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大侃历史


西晋泰始元年(268),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司马炎称帝,国号为晋,洛阳为国都。咸宁五年(279),司马炎派遣将士征战东吴,次年东吴被灭,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全国。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时代结束了,晋朝统一了三国。

晋武帝前期励精图治,躬行节俭,发展生产,天下出现了“太康盛世”的繁荣景象。在灭吴后,晋武帝开始荒废朝政,荒淫奢纵。公卿豪绅纷纷效仿,一时间社会风气日渐败坏,甚至出现了石崇和王恺的荒唐斗富现象。为了供应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民不聊生。

《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晋武帝吸取了曹魏灭亡的教训,为了加强宗室的力量,便大封藩王,每个藩王都有着自己的军队。希望藩王可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不让权臣谋国的事情再发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些藩王最终成为了晋朝的隐患。

晋武帝去世后,由司马衷登基,史称晋惠帝。晋惠帝在王公贵卿眼里是个痴呆的皇帝。在闹饥荒时,百姓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大臣把饥荒上报给晋惠帝,晋惠帝说出来了“何不食肉糜”

让大臣哭笑不得的话,可见晋惠帝的痴愚。晋惠帝时期发生了因皇后贾南风乱权,而引发了“八王之乱”的历史事件。王夫之评价:“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应以亡。”

元康元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晋朝发生皇族为了争权,而发生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藩王们相互攻伐,死伤惨重。这一场内乱后,大大削弱了司马家族的力量,朝廷中央失去了控制地方的能力,少数民族开始蠢蠢欲动。在这期间,民生凋零,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

《晋书·食货志》称:“及惠帝之后,政教凌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所杀,流尸满野。”

在西晋内乱的时候,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晋朝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北方的异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异族对北方汉族大肆杀戮,北方陷入混乱,史称“五胡乱华”。北方的汉人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从此西晋逐渐走向灭亡之路。

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司马皇族的权力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接下来的东晋皇帝受限于士族,已经名不符实了,并无实权。

元熙二年(420),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刘裕为证明自己是蜀汉后裔,一雪前耻。下令诛杀司马姓氏的人,司马家族的人四处逃亡,甚至有的还逃亡出海外。

司马家族得天下一百五十五年,晋武帝大封藩王,晋惠帝稳定不住局势,发生了宗室内乱,外敌侵扰,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司马皇族失去了控制天下的权力,一步步丧失皇权,宋公刘裕废晋恭帝,下令诛杀司马全族,导致司马家族四处逃亡。


邓海春


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仅仅维持了152年,而且还分成了两个阶段:西晋和东晋。其中西晋维持了50年,东晋维持了102年。

事实上,作为大一统王朝,晋朝是非常窝囊的,仅仅是司马炎从建立到去世的24年中,晋朝是统一和强大的,并且司马炎还创造了晋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太平盛世“太康盛世”,国力达到顶峰,自司马炎去世后,晋朝就开始陷入内乱和混乱。



司马炎一死,就开始了贾南风之乱,紧接着就是持续15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之后就是持续上百年的五胡乱华,公元316年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政权,刘聪派遣刘曜率兵攻入晋都长安,西晋灭亡,离司马炎去世仅仅过去26年而已。

而东晋不过是个偏安江东的小政权,东方的中原地区已经被胡人完全占领,先后建立了十六个胡人政权,而身在江东的东晋政权,也不过想着偏安一隅,毫无北进中原之志。



而且东晋的政权都掌握在大士族手中,“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指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的势力与当时司马氏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超过了皇室力量,皇权被极度削弱,东晋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公元420年刘裕篡位灭亡东晋。

回顾历史,晋朝灭亡的根本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得国不正。



晋朝开创者要从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开始算起,司马懿利用低劣手段,大肆屠杀政敌,夺取权力,经司马师、司马昭,到第三代的司马炎后,纂夺曹政权,历史上夺取的事很多,但是像司马氏这样毫无下限,在秦汉之后基本没有。

两汉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治国理念和礼义制度,司马家作为当时的大士族,熟读儒家经典,但是其夺取政权的手段,全靠欺骗和屠杀,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司马家一个不占。



就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自已祖先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时候,都羞愧得把头埋下说:如此得国,怎么会长久呢?自已子孙都看不过去,说明司马家得国确实不正。

刘裕在纂位建立刘宋后,效仿司马家当年夺权一样,将司马氏整个皇族全部族灭。



二是开历史倒车,实行分封制。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少的几个实行分封制的大一统王朝,自秦统一天下后,郡县制成为主流,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虽然在统一被迫分封诸侯,但在汉朝中央仍然是坚定的实行郡县制,而且刘邦分封诸侯王的隐患直到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才彻底解除,前后共花了数百年时间才彻底解除分封制的隐患。



晋朝倒好,立就开始实行分封制,而分封出去的诸侯王权力挺大,当晋朝中央处于弱势时,西晋的诸侯王开始插手朝廷政事,直接导致八王之类,司马家自已分封的一帮亲戚自相残杀,把整个西晋的国势都消耗完了。

八王之乱持续了15年,严重透支了晋朝的国力,紧接着,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崛起造反,将西晋打得千苍百孔,直接导致灭亡,以及后来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导致北方中原地区的汉族被屠杀了数百万,北方汉人处于灭亡前夕,这一切都要算在司马家头上。



三是士族崛起,挤占皇权。

士族崛起,挤占皇权,这个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的,但是司马家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矫枉过正,也许分封制算一个矫枉过正的案例,但是如果没有前面两个原因存在,晋朝绝对不会只存在这么短的时间。

现在回过头来看晋朝的司马家族是怎么被灭族的?



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司马家自相残杀。先是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的八个诸侯王自相残杀,这一杀就杀了15年,把司马家族的子孙杀了一部分。

接着是永嘉之乱,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强大起来后,开始攻打晋朝,公元311年,刘聪派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打晋朝,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杀死太尉王衍及司马氏诸王公,并攻入京师洛阳,俘虏晋怀帝,同时杀死司马王、公、大臣及士、民三万多人。



刘渊为什么要痛下杀手,大肆屠杀西晋王公,刘渊虽是匈奴人,但他建立的政权是汉,当时的匈奴人大多受汉朝影响,不屑于司马家纂位的手段,以汉为国号,屠尽司马氏。

最后就是东晋晚期的刘裕了,刘裕代晋后,对司马家族则是赶尽杀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斩草除根,还不是和司马家学的。



就这么三次杀下来,司马家族基本族灭了。真是天道轮回啊,当年刘氏江山落入司马家,几百年后司马家后代子孙尽折于刘氏(刘渊、刘裕)之手,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西晋源自于曹魏。曹魏失国在第三君。第一君魏文帝曹丕是曹操之子。第二君魏明帝曹睿是曹丕之子。第三君齐王曹芳是曹睿之子。曹芳时代,司马懿发动政变,击败曹爽,屠杀曹魏宗室重臣,掌握政权,史称高平陵之变。高平陵是曹睿的坟墓,政变发生在曹爽出城祭祀曹睿陵墓期间。曹芳后来被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废为齐王。司马师立了曹髦为帝。据说,司马师的眼睛长过瘤子,华佗给他开过刀。后来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病死,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杀了曹髦,立曹奂,名义上继承魏明帝曹睿,所谓曹奂也被叫做魏元帝(基本没人在意)。司马昭灭了蜀汉。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建立西晋。所以曹魏虽然有五个皇帝,实际上只有三代君王。



西晋的历史不算十分混乱。简而言之,西晋历史不过是三代人的事。第一代也是第一君,晋武帝司马炎种下祸根,第二代也是第二君,晋惠帝司马衷危机爆发,从第三君开始,只有晋武帝之子晋怀帝、晋武帝之孙晋愍帝两个皇帝,他们两个也不是父子关系。其中,晋怀帝是以洛阳为都城的,晋愍帝是以长安为都城的,两人先后相继,并且都是被匈奴攻杀。所以,可以说西晋是被匈奴灭亡的。西晋衰落于内战,灭亡于异族。西晋灭亡的原因是内战。司马炎建国后灭了孙吴,他是西晋第一君,晋武帝。晋武帝鉴于曹魏削弱宗室最终大权旁落的教训,给予宗室极大的军政权力。接替他的是他的儿子,被称为“白痴皇帝”的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初期,皇后贾后开展激烈的政治斗争,引发激烈内讧。很快,贾后被杀,晋惠帝政权的实权落入宗室之手,八王之乱进入高潮。这一期间,宗室诸王相继发动政变、内战。从贾后乱政开始,到八王之乱被匈奴反叛终结,晋惠帝期间先后有个八宗室诸侯王为动乱首脑。这些王并不都是无能之辈,有一些还是可以较好执政的。但是由于多次内战,西晋军力消耗殆尽。西晋军力衰竭之后,内迁异族发动反叛,北方开始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自汉末以来内迁作为仆从军的匈奴乘机发难,首领刘渊自称汉王。东海王司马越毒杀晋惠帝以后,刘渊自称汉帝。西晋多次派兵镇压均告失败。刘渊反攻西晋,也未成功。刘渊死后,其子刘聪改称赵帝,并迅速攻克洛阳(刘聪大将石勒歼灭晋军主力),俘虏了晋武帝之子、晋惠帝之弟晋怀帝(晋惠帝此前被东海王司马越杀害,晋怀帝是因为更早之前诸王对立而被立为皇太弟的。晋怀帝企图逃往长安,失败),两年后将其毒杀。西晋在长安拥立了晋愍帝司马邺。当时西晋主力已被歼灭,关中地区早在东汉时代就多次经历战争,很快匈奴刘曜攻克长安,俘虏晋愍帝,几年后毒杀。



东晋的历史如果看皇室是有点混乱的,但是不看皇室就简单了。简而言之,东晋历史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王导时代的王氏家族执政阶段;第二阶段,谢安家族的谢氏家族维系阶段。第一阶段,晋愍帝失败后,王导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称为晋元帝。王氏家族掌握西晋军政大权,晋元帝父子两代(晋元帝、晋明帝)都被王家的强大武力所胁迫。王导并不赞同王氏家族篡夺皇位,所以极力阻止、勉力维持东晋王朝。王导之兄王敦在晋元帝、晋明帝时代以荆州地区为根据地,多次武力进攻东晋。晋明帝时期王敦去世,王家军事威胁解除。晋明帝在位时间很短,二十出头就死了,其子晋成帝继位。晋成帝时代,晋明帝后族执政,王导一度被边缘化。但是很快发生叛乱,叛军攻克首都,后族遭到极大削弱(太后自杀)。王导坚守一段时间后也被迫逃亡,叛乱平定后又重新出山。晋成帝时代,王导去世。晋成帝在位十余年,二十出头就死了。其子年幼,因此立其弟晋康帝。晋康帝年龄也不大,只不过可以继续由晋明帝的后族辅政罢了。然而晋康帝在位时间也很短,死时才二十出头。其子晋穆帝继位,才几岁而已。晋穆帝期间,桓温崛起,东晋灭了成汉,并一度收复洛阳。



这时,由于谢家权臣相继亡故、退出,谢安出山,开启了谢安时代。谢氏家族在此之前就执掌军事,到了谢安时代,更是以北府兵打赢了淝水之战而名震天下。晋穆帝死后,晋哀帝继位。晋哀帝是晋成帝的儿子,所以此后政权回到晋成帝系列。晋哀帝吃药吃死了,无子,其弟海西公继位。桓温诬称海西公阳痿,不几年就废黜了他,先称为东海王,不久又降为海西公。这时,桓温立宗室大臣司马昱为简文帝,意图逼迫简文帝禅位。简文帝死后,孝武帝时代,谢安挫败桓温。并且,在孝武帝时期打了淝水之战。值得一提的是,北府兵是谢家私兵。由于军权太盛,谢安自己也一度被迫放权。谢家作为东晋的军事凭仗,一直持续到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晋恭帝时代,孙恩卢循起义击败谢家为止。谢家失去对北府兵的掌控之后,北府兵出身的刘裕废黜晋恭帝,结束东晋,建立了南北朝时代的宋朝


中国历史赏析


没有史书说司马家被灭族。

只写了最后的皇帝晋恭帝被刘裕叫手下去毒死,他手下拿毒酒给晋恭帝喝,晋恭帝信佛,不愿自杀,说:“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刘裕手下就用被子他闷死。

晋恭帝的死只属于个人暗杀,不是光明正大下旨诛灭全族的行为。晋恭帝老婆没有被杀,活了五十三岁,他女儿嫁给刘裕儿子,后来当了皇后。

晋恭帝的曾祖父,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有六个儿子,其中一个司马晞历史上写到了他的曾孙的儿子,武陵王司马球之。没有写司马球之有没有子嗣流传。所以司马氏除了皇帝那一支,旁支不知道流传到什么时候。

每个朝代都一样的,像人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最后都要结束。

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首先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其次地方官权力太大,经常有人反叛;地方官不和,经常各自掣肘、攻伐,唯一一次团结起来,就是淝水之战时,共同抵抗前秦苻坚的攻击。而这还要归功谢安、谢玄建立北府兵;皇帝昏庸,晋孝武帝司马曜不用谢安谢玄,还夺了他们的创建的北府兵,让北府兵个个不服,最后北府兵出来的桓玄,篡夺了晋朝皇位。而后来北府兵出来的刘裕又将桓玄干掉,自己当皇帝,晋朝灭亡。

晋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是个白痴,从小到大穿衣吃饭都要人帮忙,也从不知道天气冷暖,像个植物人。


皓皓天心


东晋的国土是非常的大的,但是东晋的皇帝确实都感觉有些不作为的意思,这就是东晋整体的情况,东晋统治者有一个特点,就是东晋的统治者感觉不怎么喜欢武力,耗费庞大的帝国偏安一隅。

这个估计是很多的人对于东晋的普遍的看法呢,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东晋帝国整体感觉不太上进,作为中国的统治者,他们的进取精神确实是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好,估计是因为太过安逸了,真的是安逸的时代创造不出时代的帝国。

还有就是北方民族是偏于尚武的,文明程度是远不如东晋的,所以在东晋被攻破之后,全族被灭亡是一个必然的条件,就像你非常的想要的东西,被别人拿走,还整体蹂躏,这是什么感觉?


笑看流年世态


我是历史淘沙,这个问题由我来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晋朝司马家从司马昭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到了东晋之后有多少文臣武将上书北伐,可是司马家各种阻挠,到最后怎么样?文人将士对司马家失望透顶,再也没有人愿意为司马家卖命,最后皇权被桓玄篡、被刘裕篡,最终被灭族,真是咎由自取,这是内因。

外因主要是有两点:刘裕的根基不稳,害怕司马家复位;皇帝被拉下神坛,对皇帝敬畏降低。

根基不稳

刘裕虽然自称是汉朝皇室后代,但是他出身贫苦是众所周知的。刘裕生活的晋朝是门阀世家最活跃的时期,虽然在东晋末年因为战争,门阀世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在当时仍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刘裕因军功获得升迁,后来又大力打击门阀,所以这些人是不会支持刘裕的,刘裕杀掉司马家,就绝了这些人的希望。

在刘裕篡位之前,桓玄就已经通过禅让的方式当上皇帝了,结果刘裕起兵灭掉了桓玄,又找了一位司马家的人做皇帝,恢复了东晋的统治。所以刘裕很怕自己会遭遇桓玄一样的下场,灭掉司马家永绝后患。

皇帝已经不再是九五之尊

东晋十六国时期,最不缺的就是皇帝,整个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皇帝加起来,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占据弹丸之地都可以割据称帝,一时间皇帝好像飞入寻常百姓家似的,这其实是对皇权威严的极大破坏。

在这之前皇帝都号称是龙的化身,结果到了这个时期,好像谁都可以做皇帝。刘裕本人就亲自处死过六个皇帝,再杀司马家一家也不多。


历史淘沙


晋朝得来不正,司马懿虽然是在曹魏政权压制下反抗得到的皇权,但是在封建社会,这就是谋反,是违背到,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的,曹操夺权,是因为汉朝自黄巾起义后就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董卓弄权后汉朝连最后一点皇家尊严都被撕碎了,曹操是帮他捡起来,拼接好,维持了那么多年,尊的是汉天子,行的是秦汉的郡县制。

晋朝上位后,大开历史倒车,使用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就是要保持司马家族一直掌权,为此,他们近亲结婚,后代中或短命,或智障,皇帝都缺心眼怎么管理朝政?中央脆弱,地方的诸侯王自然就野了,搞出了个八王之乱后又来了个五胡乱华,把中原地区上千年的文明糟蹋得不成样子,最后还要多亏冉闵下达杀胡令,帮汉人出了口恶气,这是后话。

所以从晋朝开始,中国整体上就对北方游牧民族由攻势转为守势,想想当年曹操领一个小分队就灭掉了一个乌孙国,,尔晋朝文化也是落后的,骄奢淫逸,吃五石散,崇尚邋遢文化,越邋遢,越潇洒,当时的文人雅士都崇尚无为,潇洒,不事生产。

总之,有晋一代,中华大地是全民倒退的,是黑暗的,连史学家都不愿意写它,晋朝作为一个王朝,也就是司马炎统治时期的二十多年,其他时候都乱套了,而这个乱又不同于三国之乱,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再怎么打,北方胡人不敢进犯,那是强势竞争,存下来的都是优胜劣汰机制下的优胜者,而晋朝根本就是一群地主家的傻儿子争家产的样子,最后把家败了,还引来外族入侵,历史不愿记住他,也羞于记录他。


乐府史集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要我说,这是晋朝皇室自作自受。晋朝这天下怎么来的,我想大家心里应该都清楚,这不用我多说。

世人皆说魏晋之风,魏国的影响力大于晋朝,可以这么说,两晋只是魏国的延续,只是换了统治集团而已。西晋始于266年,终于316年,总计51年,还不到一百年。虽然表面上是西晋王朝统一了天下,算得上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之后的天下却是中原一大劫难。


表面上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但用现在话来说,他就是个富三代。西晋王朝是司马氏两代人努力完成,到了第三代司马炎,他就是坐享其成,在内,魏国已经是他的了,只是缺少一个名号,而在外,蜀国早在他父亲司马昭时期就灭亡,至于东吴,那是迟早的事儿。

相对于他父亲、还有他祖父来说,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司马炎都相差太远了。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其本身就应该做到勤俭治国,可他并没有。在历史上,司马炎的生活很腐败。在消灭东吴后,他就从江南搜集了5000多名女子,用来充实他的后宫。据说,他的后宫人数高达一万人。正因为后宫女子太多,所以他就坐着羊车在宫中乱走,羊车停在哪,他就在哪寻欢作乐,可见荒淫程度。

由此可见,一个统治者都是腐败荒淫的,更别说下面的人了,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所以说一个王朝就开始就这样,怎么能够走得远呢?

再则,司马炎实行了一种失败的分封制度,给了藩王极大的地方自主权,还拥有自己的军队,这就间接导致了西晋众藩王势力的增强。如果继任皇帝雄才大略,那还倒好,可是自司马炎后,其继任者司马衷就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儿,其大权全都掌握在皇后贾南风手里,最后各藩王为了争夺帝位,相互征伐,最终爆发了“八王之乱”。


统治集团的腐败,分封制度的失败,加上少数民族的崛起,这些都是晋王朝灭亡的原因。就这种局势,晋朝不短命才怪!


青史回声


晋朝得天下150余年,并没有全族灭亡。西晋灭亡,晋元帝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到了东晋末年,先是桓玄称帝,被刘裕击败。后来刘裕逐步取得晋国大权,先是弄了傻子皇帝司马德宗,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两年后,刘裕接受禅位,建立南朝第一个政权,国号宋。

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结果被刘裕指使人毒死。当时,司马德文不喝毒酒,被人强灌.....刘裕这么干,突破政治规则底线。以前汉献帝,魏元帝退位后,生命还是能保全,而刘裕开了很恶劣先例。

刘裕英雄一世,这事确实处理得不好...


青峰山女史


一、得国不正,岂能有好下场?晋朝篡魏,对后人不敢提“忠”,只提“孝”;可皇族内部阴狠地连“孝”也做不到,干脆发生“八王之乱”,一蹶不振;

二、晋朝皇帝除了西晋开国司马炎、东晋司马睿不错,其他的平庸甚至弱智;

三、晋朝盛行谈玄务虚、斗富享乐,大多时候弥漫一种奢靡的气息;与英雄辈出的三国两汉,天差地别。


1、先说西晋。

司马炎号称武帝,确实有几把刷子,快速统一全国。但他无法处理司马家篡位的事实,即作为臣子不忠的事实。后世晋朝皇帝得知此事,都羞愧不已。

因此,晋武帝起只提“孝”,不再说“忠”;对大臣多加防备,广大土地无节制地分封给子孙,玩起了倒退的分封制。这为西晋内讧——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可是,司马懿子孙们阴狠,连“孝”也做不到。晋武帝死后,皇后贾南风弄权,皇帝司马衷根本不会处理,因他昏庸甚至弱智。百姓饥荒,他却说“何不吃肉粥”;真是严重脱离群众、说话不经大脑的弱智皇帝!

291年,“八王之乱”发生。司马懿的子孙们见中枢无能,都想自己掌握诱惑的权力;他们豪不讲手足之情,15年间,在洛阳城边反复火拼,你杀我,我杀你,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皇族内讧。此后西晋元气大伤,被外族反复入侵,反复蹂躏,即五胡乱华,西晋成了昙花一现的幻景。

(司马炎▲)


(让晋朝衰微的、非常耻辱的“八王之乱”▲)



2、再说东晋。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复国。他依靠门阀士族掌权,非常不易;因此东晋建立伊始,中枢权力就十分有限,“王与马,共天下”便为真实写照。主要来看,东晋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五大门阀。这些门阀中权臣不断,有人数次反叛,如王敦、桓温等辈,削弱了东晋实力。


再加上东晋偏安一隅,打不过北方;又出了弱智的皇帝司马德宗,正史记载晋安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东晋岂能有好下场?后来刘裕建宋代晋,是历史的必然罢了。

(东晋的弱智皇帝——司马德宗▲)


3、晋朝昙花一现的统一,对不起英雄的三国两汉时代

因此来说,历史学家普遍对晋朝评价不高。这一朝代,多留下谈玄务虚、奢靡斗富的浮夸气质;多留下丧权辱国、自相残杀的屈辱回忆。晋朝,接不起,那个吊打外敌、稳固边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更加接不起,虽远必诛、开疆拓土、光辉灿烂的大汉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