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在春晚小品《婆婆妈妈》中,贾玲和张小斐上演一出爆笑婆媳大战。张小斐拔了客厅的大蒜,贾玲痛心疾首:“我的五花肉没有灵魂了!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今天小乐也讲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它不仅是五花肉的灵魂,更是所有中国菜的灵魂!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酱油之所以叫酱油,是因为先有酱后有油!看到这个解释你们是不是想拿砖拍我。


我们都知道酱油是黄豆酿制的,可是最初的酱油却来自肉。


《周礼》最早记录了酱油的做法:


用鱼、猪或牛羊肉放在一起腌制,制成肉酱。腌制过程出来的肉汁味道鲜美,人们就把这些肉汁收集起来,成了最早的酱油。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在古代这种肉酱来的酱油都是皇家特供,普通百姓那是连肉都吃不上的。


到了东汉时期,农作物变得丰富,人们也发明出了更多的“菜谱”,其中就有豆类酿造酱油。从此普通百姓也有酱油吃了!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就把黄豆做酱油的全过程还原了一遍:


后来,人们花了很多心思,通过不同的原料、制作工序等演绎出了几十种酱油品类:生抽、老抽、金标、海鲜酱油、儿童酱油……


在价格上差别也很大,比如儿童酱油,就比普通酱油贵出了两倍不止。


实际上,这些花里胡哨的酱油都是智商税。跟着小乐,当一颗茁壮成长、不被割的韭菜。


01 生抽老抽啥区别?


简单记就是生抽用于凉拌,老抽用于红烧、炒菜。


酿造酱油有多次抽取的过程,第一次抽取出的酱油称为头抽,味道鲜美,营养物质微微丰富,价格最昂贵。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抽取完头抽后加入盐水继续晾晒发酵,这次抽取的酱油称为二抽,价格次之;再重复一次,得到的酱油称为三抽。


将这三次抽取的酱油按比例混合,就是常见的生抽。


老抽则是在生抽基础上加入焦糖,主要用于食物增色。


02 看制造方式


上期我们讲了醋的制作方式,作为国人饮食的基调,酱油和醋有相同的发展路径。从最初的酿造发展出了可以大量生产的配制酱油


——用“水解蛋白液”(氨基酸液)和酿造酱油原汁按比例调制。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配制酱油价格便宜,可以大批量生产,可是过程中化学物质的添加很容易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上,比酿造酱油相差甚远。


03 看佐餐还是烹调


国家对生产酱油执行GB/T18186-2000标准,规定:成品酱油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它俩的区别在于:佐餐酱油可以直接食用,比如蘸菜、凉拌,生吃也不要紧,因此卫生标准要求较高


——国家规定佐餐酱油每毫升检测出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30000个。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烹调酱油用于需要加热的菜品,比如红烧、爆炒等,对卫生要求相对较低,每毫升菌落数可以超过30000个。


04 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氨基酸态氮是一瓶酱油的灵魂,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就越好,价格也更贵。


酱油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分为不同等级:


  • 合格酱油——不得低于0.4g/100毫升;
  • 特级酱油的含量不低于0.8g/100毫升。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小乐看了下自己买的酱油,含量达到1.2g/100毫升!


以上这4点奠定了一瓶酱油的好坏,那么货架上几十种不同风格的酱油改怎么选呢?


海鲜酱油


名字里有海鲜,不一定就用海鲜酿造。


这要放在以前的皇家贡品倒是有可能,可是现在有那么多技术可以让酱油有点海鲜味儿,怎么会用真的海鲜呢?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即使用,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酱油的鲜味只来自“琥珀酸二钠”。同理,草菇酱油里就是添加了少量的“菌菇提取物”。


所以买酱油啊,不要被这些花花绿绿的名字误导,买最普通的、等级高的就对了!


儿童酱油


这个假的不能再假了,就是商家的营销方法!


小乐在《每年36万人因它死亡,我们却每天都在吃!》中讲过,孩子1岁之前不要吃盐。


儿童酱油虽然钠含量降低了,可是相对不含酱油的儿童餐,其中依然有至少1.36g盐,过早添加百害无一利。


贾玲:五花肉的灵魂不是大蒜,是酱油


广告中宣称的补充氨基酸更是可笑,黄豆酿制而来的酱油,本身就含有各类氨基酸,这不是儿童酱油里特别添加的!只要是酱油,里面必然有氨基酸。


至于说到添加了锌、硒等矿物质,这个更难判断,加不加只看商家良心!


哪怕添加,也只是很少一点。比起让孩子吃酱油带来的害处,这点矿物质不值一提。


看看,小乐是不是又帮你省下一笔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