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昨夜冷風凋殘月,今朝淒雨悲涼雪。

苦海浪濤幾時休,夢醒又飲解千愁?

誰無虎落平陽日?人和還需待天時。

他日若築鳳凰巢,定讓長城永不倒。

路的盡頭天作岸,山凌絕巔我為峰。

海淺盤龍遭蝦戲,雲深何須遮望眼?

練就一雙金鵬翅,翱翔九天恣意為。

江水倒流血灑天,立志男兒嘯雲巔。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可見趙高權傾一時,秦王胡亥也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秦始皇登上秦王位置,到執政前夕的處境,就如他兒子胡亥時的處境。同樣有個權傾朝野的亂臣賊子,同樣上演了一場“指鹿為馬”的大戲。在當時,秦始皇的情況正如詩中所體現的冷風殘月、淒雨涼雪,在政壇苦海浪濤中掙扎而不得。故事從孝文王開始展開,聽我慢慢道來。

公元前250年,秦昭王死後由太子柱繼位,即歷史上的秦孝文王,53歲的孝文王繼位後剛準備大展拳腳,在登位第三天的時候就離開人世。孝文王死後,太子子楚繼位,史稱秦莊襄王,此時秦國軍政大權均操在相國呂不韋手中,莊襄王死後呂不韋成了秦國實際上的統治者。呂不韋原為衛國濮陽人,後在韓國經商,奇貨可居後積累千金發家致富。這樣一個人怎麼在秦國當上了相國,而且還操縱軍政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秦國統治者呢?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原來公元前265年左右,呂不韋經商來到趙國邯鄲。遇到了秦國公子異人,即後來的莊襄王。異人並非長子,兄弟也有20多個,而且親生母親夏姬並不受寵愛,所以被秦王送到趙國來為人質。說白了,異人在秦王室不受待見,王位更是與他無緣,只有客死他鄉的前路等著他。

《史記·呂不韋列傳》曾記載呂不韋看到異人後,憑著商業靈敏的嗅覺,分析出當時秦國秦王已老,太子柱用不了幾年就可上位。而太子柱寵信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的弟弟被封為陽泉君,他們在秦國擁有舉足輕重的權勢。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恰好華陽夫人膝下無子,這樣一核算,呂不韋發現太子柱死後,秦國王位由誰來繼承,還有很大的爭奪空間,這便是他投資的方向。於是認為異人“奇貨可居”,用異人可以做一本萬利的生意,決定在異人身上政治投機。

其中呂不韋在異人身上的投機故事我就不再多說了。莊襄王當上秦王后,按照約定讓呂不韋當上了相國,在呂不韋的逐步經營下,很快掌握秦國內外大權。 莊襄王死後,年僅13歲的嬴政繼位。呂不韋以秦王年幼為由,用“仲父”的身份輔政。其實就如後世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一般,他的權利大的無以復加的程度。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秦始皇雕像

但隨著秦王一天天的長大,那種君王專權、獨斷和不願權臣左右廟堂的性格也日益鮮明的表露出來了。而長期習慣獨斷專行的呂不韋卻不甘心退居權位,終止這種君王號令天下的慾望。從而埋下了呂不韋同嬴政勢如水火的種子。

公元前240年,22歲的嬴政,在舉行加冕禮以後秦始皇就要開始親政。這時,掌握全國大權的呂不韋察覺出了嬴政對自己的威脅,因此在這一年將早已開始編纂的鉅著《呂氏春秋》,公佈於咸陽市門。《史記·呂不韋列傳》描述;“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據說哪怕賞賜千金的誘惑下,也沒人能在《呂氏春秋》上增加或者減少一個字。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呂氏春秋》

其實《呂氏春秋》一書,內容和文字並不是優質到沒人能夠增加或者減少一個字,之所以沒人改動,真實原因前人早就指出:不是不能改動,而是忌憚呂不韋的權勢。沒有人是傻瓜去趟這趟渾水,誰都知道當時的呂不韋權傾朝野,貿然去改動只能慘遭殺身之禍。

而這也是呂不韋此時公佈《呂氏春秋》的目的,接機向秦王示威,讓他看看自己的勢力有多大,而不是秦王說動他就動他的。不僅如此,此書還有個目的——即秦王嬴政要從行動上到思想上都接受他的控制。在《呂氏春秋》權術的總序中,把這個目的說的十分清楚:

良人請問十二紀,文信侯曰:嘗得學黃帝之所以誨顓頊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為民父母……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這無異於明宣告訴秦王嬴政要像秦人祖先顓頊一樣對待黃帝,從而接受呂不韋對他的教導,無異於從行動和思想上道德綁架秦王嬴政。甚至有意散播輿論,說秦王是他的親生兒子,他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鉗制秦王嬴政,道德上站在最高點,要嬴政秦政以後,依然接受他的控制。

公佈於咸陽門市的《呂氏春秋》,因為害怕呂不韋的權勢,沒人敢改動。無異於秦二世胡亥時期的權臣趙高“指鹿為馬”,趙高指鹿為馬或許也參考了公佈門市的《呂氏春秋》,藉以作為模板。歷史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嬴政鬥嬴了呂不韋,一統天下;而胡亥被趙高除去,頻臨滅亡,最終繼任者也無能為力,以致國破家亡。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同樣是作為皇帝,同樣的有著權臣尾大不掉處境,秦王在外有統一六國的戰爭,胡亥在外有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父子兩卻有著不同的結局,不免引人深思。

指鹿為馬的模板,在嬴政時就已存在過,父子不同結局引人深思

【本文由秦史明月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版權歸個人所有,歡迎評論收藏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