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九年前,好莱坞众星云集万众期待的《传染病》引发了不少争议,也许对抱着来看丧尸片的观众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伪纪录片。


可经历了此次疫情的我们,再来看它,有了一番别样的感受。

——《传染病》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导演索德伯格,用极其克制的影像语言,放弃常规电影的情节波澜,打造了一部美国微生物协会式的「伪纪录片」。


一只蝙蝠,究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让全球十分之一的人被感染,去全球百分之四的人口?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第1天,零号病人诞生,社群小规模爆发。

第7天,小道消息漏出,疾控中心调查。

第10天,封疫区,WHO调查,民众抢购抢劫。

第12天,全球已经有800万人感染。

第14天,疾控中心预测将有7千万人丧命。

第18天,死亡人数太多了,装尸袋都不够了。


第21天,病毒变异,加上没有疫苗,疾控中心预测未来全球会有1/12人感染,大约约6亿人。


第26天,美国已经有好几个城市发生了暴乱,美国政府决定在大城市强制执行宵禁。


第29天,终于研制出了疫苗,但是做临床实验、联系药品制造商和分销渠道还需要时间,而此时全球已经有260万人死亡。


直到第133天,才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疫苗。要达到抑制病毒的持续传播的效果,还需要一年时间来制造和分发疫苗。

......

一场人类前所未有的浩劫。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来势凶猛,快速,且毫无预兆。


疫情之下,所有人都只是为了活下去。比剩下的人,再多活那么一段时间。


2011年,我们并不在意这一个看似纪录片的惊悚电影。然而,再看之时,已然是片中之人。


目前《传染病》的口碑终于得到了平反,在各大网站评分水涨船高。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而《传染病》中预言的「疫情众生相」,

零号病人 / 造谣者 / 求是者 / 无畏者


在武汉疫情中,这些虚构角色,一一有了对应。


01/零号病人

—— 中国福尔摩斯们的头号目标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影片开头就告诉我们,找到零号病人极其重要。「Patient Zero」指第一个患有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扩散传播病毒的人。


但这个携带了病毒的人不一定会发病,它标记的是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人。在他们身上,流行病学家能找到重要的指征意义,为后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对于很多非起源地方之外的地区,一样需要寻踪溯源,找到最开始感染的患者。


通过“零号病人”的细致调查,能锁定传染源。


是否接触了什么动物?锁定传播方式,与动物是如何接触的?了解流行病史,了解到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有多长?


这对血清、疫苗等抑制或治愈性药物的研发起到重要作用。


影片中,美国CDC在了解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搜寻起了零号病人。


此次武汉疫情,“零号病人”的搜索引发了公众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多次登上热搜。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天津出现了流行病学调查学者福尔摩斯式推论。


张主任带领着一群医生,展开了情景重现式调查,目标是两个怀疑造成院内感染病例。


溯源工作有三个层面:第一,研究病毒如何从动物进入人体;第二,研究病毒在人类世界的进化史;第三,研究病毒的传播规律。


厘清两个关键信息:何时、何地。


「 我们必须按照患者的路径亲自走一遍。从进医院大门开始,就沿着患者走过的原路线走一遍,验证患者说的是否正确。比如患者说去过发热门诊,那么我们就要调出当天发热门诊的记录,看看患者是否去过,几点去的,待了多长时间,在发热门诊跟谁接触过,这些都要一一记录下来。」


这些明察秋毫的医学侦探对整个疫情的防控,影响是巨大的。哪怕这过程中,张主任团队有医生因此被感染了。


在此,向这些中国福尔摩斯们致敬。


02/造谣者

—— 造棺材者的生财之道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裘德洛饰演的是一位坐拥1200w+粉丝,秉承「真相」第一的Youtube公知。


他将自己塑造成真理斗士,揭露他所了解的「真相」,亲身「试药」,推广「解药」——连翘 Forsythia。


同机构相抗衡,势必要还给社会一个「所谓的真相」。与其说他是公知大V,不如说他是公众危机心理学家。


他利用公众的信任和对政府不信任,散布虚假解药信息,勾结药厂,入账千万美元。


真相大白后,他被逮捕,随后被巨额保释。


他解释到,人类每次危机来临时,都有人从中搏利,他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钟南山也说过,抢购的做法非但不能减少感染人数,非但帮不上忙,反而还会让原本健康的人因此而被感染。


大V公知负责操纵舆论,资本家勾结炒股赚钱。这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疯狂的双黄连抢购事件。


万事皆有因。


2月3日,凌晨有媒体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微博话题,半夜火速登顶热搜,人民日报官微也进行了转发。


甭管什么是「初步研究」,大半夜,就有不少中老年人,搬着小板凳在药店门口排队等候开门,一开门,冲进去抢购。


全民号召效果,比战时动员令还有用。双黄连,一夜之间全网脱销;甚至兽用版双黄连,以及名字有沾边的双黄莲蓉月饼也断货了。


且不说这一条信息是否有人在背后操纵,和厂家勾结,这种 草木皆兵,可能造成的无数潜在感染,让人不寒而栗。


这一次是双黄连,下一次呢?


03/求是者

—— 早逝的吹哨人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玛丽昂歌迪亚饰演了一个WHO的派出到香港查病毒来源的人员。和HK防控相关部门人员合作时,被绑架。


绑架者,利用她的身份,想在疫苗派发时获得特权。她不仅没有怨恨绑架她的人,当得知被绑架者最终拿到的是假解药之后,义无反顾找回了绑架者,告诉他们真相。


她知道,那些绑架者,只是在 泱泱人口大国中被遗忘的小村落里的人们,他们也只是受害者。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这种 兼济天下的气度和求真精神,也能在李文亮医生们,和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李文亮”身上看到。


2月7日,李文亮先生逝世那个早晨,我正和一位武汉大学同学微信聊天.


他发给我武汉大学的百年校训「自强/弘毅/求是 求是 求是 求是 求是 求是 求是 求是 ... /拓新 」


一连发了几百个【求是】。


人们说他是一个无畏者,我看未必。


李文亮在后期一段采访中,

唯有两次特意用了感叹号。


一次是他说,“网上有人说我被吊销执照是错误的,需要澄清!”另一次是,“恢复以后还是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


他只是一个恪守求真的普通人,他只是想要社会上不只有一种声音,阻碍求真的道路。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事实上,《传染病》塑造的都不是科幻英雄,而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


没有英雄。


04/ 无畏者

—— 冲锋陷阵换来的平安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凯特温丝莱特饰演了CDC的前沿研究人员。


她不善争辩,只懂得把她所知道的知识拿出来阻止病情扩散。善良,行动力强,有同情心、责任心。


只是,她也不幸被感染了。


发现自己发热后,在酒店黑暗里崩溃的她,也许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


但就算在那个时候,她竟然依旧有条不紊地隔离自己,然后试图帮助其他的或许已经被她感染了的人。


她最后一个镜头,竟是试图把自己的羽绒服递给隔壁病床上感到寒冷的患者。让人唏嘘不已。


可见即使是防护严密的医护人员,面对无孔不入的病菌,也少有创造奇迹的存在。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病毒这一个无形的杀手,飘散在湖北各个医院的空气中。


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超过 两万人前赴后继到达抗疫一线,不计生死,不畏病毒。


这两万人里,有多少父母孩子在日夜期盼。是不畏者们,在这个时期,撑起了国家的脊梁。


每一次确诊人数的减少,都是他们在用生命作为赌注,冲锋陷阵的结果。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深圳地区确诊人数发展态势


05/写在最后的话


一场疫情爆发,有人拼尽全力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患者,也有人用尽心思贩卖假N95口罩。


电影里的虚构角色,在残酷现实里,一一有了对应。人性的善与恶淋漓尽致。


人类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代价建立起来的道德价值体系,在朝夕之间被相互碾压的人性里粉碎崩塌。


人类世界一直伪装在表像之下的弱肉食。斯文全然殆尽。只剩下冰冷的现实和冷酷的真相。


片中最大的亮点,其实是一个带有 批判性的隐喻。


半夜里非法跨国公司的机车,推倒一棵树,惊飞树上蝙蝠,蝙蝠窜进猪窝,携带病毒的乳猪被送进厨房。


再因厨师处理生猪未洗手,和美国这家黑心跨国公司高管握手合影,这就是疫情诞生之初。


再之后,病毒开始肆虐,最终夺走百万人口。因果报应在冥冥之中进行着。


我要吹爆这部被埋没的神作,震撼又戳泪点

古人云「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人类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实则不然。


疫情当前,仍有人不愿意放下愚蠢的自傲接受这一个事实。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部影片中的疫情众生相里,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及周边的人对待彼此和自然的方式。


或许也能够对生命多一些敬畏。


这是小编个人的观点,各位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