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脾胃清气不升引起的头晕眼花,李东垣创立了益气聪明汤

人体之中除了五脏六腑之外,还有周流于其间的气血。气行与经脉之外,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保护人体不受外界风寒暑湿邪气的侵袭,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气的运行路线不外有升降浮沉四种,任何一种运动方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针对脾胃清气不升引起的头晕眼花,李东垣创立了益气聪明汤

五脏之中脾脏的气主生清,胃气主降,脾胃位于中州,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脾气不足,升举的力量就会减少,导致上部缺少清气,中医称之为“清气不升”。《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中记载:“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先贤详细论述了请气不升导致的多种问题,为后世用药提供了依据。

金元时期有四大学派,其中有一位李东垣先生,因为擅长治疗脾胃系统的疾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祖师。李东垣创制了许多治疗脾胃疾病的方剂,因为行之有效,现在临床仍在广泛使用,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升阳益胃汤等都将流传千古。李东垣针对脾胃清气不升导致而头晕、目眩,耳聋等症状,另立一方——益气聪明汤。

针对脾胃清气不升引起的头晕眼花,李东垣创立了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中聪明二字,不是现在用来形容头脑灵光的意思,而是耳聪目明的简写。“聪”本为听力敏锐之意,“明”就是眼睛明亮。这个方名点出了两点内容,一是方剂的功效:益气,二是方剂的作用:治疗耳不聪,目不明。

李东垣在自己的书中介绍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正是此方的精到之处。

黄芪健脾益气力量很强,既可以补气,又可以提升清气,将气向头部输送。人参大补元气,补气生津,回津液与元气于顷刻,常用来救急。甘草甘以入脾,健脾益气。人参、甘草都是填补脾气的空虚,是静止的气,不是运动的气,是不能升至头部的。

针对脾胃清气不升引起的头晕眼花,李东垣创立了益气聪明汤

这就像干涸的水池,要想形成喷泉,第一需要水,第二需要有动力。人参、甘草就是倾入水池的水,他们自己不会升上去,需要葛根、升麻,它们就是将水输送上去的动力,蔓荆子就是输送管道,引导着清气向头目运行。而黄芪就像自带动力的水,自己可以向上运动,不需要借助升麻、葛根这些药物提供向上的动力,自己就可以上行。

补气要一般都是温性的,人体气机提升,往往会引动人体的火动,引起人的一些“上火”现象,许多人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引起人的阳气妄动,因此以黄柏清妄动的相火,防止补气药物的温燥。芍药起到滋润干燥的作用,都是防止补气药物引起人体动火。

在《汤头歌诀》中记载益气聪明汤“耳聋目障服之清”,点出了本方的主要作用,但是一定是清阳不升引起的耳聋、眼花等症状,如果是肝火旺盛引起的耳不聪、目不明,再用益气聪明汤,一定会加重症状,因此辨证选用才是中医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