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王爷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刘军


我是老泰迪,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导语: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的大同,人们的娱乐消遣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吃饭时看看电视,闲的时候打个游戏,晚上睡觉前刷个头条,更甚者啊,一天到晚都在“消遣”。此为题外话,回到正题,清朝的科技并不如现在般发达,那么作为一代“玩主”清朝王爷们是如何消遣时光的?

清朝王爷的“特殊性”

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朝王爷在列朝列代有哪些不同啊,首先清朝皇帝为了杜绝“明朝朱棣造反”的前车之鉴,对自己朝代的王爷设置了一个特殊规定,那就是你们虽贵为皇亲国戚,但你们的人身自由在我手里把控,你们只能住在我天子的脚下,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我的视线内,谁都不能有造反之心,这就是清朝针对王爷设定最著名的规定:“不赐土,不加封国”。

再者,清朝王爷一无实权,二不敢有啥大动作(怕当权者起疑心),看到这里很多看客都会觉得清朝王爷很可怜,但王爷们毕竟和皇帝有很强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虽是无实权,但一辈子也过得自在,身边不缺钱,旁边人不敢得罪自己,小日子过得也是比较舒坦的。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内的人想进去”《围城》

现代人的生活就如同“围城”?工作了嫌累想休息,休息久了又拼了命的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清朝的王爷天天呆在家里没事做,也会憋疯,所以他们娱乐消遣的内容一个比一个有意思。

奇葩的消遣方式

先说个最基础的“骑马打猎”,这是最基础的娱乐,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皇室都会以此作为消遣的方式,那么清朝王爷作为最擅长骑马射箭的满族人,自然是少不了这种重要的娱乐方式。

再来说个最奇葩的消遣方式,乾隆的亲弟弟弘昼虽然不是皇帝啊,但是他却以“玩”出名,他的“玩”可以说是惊为天人,令人叹为观止。

弘昼当王爷期间,慢慢觉得无聊至极,于是在自己生前开始向朝中大臣发请帖,请帖内容是啥?结婚?喜事?不不不,都不是,弘昼为自己举办葬礼,朝中大臣谁不知道这是个奇葩事,但哪个敢拒绝?这太后甚是喜爱这个王爷,乾隆也宠着这个弟弟,没办法呀。所以就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活人殡葬”

据说啊,殡葬仪式按正常流程走,同时弘昼要求到府参加仪式的大臣要哭于声,悲于色,自己则坐在上面看着他们的表现。这消遣方式奇葩不奇葩?而办一次也就过足了瘾了,这个王爷还接二连三的为自己办葬礼,真是可以称其为王爷中的第一大玩主了。

弘昼后来不满足为自己办葬礼,竟然还派人打劫官银,你说这闹得什么事?这和前段时间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年薪千万的伦敦花旗高管占小便宜偷三明治”有什么两样?真是在玩的方面别出一格啊!

鸦片打开了国门后,王爷们从普通的“钓鱼”“赏花“”遛鸟”“逛胡同”瞬间转型为抽鸦片。王爷们一不缺钱,二喜欢享受,这鸦片自然是不二之选,但鸦片也正恰恰将“灭亡”深深的烙印在了晚清身上。

结语:

今有电脑,手机,电视机;古有骑马打猎,玩花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也因此每个朝代的消遣方式都大不相同,而作为京城一类玩主“王爷”,消遣的方式也具有其独特性,花样性,后期的“鸦片”虽为消遣,但也在慢慢捶打着王爷们的精神,消磨王爷们的斗志,使“王爷”一次慢慢沦为历史。


老泰迪讲历史


不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是无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远的不说,十几二十年前,没网没智能设备,爷们照样有一千种消遣的办法。废话不多说,给您唠唠听来的落魄王爷的故事。

故事来自朋友舅姥爷的爷爷,此人姓金,本名金十一,外号“金王爷”,住在太原后铁匠巷。据说是以为晚清一位落魄王爷的第十一个儿子。庚子年间,老佛爷被八国联军打跑,从京城一直逃到陕西。而这位爷就是那时候随着大部队逃难出来的,逃难的时候,金十一还小,遭了大罪,就落了病根,从小就是驼子。

想想啊,老佛爷逃难的时候,还得吃糠咽菜,何况这些个王子王孙们呢。后来局势稳定后,金十一的老子却在庚子国难中挂了。这一家子觉着京城生活太过提心吊胆,在铁匠巷住着倒是安静祥和。

干脆金十一家就把京城的家当全卖掉,改了姓,定居在铁匠巷了。虽然是落魄王爷家的,不过打小这金十一就吃喝无忧,逢人便自称王爷,一股子京城闲散气息,满嘴却是天津大碴子味口音。街坊领居也给面儿,渐渐地都叫他金王爷了。

“早起遛弯呐,金王爷您,早儿好!”金王爷出手阔绰,卖油条老豆腐的老汉问个早,金王爷就会坐下照顾他买卖。

“呦,金王爷您吉祥,可有日子没见着您啦!”金王爷遛弯到了花鸟鱼市。

“金王爷呐,您上次想瞅瞅的金丝雀儿,给您捯饬回来啦。让伙计给您送府上去?”金王爷,乐呵呵点点头扔下几个银元:“就一只多孤单呐,起码给也整一窝三五只才爽利呐。”

“金王爷吉祥呐,小店新到了翠玉鼻烟壶,您赏个脸,来看看呗。”琉璃厂的古玩铺子,也是金王爷经常逛的地方。金王爷拿了鼻烟壶,悠哉悠哉出来。一看已经日头老高,快到中午了,该下馆子去喽。去哪家好呢?好几天没去吃六味斋的酱猪蹄啦。

“王爷,您是准备喝点去?我拉您去哪家?”街上的黄包车伙计很有眼力劲。

城北一酒馆里,金王爷吃着六味斋的酱猪蹄、喝着二十年的老白汾,顺便还点了一个唱曲的。金王爷满脸红光嚷嚷着:“就是这曲儿姐长的太寒碜了点,可比不了爷当年在京城常见着的。”

“王爷您接下来去哪呀?”

“去小翠儿那里,抽两口去。”

金王爷酒足饭饱出了馆子,已经过了晌午,拉车伙计把他送到了天香楼,天香楼有烟抽,也有小翠儿姑娘。金大爷去干嘛了,当然是做神仙去了。烟缭绕雾之后,也乏了。小憩一会醒来,神清气爽,抬眼望天,日头西落。

金大爷砸吧砸吧嘴:“嗨,这么快就天黑了,回家喽!”

... ...

这位金王爷,街坊邻居没见过他干什么营生,反正就是有钱花。一辈子潇潇洒洒、无忧无虑,直到建国前老死。据说他的几房姨太太和儿孙们,后来遭了大难。闹革命抄家的时候,在他家弄出来半箱子地契和十三箱子银元,古董字画、金石玉器都被打砸烧掉。


尔朱少帅


清朝王爷真的很会玩!当时的王府大约有后妃9~15人,每天轮一个大约要两个星期;王府里的编制一般是丫鬟20~30名,王爷们经常把她们组织起来跳舞,在王府里吃饭都是一边喝酒一边看跳舞的,有很多人的时候甚至在院子里玩多p;王府还会有下人30~40人左右,打麻将斗棋牌也够角了。

除了在家里玩,王爷还可以上街去。在京城里只要有钱,根本没有玩不了的事!在京城里可以玩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怡红院,对于这些纨绔的王爷来说,酒色依然是首选的娱乐方式,他们把青楼当成KTV,唱跳玩女人。比如有王爷在怡红院里打麻将,让女人脱光衣服,在背上画上麻将的牌,然后一群人在那边边打牌边看,当然,这种玩法价格也不便宜,打一场下来就是几百两银子。

王爷们可以做的第二件事,赌。清朝的王爷是最纨绔的(清朝王爷不许出京,又被架空),像各种斗鸡斗犬遛蛐蛐什么的都玩得非常溜。当然,赌也是非常花钱的事,甚至王爷也可能输成穷光蛋。

清朝王爷有多能花钱?我们以康熙时期来举例,按着康熙的规定,亲王一年年奉有1.8万两白银,贝勒也有1.3万两白银。在当时,10两银子是一户家庭(两三个劳动力)才有的平均年收入,折算下来大约是每两白银4000多元,1.8万两白银就是7000多万,1.3万两白银则是5000多万。这么一大笔钱让他们自己花,还经常花不够,当时是除了胤禛之外每个皇子都有在国库借款补亏空。


优己


多得很!

皇家子弟,玩得是讲究!跟根据记载,南粤八旗是这样过他一天:

中国分12时辰,有实力的皇家子弟,大概如下

8点起床,洗龙根泡龙身半个时辰,即是用茶漱口和洗早澡,然后来一炮福寿膏(鸦片),期间来个小米粥或馒头两个,约中午11时出巡,身体好骑马,身体不好马车,巡视祖上产业,基本12点到封地的产业喝茶吃点心,基本都去自己产业,中午开启娱乐模式,歌酒搞女人吃鸦片赌钱


众众_


首先严格意义上说,清朝的王爷很穷,地位很低,这是因为还有更高价的存在,例如最高的亲王,他们是皇上的兄弟和叔伯;其次是郡王,皇上的堂兄弟或者堂叔伯,他们都是属于宗亲,但王爷不是。


1、王爷不记宗录,地位尴尬:

笼统称王爷,其实就是一个爵位,分两等:宗亲的这些亲王为王爵的第一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于亲王,这些都是皇帝的表叔二大爷之类的,!

除了有十二位铁帽子王,他们的子孙在继承时无需降级外,其它都是一代降一级,一直到没有爵位。

而王爷这个称号,到了清代后,一般是皇上个人喜好赐给某人的,属于恩封,并不记入皇家宗录,只是身份上的一种认可,没有实质意义!

所以,别把这些爵位和王爷混淆了。


2、王爷很穷,兼职才是出路:

1、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二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2、蒙古爵位同样分十二等,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

3、异姓功臣爵位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公、侯、伯、子、男等等。

并且,清代和明代不一样,清代把这些王爷都圈养在京城了。结果这些生活在王府里的人,父母、福晋、侧福晋、子女,以及管家、护卫、下人等,都得靠王爷一人薪水养着。

他们靠什么生活了?和硕亲王的年薪是1万两白银,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而最低的奉恩将军年薪只有110两白银,禄米110斛,不用我说了吧!这点工资连吃饭估计都吃不起,怎么办?

这些王爷们有大量的“庄地”,每年可以向耕种这些土地的佃户收取地租以及各种农副产品。这是一条大家都有的出路。加上朝廷有时发双薪,但更多的是兼朝廷的官职,这样可以多一份收入!


3、花天酒地是不可能的:

宗人府对这些王爷以及八旗子弟管理非常严格,出入、平时言行等等都有严格规定,不准随便外出、不得交结部院大臣、封疆大员,不准没事串亲戚,不准无故离京等等。

所以在清代,其实这些王爷们等于圈养在自己的豪宅里,是没有自由的,花天酒地的消遣也是有限的!

4、大清亡了:

不过大清亡了,这下没人管了,没人管的这些王爷们就开始可劲造了!有钱的讲究,没钱的穷讲究。

正红旗满族人老舍,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下有句话说的好,姐夫跟还不怎么懂事的他说:“咱们旗人,别的不行,要讲吃喝玩乐,你记住吧,天下第一!”听听这口气,感情人家还骄傲着哩!

但是,由于没有朝廷的特权和工资,这些人最后都是走上了变卖家产的道路!

例如,和硕睿亲王魁斌的二个儿子,中铨和中铭就是典型代表,看看他们登峰造极的消遣吧!

哥俩儿为了显摆,投巨资修建新房、花园,安上电话,又添了西餐厨房;

坐轿那是不可能的,要坐马车、汽车,没有就买,有钱!于是睿王府买了两辆汽车、八辆马车,这家伙老贵了!

这两位少爷,从中午醒了就出去胡吃海喝,能玩的都玩一遍,到了下午、晚上就和一群王爷们的子弟在前门外聚赌。

1919年,兄弟二人西郊别墅卖了,到手两万块钱后,马上带妓女到天津去玩了两天。两天的工夫钱就花完了。

不到10年睿王府中值钱的东西基本卖完了,把房子抵钱。睿王府中的500多间房屋典出去后借了10万元,过了没多久又花完了,只得把王府附近家人居住的20多间小房卖掉,最后,连祖坟墓园中的建筑和树林全都卖掉了。

到了1931年,中铨实在没钱了,就把祖宗棺材里的陪葬珠宝取出来卖钱,因为分赃不均,被人告发,法院判了中铨7年徒刑。他坐了5年监狱,于1939年去世。

不到30年,睿王府就被败完了!


当然这不是个例,到了民国时期,这些清代的王爷和他们的后代们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结局。没有生活技能的他们,只有卖卖卖,最后卖光了,要不因饥寒交迫而死,要不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从小爱历史


你想想你小时候没有手机如何消遣的,你再想想王思聪等富二代平时如何消遣的。举个例子,现在你突然中了上千万,你是觉得出去吃喝玩乐有意思还是在家玩手机有意思?

清朝王爷大多都是八旗子弟,是当时真正的贵族。当时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是180两,而亲王俸禄却是10000两,即使是群王,每年也有5000两白银。当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400元,那就是说当时的王爷一年什么都不干,光国家都补贴200万,何况当时的王爷还有其他收入。你要这么有钱,你还玩什么手机,玩手机多没意思啊。



当时王爷最常见的消遣就是去花楼,花楼相当于今天的高档酒店。在花楼有4种消遣方式被称为“四局”——雀局、响局、花局、烟局,分别是打麻将、听乐队吹拉弹唱、找美女陪酒、抽大麻。当然,对于王爷这种身份来说,看上哪位女子,带走宠幸,也没人能说什么。


除了花楼,更多的消遣就是溜鸟,但是鸟不能体验王爷身份尊贵,只能更多的在鸟笼上下功夫,当时诞生了一大堆制作鸟笼的大家,鸟笼更是由紫檀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消遣方式,吟诗作对、斗鸡、喝酒、下棋、作画听曲、看小说……一句话总结,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有趣味历史


来看看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紫禁城北门神武门的鼓声响了,天亮了。

5点钟,皇上起床了。皇帝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

康熙皇帝吃了一盏银耳羹作为早点餐,就走出乾清宫,走进慈宁门给太后请安。


给太后请安后,散完步,6点了,该吃饭了。

那皇上都吃点啥呢?

首先摆进来三张桌子,陈放20品左右的御膳。还有两张跟桌,上面拜访几十品饽饽。饽饽就是面点。萨其马是我们都知道的满洲勃勃。水煮饽饽是什么呢?就是饺子。这是供一个人吃的50多个品种的自助餐。

吃完早饭,该“上班”了。

7:15,康熙皇帝准时驾临乾清门,开始御门听政。这是康熙皇上每天的例行公务。一般称为早朝。

皇帝这么勤奋地办公,大臣们当然得要更勤奋了。

早上7:15的会,6点就要集合,所以三更半夜就要起床,洗漱动身。武官必须骑马,文官坐轿或者马车骡车。一路上,官员念念叨叨背诵报告,以免开会时挨骂。

大臣们首先要在午门前集合,等午门的鼓声响了,集体走进午门,穿过太和门,穿过太和殿广场,6点一刻走到太和殿东边的中左门,7点一刻前走到保和殿东边的后左门。排队等候,听候传唤。

排队期间,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是,继续背诵报告。开会的时候,可没有机会照本宣科读报告。可见那时候有好的记忆力多重要。

9点钟,早朝结束。皇帝下朝了。但下朝不是下班了。康熙皇帝要继续上班。

9:45,康熙皇帝返回乾清宫,脱下朝服,换了常服,开始看报告。皇上亲自动手,用红笔批改报告。

上了两个小时的早朝,批了两个小时的奏折,康熙皇帝下班了。

可以出去玩了吗?当然不行,到了11:00,皇帝要上课了。

作为学霸级的人物,皇帝有十几位老师,每天轮流为皇帝上课。

早膳之后两小时御门听政、两小时批改奏折、两小时小班上课,下午2:00,皇上是该吃饭了。

吃完饭后,皇上还没有下班,他要召见和接见一些人,召见引见之后,满满当当的工作之余,皇帝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

下班后,皇上会去听戏、去看他收藏的书画,可以说是非常有情调了。

夜幕降临,皇帝在干嘛呢?他将学霸精神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睡前在疯狂看书学习!

这就是皇帝一天的时间表:

1.寅时·给太后请安

2.卯时·早膳早课

3.辰时·御门听政

4.巳时·朱批奏折

5.午时·经筵日讲

6.未时·晚膳和下午茶

7.申时·召见引见

8.酉时·击鼓听戏

9.戌时·三希堂四美具

10.亥时·朕本书生


Ahaschool第二课堂


时间回到晚清光绪年间的一天。

醇亲王奕譞一觉从温柔乡中醒来,日头己上三竿。自光绪元年他告病辞官之后,就很享受眼下这悠然自得的日子。

在他看来,没有高调的资本,那就低调地活着。他自认自已是道光皇帝众多儿子中最无才昏庸的一个,并号退潜主人,以示自己与世无争之心。但若是真有人信了他的鬼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他的身份之显赫,地位之尊祟,在光绪年间几乎无人可以和他相比。道光皇帝是他亲爹,咸丰皇帝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光绪皇帝是他的亲儿子,更有垂帘听政,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那可是他的大姨姐。

像这样一个人,即使低调,那也是极尽奢华的低调。若非是他刻意为之,也不至于落得如今这般无官一身轻,只留一个爵位在身上。

而这正是他高人一等的地方。当同治病逝,慈禧意欲迎立奕譞之子载湉为光绪皇帝时,奕譞就知道麻烦来了。

如果自己的儿子为帝,那么自己实际上就成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如此一来,在权力欲极强的慈禧眼里,他奕譞将成为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因此,出于种种考虑,权衡利弊,他毅然决然地辞去手中所有的差事,安心躲进醇亲王府,做起了真正的富贵闲人。

事实上当权者对于这类无心政治的王爷,出手还是大方的,作为补偿,既然你要做你的富贵闲人,那就真正让你做到大富大贵。

于是奕譞虽为避祸而退隐,却也乐得逍遥自在。在太监和侍女一阵忙碌之下,他洗漱停当,管事太监便吩咐厨房上膳。吃的东西味道未必是最好的,却一定是最贵的,对奕譞来说,要的就是这个派头。

饭后在茶房小坐,清茶一杯,听管事太监汇报来往应酬府内开支等一干事务。一切完毕之后,便到大书房考校幼子们的早课,顺便享受一下父子之间的天伦之乐,来添补自己对儿子载湉(即光绪)入宫后的思念之情。

从大书房出来,侍卫和马房己准备就绪。奕譞上得马来,带着一干人等往城外而去。

行猎是他的爱好之一,玩玩斗犬,纵马弯弓,消耗一点过剩的精力。唯一不能尽兴的,就是按照大清祖例,他只能在出城四十里的范围内折腾,否则便授人于话柄,随时有招祸的可能。

因此所得猎物至多也就是些野鸡野兔,还不如回到府中,逗逗自已豢养的梅花鹿。

或有自己的叔伯子侄前来拜访,入门之前,必先大声通报自己的爵位和来意。这当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提供给周边的朝廷密探知道,自已此行只是正常来往,并无他意,以免当权者心生疑忌。

府中来往应酬,大多也是设宴贺寿,搭台看戏,遇上三五个投缘的朋友,也会小酌几杯,吹牛打屁,与常人无异。

等到傍晚时分,便携家人一起,按常例入家庙祭祀祖先。然后一家人聚于一堂,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这样的日子一过便是十年,在世人的眼里,富贵荣华皆有,着实令人称羡。而唯有奕譞自已心里清楚,这十年中的每一天风光的背后,都暗伏刀光剑影,但有一步走失,等待自己的,就是身首异处。


煮茶道史


这些王爷们,不像现在这样,可以玩手机,打游戏。那么当时的王爷们是怎样来消遣时间的呢?

首先就是是骑马射箭了。古人一般都很喜欢骑马射箭,这既是一项运动,也是一项消遣活动。在天气清朗的天气里,带上几个随从就去上山打猎,再和朋友们比拼一下箭法技术,到了晚上,回到家比比看今天谁打的猎物多,真是惬意极了。



其次就是养鸟弄花。就拿清末的闲散王爷奕譞来说,慈禧太后完全掌握了国家大权,就决定免了这些王爷们,省的让他们联合起来夺她的权力。罢免对于道光帝儿子奕譞来说,却是一件巴不得的美事。在他的宅院里,不管是花园还是假山、草地都应有尽有。在这其中养鸟弄花岂不很好。于是他就整天玩花弄草,拖着贵重的鸟笼遛弯,消遣时光。


除了这些,王爷们还喜欢去花楼消遣。“入伎馆闲游者曰打茶围”描述的就是当时王公贵族们的这项娱乐活动。按照古时的规定,京官是不允许和伶人、伎女有染的,更不要说去相关的娱乐场所消遣了。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对待伶人和对待伎女又是有所差别的。京官们可以与伶人有来往交流,却不允许与伎女勾通。所以当时虽然多有限制,王爷们仍然是能够去花楼消遣时间的。王爷们在这清雅的环境里喝酒听曲儿,往往流连忘返。

当然,除了这些较为普遍的娱乐活动,玩票、熬鹰、看戏也是这些王爷们常见的娱乐方式。虽然在古时还没有手机、电脑,但是对于这些王爷们来说,娱乐活动一点也不少。而很多活动也就他们这些有钱人们才玩的起的,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烟雨笑春风


要说清朝王爷消遣时间的方式,最有创意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和亲王弘昼。他老人家是乾隆皇帝的亲兄弟,乾隆在登基以后就把自己王府的财物都送给了这位亲弟弟,让他成了最富有的亲王,可以这么说,乾隆朝的和亲王弘昼是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和亲王弘昼最大的爱好就是在闲暇时间给自己举办葬礼,每次举办葬礼还要给朝中的大臣们发请柬,让他们来赴宴,顺便带上礼金。


在葬礼中,弘昼会坐在供桌上,看自己府里的家人和奴仆披着孝服嚎啕大哭,弘昼要求各种丧礼的环节要一丝不苟完成,毕竟他还看着呢。


弘昼习惯一边吃供桌上的祭品,一边看着这些人大哭给自己祭拜,享尽富贵以后的变态此刻尽显。而且弘昼给自己办葬礼不是一次,而是隔三差五的搞,只要觉得无聊就会给自己办葬礼玩。

弘昼还有一个爱好是抢劫,就是抢劫朝廷的运银子的车,他也不是缺钱,就是喜欢刺激。就像现在的个别有钱人喜欢偷东西一样,也不是差那点钱,就是喜欢找刺激。


抢劫朝廷的运银车这在清朝算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如果是普通人早就诛九族了,但是作为乾隆弟弟的和亲王弘昼显然不怕什么王法。


虽然乾隆知道弘昼抢劫银车非常生气,但是自己亲弟弟干什么坏事,都只能选择原谅他,最后只能让自己的弟弟去沈阳守皇陵了事。

弘昼要被遣送到沈阳守皇陵的事,被乾隆的妈也就是当朝太后知道了,太后表示要收拾东西和自己的小儿子一块去沈阳。作为孝子的乾隆当然不能让自己的妈去沈阳和弟弟一块守皇陵,所以只好赦免弘昼。


有乾隆和太后双方的娇宠,和亲王弘昼在乾隆年间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多变态的事情都干的出来。


讲究吃喝,摆排场,看戏遛狗,玩文玩这些都属于王爷消遣的常规项目,是个八旗子弟都会沾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