后,无谥号;第二任是王皇后,谥号才是孝景皇后。李夫人早在追封卫子夫之前就被追封为孝武皇后了。汉宣帝再追封卫子夫为孝武皇后显然不合适;如果把李夫人的孝武皇后谥号给追夺了改封卫子夫,也不合适。因为李夫人的谥号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权臣霍光追封的。多少都有点汉武帝的意思。


再者之前有谥号的皇后都与对应的皇帝合葬了。比如吕氏跟高皇帝合葬长陵;张氏与孝惠皇帝合葬安陵;窦氏与孝文皇帝合葬霸陵;王氏与孝景皇帝合葬阳陵。这样一帝一后的安葬模式一直被遵循,到了汉武帝把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与之合葬。当时的卫子夫实际上已经被废后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帝只能有一个皇后有谥号。

这样卫子夫没有机会得到跟随武皇帝的谥号,更没有机会与武皇帝合葬(茂陵封陵很长时间了)。汉宣帝为此不断挠头。不知道君臣怎么讨论出来的,给卫子夫个独立谥号,也不要卫子夫与孝武皇帝合葬。所以汉宣帝恢复卫子夫皇后尊号,追谥思皇后。并在原有的陵址上扩建,修成一座豪华的陵园。这样汉宣帝就完美的解决了给卫子夫加谥的问题。汉宣帝自己谥号孝宣皇帝也是这么个套路,他有三任皇后,第一任许平君,谥号“恭哀皇后”;第二任霍成君,无谥号;第三任王氏,谥号为孝宣皇后,与汉宣帝合葬杜陵。这里许平君也是独立谥号。


汉武帝成了两个皇后都有谥号的皇帝。这在刘彻之前很是难得一见的,但在汉武帝之后历朝历代,十分常见;在唐朝谥号开始出现滥用,不仅一个皇帝几任皇后几个谥号,做过皇后几乎都有谥号;而且谥号从原来的1-3个字一度增加到二十几个字,叫起来很不方便,完全失去对一个人的评价的功能。


但古人们给皇后上谥号一个主流的原则“从帝谥”还是多为遵从的,直到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帝谥字数不断扩充,皇后谥号开始采用独立谥号,但到了明清之际皇后谥号又遵循从帝谥。无论是“帝谥+独谥”的模式,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谥号是光武皇帝,皇后阴丽华谥号则是光烈皇后,汉明帝刘庄谥号孝明皇帝,皇后马氏谥号明德皇后,隋文帝杨坚谥号“文皇帝”,独孤皇后谥号“文献皇后”;唐文帝李世民谥号“文皇帝”,长孙皇后谥号“文德皇后”。还是“独谥+帝谥”的模式,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谥号为高皇帝(前面一大串字只起修饰作用,最后有一个字才是关键),马皇后谥号为孝慈皇后,但后世之君不断加谥为高皇后,雍正谥号宪皇帝,皇后乌拉那拉氏谥号是孝敬宪皇后,乾隆生母被尊为太后,加谥孝圣宪皇后,但在雍正朝没有皇后之名。都是符合从帝谥这个原则的。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谥号的皇后,不是宣统帝的后妃。而是光绪帝的皇后,光绪帝谥号景皇帝,皇后叶赫那拉氏谥号是孝定景皇后。


卫子夫有独立谥号是没办法的事,谁要发生巫蛊之祸呢。或者汉武帝死后没有后妃追封为皇后。


过去即历史


卫子夫这个皇后有点特殊,她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背景下的第一个平民皇后。

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是因为当时由奴隶性质的“民”转化的自由民性质的“儒”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与我们现在的印象儒家都是文弱书生不同,儒家的基本要求是身体素质要好,身体素质不好怎么办?基本是面临被淘汰的奴隶命运。

上古有一种“德”的登山运动,作为统治者的“国人”系统选拔“黎民”成为新国人(自由民,平民),“儒”就是“根据需要而选拔产生的人”的意思,达到一定高度的“儒”,就可以免除为表明奴隶身份的被琢瞎一支眼的刑罚,从而可以“德高望重”。

所以,成为“儒”的前提条件就是身体素质要好,这实际上是对于族群的一种优化。

这些“儒家”,实质上分为三类:

1.文士的“儒生”,就是除了身体素质好之外,还头脑反应快,他们成为儒家的领袖,代表人物是儒家的孔子。

2.武士的“墨侠”,就是除了正常的身体素质好之外,还超出常规的身体好,他们成为儒家的秩序维护者,代表人物是墨家的墨子。

3.女士的“妇孺”,就是女子组的登山巾帼,她们的胜出,不仅反映出身体素质好,而且也意味着生育能力强,代表人物就是卫子夫。

汉武帝原来有一个道家贵族皇后陈阿娇,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路下被废,根本原因是道家贵族皇后对于皇帝的权力要进行制约和制衡,而出身平民的儒家皇后,“后宫不得干政”是铁律,对于帝王来说,更加便于控制和管理。

而卫子夫的被逼自杀,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换了形式的诛杀。

因为汉武帝对于平民儒家皇后,早就选好了“杀母留子”的制度,就是凡要继承他的皇位的皇子,就必须杀掉他的母亲,其目的就是不能重蹈他自己的覆辙,因为汉武帝就是在祖母窦太后、母亲王太后权力压制下一丁点一丁点掌握皇权的。

结果卫子夫当时就已经有了从儒家平民皇后向道家贵族皇后转变的迹象,因为她还掌握了少量的军事力量,准备与汉武帝对抗,随着她的军事失利,进一步印证了汉武帝派江充调查卫子夫母子的正确性,所以卫子夫只好选择自杀。

对于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新型”皇后,拥有谥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河东来


卫子夫是怎么得到独立封号的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本身是平阳侯府的歌女,平阳公主为讨好18岁的刘彻,为上门而来的刘彻准备了十几名女侍,谁知道到刘彻一个没有看中,却在席间相中了身为歌女的卫子夫,并且迫不及待在车中就临幸了,虽然史料中并未有记录卫子夫相貌如何,可一定也是很美的。到宫中以后,卫子夫品德优异原皇后死后就被封为了皇后。

汉武帝晚年,卫氏一门功勋卓越,为了清理外戚,武汉帝就自导自演了巫蛊之祸,说自己梦见几千人拿大棒打他,就让宠臣江充调查,江充本来就与太子刘据有矛盾,就把矛头对向了太子,太子刘据为了自保,起兵诛杀江充,被汉武帝镇压,不想刘据竟然自杀了,身为母后的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建立了思子宫,为了平衡权利不想把自己的儿子皇后都逼死了,内心十分后悔。

原本皇后都是与皇帝同一个谥号并且合葬的,结果霍光出于私心主持安排追封李皇后与汉武帝合葬,到了汉宣帝时,追封自己的曾祖母,所以卫子夫才成为了第一个成为历史上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月下读史


汉武帝卫皇后谥号为“思”,是汉宣帝即位后追谥的。根据谥法,“道德纯一曰思”,我们就来看看卫子夫是否能当得起这个谥号。

卫子夫出生低微,原为武帝长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武帝看上从而入宫,先后生下三位公主和皇长子刘据。

不久之后,武帝陈皇后因为不能生育,行不法事,事发后被废,卫子夫被扶正,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其子刘据也被立为太子,尊宠无比。卫子夫入主后宫三十余年,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年老色衰后,汉武帝宠幸李夫人等新贵,卫子夫也始终恪守本分,这与历代皇后善妒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

另外卫氏一门中,卫青、霍去病立功疆场,身居高位,可以说在武帝朝,卫氏是权势最显赫的外戚集团。但两人一直奉公守法,特别是卫青,待人极其谦卑,有古君子之风。因为卫氏在武帝朝,始终没有恃宠弄权,这和两汉外戚往往惹祸也形成强烈反差。

但是不幸的是,卫子夫晚年卷入“巫蛊之祸”,最终自杀明志。卫子夫为一代贤后,结局令人唏嘘。

汉宣帝追谥卫子夫为思后,一方面是对道德纯一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许是对其悲惨的结局予以同情吧。


越山青


因为西汉中期的著名人物都和卫子夫有关系,可以说是她推动了整个西汉中期的社会发展,版图扩张。首先卫子夫的弟弟西汉名将,汉武帝时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带领汉军铁骑横扫草原,打破了武帝之前大汉帝国对匈奴和亲的局面,他的外甥大将军霍去病更是打的匈奴四分五裂,逐渐分化为南北匈奴。另一个外甥霍光更是武帝晚期重臣,托孤之臣,辅佐幼帝刘弗陵解决了武帝遗留的问题,稳定社会局面,后来更是废刘贺立刘询,从而为大汉中兴,国力达到巅峰奠定了基础。其次卫子夫晚年因巫蛊之祸自缢,武帝为卫太子平反时,因对卫皇后的思念而赐独立谥号,来彰显卫皇后为大汉帝国做出的贡献。


汪汪的工地生活


孝武卫皇后,名不详,字子夫,生在微贱之家。她家号称卫氏,在平阳侯封地内。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府中的歌女。

汉武帝即位后,还没有儿子。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个良家女子,装饰起来留在家里。武帝到霸上斋戒沐浴以除灾求福,回来路过平阳公主家。公主让十几个美人都出来,武帝看了都不喜欢,于是开始喝酒。在喝酒之际,有歌女进来跳舞,武帝看见后,唯独喜欢卫子夫。武帝去更衣,平阳公主让卫子夫去侍奉,结果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武帝临走时非常高兴,赐给公主黄金千斤。公主趁机奏请把卫子夫奉送入宫,武帝同意。卫子夫上车前,平阳公主抚着她的背说:“走吧,要好好吃饭,努力吧!如果富贵了,别把我忘了。”

出人意料的是,卫子夫入宫一年多,竟然没有再见到武帝,更别说获得宠幸了。一天,武帝挑出一些不中用的宫女,让她们出宫回家。卫子夫见到皇帝就哭着求皇帝放她出去。武帝看见如此情景,不禁对卫子夫怜惜起来,又对她进行宠幸,这次卫子夫有了身孕。

汉武帝召见卫子夫的哥哥卫长君和弟弟卫青,让他们担任侍中。从此,卫子夫更加受宠,生了三女一男,儿子名叫刘据。

当初,武帝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为妃。武帝即位后,妃子立为皇后,皇后姓陈,无子。武帝能够继承帝位,大长公主出力不少,因此陈皇后非常骄横高傲。陈皇后听说卫子夫很受宠幸,非常气愤,好几次寻死觅活,武帝对皇后越来越不满。陈皇后挟妇人媚道,武帝对此事颇有觉察,于是就废了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

陈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多次责备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皇帝当初没有我就不能即位,过后竟然抛弃了我的女儿,怎么这样不自爱而忘了呢!”平阳公主说道:“是没有儿子才废的。”陈皇后渴望生儿子,求医问药花的钱有九千万,然而还是未能生子。

卫子夫立为皇后时,卫长君已先死了,于是就让卫青为将军,因为他抗击匈奴功,封为长平侯。他的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也都被封为列侯。至于卫皇后的姐姐卫少儿所生的儿子霍去病,因有战功也被封为冠军侯,号称骠骑将军。卫青号称大将军。卫氏的亲族以军功起家,有五人被封侯。

卫青有四个儿子,长子卫伉是继承爵位的世子,他曾任侍中(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尊贵受宠。卫伉的三个弟弟都被封侯,各给封地一千三百户,一个叫阴安侯,一个叫发干侯,一个叫宜春侯,他们的富贵震动天下。天下流传这样一首歌谣:“生儿不必太高兴,生女莫把怒气发,难道没有看到卫子夫独霸天下!”

当时平阳公主守寡,应选一位列侯做她的丈夫。公主和侍从议论长安城里的列侯谁可以做她的丈夫,都说大将军卫青可以。公主笑着说:“这是从我们家出去的人,我常让他骑马跟随我出入,怎能让他做我的丈夫呢?”侍从们说:“如今大将军的姐姐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侯了,富贵震动天下,公主怎么倒把他看轻了呢?”于是公主就同意了。把此事告诉皇后,皇后让上奏武帝,武帝就诏令卫青做平阳公主的丈夫。

卫子夫立为皇后七年,她的儿子刘据立为太子。征和二年(前92年),卫子夫因在巫蛊事变中私自把皇宫侍卫给太子,支持太子起兵诛杀奸臣江充,对战武帝军队,被武帝派官员收缴皇后印玺,卫子夫以自杀明志。黄门苏文、姚定汉用小车将她的尸体运到公车令的空房安置,盛以小棺,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卫氏家族遭灭。

汉宣帝即位后,追封曾祖母卫子夫为思皇后,以皇后之礼重新安葬,置园邑三百家,让长丞周卫奉守。

卫子夫居皇后位达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半旅


卫子夫出身卑微,原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歌女。刘彻祭祀时顺便探望姐姐,却喜欢上了她,就把卫子夫带进了皇宫。此时,刘彻的皇后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他的表姐陈阿娇,但是陈阿娇由于出身贵胄,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而且又不能生育。这让武帝心生不满。

奴婢出身的卫子夫安分守己又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又漂亮美丽,是强势男人刘彻喜欢的类型。关键:她的肚子也争气,一来就给刘彻诞下了三个公主一个皇子。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卫太子刘琚。

汉武帝自是心花怒放,对卫子夫恩宠有加。而陈阿娇不甘心了,他花重金召集方士,行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事情败露后,刘彻废黜了她的皇后职位。公元前130年,武帝正式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同年,卫皇后的弟弟卫青统兵北击匈奴。结果,连战连捷,直捣龙城。这更巩固了卫子夫的后位。

接下来,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也屡建功勋,后来封狼居胥,也威震天下。卫青、霍去病这舅,甥两人,分别被拜为大将军、大司马,并被封为万户侯。卫氏成为西汉帝国实力最强的外戚。

但,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都先于卫子夫去世了,时光荏苒,卫子夫已年老色衰了。武帝身边取而代之的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这个时候,卫子夫唯一的依靠便是自己的儿子,太子刘琚了。

巫蛊之祸中,刘据遭奸臣江充陷害,满门被屠(只余下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刘病已),刘琚自尽。而皇后卫子夫因为曾用自己的玺绶帮助过刘琚,也遭到汉武帝的猜忌。不能表白心迹的卫子夫,选择了自缢。当时,下葬场面凄凉。

卫子夫的“思后”是追谥的号,是她的曾孙汉宣帝刘洵(刘病已)追封的。按照谥法,这个“思”字有追悔前过的意思;宣帝是不能否定汉武帝的,当初卫子夫曾帮助刘琚起事,确实有错,这才用了这么个“谥号”。自此,卫子夫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